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無有海鮮怎算海島人的餐桌。
十月了,螃蟹季節來了,每年這時總想吃幾隻大閘蟹解解饞。在打破時空邊界,幾乎什麼都做得到的時代,每年等待特定時節赴約的行為,顯得很浪漫。
雖然住在盆地裡,但從小我家餐桌上總有海鮮。大約是因為媽媽不吃牛吧,海鮮成了取代牛肉的蛋白來源。花枝、章魚、蛤蜊、各式魚類輪番上陣;煎、煮、炒、拌,樣樣都來,日日嚐得一口鮮,佔據我大半童年味覺記憶。
大學到外地就讀,想吃海鮮雖然不難,但很賭人品。看起來再漂亮的海味菜餚,是否新鮮或是注了藥水,得入口才知道。海鮮總是比其他料理高價,身為學生好不容易狠下心犒勞自己,滿懷期待享用時,如果不新鮮或是一口藥水味,卻只能吐掉捨棄以避免拉肚子,這簡直比沒中樂透更傷心。
前年,偶然的一天,突然非常想看海,當時已經四五點了,隊友還是載著我匆匆到桃園竹圍漁港,趕上最後的夕陽。竹圍漁港的沙並不細,踩起來有些刺,但赤腳踏浪,看著海水帶走指尖細沙,好像也帶走了點鬱悶。浪潮輕拍,灘上有許多和我一樣的逐浪人,不像豔陽下戲水嬉鬧的人群,彩霞餘暉下,大多人只是靜靜走著。
竹圍漁港沒有沖洗室,費了番功夫在廁所清潔後也餓了,觀光魚市還營業著。在一樓挑隻螃蟹、一點鮮蚵、半斤蝦,上樓找間餐廳代客烹調,沒有比這更新鮮直送的了吧?再炒盤青菜,豐盛的一餐,完成。短短幾個小時,心情豁然開朗,身心皆獲得療癒。
自此之後,便愛來這裡,喜歡現買現吃,雖然代客料理不很便宜,但省去備料洗碗的麻煩,品嚐美味變得很簡單。偶爾也喜歡開車帶朋友一起,逐浪、歡笑、採買,帶著戰利品回家一起烹調、品嚐、小酌,天南地北閒聊,再一起洗碗整理,像是剛長大的孩子,足以負擔一餐,又能獨立料理一桌佳餚,頗有成就感。
秋風起,螃蟹乘潮而來,又該是時候到漁港赴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