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諾丘》是一部 2014 年播出的經典韓劇,描述患有「皮諾丘綜合症」而無法說謊的崔仁荷,以及曾因一則新聞家破人亡的崔達佈(奇河明)成為記者的故事。
其實這部作品我當年就有看過,不過那時的我沒有很認真追劇情,只衝著 CP 看而已 XD,直到最近才終於從頭到尾看過一遍。
那也不得不說,《皮諾丘》經典真的不是沒有道理!即使過了快十年,它的劇情放現在看也完全不過時。先以歡樂的仁荷一家開啟序幕,再藉奇河明一家的悲劇貫穿作品,最後用朴會長和徐凡潮的母子情收尾,不僅情感鋪陳到位、劇情環環相扣,還將「記者和媒體」這條主線寫得鏗鏘有力。
過了喜歡愛情劇的年紀後,如今我反倒喜歡它的主線勝過感情戲。不管是達佈對「記者」從怨恨到熱愛的轉變、仁荷的「皮諾丘綜合症」對身邊人的影響、凡潮經歷的成長與掙扎……每個角色的故事都很亮眼,將作品映襯得更加飽滿。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記者該說些什麼?
▸ 真實之事
「未經確認的事,
記者是不能報導的。」
《皮諾丘》開篇時,曾以幾則報導快速介紹了宋車玉這名傳奇記者的生涯。
身為 MSC 新聞部最年輕、也是第一位女性部長的她,清楚民眾最容易被浮誇的話題吸引目光,因此總會刻意誇大報導內容來博取關注。比如會特意買了小朋友的鞋子當遺物,使幼稚園校車事故更加震撼;故意跪在水中,偽裝水災淹到腰際的假象。


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段,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每天開電視、滑手機,都能看到各種被媒體吹得天花亂墜的新聞。無論事件本身大不大、民眾實際說了什麼,總有媒體會用巧妙的剪接、帶風向的口白和釣魚標題把它加油添醋成不同的模樣。
然而,「皮諾丘」就像是諷刺這種亂象般的存在。患有皮諾丘綜合症的人,別說說謊,光做些良心不安的事就會不停地打嗝,所以多數人都認為皮諾丘無法勝任「記者」這個職業。
但是,為什麼誠實的人就無法成為記者呢?

「大家都認為記者只會報導事實,那個記者早該知道,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大家都會深信不疑。」
奇河明一家的悲劇,正是基於民眾普遍會對報導深信不疑而發生。當造假成為常態,記者眼中看見的,就只剩下流量,沒人在意多少人對報導信以為真,沒人正視自己說的話造成哪些影響,更沒人關心輿論浪尖上的民眾面臨哪種處境。
那些為了收視率佈下的謊,都可能犧牲了幾個家庭平凡生活的權利,那些造謠者卻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追捧,甚至宣揚自己的「成功法則」給更多人知道。明明是件這麼荒唐的事,卻被眾人視為理所當然。

《皮諾丘》前期給人的諷刺感非常重,整個新聞界沒人認為皮諾丘可以成為記者,可在普羅大眾眼中,記者不正是一個需要據實以告的職業嗎?
新聞不是表演,記者更不是藝人,民眾想從新聞知道的,一直是真正發生過的事實,不是花俏吸睛的演出。
關於報導的真實性這點,劇中還有另一個很有趣的案例。
歷經家破人亡的達佈,從小就對捏造新聞的記者深惡痛絕,可當他好不容易成為一名記者,卻一度想用偽證害仇人身敗名裂。

這也是「皮諾丘」劇中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所在。記者也是人,是人就有不理性、不公正的時候,可是皮諾丘絕不說謊的反應卻無法偽裝,這些只能說真話的人就像一面鏡子,能在人被蒙蔽時,清楚告訴你真相是什麼、記者又該報導些什麼。
▸ 必要之事
「埋葬真相並不會讓它消失,
總有一天,它會以某種方式出現在世界上。」
除了加油添醋外,新聞媒體常見的另一種亂象,就是「操控輿論」。這在政治報導上尤其明顯,我們常會看到不同政治色彩的媒體報導同件事時,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畢竟媒體也是公司,做出的報導自然會順著高層的風向。
而《皮諾丘》中,徐凡潮的母親朴會長,正是那位操控輿論的高層。
身為 MSC 新聞台董事的她,善於利用權力及影響力來拉攏各界人士,而 13 年前造成奇河明家破人亡的那波輿論,正是她為了包庇合作議員,轉移民眾焦點的計謀。

