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鎌倉公方足利成氏繼續了歷代公方與関東管領上杉氏一族的對立,在享德之亂中計劃性地捨棄了武士之都鎌倉,將大本營遷移到古河,自此被稱為古河公方。
1483年,延燒超過20年的享德之亂終結,足利成氏與幕府和睦。然而不到5年,1487年関東又爆發了扇谷上杉家與山內上杉家之間的內戰。足利成氏介入了這場被稱為長享之亂的上杉氏內鬥,支持扇谷上杉定正和其宗家對抗。
1489年,足利成氏將家督之位讓給嫡長子足利政氏,逐漸退出幕前,以期自己死後能夠政權順利過渡。而驍勇善戰的上杉定正在接連取得大勝之後變得剛愎自用旁若無人,甚至對盟友古河公方勢顯示出輕蔑的態度,使得雙方的盟約變得脆弱。1494年,扇谷定正忽然去世,由養子朝良繼承家督之位。在足利成氏的主導下,古河勢背棄了扇谷家,轉為支持山內上杉家。1496年,足利成氏應山內上杉家家主上杉顕定的邀請,率軍進攻河越城時病倒,並於隔年去世,政氏時年35歲,接掌家督之位已有7年,正值巔峰。
足利政氏延續了父親的政策,堅定地支持山內上杉顕定和扇谷上杉朝良作對。
為了挽回劣勢,上杉朝良向駿河守護今川氏親求援,於是今川氏親派出了駐在伊豆的重臣、伊勢宗瑞出兵相模支援扇谷上杉家。
伊勢宗瑞雖然以北条早雲之名聞名,並以一介浪人之身竊國成為一國之主的事蹟廣為人知,但事實上伊勢宗瑞終其一生並沒有以北条氏自稱,自稱北条家後裔是其子氏綱所為;同時,早在南北朝時代伊勢貞継就已經出任幕府的政所執事,侍奉足利尊氏、義詮、義満三代,貞継之後伊勢家和二階堂家世襲政所執事一職,乃是將軍側近足以執掌幕政的重臣,其威勢甚至連守護大名都有所不如,絕非所謂浪人出身。
伊勢宗瑞的初名為新九郎盛時,早雲庵宗瑞是出家後的法號。伊勢盛時之父為出身旁系備中伊勢家的伊勢盛定,母親則是伊勢貞国之女。伊勢貞国乃是伊勢氏嫡流京都伊勢家的家督。貞国自6代將軍足利義教時代接替兄長伊勢貞経成為政所執事,輔佐了義教、義勝、義政三代幕府將軍。
前篇提到過,在文正政變中失勢的政所執事伊勢貞親,正是伊勢貞国之子。貞国引退之後,二階堂忠行接任政所執事,然後在1460年由伊勢貞親接任。伊勢貞親作為足利義政的側近,參與並執行了足利義政絕大多數的決策,積極干涉守護大名的繼承權,以期藉著平衡守護大名的力量而提升幕府的權威,最後在1466年引發了文正政變,伊勢貞親失腳下台並由其子伊勢貞宗繼任政所執事。
輩分上,伊勢盛定是前任政所執事貞親的妹婿,伊勢新九郎盛時則是現任政所執事貞宗的從兄弟。透過姻親關係,出身旁系的伊勢盛定得以成為將軍身邊的申次衆。所謂的申次衆,起初是指宮廷中負責向天皇和上皇傳達稟報消息之人,室町時代將軍身邊負責傳達以及處理瑣事也被稱為申次,類似秘書官,是長時間隨侍將軍的親信職務。
文正政變後,失去側近輔佐的幕府將軍難以控制大名,於是爆發了應仁之亂。大亂勃發之初,駿河守護今川家5代當主今川義忠率領1000騎上京護衛將軍。雖然西軍的總大將山名宗全極力邀請今川義忠加盟,但今川氏因世襲守護職的遠江国被尾張斯波氏奪去而不願意和西軍的遠江守護斯波義廉和解,反而加入了東軍。
