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解密」:思考的綜合格鬥技──發散與收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進階,就是駕馭複數個「基本」

你有看過 MMA 比賽嗎?MMA (Mixed martial arts)即為「綜合格鬥技」之意,是近十數年來隨著統一性賽事規則的建立,開始廣受關注、普及、發揚的一項技擊運動。

不同於其他技擊運動,MMA 有一個相當鮮明的特色──「什麼都有」。

其他大部分技擊運動,都只允許選手在比賽中使用特定的攻擊模式。例如拳擊只允許用拳頭,跆拳道只用腳,柔道和角力則拳腳都不能用,只允許選手們抓握對手的道服或身體來把對方摔倒在地。

相較之下, MMA 所允許選手進行的攻擊手段相當多元,不論是拳打、腳踢、摔技、關節技、乃至於勒技,幾乎人類史上發展出來的所有徒手戰鬥技術,只要不是抓頭髮、咬人、插眼、撩陰等諸如此類容易導致選手受到不可逆傷害的危險技倆,都可以在 MMA 的賽場上使用。

有接觸過拳擊、跆拳道等格鬥技的人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觸:光是要精通拳頭、腳踢等這麼一兩項技術,都要練上以年為單位的時間,更何況是一次練好幾項?光能夠站在 MMA 的八角籠賽場裡與對手切磋,這背後不知道已經付出了多少時間、精神、和血汗在多種多樣的刻苦訓練之上。

要能同時掌握多種不同體系的技術與能力,的確就是如此困難。

然而,在思維的世界之中,人類似乎天生就能夠「同時運用多項能力」,並不一定需要刻意練習,我們在不知不覺就會發揮這樣的本領。

像是「發散」與「收斂」就是一個好例子……


發散

我們偶爾會聽到別人講到「發散」與「收斂」這兩個詞彙,並且知道它們是在講跟思考有關的事,但許多人可能是知其名而不知其真正含義。

首先來談談「發散」好了。之前我們提到過,人類的思緒就像是山洪暴發,也像一股湍急的流水、不斷地向四面八方湧出。大腦會不斷地產出極為複雜而且相互連結的概念,據說這數量達到每天 6 萬到 8 萬個之多。

具體而言這個現象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比方說,當你看著大自然裡的樹木花草等美景,或是看到一位母親牽著她的孩子在你面前走過,又或是說,當你讀到一段具啟發性的文字之時,不知怎麼著,你的腦海突然浮現出許多事物。

這些事物不一定跟映入你眼簾的景象有關,有可能是塵封已久的往事,有可能是深藏內心裡已久的疑問,也有可能是突如其來的有感而發。這些都是大腦的「連結」本能,可以解釋為你的大腦正在畫線,試圖把眼前的事物與腦海中成千上萬的概念連在一起

每一條線,你的大腦畫出來的方式都不一定相同,他人也難以理解。有的線代表著「相似」,哪兩個東西很相像,大腦就畫條線把它們連起來;有的線則代表著「相反」,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它們之間也會有大腦畫的線;有的線代表著「因果關係」,大腦看到一個東西,會思考「它會造成什麼」,或「是什麼造成了它」,找出它與其他事物的因果關係線。

這就是所謂的聯想思考,就像一個永遠不會停的接龍遊戲一樣,一個一個事物不斷被串連起來,理論上這條線可以不斷地延伸下去。

連結不一定是呈直線狀的,大腦也有可能看到一個東西、一個概念之後,就以它為中心,向外畫出許多條線,連結到其他相關的事物。這種情形也可以解釋成為「拆解」,像是把一台車子拆成車門、椅子、輪子、底盤、鋼圈等部件一樣,把一個較大的整體分解成許多相關的小型部分

在這裡就用繪製心智圖的過程做為例子,以最精簡的方式來解釋大腦如何進行拆解這個動作吧!

