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sh》又譯《一鳴驚人》或《名聲大噪》,是美國無線電視網NBC(國家廣播公司)在2012至2013年間推出的音樂戲劇影集。本劇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擔任執行製作,身兼劇作家、編劇與小說家等身份的Theresa Rebeck主導監製及編劇,並有眾多舞台或戲劇界出身的實力派演員參演,使本劇甫推出即受矚目。
與長年霸榜不墜、主打青春歌舞的同期生《Glee 歡樂合唱團》相較,《Smash》聚焦一齣百老匯劇目從無到有的產製過程,以及發生其中的各種人情義理車禍現場。故事以百老匯黃金組合──劇作家Julia(Debra Messing飾)與作曲家Tom(Christian Borle飾)兩人以「棒球場上的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開頭,逐步發展描述夢露一生的音樂劇。聞風而來的投資人Eileen(Anjelica Huston飾)為協助作品成形,也找來知名導演Derek(Jack Davenport)加入團隊。而這群百老匯老將的最大難題在於:誰夠有格擔任瑪麗蓮‧夢露這個綺想人物?
儘管兩季登台劇作不同,可礙於各種障礙,僅先看完第一季。首季以夢露音樂劇《Bombshell》製作過程為主線,交錯敘述各角色故事線。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爭取夢露角色的兩位女主角:隻身前來大城市逐夢的愛荷華州女孩Karen(Katharine McPhee飾),以及以配角身份在百老匯舞台浮沉十餘年、渴望取得知名角色的Ivy(Megan Hilty飾)。
獲得《American Idol》第五屆亞軍的Katharine在劇中偏流行歌曲擔當,也符合憑藉好歌喉隻身勇闖百老匯的標準主角設定,可在這以野心著稱的小圈子裡,Karen野心又明顯不足,使得角色被動感強烈,甚至總抱持連自己也不確定的優柔寡斷心態。相對來看,Ivy野心則強到不惜與導演潛規則,且Megan本就出身百老匯的關係,無論唱功或舞台表情都比Karen好上不少,直到現在還是能時不時讀到支持Ivy飾演夢露的激烈筆戰。
很難說這對女角中究竟更喜歡誰。就百老匯這塊招牌來看,Ivy絕對是首選,可菜鳥一鳴驚人的最初設定,註定Karen集結天時地利人和站上舞台的最終結局。而夢露本身的複雜性也交由Karen & Ivy兩人分別詮釋,使得夢露與角色境遇在本劇達到互為表裡的連結。
其他角色的關係紛亂程度也不惶多讓。比如外遇舞台劇男主角Michael(Will Chase飾)而使家庭分崩離析的Julia、與虔誠Gay教徒Sam(Leslie Odom Jr.飾)談慢步調戀愛的Tom、和狂野酒吧老闆Nick(Thorsten Kaye飾)開啟第二春的Eileen...... 如此混亂以致於一開始最管不住下半身的Derek反倒成了全劇感情線最單純的角色。儘管狗血四濺,可在當今串流平台主導的快節奏製播下,這般混亂腥羶卻也是令人格外想念的醍醐味。
每季推出一部全新百老匯作品,是史匹柏開發影集時的其中一個宏願,讓影集同時產製內容彼此呼應的兩套作品。首季透過每集主曲與角色關係大亂鬥,呈現夢露少被提及、卻影響至深的重要人際關係,包括無所不在的母親、以及與喬‧迪馬喬(Joe DiMaggio)的婚姻。《Bombshell》以歡快討喜的方式,帶領觀眾認識或重溫這個影響美國近代流行文化最強力的符號形成由來。
儘管影集只有兩季,卻製造出悠久長尾效應,不僅接連推出影集與舞台劇等歌曲原聲帶,甚至在2015年與2020年分別推出限定現場表演,齊聚多數主要演員再次詮釋各自角色。不過也因為音樂與影像彼此連結過強使然,《Bombshell》曲目始終很難撇除視覺印象的獨立存在,使其聽覺上不易給人深刻印象。
私心的說,眾角色中還是最愛Jack Davenport飾演的Derek。雖然Derek是個仗著權勢四處潛規則的混蛋,還從頭到尾沒唱過一首歌,但本就是為了補完JD作品才衝進來看這齣,所以還是盲目看完。至於音樂部分,最喜歡〈The 20th Century Fox Mambo〉(下方影片14:20)、〈History is Made at Night〉(24:35)、〈Don't Say Yes Until I Finish Talking〉(37:40)及〈On Lexington & 52nd Street〉(41:16)等四首,單聽就已帶感,在影集中的歌舞表現更是加分!
回到標題,「藝術家性格」是黃豪平在2021年脫口秀《HAHALAND》裡創造出的形容詞之一,用來掩飾對個性扭曲之人的批評與咒罵。這形容詞用在這部每個引起連環車禍的角色身上,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寫這麼長一篇就只想講這個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