上洛期間,身為東軍要員的今川義忠和應仁之亂爆發後被足利義政赦免招回的伊勢貞親關係密切,最後迎娶了貞親的外甥女、伊勢盛定之女,稱為北川殿。
過往認為伊勢盛時僅是浪人,因此多認為北川殿是今川忠親的側室。然而近年的研究指出備中伊勢家是幕臣名門伊勢氏的旁系,駿河今川家雖然是駿河守護,但論起家格充其量也只是足利御三家筆頭吉良氏的旁系,說起來倒也算是門當戶對。
伊勢盛時的姊夫今川義忠之後除了支援関東的足利政知與上杉氏跟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作戰之外,也往西侵入西軍的遠江守護斯波義廉的領国,接著又為了支援同屬東軍的三河守護細川成之而進軍三河。然而今川義忠鋒芒太露,不僅想要取回遠江守護職,也對三河抱有野心。在東海道的戰事中,今川義忠逐漸和東軍的細川成之與斯波義良(奪取了義廉的遠江守護)對立,使得東海道的戰局除了東西軍之外又橫添許多變數。
1476年,今川義忠出陣遠江討伐從屬斯波義良的国人衆,卻意外在金寿城吃了敗仗,逃往友方的新野城途中,在塩買坂遭到伏擊,中箭身亡,年僅40歲。
義忠與北川殿之間的嫡長子龍王丸年僅四歲,再加上義忠是在攻擊同屬東軍的斯波義良時戰死,以三浦氏、朝比奈氏為首的多數家臣以龍王丸年少,加上擔心被幕府認為是反叛者為由,反對龍王丸,擁立今川義忠的從弟小鹿範満繼承家督,北川殿被迫帶著龍王丸逃往小川城接受庇護。於是駿河今川家分裂為兩派,圍繞繼承權的內戰即將爆發。
小鹿範満之父小鹿範頼,是今川家4代當主今川範政與正室扇谷上杉家4代家督上杉氏定之女之間唯一的嫡子,今川範政原本的繼承人是庶長子範豊,範豊早夭之後範政以弟弟範忠為養子與繼承人,接著卻老來得子生了範頼。範政希望由嫡子範頼繼承家督,家臣也分為兩派各自擁立範頼與範忠,今川範政去世後,在將軍足利義教的仲裁下,以範頼未成年為由,讓範忠繼承了駿河今川家家督之位,範頼則以領地小鹿為姓,稱為小鹿範頼。
範忠之子便是今川義忠,而範頼之子就是小鹿範満。
小鹿範頼的母親是扇谷氏定之女,而時任扇谷上杉家督的上杉定正則是氏定的孫子,意即小鹿範満與上杉定正是從兄弟的關係。而範頼的妻子、範満的母親,則是犬懸家的上杉政憲的女兒,意即小鹿範頼是上杉政憲的外孫。透過這些關係,扇谷家家督上杉定正派遣家宰太田道灌帶兵西進,上杉政憲也說服了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支持範満,並親自率領援軍攻入駿河。
當時應仁之亂進入了逐漸平息的關鍵時期,將軍足利義尚(由於年幼,實際上職掌幕政的仍是父親義政)不希望見到身為東軍要員的駿河今川氏陷入內戰,於是特別派遣了伊勢盛時前往駿河調停。
伊勢盛時之父盛定是前將軍義政身邊的申次衆,自己則侍奉現任將軍足利義尚,同時也是北川殿的弟弟以及龍王丸的舅舅,和今川家大有關係,正是作為龍王丸的代表出面調停的首選。
《別本今川記》中,描繪了伊勢盛時和扇谷上杉家的家宰太田道灌兩名同年紀名將的會面,伊勢盛時與太田道灌英雄惜英雄,太田道灌代表扇谷上杉家接受了和談條件並引兵東去,平息了這場衝突。然而根據近代的研究,伊勢盛時在1476年年僅20歲,僅是個初出茅廬的幕臣,比關東名將太田道灌年輕了25歲左右,所謂英雄惜英雄應是基於伊勢盛時後半生的傳奇事蹟而被加油添醋形成的半創作。