當我們試著用心智圖軟體來畫個以「雞尾酒」為主題的心智圖,我們會先畫出一個大方塊,並上面寫著「雞尾酒」三個大字……

raw-image


然後,在一陣腦力激盪之後,我們認為雞尾酒這個領域有三件事是可以在此討論的,分別是「經典酒譜」、「基酒」、與「製法」。因此,我們在那「雞尾酒」方塊的下方畫出三條線,各自連結到一個粉紅色小方塊,分別寫上那三件事。

raw-image



於是,我們再繼續對著那三個粉紅色小方塊:「經典酒譜」、「基酒」、與「製法」進行腦力激盪,各自向外畫出了數條線以連結到更小的灰色方塊,並且在上面寫上了與原本的粉紅色方塊相關聯的事物。

raw-image


原本這個雞尾酒心智圖只有一顆大大的四方型而已,但畫到最後,看起來就像一顆橫著擺的樹,對吧?這一整個過程,就是「發散」。

幾個禮拜前我們討論過,世界上任何事物,在思維的世界裡都可以呈現出一個「樹狀結構」。發散,就是大腦在為眼前的東西畫個心智圖,並且把它們拆解、展開、形成數個較小的項目之間的相互連結,以描繪出一個複雜樹狀結構的過程。


收斂

當我們處於發散思考之中,常常會靈光一閃,腦海突然冒出一兩個靈感。有時候你當下正在忙著處理其他事情,因而先把這個靈感暫時擱置在一旁,等到有空時,你發現再怎麼努力也想不起來剛才那個念頭。這時,該怎麼辦呢?

靈感,就像是在叢林之中偶然飛舞過來的稀有品種蝴蝶,一旦看到就要把它捕捉起來,不然你沒有下一次機會。

最近很流行的卡片盒筆記法,就運用了這種「捕捉」的概念。

卡片盒筆記法的創始者──德國的魯曼教授,每當他靈光乍現之時,常常是順手拿起身邊的餐巾紙或廣告傳單,把靈感寫在上面。就像這樣子,當他急忙著把那稍縱即逝的靈感記下來之時,他連好好拿本筆記本都覺得浪費時間。這個方法他稱之為「快閃筆記(Fleet Note)」。

餐巾紙和廣告傳單可以用其他任何記錄方式來代替,比如我們現代人常用的手機記事本軟體,隨時隨地你都可以在上面記錄當下的想法。甚至連打字都來不及的話,打開手機的錄音功能,直接說給手機聽、讓它錄下來都可以。

就像文字本身,就是「承載思考的容器」那般,靈感也需要一個載體來「承載」它。紙張、手機等都只是靈感的容器而已。

當你在實行卡片盒筆記法,已經使用快閃筆記的記錄方式收集了許多發散出來的靈感素材之後,下一步呢?

想像一下,當家裡地板上散亂著一堆有的沒的雜物之時,我們會怎麼做?還用說,當然是要動手整理它們,分門別類啊!

是的,靈光乍現出來的靈感、想法,也是需要分類的。把蒐集來的小東西,拿起來一個一個判斷它屬於哪一類,然後把它跟同類放在一起。

這裡就會產生一個問題:要怎麼知道哪些靈感跟其他的概念是屬於同一類?我們需要的是分門別類的實際方法。

此時,「抽象化」能力就顯得很重要。抽象化能力是什麼呢?如同我們幾個月前所討論過的,抽象化就是「去除事象的具體細節」。

舉個例子,如果桌上有著香蕉、胡蘿蔔、南瓜、草莓、葡萄、蕃茄等東西,要把它們都分成兩類,怎麼分?每一種植物都有著不一樣的外觀、顏色、質地、口感,這些差異性過大的性質,我們先把它們當成是具體的細節,先加以無視,再來思考它們之間是否還有些性質是其他東西也有的。

這時我們會發現,胡蘿蔔、南瓜、蕃茄同樣有著「蔬菜」這個性質,而香蕉、草莓、葡萄則有著「水果」這個性質,我們也可以說這些都是人為賦予給它們的標籤。

標籤,本身就是一個分類,也是一個思維的容器,把具有同樣性質的事物與概念容納其中。而分類,也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收斂」。

