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你腦內的限制器,從何而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理解的限制,是否必然?

常聽有人這麼說:「我心裡就是有一道崁過不去」。

會這麼說的人,代表著他心裡明白自己應該去做某一件正確的事,但就是無法付諸行動,就像是有一道無形的障礙擋著他的去路。

另外也有一句網路上流行的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通常這句話,是網民們見識到了極度有錢的富豪令人瞠目结舌的花錢方式之後,驚訝地頭腦一拍,發自內心的讚嘆之語。因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錢、還可以這麼運用。

就像是看到這段影片裡蝙蝠俠如何解決超人的經濟問題時,一般觀眾會有的感慨。

這兩句話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反映了一個事實──人類的思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如同我之前的文章所述,人類的思考就像是水一樣,並且不是一般的水,而是朝向四面八方流湍的山洪。

把普通的水裝在瓶子裡,除非瓶子破損、或著是水滿出來,否則水的流動範圍永遠只會侷限在瓶子裡。四處泛濫的洪水如果沒有堤防的阻礙、或是引水渠加以疏通,就會沖垮人類的居住環境,造成巨大損害。

如果要駕馭水,就要對水設下限制。人類的思考框架為了駕馭思維,勢必會對思維設下諸多限制條件。

限制從何而來?

那麼人類思考框架的限制,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而世界卻極為廣泛且複雜。我們不可能一次性而且全盤理解世界的一切,只能一次把世界切出其中一小塊,放到人類的腦海裡模擬。

思考框架就是這樣的工具,輔助人類在他們的大腦裡模擬世界的一小部分。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想要知道整個地球地表的樣貌之時,我們會怎麼做?是不是會畫個世界地圖?

raw-image

而不論我們用何種方法所描繪出來的世界地圖,都不可能呈現出地球表面上所有的真實樣貌。

例如山岳、河川、湖泊、峽谷、森林、樹木、建築物等各種複雜的地形和地貌,當要放到地圖上來呈現之時,這些細節當然只能省略掉,雖然它們實際存在於地球上。一方面技術有限,一方面我們的感知能力更是有限,當我們使用「地圖」這種平面的思考框架來理解地表時,我們只能這麼做。

更別說棲息在地球上的各種動植物了,當我們必須以全球等級的宏觀尺度來觀察世界的時候,勢必得做出非常多的取捨,刪去大部分的細節,去蕪存菁出最抽象化的輪廓呈現在一張平面的紙上。

我們每次只能把世界的某個片段放到思考框架裡,讓大腦來思考它、理解它,然後把這個對於世界局部的模擬結果一點一點地拚接起來,讓它更接近世界的真實樣貌。因此,思考框架這個容器肯定會有邊界,勢必會有限制。



來自機體本身的限制

我們人類本身的身體機能,某種程度上也會限制我們的思考。

人類感知外界的能力,基本上不外乎五種基本感官能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而人類這五種感官能力的作用和範圍,都非常有限,跟其他動物相比也各有長短、互有千秋。

以視覺為例,人類的左右眼加起來只能看到前方約 200 多度的範圍,不像昆蟲具有 360 度的視野,也就是說平常狀態下,同一時間內人腦所接收到的視覺情報就硬生生地少了昆蟲一大半。然而昆蟲的一顆眼睛裡有無數個小小的複眼,同樣看一個蘋果,人類腦子裡接收到的就是一個蘋果,而昆蟲腦裡會接收到的是上百個小小的蘋果。

如果人類的眼睛跟昆蟲一樣的話,那麼現在人類所有的知識體系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面貌。

人類的身體構造會影響到學問和知識的發展嗎?很有可能。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人的身體像蛇一樣的話,那我們對於數學的理解會跟現在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蛇沒有人類那麼靈活的雙手,沒辦法抓握、排列東西,自然不可能像人類那樣子一邊伸手拿起一個又一個的東西、一邊數這些東西的數目。因此,人類的身體若是如此這般,很有可能發展不出 1、2、3 ……等自然數的概念。

不只是身體,人類大腦的機能限制,也會影響到人類思考框架和知識體系的發展。
例如說,人類大腦的短期記憶(5 到 20 秒的短時間之內有辦法處理而不致遺忘的資訊數目),據研究只能達到 5 ± 2 個元素。 

因為這個原因,許多思考框架為了方便讓人使用,也通常都是集合成這個數字範圍內的元素。四個是最常見的,例如說:PDCASCQAOODA等,族繁不及備載。

成功學的經典名著:史蒂芬.柯維博士的《與成功有約》之中所彙整出來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向來為人津津樂道,至於為什麼是七個,而不是八個或更多呢?也許柯維博士當年下筆之時,也是考慮到了人類大腦的這個特性吧!