事實上,扇谷上杉家退兵的真正原因,還是長尾景春圍繞著山內上杉家的家宰一職和主家爆發衝突,也就是長尾景春之亂。身為扇谷上杉家家宰的太田道灌急著回到關東主持大局,因此必須從今川家的內紛中抽身。
上杉軍退兵之後,暫時失去了援軍的小鹿派只得與龍王丸派和解,同意家督之位由龍王丸繼承,但在龍王丸成年之前,由小鹿範満以代理人的身分進入駿府執掌家政,龍王丸則和北川殿繼續留在小川城。
伊勢盛時的仲裁也取得了幕府的認同,經過盛時的斡旋,幕府在1479年正式發布了承認龍王丸為今川家家督的安堵書。無論盛時是仗著將軍的威勢、靠著好運、或是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上杉氏退兵,盛時藉著此事件一舉成名,於1483年繼承父職成為將軍義尚的申次衆,又在1487年成為奉公衆,逐漸成為將軍信賴的近臣。
然而眼見龍王丸成年,小鹿範満卻遲遲不肯交出實權。在北川殿的請託下,伊勢盛時再次來到駿河。
當時扇谷上杉的家宰太田道灌已經被上杉定正誅殺,堀越公方的執事上杉政憲也和足利政知對立,無力支援外孫,小鹿範満失去了強援。1487年11月,伊勢盛時起兵襲擊並誅殺了小鹿範満與其弟小鹿孫五郎,迎外甥龍王丸進入駿河館。1489年,龍王丸終於得以元服,改名今川氏親,正式繼任家督。
今川氏親將駿河靠近伊豆邊境的領地封給伊勢盛時,之後盛時便以後見的身分輔佐年輕的外甥,以類似駿河守護代的身分主持駿河国政。
享德之亂末期,作戰的各方都因長年戰亂而精疲力盡,古河公方足利成氏與幕府也逐漸走上和解之道。雖然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擔心和解之後自己就失去了價值,因此試圖破壞和解,然而其執事上杉政憲卻與厭戰的伊豆国人衆站在同一陣線,並積極參與了和解的談判。1483年,享德之亂終結,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偏安伊豆一国,也失去了對関東的影響力。
為了爭取幕府的支持,足利政知派遣次子上洛,以繼任自己還俗前往關東之前曾出任的天龍寺香厳院院主為由,在京都出家,法號清晃。作為政知的代表,清晃試圖爭取叔父足利義政的支持,改變幕府對古河公方的態度。
而在伊豆,清晃之母円満院希望讓自己的小兒子潤童子繼承家督,屢次向足利政知吹起了枕邊風,最後讓政知以素行不良為由,將長子足利茶々丸(茶々丸自然是童子名,目前沒有茶々丸元服後改名的相關記載)逮捕下獄。執事上杉政憲勸諫政知,早對政憲贊成和談而對其抱有不滿的足利政知舊仇加新恨之下,遂命令政憲自殺,伊豆再也沒有人敢替足利茶々丸抱不平。
而在京都,1489年9代將軍足利義尚在親征六角家時病逝,年僅23歲。義尚之父、前將軍足利義政屬意由弟弟義視的兒子義材繼任將軍,但還沒有能實現,自己也在隔年急逝。和足利義視對立的細川政元反對義材,推舉人在京都,身為義尚從兄弟的清晃為將軍,但在義政的遺孀日野富子出面表態支持義材之後,24歲的義材總算順利成為第10代幕府將軍。