「收斂」其實就是對於概念進行分類的過程,無論範圍大小。

卡片盒筆記法裡有一個筆記類型叫做「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意思就是把許多則「快閃筆記」──也就是靈感加以連結、重新整理,並且用自己的話加以詮釋而改寫出來的筆記,其可讀性比快閃筆記來得高。這也是一種把發散產生的靈感加以收斂的過程。

我們再來回頭看看剛才那個雞尾酒的心智圖:

raw-image


因為這是用心智圖軟體繪製而成的,我們用滑鼠在「雞尾酒」的地方點一下,原本展開出來的樹狀結構就全部被收束到「雞尾酒」這個大項目裡。這個動作本身就是「收斂」最實際的展示。

raw-image

我們也可以想像成,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在思維的世界裡就像是用軟體畫出來的心智圖一樣,可以自由地展開(發散)或收束(收斂)。


結語

看到這邊我們可以瞭解到,「發散」和「收斂」其實並不難理解,大多數人都在不知不覺之中運用著這兩種能力,並且不一定需要經過特別的訓練和學習。頂多只需要相對應的工具來輔助我們進行這兩件事情。心智圖幫助我們發散思考,而卡片盒筆記法則幫助我們收斂思考。

發散和收斂都是複合性的思考能力,我們可以盤點一下這篇文章的粗體字,就知道這兩項能力是其他複數個基本思考能力所組合起來的──連結、拆解、樹狀結構、承載、分類、抽象化

我們真的可以這麼說,人類原本就是思維領域裡的 MMA 高手。

查理.蒙格在他的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提倡每個人都應該在腦海裡建立多元思維模型,也就是運用許多學科的思維方式以及思考框架來理解世間萬物。

你可以說「運用複數種不同的思維能力」是一項崇高的理念,也可以說這是一項技藝,但無論如何,它都不是查理.蒙格獨創的,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說到這裡,我更理解為何查理.蒙格會那麼推崇多元思維模型了。

因為我們人類光靠基本能力就可以做到這麼多,那若是我們掌握了更高階的思維能力,腦海裡裝填了更豐富的思考框架之後,人類的思維層次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自我要求甚高的人,誰會不想去一窺那個境界裡,會有什麼樣的風景?


avatar-img
44會員
65內容數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從小練武術練十幾年了,因為這一件事讓我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在這之後我看武術的古書慢慢的好像漸漸看得懂前輩們在說什麼了。當然只是漸漸看得懂,功夫是得慢慢修煉慢慢學習體悟的。感覺是進了一扇武學修煉的大門。 前幾天看到有太極老師在YouTube 分享,有人問他練太極拳是為了什麼?太極拳在練什麼?
Thumbnail
武道。雙肢攻防。 單肢攻防: 攻中帶守。守中帶攻。連消帶打。連打代消。打手消手。先攻後防。先防後攻。 雙肢同一: 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直線側身。雙肢同發。攻守同一。 全側武道方可達成。落地生根。前掌先著地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umbnail
只要別把使用原本擁有的存量,用來訓練後成為增量的過程,當成剝奪。 就不會匱乏,即便是持續地被使用,也只是證明自己是正在擁有無限的過程中而已。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從小練武術練十幾年了,因為這一件事讓我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在這之後我看武術的古書慢慢的好像漸漸看得懂前輩們在說什麼了。當然只是漸漸看得懂,功夫是得慢慢修煉慢慢學習體悟的。感覺是進了一扇武學修煉的大門。 前幾天看到有太極老師在YouTube 分享,有人問他練太極拳是為了什麼?太極拳在練什麼?
Thumbnail
武道。雙肢攻防。 單肢攻防: 攻中帶守。守中帶攻。連消帶打。連打代消。打手消手。先攻後防。先防後攻。 雙肢同一: 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直線側身。雙肢同發。攻守同一。 全側武道方可達成。落地生根。前掌先著地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umbnail
只要別把使用原本擁有的存量,用來訓練後成為增量的過程,當成剝奪。 就不會匱乏,即便是持續地被使用,也只是證明自己是正在擁有無限的過程中而已。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