新聞就像浪潮,揚起之後,很快就會被後起之事淹沒。無論體育賽事、社會議題、國際焦點,那些曾經萬眾矚目的事情放到幾個月後,往往就變得乏人問津。
朴會長正是抓準了這點,使 MSC 成了她操控輿論的武器。多年來,巧妙利用話術控制民眾的焦點,讓他們看到她想看到的、忽略她想隱瞞的。
「火災引起了民憤,我爸爸和家人必須平息民憤,但隨著新的新聞播出,這個世界的興趣和怒氣慢慢平息了下來。
等到罪魁禍首被指認時,已經沒人對此事感興趣了。」
劇中達佈曾經舉出一個關於「演唱會」和「胰臟癌」的經典比喻。
演唱會是大家「想知道」的事,胰臟癌則是他們「必須知道」的事。可是觀眾往往只會在意那些他們「想知道」的內容,媒體就會順勢將「必須知道」的事掩蓋起來。
因此長期下來,傳統媒體便只剩下鋪天蓋地的政治、車禍和八卦新聞,那些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議題(軍事、人權、經濟、科技……)反倒無人關心。

▌相同的境遇
▸ 達佈與燦秀──我沒有錯,為什麼要承受這些?
前言時提過,達佈(奇河明)一家的故事是《皮諾丘》的劇情主軸。除了藉奇浩尚的新聞,帶出媒體無風起浪的主線以外,這場悲劇也細緻描繪了輿論對受害者的影響。
在沸騰的民怒之下,這些位於風口浪尖的受害者,不管做什麼都會被放大檢視。出去買個菜、看個煙火,會被記者拿來大做文章;一些平時的小習慣、小動作經過渲染,似乎都成了罪大惡極。
再怎麼嘶吼、怎麼辯駁,也沒有人相信他們說的話。

我認為《皮諾丘》拿安燦秀當歷史重演的對象,非常具有巧思!因為在整部劇一剛開始,第一個散布謠言的人,就是安燦秀。

他高中時,曾經散布了達佈作弊的謠言,使當時的達佈受到各種不公平對待。然而多年後,這陣無風興起的大浪,卻也打到了他頭上。
我想在竭力自辯卻無能為力的那一刻,燦秀才會體會到謠言的可怕吧。一句隨口說說的話,竟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這是他從來沒想過的。
正因經歷過同樣的痛苦,他才會明白自己當年到底錯在哪裡。會打從心底對自己感到不齒、對達佈有所虧欠,這既是他的贖罪,也是成長。
《皮諾丘》能在推展主線的同時,額外使安燦秀這位配角活出自己的成長線,讓曾經的反派有個知錯贖罪的機會,我覺得是很好的設計。

▸ 仁荷與凡潮──家人做錯事,我該怎麼辦?
在夾雜權勢、利益和影響力的風暴之中,除了達佈、燦秀這些被拿來當擋箭牌的犧牲者以外,那些加害者的親人,也是一群隱形的受害者。

仁荷與凡潮兩人很相似,都成長在安樂無憂的環境裡,性格單純、樂觀,對社會正義的想法也趨於理想。但也正因如此,當他們發現現實遠比預想來得殘酷時,受到的打擊也會特別大,更別提這些陰謀的主宰者,還是他們最親近的母親。
「我在試著替妳道歉,這是妳那時候應該做的事,但妳沒有做,所以我來替妳做。」
──崔仁荷
「我會為我曾經享用的,以及從今以後享用的一切,和媽媽一起分擔代價。」
──徐凡潮
和達佈那樣的受害者不同,這些加害者親人承受的痛,是為難和歉疚帶來的折磨。
他們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果決地站在正義的一方,畢竟做錯事的是他們的母親;可他們又沒辦法阻止母親繼續作惡,還是只能眼睜睜看著更多人受傷,卻無能為力。
在與日俱增的愧疚之中,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幫助受害者討公道,彌補母親做出的傷害。
我其實還滿喜歡仁荷、凡潮和他們母親的兩條親情線。
仁荷和宋車玉是一對本質非常相似的母女,同樣對記者抱有熱忱、同樣對工作誓死不休,只是她們卻在人生路上做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仁荷選擇遵循心中的正義,放棄成為記者,成為將醜聞揭露於世的告密者;反觀宋車玉則接受了朴會長的拉攏,開啟往後多年睜眼說瞎話的人生。
劇中宋車玉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橋段。當達佈將告密信件交還給她,希望由她親自揭發 14 年前的真相時,她雖然口中嫌棄這些年輕人魯莽到讓人心煩,卻在走了幾步後,忍不住情緒潰堤、崩潰落淚。

從這個反應可以看出,宋車玉也曾是位擁有信仰的記者,會堅持報導正確的事實、伸張應有的正義。只是這麼多年過去,她早已對如今的生活麻木了,直到見到這群孩子為了公理,不惜挑戰權貴時,她才想起當年曾經熱血沸騰的自己,想為正確的事再拚搏一次。
也許這也是宋車玉最後即使有機會重回崗位,也不想再繼續待在新聞台的原因。多年的汲汲營營和惴惴不安,早已使她對視流量為一切的生活感到厭煩,而在直面自己的錯誤後,她才能坦然接納自己「早已不是記者」的事實。

