緣分簡述|天善緣|活在娑婆

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這篇文章,是回答一個學生的提問:「我與普通人和與佛道仙的緣分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的確挺有意思的。 我們與萬物萬事之間的關係,一般都統稱為緣分。 緣分有善緣和孽緣,且一直處於變化狀態,有孽緣變成善緣,也有善緣變成孽緣。 當然了,我們整體人類,包括所有生命,只要在輪回里沒有進行到非常高級修行的情況下,基本上在每一世的輪回中,我們所乾的事情就是把眾生善緣轉成眾生孽緣的一個過程。 所以我們會發現,我們在輪回中的怨氣越來越大,不好的事情越來越多,傷害我們的人或事物也會越來越多,我們與好事的接觸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少。 人類恆定向下原則,就是整個眾生都在把眾生善緣轉成眾生孽緣的一個過程。 【緣分&修行的緣分】 學生提問的背景是基於與某人產生了衝突,這時就會認為與某人的緣分不好。 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好奇,就是要如何劃分:「我跟一個人的緣分」和「我跟這個人修行的緣分」? 我們和一個人的緣分,取決於倆人之間的關係; 一個人修行的緣分,取決於他能夠扭改多少輪回里的東西。 正常活著時,輪回對我們的做的是「熵增」,而修行做的是「熵減」,也就是把所有眾生孽緣和惡因惡果轉成眾生善緣和善因善果。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 修一切善法,其實就是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只要我們乾了正向的事,生命能量就會提升了,最終,輪回就勾不到我們了,這就是修行裡重要的一個方面。 所以,修行的緣分是也就是一個人是如何結合天道人道的法則,去逆著輪回的力量往上走。 這種「逆」可能存在於各種世界,古代、現代、未來,中華文明、西方文明。 但無論如何,只要在輪回內能逆著向上走就行,說白了就是熵減。 而修行的緣分不見得與我們(師父,師傅,老師)有關係。 大家可以與我們一起修行,也可以與別人一起修行。 也許有的人和我們的緣分不好,但不代表他不能跑到別處去修行。 此外,修行也是有次第的,也許人家跟我們修行,是可以修得更究竟、修得更高的等級,但不代表在別處修行就不能往上走。 所以,修行的緣分是修行的緣分,與我們的緣分是與我們的緣分,這是兩回事,兩者是可能互相重疊,也可能不互相重疊。 我一向都認為我只是大家眾多修行的緣分之一,又或者只是這一世大家剛好與我們有修行的緣分。所以我視大家都來去隨緣吧。 【與神佛仙的緣分】 第二,我們與神佛仙的緣分很簡單。 如果一個人以前修過仙,那就跟仙道的緣分很好;修過佛,就跟佛的緣分很好;修過道,就跟道的緣分很好。 如果以前沒修行過,那也沒事,緣分是可以建立的,今生開始慢慢建立就好。 就像如果我們之前建立了很多善緣,那人家就願意去多幫我們;建立了很多孽緣,那人家可能就會想多禍害我們一點。 緣分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一個人與我們之間的感覺可能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這是很有可能的。 就像所有人都恨嚴嵩,認為他是大壞蛋,但嚴嵩的老婆卻很愛他,而他也很愛他老婆,所以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是不一樣的。 以及我們的很多案例中也會看到很多的大壞蛋,但人家就喜歡這女的,就算這女的不愛他,他也願意一生保護她、為她付出。 這也沒辦法,這就屬於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這聽起來很神奇,我們是很難去說清楚的,但往前去推一定是能發現這倆人之間一定是善緣;反之亦然,如果一個人不禍害其他人就是去禍害我們,那就是之前我們極有可能是有很大的孽緣因果。 而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不同,不可能全是來自於天魂的記憶(前生因果的意思)。也可能是來源自我們的脾氣習慣讓人感覺到不舒服。 【修一場眾生善緣,修一切善因善果】 我們在沒有修行之前,不明白輪回的道理,也沒有那麼多的手段和能力,甚至不知道為何要修行。這是大部分人的狀態。 其實修行,就是得「空色一體」地修。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只修空(異維度的),而有的人只修「色」(同維度的)。這樣就很容易修成過分出世,也修成過分入世了。這兩者都不能直正對處理人生的各種問題。 對於傳統的修行人來說,修空可以理解。但其實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該是我們要修行的對象(課題)。 因為就算有一天,我們終於跑到輪回之外了,還是得要踏踏實實地排班回來,繼續利益輪回里的眾生。空是離不開「色」的。 因為輪回本身就是我們成就的根本,我們要把所有的「色」都聚足,才能達到空。 這事就像光一樣,當我們把所有光譜聚合之時,就會發現它是無色的,像陽光一樣照亮了所有的東西,而其本身的確是透明的。 所以,我們只有真正出了輪回之後,才能知道要想修得大自在身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把所有輪回中一點一滴的東西(「色」)全部修正。 