1491年4月,足利政知去世,在円満院的影響下,潤童子繼任為2代堀越公方,並陰謀殺害人在牢中的茶々丸。7月,茶々丸襲殺了獄卒後脫身,在殺害了異母弟潤童子和繼母円満院,成為堀越公方,並終止了原本和扇谷上杉家的同盟,轉而支持山內上杉家。
堀越公方轉友為敵,腹背受敵的扇谷上杉定正在武蔵的戰線全面崩潰,山內上杉家與古河公方的聯軍侵入相模,扇谷上杉家陷入九死一生的困境。
同年,足利義材之父義視去世,義材為了親政而逐漸與日野富子、政所執事伊勢貞宗等發生對立。最終在1493年爆發了明應政變,日野富子和伊勢貞宗逼義材退位,並由細川政元出兵擊敗了義材的軍隊,之後擁立清晃還俗改名足利義遐,成為第11代將軍。
義遐成為將軍後,立刻打算替自己的弟弟與母親報仇,而最佳的人選,正是擁立自己的親信伊勢貞宗的從兄弟,時駐駿河、伊豆国境的伊勢盛時。
1493年夏,伊勢盛時率領自己麾下200人與向今川氏親借來的300人,乘坐10艘快船度過駿河灣,從西伊豆登陸後奇襲了堀越御所。當時足利茶々丸的主力都在上野国配合山內上杉家的軍隊作戰,防衛空虛的御所竟一舉被伊勢盛時以奇兵攻陷。
過往的說法認為足利茶々丸戰敗後在伊豆韮山自刃,結束了堀越公方的統治。然而近代的研究發現茶々丸在山內上杉家與甲斐武田家的支持下,潛伏於伊豆試圖推翻伊勢盛時的統治,直到1498年8月才被抓到、自殺而死。
伊勢盛時花了數年時間才徹底消滅伊豆的足利家殘黨,同時也以今川氏親的陣代身分率領駿河軍團攻入遠江,繼續今川家在遠江的擴張。也是約略在這段時間,伊勢盛時出家,法名早雲庵宗瑞。
近畿的明應政變之後,逐漸形成新任將軍足利義遐(後來改名義澄)和管領細川政元、扇谷上杉朝良、今川氏親、伊勢宗瑞等人對抗前將軍足利義材、大内政弘、武田信縄、山內上杉顕定、足利政氏、足利茶々丸兩個陣營對抗的局面,伊勢宗瑞奉命攻入伊豆的事蹟也逐漸成為北条早雲以一介浪人下剋上竊國的典型故事。
拿下伊豆的伊勢宗瑞取代了原本的堀越公方,支持扇谷上杉家,和山內上杉家以及甲斐的武田信縄作戰。扇谷上杉定正靠著伊勢宗瑞、今川氏親、古河公方足利政氏等援軍,一度扳回局面,卻在決戰前夕突然去世,由養子朝良繼承扇谷上杉家家督之位。
上杉朝良不像其養父定正善戰,面對山內上杉軍和古河軍節節敗退,居於劣勢的上杉朝良,為了爭取伊勢宗瑞與其背後的駿河今川家出兵関東,默許宗瑞將勢力從伊豆滲透到相模国。1495年,伊勢宗瑞攻擊並奪取了往後成為後北条氏主城的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城主駿河大森氏起初是鎌倉公方的臣下,足利持氏對抗幕府失敗後,成為扇谷上杉家的家臣。隨著上杉朝良陷入劣勢,大森氏的立場也開始動搖,試圖和舊主古河公方足利政氏聯繫,於是遭致了上杉朝良的敵視,最後被伊勢宗瑞奪取苦心經營的小田原城。
以支持扇谷上杉家為名,伊勢宗瑞逐漸掌握了相模,並協助上杉朝良將戰線推回武蔵,使得扇谷上杉家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1504年,爆發了被認為是長享之亂大決戰的立河原之戰。
