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網路快速發展的關係,資訊取得變得方便,投資觀念日漸普及,使得有在做投資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再像過去所以為的,要很有錢才能夠開始做投資,而且投資群眾的年齡層漸趨年輕。這是好事,擁有良好的投資觀念,可以盡早為自己累積資產,實現財務自主,但正確的投資觀念有了,那還有一個問題,商品怎麼選 ?投資商品這麼多,有沒有比較便利的方法,可以除去投資人選股的麻煩 ?當然是有的,這就是ETF(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縮寫:ETF) 受大眾歡迎的原因了。
ETF是集合幾十檔成分股,依照績效表現,有專門的人士幫我們定期更換成分股。這樣的商品,能夠有效做到分散風險的功能,更重要的是,ETF很適合沒有時間看盤的上班族去做投資,基本上只要持續買進並且持有就好,不太需要占用投資人很多時間去看盤,因為ETF都是挑選在市場上表現優異的成分股,並將它們組合再一起,這些表現優異的公司,要同時倒光真的不容易。
然而提到指數股票型基金,就不能不提到被稱為「指數型基金教父」的約翰 · 伯格 (John C · Bogle ) 。柏格先生於1974年創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推出世界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這種基金藉由追蹤大盤指數,來模仿其美國總體市場的走勢,這樣做的概念是持有一籃子的股票,優點 —— 分散風險。
比起主動選股的策略,利用追蹤大盤來達到獲利績效是有歷史數據佐證的,很多的資料顯示,只要把時間拉開,主動選股績效要能夠打敗大盤,真的是微乎其微,俗話說 : 「打不贏它,就加入它」,長期而言,大盤的趨勢是往上走的,既然是這樣何不乾脆直接加入它,何必主動選股跟它賭會超越大盤的機率 ?而且選擇指數型基金不是很省時、省事嗎 ?
伯格先生用了整本書的篇幅來告訴投資人,指數型基金是投資人最好的選擇,為什麼你應該選擇指數型基金,以及它的好處是甚麼。其中有幾個要點是整本書一直重複出現的觀念,這表示這幾個觀念非常重要,重要到讓伯格先生重複提到,幾乎每隔幾章、甚至短至幾個段落他就會再次提到,是貫穿了整本書的概念。
我將這些觀念濃縮成三點分享給大家,分別是 :
交易成本本身也是投資績效的一部份,如果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交易次數以降低手續費、省下付給股票經理人、投資顧問的費用,那麼這些錢也會反應在投之報酬上。
試想,即便散戶投資人的績效能夠跟大盤的表現一樣 ( 事實上很難 ),但是別忘了,還必須付出交易成本。扣掉成本後的餘額才是你真正所獲得的報酬,所以,成本是吞噬利潤的一大原因。
以五十年的時間來看一筆一萬元的投資。光是用2%的交易成本來計算,可以使利潤被侵蝕掉六成 。這表示原本能夠賺到294,600元的利潤,因為交易成本的關係,最後只能賺到114,700元,整整少賺了179,900元。
看到了嗎 ?誰說1%沒甚麼 ? 千萬不要小看1%、2%的交易費,看起來好像不多,那是因為短期,別忘了複利的威力,複利不只發生在滾出財富,同樣也發生在你所需支付的費用。
不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成本永遠少不了,既然成本是一定要付出的費用,何不把它降到最低 ? 事實上,增加成本也是增加風險。把支付給基金經理人的費用省下來,直接用來投資指數型基金,如此一來,省下來的費用就會成為你報酬的一部分,而且會差很多,因為你同時做了開源與節流,更重要的是,還有複利的力量幫你的資產往前推了一大把。
短期的市場報酬主要來自投資人的**情緒**,鮮少是因為**投資基本面**真的很好,長期的市場行情遲早會回到正常水準,這就是「均值回歸」。
既然長期的市場報酬=企業活動 + 投機行為,而股票市場的報酬又幾乎取決於企業賺取的利潤,這表示,投機行為對市場的影響根本不大,頂多是短期內的波動而已,如果你是一位價值投資者,選好標的後就長期持有,大可不必理會短期間的行情,因為那種行情是靠投機者的情緒堆疊出來的,不久後價格就又會回歸到它該有的水位。
這裡也帶出一個重點 —— 不能用單用過去的績效來選股。這種單一預估未來的方式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忽略了均值回歸。
很多人陷入投資陷阱裡的一大原因就是,看到過去績效表現很好,所以將大筆資金投入市場中,可是沒過多久,價格卻直直回落,直到最後扛不住而認賠退場,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過去績效報酬表現優異的基金,往後表現通常會回歸平均水準或其下。這時候更慘的狀況就是,在投資人認賠殺出後,股價又上漲了,這真的很讓人心情糟糕。
基金經理人或投資顧問確實有他們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投資人提供價值,包括資產配置指導、節稅資訊、如何安排退休計畫與儲蓄。當然他們也能提供金融市場行情的意見。關於最後一點也是我們要注意的一點,因為實在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些經理人或顧問所提供的投資建議,能夠有效提升投資人的報酬,事實上,從很多的資料顯示,情況正好相反。
他們推薦給投資人的新商品,大多是近期的熱門商品,這些短期表現好的商品,表示正在勢頭上,如果投資人現在就被騙進去,很容易就吃損,別忘了「均值回歸」,行情不論偏向哪一方都不會太久,市場定會還給它既有的水準。
所以,即便這些經理人及顧問,他們能夠提供很多有用的知識與服務,但一定要記住,大家關心的都是自己口袋,你關心你投資是否賺錢,經理人與顧問也是,只是他們賺錢的方式是從你身上挖,所以他們才會無時無刻地想著如何增加交易次數來賺取費用,當然這些費用是你出。投資是自己的事,不要太過貪圖方便、過度相信這些人幫你挑選的標的甚至操盤,有些功課還是要自己做才有用。
大環境的通膨已是不可逆的,如何在未來為自己的生活開銷做規劃是每個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事。如今,現金的購買力大不如前,對多數人來說,到的退休時,不論是偏低的投資報酬抑或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狀況,幾乎很難滿足一個人的退休所需的花費,更別說上了年紀容易出現身體病症的額外開銷。
因此,趁年輕即早投入投資與儲蓄的行列,讓時間成為你的好朋友,年經有這個本錢能夠讓複利去茁壯;然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時間就會反過來成為你的敵人,當你沒有那麼多時間能夠讓複利發酵時,即使起始本金比較大,因為滾動的時間短,其發揮效果有限。
當然,現在的生活型態,平時大家都很忙,如何在忙碌的生活與工作中同時又能兼顧投資,指數型基金是很好的投資選擇。想在股市中長存,除了想怎麼賺錢,也要反過來想怎麼不賠錢;投資策略沒有最好,雖然沒有任何方式是保證賺錢的,但我們仍可以選擇不是那麼笨的方法。而指數型策略就符合這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