至於凡潮和朴會長的母子線,則是出乎我意料精彩的劇情!撇除朴會長白切黑本身的張力,這對母子身上看似浮誇,卻意外有脈絡的故事也非常讓我驚喜。
說實話,凡潮一開始登場時,我只覺得他是個為男女主角愛情線服務的男二。跟女主角有段意外的淵源、家大業大沒什麼缺點,還願意跟著女主角四處奔波,完全就是韓劇超經典的深情男二形象。
然而當故事進展到後期,這個角色的層次就慢慢顯現了出來。
凡潮原本是個遊手好閒的富家公子,可當他跟著仁荷吃過苦、報過新聞、救過人之後,他也漸漸愛上了「記者」一職。開始有了想追尋的目標,會為了公理去拚搏,為了揭發犯罪做出犧牲。
除此之外,他對母親的情感也寫得很有層次。從一開始毫無保留的相信、發現不對勁後的質問、挖到真面目時的心碎,到最後願意犧牲自己的溫柔。
從開始到結束,凡潮都沒有強硬地和朴會長起過衝突,因為對他來說,不管母親在外做了多少壞事,她仍是世上最愛他的媽媽。他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樣,站在陽光之下指責她,所以他便選擇和媽媽一同站在陰影下,一起背負這些罪責。

作為反派,朴會長不像安燦秀或宋車玉那樣有個知錯贖罪的結局,相反地,她對自己犯的錯基本是毫無悔意的 XD。而之所以這個角色依然使我印象深刻,是由於她對凡潮的愛始終沒有變過。
她當初是為了給兒子富足的生活,才不惜代價操控輿論、罔顧人命;可最後也是為了他的平安,才甘願承認一切罪刑,只為保他出獄。
她所有狠戾與溫柔、自私與無私,皆起因於她深厚的母愛。即使她的世界根本放不進兒子以外的人,這份願為孩子不計代價的愛,還是有其動容之處。
▌總結
這次重看後,我想《皮諾丘》最大的優點,是它的劇情真的設計得很周密!劇中有非常多互相呼應的細節,除了剛剛提過的幾項,達佈、仁荷、凡潮三人要先後告發親人的掙扎,也有共鳴之處。
達佈要親自報導哥哥殺人的新聞、仁荷要眼看媽媽斷送職業生涯、凡潮要決心將母親送進監獄。這些大義滅親的舉動雖然合乎公理,但對他們這些至親而言,卻非常地痛苦。
正因他們都經歷過這份痛苦,所以當見到朋友陷入同樣的掙扎時,才更有辦法同理對方的境遇,不會一味站在道德制高點批評對方。

另外,像我一開始看到凡潮撿到仁荷媽媽的手機時,本來還覺得很套路,感覺是為了鋪陳男二的感情,硬加進來的橋段 XD。
結果後面我才發現,其實這台手機當初為何落下、何時落下,都經過超縝密的設計,人事時地物皆與主線息息相關,完全不是為了製作邂逅硬加的劇情。
當然《皮諾丘》的主線本身也寫得相當優秀,既犀利批判了媒體亂象,也回答了「記者究竟該有哪些職業道德」。其中我特別喜歡「記者」一職在前後期,給人的落差感。
故事前半段,基本上大家說到記者時,都會先想到宋車玉那樣,眼裡只有收視率、整天睜眼說瞎話的人;然而到了後期,這兩個字卻成了一眾主角一心嚮往的目標。
「我不想再仇恨或報復,只想做為記者客觀地告訴所有人,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崔達佈
「我想告訴所有人真相,因為我也是一個記者。」
──徐凡潮
「我希望,你不要問那些我想問她的問題。你是記者,我希望你拿出記者的樣子,問出民眾想知道的問題。」
──奇載明
我們可以在這二十集中,慢慢感覺到「記者」被這群年輕人淨化的痕跡。從一開始只有一兩個人抵抗大環境的迂腐,到最後越來越多記者選擇站在公理那方,挺身做對的事、說正確的話。
我知道現實情況不可能如此樂觀,不過看著眾人用一股傻勁感召大家將不法之事攤在陽光下,堅持為正義發聲時,不得不說還是很熱血啊(笑)。
在打開這部作品前,我也有好幾年沒看韓國現代劇了,完全沒想到一部 2014 年的韓劇就能拍得如此精采!脈絡紮實、議題精準,主角 CP 更是充滿火花,怪不得近年越來越多人喜歡看韓劇。
之後有機會也會再來補追其他評價不錯的韓劇,也歡迎比較熟悉韓劇的大家,推薦更多好劇給我啦!
更多【聊韓劇】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