8月,山內上杉顕定糾集了足利政氏、千葉勝胤以及弟弟越後守護上杉房能等盟友,輝軍進攻河越城。而聽聞消息的上杉朝良則邀請了伊勢宗瑞、今川氏親及今川家重臣朝比奈泰熙與福島助春助陣。
認為難以在朝良的援軍抵達前攻陷河越城的上杉顕定決定解圍,轉而攻擊江戶城,並邀請甲斐守護武田信縄參戰。然而武田軍尚未抵達,今川、伊勢援軍便已趕到,並且在合流之後強渡多摩川。等到上杉顕定與足利政氏的聯軍收到消息趕到立河原時,敵軍已經完成渡河。失去了戰機的山內上杉勢發動攻擊,但遭到了激烈的反擊,戰死了超過2千人後,山內上杉勢崩潰敗走。
獲得大勝的扇谷上杉勢可能由於損失同樣慘重,沒有能夠追擊逃亡的上杉顕定擴大戰局,而是鳴金收兵。上杉朝良退守河越城,今川氏親與伊勢宗瑞則退往鎌倉,之後撤回伊豆。在扇谷上杉聯軍撤收之後,山內上杉方的援軍、越後守護代長尾能景才姍姍來遲,在能景的策畫下,山內上杉軍出兵接連攻陷椚田城與実田城,截斷了相模與伊豆、駿河的聯繫,斷絕了援軍的可能。最終在1505年3月,困守河越城的上杉朝良開城降伏,終結了長享之亂。
好不容易平息了関東的戰火,在長享之亂中勝出的上杉顕定,決心與足利政氏攜手重新建立関東公方與関東管領為軸心的新秩序。
在古河足利家與山內上杉家共同行動的這幾年,足利政氏數度邀請鎌倉名僧玉隠英璵來到古河,舉辦父親成氏的法事。藉著維護寺社關係,政氏恢復了因戰亂而中斷的鎌倉五山、関東十剎的推舉、任命權,復興了関東禪宗的活動。此外也積極贊助文化,不僅庇護了連歌師猪苗代兼載,政氏自己本人也拜兼載為師,並以連歌聞名。
為了進一步鞏固山內上杉家與古河足利家的關係,並為関東帶來穩定,上杉顕定廢除了原本的養子憲房(顕定的從兄弟)的繼承人身分,迎立足利政氏的弟弟足利義綱為養子,讓義綱改名上杉顕実,成為山內上杉家的家督以及関東管領繼承人。
然而,政氏之子足利高基卻對此大表不滿。高基認為顕定原本的繼承人憲房並無大過,卻改為由叔父顕実入嗣山內上杉家,必然會招致山內上杉家家臣的不滿,古河足利家勢必得須投入大量的資源以支持顕実確立統治。而古河足利家自己也才剛從綿延數十年的戰火中得到喘息機會,在這時間點介入他家事務絕非良策。
足利政氏計畫送弟弟顕実入嗣山內上杉家,以致與兒子高基對立的事情,和之後伊達稙宗計畫送兒子実元入嗣越後上山家,而與嫡長子晴宗對立的事情如出一轍。介入他家繼承之事固然可能提升本家的影響力,但反而讓本家被捲入戰亂的可能性也絕對不小。
與父親決裂之後,足利高基逃出古河,前往宇都宮接受岳父宇都宮成綱的庇護,試圖爭取岩城氏等地方豪族支持,但沒有能得到響應,最終在1507年接受了顕定的調停,回到古河與父親和睦,也認可了叔父顕実入嗣山內上杉家一事。作為補償,上杉顕定讓失去繼承權的養子憲房迎娶上杉朝良的女兒,也藉此修補了因長享之亂而敵對的山內與扇谷兩家關係。
此時,平定長享之亂的功臣、越後守護代長尾能景掌握了越後的国政,逐漸架空主君越後守護上杉房能。1506年能景出兵越中時戰死,越後長尾家家督由20歲的兒子長尾為景繼承。上杉房能見為景年輕,希望趁這機會奪回長年被越後長尾家把持的權利。感到威脅的為景,在1507年起兵攻擊、逼死了上杉房能,並擁立房能的女婿上杉定実為越後上杉家家督。為景得到了蘆名氏與伊達氏的支持,擊敗了舉兵的本庄、色部、竹俣氏等反對黨,最終取得幕府的認可,讓手上的魁儡上杉定実正式就任越後守護。