這個修正不是逃避,而是必須要踏踏實實去面對。 既然回來了輪回,那就是兩個考核指標,一個是善因善果,一個是眾生善緣。 也就說,我們需要在輪回中的所有的幻境與場景里乾這件事情,但其實我們都乾的很差。 有時候某一世我們偶爾修上去了,但再次回到輪回換了一個考題的時候又做錯了。 所以,在所有眾生尚未達到大自在身之時,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把眾生善緣轉成眾生孽緣,將福報轉成惡因惡果,僅此而已。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講了兩篇關於負面能量的內容: 活在娑婆|什麼是負面能量? 活在娑婆|負面想法的法界成象 今天繼續和大家講講,怎麼消除負面能量。 第一,放下。 負面能量,除了是自己產生的,其中也會有是別人輸出給我的。 但所有負面情緒的產生,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在意」。
    上一篇講解了負面能量,這一篇我們講講負面想法(念頭)的法界成像。 不論是負面能量,還是負面想法,在法界里都是可視的。 因為每一個念頭都有起始的因果。所以,負面念頭在法界中會成像為一種特別的因果線,其中有的念頭會成像為「黑色的線」。 怎麼去解釋黑線的形成呢,我們舉一個
    今天和大家講講負面能量。 我們基本可以將負面能量當成一種負面的法界能量。 負面能量的產生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自己折騰出來的。 例如自己生氣、憤恨、怨恨、委屈等,凡是讓我們產生不好(負面)情緒的,就都會產生負面能量。 第二種,是由他人產生的。 很
    今天和大家講講,怎麼解決想不明白的情緒問題。 第一,智慧。 我們能否通過更高維的智慧去把這件事想明白並且放下。 隨著我們不停地修行,我們會發現這世間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夠高維的思維去理解和重新認知它。 當我們用超出人類的知識範疇去重新審視這些知識或者這種表面現象的時候,我
    學生和我說他感覺學習太多的人間知識會給人帶來一種錯覺,就是我和別人學習的東西是一樣的,為什麼別人能得到的我就得不到?如果這麼想的話,是否很容易滋養出我慢之心? 我慢是規則優勢的產物之一,往往也會成為自我進步的障礙。因為大家會看不到除了自身的這些優勢以外還有什麼東西。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
    學生問我怎麼理解我慢? 其實我慢就是吾我貢高,這個在五毒四心中還是挺重要的,能達到五毒的影響那也是很厲害的了,它其實就是貪念的一種衍生品。 我慢的表現 我慢一定是大家在輪回中,有某一項東西自己是有所不同,並且是超越其他眾生的。那麼,只有在這一項上你能做到比其他眾
    最近講了兩篇關於負面能量的內容: 活在娑婆|什麼是負面能量? 活在娑婆|負面想法的法界成象 今天繼續和大家講講,怎麼消除負面能量。 第一,放下。 負面能量,除了是自己產生的,其中也會有是別人輸出給我的。 但所有負面情緒的產生,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在意」。
    上一篇講解了負面能量,這一篇我們講講負面想法(念頭)的法界成像。 不論是負面能量,還是負面想法,在法界里都是可視的。 因為每一個念頭都有起始的因果。所以,負面念頭在法界中會成像為一種特別的因果線,其中有的念頭會成像為「黑色的線」。 怎麼去解釋黑線的形成呢,我們舉一個
    今天和大家講講負面能量。 我們基本可以將負面能量當成一種負面的法界能量。 負面能量的產生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自己折騰出來的。 例如自己生氣、憤恨、怨恨、委屈等,凡是讓我們產生不好(負面)情緒的,就都會產生負面能量。 第二種,是由他人產生的。 很
    今天和大家講講,怎麼解決想不明白的情緒問題。 第一,智慧。 我們能否通過更高維的智慧去把這件事想明白並且放下。 隨著我們不停地修行,我們會發現這世間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夠高維的思維去理解和重新認知它。 當我們用超出人類的知識範疇去重新審視這些知識或者這種表面現象的時候,我
    學生和我說他感覺學習太多的人間知識會給人帶來一種錯覺,就是我和別人學習的東西是一樣的,為什麼別人能得到的我就得不到?如果這麼想的話,是否很容易滋養出我慢之心? 我慢是規則優勢的產物之一,往往也會成為自我進步的障礙。因為大家會看不到除了自身的這些優勢以外還有什麼東西。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
    學生問我怎麼理解我慢? 其實我慢就是吾我貢高,這個在五毒四心中還是挺重要的,能達到五毒的影響那也是很厲害的了,它其實就是貪念的一種衍生品。 我慢的表現 我慢一定是大家在輪回中,有某一項東西自己是有所不同,並且是超越其他眾生的。那麼,只有在這一項上你能做到比其他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正緣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以前總覺得是「適合」自己的,但是今天法師才說,如果真的要求,也應該是要求有「增上緣」的人。有共同的生命價值,有天生的信任感。(同樣的喜好都太低落)。 過程當中,也可以送普門品:讓自己的生命之中,有一起生命增上的伴侶,來成就生命之道 。越來越減少貪愛,越來越樂意幫助