問題本身的限制

另一個為何思考框架會有所限制的原因,在於──每個思考框架所處理的問題並不相同。

某些思考框架專注於處理與生存相關的問題,例如:戰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這也是一種人類身為動物、必定內建於其生理機制裡的一個基本反應。當遭遇到威脅時,動物第一時間之內會採取的反應動作不外乎「戰鬥」與「逃跑」兩大目的。

這類的思考框架,所處理的第一要務是「如何確保生存」。

然而,還有一些其他思考框架,它們處理的問題則更為抽象和學術性,所追求的是某些原則和規律,與人類的生存不一定有那麼直接的關係。

舉例來說,物理學就是這樣的思考框架,它所關注的是世界運作的基本原則,把世界主要細分成物質與能量,並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規則,以期找出放諸四海普遍適用的一個基準。

同樣身為學科,心理學說不定比物理學更為複雜。心理學並試圖找出人類的心理運作和行為是否有其規律,然而這些規則或許可以解釋大多數人類的行為,但總有一些個別的人不符合這個規則的解釋。這並不能代表心理學跟物理學相比是有個問題的學科,只能說人類的心理比物理現象更為複雜和難以捉摸。

這也代表著,不同的思考框架就是在模擬世界的不同部分。每個思考框架都有其獨特的規則和適用環境,這也是它們本身的限制。


下個禮拜,會對人類的思維與思考框架有著何種限制,做出更多延伸和解析。


44會員
65內容數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eorge 的其他內容
「試圖做別人」的階段,才能成就今天的人類,以及今天的我們。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試圖做別人」的階段,才能成就今天的人類,以及今天的我們。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懂得「思考」,即便不需要出門旅行或與人頻繁交流,都會覺得人生充滿況味,尤其當我們去了解別人思考過後的感想時,更能激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日本小說家森博嗣的散文長年以來受到歡迎的原因。 森博嗣在這本《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中提出了一百個生活思考,他不受限
Thumbnail
文中提到 股神巴菲特(Warrent Buffett)的知名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諺語 「只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就像拿著鐵鎚的人,把世界看成釘子」 個人過往學習歷程及工作經驗中 也學到不少好用的工具 並將其分為三類 分析類、發想類、流程類
Thumbnail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Thumbnail
我們求知若渴, 然而實際上當我們找到了解方,卻只想要依樣畫葫蘆,將事情完成而已。複製成功的模式,我們頂多也跟你複製的那個成功人士一樣,做出一樣的東西、想出一樣的點子而已。 好奇心如果只用在複製這些模式,我們也無法突破瓶頸、 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好奇心轉變、昇華成為一個真實 、美好未來想像。
Thumbnail
你有使用Obsidian嗎? Obsidian社群中,Nick Milo所領導的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提供許多進階的個人知識管理技巧。 其中,ARC框架能幫助你我更好地管理和消化日常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和溝通效能。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懂得「思考」,即便不需要出門旅行或與人頻繁交流,都會覺得人生充滿況味,尤其當我們去了解別人思考過後的感想時,更能激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日本小說家森博嗣的散文長年以來受到歡迎的原因。 森博嗣在這本《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中提出了一百個生活思考,他不受限
Thumbnail
文中提到 股神巴菲特(Warrent Buffett)的知名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諺語 「只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就像拿著鐵鎚的人,把世界看成釘子」 個人過往學習歷程及工作經驗中 也學到不少好用的工具 並將其分為三類 分析類、發想類、流程類
Thumbnail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Thumbnail
我們求知若渴, 然而實際上當我們找到了解方,卻只想要依樣畫葫蘆,將事情完成而已。複製成功的模式,我們頂多也跟你複製的那個成功人士一樣,做出一樣的東西、想出一樣的點子而已。 好奇心如果只用在複製這些模式,我們也無法突破瓶頸、 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好奇心轉變、昇華成為一個真實 、美好未來想像。
Thumbnail
你有使用Obsidian嗎? Obsidian社群中,Nick Milo所領導的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提供許多進階的個人知識管理技巧。 其中,ARC框架能幫助你我更好地管理和消化日常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和溝通效能。
Thumbnail
當我們要煮好一道菜,可能需要用到菜刀切菜、鍋子炒菜、鍋鏟翻菜,透過這些工具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一道佳餚。 那在面對事情,有沒有一道基本的模組,或是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 「想要徹底理解世界,關鍵在於建立思維模型的框架。」《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認為,我們依據思維模型來推斷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