上杉房能的哥哥,関東管領上杉顕定為了為弟弟復仇,率領大軍向越後進軍,以優勢兵力迅速擊敗了長尾為景,控制了府中城與中越、上越地區。為景倉皇帶著定実流亡越中国,並聯絡伊達氏和信濃的高梨氏支援。而上杉顕定勝利之後,在越後佔領區實行強硬的軍事管理,雖然佔據了大義卻反而逐漸失去越後国人的支持。
1510年,在長尾為景與盟友的四面夾攻下,上杉顕定在越後陷入劣勢。失去了府中城後,顕定決定撤出越後,但在長森原之戰被長尾為景追上,上杉顕定當場戰死,而跟隨養父轉戰越後,獨自率領一軍行動的上杉憲房則及時撤出越後,趕回武蔵和養兄弟上杉顕実競爭繼承權。
依照上杉顕定的遺言,山內上杉家家督與関東管領都由出身古河足利家的顕実繼承。足利政氏收到顕定戰死的消息,迅速起兵進入武蔵表示支持。上杉顕実在兄長以及山內上杉家家宰、総社長尾家長尾顕方的支持之下,順利在山內館繼承了家督與管領之位。
然而覬覦家宰之位的足利長尾家家督長尾景長不願受到古河足利家制肘,也招集了盟友,決心擁立上杉憲房與顕実競爭。
眼見山內上杉家即將陷入內戰,身為憲房岳父的扇谷上杉家家督上杉朝良試圖保持中立,替雙方仲介調停。然而伊勢宗瑞卻趁機進軍相模,自稱是上杉朝良的盟友,要為朝良掃蕩山內上杉家的勢力,實際卻在奪取扇谷上杉家的地盤。同時足利高基也抓準機會,跟著在下総関宿起兵表明支持憲房繼承山內上杉家,與父親政氏作對。
関東陷入一片混亂,上杉朝良左支右絀,和平的交涉最終也慘遭失敗,憲房與顕実的衝突正式演變為戰爭。
憲房據守平井城,盟友有足利高基、足利長尾景長、白井長尾警英、橫瀨氏、寺尾氏等等。而顕実則有兄長古河公方足利政氏、総社長尾顕方、成田顕泰、桐生氏、赤石氏,以鉢形城為根據地。
1512年,顕実的居城鉢形城被長尾景長攻陷,灰頭土臉地逃回古河接受兄長庇護。足利政氏繼續和上杉憲房作戰,但上杉顕実在1515年病死,失去了大義名份的政氏也只得接受上杉憲房成為新任山內上杉家家督與関東管領的事實。
支持上杉憲房的足利高基除了岳方宇都宮氏之外,也得到結城氏、小田氏、千葉氏、那須氏等豪族支援,和圍繞著足利政氏的佐竹氏、小山氏、岩城氏等作戰。
而政氏的次子,出家為僧的宗済又在上総真理谷武田信清的支持下還俗、改名足利義明。在1517年奪取了千葉家的小弓城,自稱小弓公方,和父親足利政氏作對。
足利政氏希望與山內上杉氏攜手重建関東秩序的夢想,就在弟弟上杉顕実病死、兒子高基與義明反對自己之後逐漸破碎。足利高基藉著上杉憲房與伊勢宗瑞的支持,逐步壓倒父親。足利政氏最終只得將家督之位與公方之職讓給高基,接受小山氏的庇護並出家隱居,法號「道長」。
足利政氏隱居武蔵久喜,並以自己的小兒子貞岩昌永為開山祖,捐獻土地開創了臨済宗的永安山甘棠院,投身信仰之中。
1520年,足利政氏拜訪古河城,和兒子高基和解。在1531年,畢生致力於重建関東武家棟樑関東足利氏的政氏去世,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