    您我相識即有緣 面帶笑容結人緣 怖施歡喜種善緣 您對我錯相惜緣 損我逆我消孽緣 生老病死了塵緣 果報好壞皆因緣 慈悲為懷修佛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於一個『緣』字,緣來相聚,緣了分離,在參加一次佛學講座中法師說:「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存在於『三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緣」是一種抽象概念,從宗教觀點來看,意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人與物」,以及「人與其他存在」之間的無形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至於「緣分」,依據佛教的見解,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Thumbnail
    現在很多世間人來皈依金剛密乘的上師,皈依上師了以後,就好像世間人的概念來跟某一個人談生意、談合作一樣。當我跟你合作不愉快或者合作破裂,我們合作就到此為止,就不要合作了。這個世間法做生意的概念,世間法交朋友與人互動的概念,直接拿來在金剛密乘修學佛法,來依止上師,完全就錯誤了,根本就不是這一套!
    Thumbnail
    偶然間看到星雲大師文章【結緣的重要】,我覺得特別有道理,所以截錄幾段來跟大家分享,星雲大師說:「世間上最寶貴者,並非黃金白玉,也非汽車洋房,最可貴者乃是「緣分」。人與人要有緣分才能合好;人與事要有緣分才能成功;人與社會,乃至事事物物、你、我、他等等,都要有緣分才能圓滿功德。」「「緣」之一字
    Thumbnail
    週日我陪伴家人到精舍聽師父開示,讓我心靈注入不少正能量。這次的主題是關於人與人為何會相遇,以及該如何面對緣分的開始和結束。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不僅僅限制於宗教範疇,實際上也牽涉到個人的智慧與心態上的調整。 相遇的契機  曾經有一位智者告訴我,今生會和我們相遇的人都是因為靈魂的思念。 若以宗教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正緣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以前總覺得是「適合」自己的,但是今天法師才說,如果真的要求,也應該是要求有「增上緣」的人。有共同的生命價值,有天生的信任感。(同樣的喜好都太低落)。 過程當中,也可以送普門品:讓自己的生命之中,有一起生命增上的伴侶,來成就生命之道 。越來越減少貪愛,越來越樂意幫助
    您我相識即有緣 面帶笑容結人緣 怖施歡喜種善緣 您對我錯相惜緣 損我逆我消孽緣 生老病死了塵緣 果報好壞皆因緣 慈悲為懷修佛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於一個『緣』字,緣來相聚,緣了分離,在參加一次佛學講座中法師說:「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存在於『三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緣」是一種抽象概念,從宗教觀點來看,意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人與物」,以及「人與其他存在」之間的無形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至於「緣分」,依據佛教的見解,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Thumbnail
    現在很多世間人來皈依金剛密乘的上師,皈依上師了以後,就好像世間人的概念來跟某一個人談生意、談合作一樣。當我跟你合作不愉快或者合作破裂,我們合作就到此為止,就不要合作了。這個世間法做生意的概念,世間法交朋友與人互動的概念,直接拿來在金剛密乘修學佛法,來依止上師,完全就錯誤了,根本就不是這一套!
    Thumbnail
    偶然間看到星雲大師文章【結緣的重要】,我覺得特別有道理,所以截錄幾段來跟大家分享,星雲大師說:「世間上最寶貴者,並非黃金白玉,也非汽車洋房,最可貴者乃是「緣分」。人與人要有緣分才能合好;人與事要有緣分才能成功;人與社會,乃至事事物物、你、我、他等等,都要有緣分才能圓滿功德。」「「緣」之一字
    Thumbnail
    週日我陪伴家人到精舍聽師父開示,讓我心靈注入不少正能量。這次的主題是關於人與人為何會相遇,以及該如何面對緣分的開始和結束。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不僅僅限制於宗教範疇,實際上也牽涉到個人的智慧與心態上的調整。 相遇的契機  曾經有一位智者告訴我,今生會和我們相遇的人都是因為靈魂的思念。 若以宗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