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嫚萱 Vivian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CSI-TAIWAN海外志工
5年前我跟我媽說我想要去柬埔寨當志工,幫當地蓋廁所,我媽說我瘋了。那個時候的我,只知道柬埔寨吳哥窟,連柬埔寨都不知道的我說出了這句話,看似隨便,但我一直都記得,記得當年的自己已經和自己承諾好,總有一天,我一定要去柬埔寨當志工。
就在去年我去了泰緬邊境,當孩子們的藝術玩伴之餘,其實也默默的和柬埔寨沾了上邊,透過其他隊員瞭解柬埔寨的助學計劃,協助文具的募集活動,也從以前滋養我長大的老師們手中募集到了二手文具的資源,除了老師們還有來自其他地方的陌生家長捐贈,這時也意識到網路的強大,沒想到一篇公開文章的力量是那麼的強大,這是開始。
今年4月,柬埔寨的合作組織KAKO來台,從去年一開始的計劃書撰寫,到今年終於有機會見到他們口中的KAKO,而我也有幸成為接待他們的其中一員,最後道別時我們彼此交換了聯絡方式,也說著有機會一定會去柬埔寨看看的。直到了今年6月成功面試上了CSI-TAIWAN的海外志工,知道自己錄取的當下我沒跟任何一個人說,因為太不真實了,我知道自己會去柬埔寨當志工,只是我沒想到這天會來得那麼快,快到我無法形容。
面試時,協會問我有沒有什麼期待,因為這次的志工類型比較偏向行政幕後紀錄的工作,偏向機動,不像是帶小朋友營隊的大哥哥大姐姐。仔細想想,其實我也沒什麼期待,所謂的期待有很多種,有人期待吃好住好,這是我最不在乎的,也是我一直不理解的思維,對於志工這個身分希望吃好住好,一點都不在乎當地的人,我認為這些人沒有當志工的資格。
在我決定當志工的那一刻,我很清楚明白的知道我不是來玩的,所以吃了什麼去了哪裡,這些都不會是我的重點。我的重點是我能從組織當中學到什麼?我能在當地看見什麼?我能吸取到些什麼經驗?這些知識、做事方法和感觸,未來都會成為我大腦中的一部分,是任何人都拔不走的。
所以這一次來,能夠看見整個豆漿營養補充的計劃的過程,從KAKO組織騎著當地擋車,一趟一趟冒著風吹日曬雨淋出車禍的風險,將每個月製作豆漿會用到的糖和黃豆分送到各個村莊,再經由每個村莊的豆漿媽媽每日早起磨豆、浸豆、煮豆、過濾,將半桶得來不易的豆漿分給每個孩子,讓他們以最便宜的方式補充蛋白質,看著孩子們手搭肩排隊領豆漿,一邊喝著暖暖的豆漿邊吃著小點心,觀察了孩子們每天不同課表的安排,看著這些孩子的笑容和他們投入在老師課堂上的眼神,看到孩子們都有被好好的看待,其實這一趟我就心滿意足了,希望未來有天我也能成為幫他們煮豆漿的人,一起喝著豆漿談談我們的天馬行空。
其實我自己很清楚,我知道自己比較喜歡第一線下去動手做的志工,這次的志工會比較除了一些行政紀錄之外,有時候還需要跳脫第一人稱視角去看待計劃,必須把自己抽離,轉換成第三人稱視角,才能整體看一個計劃運作得如何。我知道自己不喜歡這個角色,但也是我想加入的原因,因為我想學,學著停看聽,有的時候會需要停下來看看,情感的投入不能太多,否則會看不清楚事情的全貌,也需要觀察和聆聽對方的想法,同時腦袋也必須保持清晰,但像我這個一股腦只知道衝的人,就知道我為什麼來了。這也是為什麼當志工或是營運一個NGO組織真的是需要專業這件事,如果沒有一個這樣的角色出現,看看計劃的運作和成效,只為了做而做,浪費了善心人士的捐款之外,也沒照顧到需要的人,那我相信組織的營運會越走越偏,最後會失去當初創立的初衷。
其實在面試的時候就和協會的高醫師聊了很多,在河內飛往柬埔寨的越航班機裡只有少數的我們,讓我和隔著一張椅的高醫師,可以在飛機上恣意暢談著志工這件事,NGO的難處、台灣NGO的環境和生態,和一些願景與理想,短短的飛行時間裡,我們的談話沒停過,這樣聊下來其實也對NGO有了更深的瞭解,高醫師也簡單的幫我上了一課。
或許高醫師看起來有點嚴格,但其實這是細心,營運一個NGO不簡單,必須對任何事物都要有個交代,有些事除了要思考每個選擇之外,也必須在當下修正立即做出判斷,也或許是醫學系的關係,針對計劃的實行和驗證是否能夠運行,光是不斷的嘗試、實驗,找到對的方法再持續的進步,這種精神是我佩服的,他是個會把事情分開來看的人,知道哪個環節錯了也會認錯修正,這也是我要學習的。
所以這趟有符合我的期待嗎?有的,不但見到好朋友KAKO的大家外,所有我沒料想到的也都學到了。
除了高醫師之外,同行的還有協會的秘書、KAKO組織成員們和學術專業的老師們,還有學姊們,我就像是個好奇寶寶一樣,有時在旁邊聽著他們談論的話題,還有來自大家每個不同專業的想法,這些想法的碰撞都讓我覺得有趣和奇妙,聊聊事情的看法,每晚的晚餐就像是哲學家們自由的談論理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切入點,在問題解決上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也是我最想學習的。
在泰緬邊境最主要的是受緬甸軍政府波及的人們,他們攜家帶眷越過Moei河來到泰國境內尋求安全的庇護。在柬埔寨的村莊雖然有個安全沒有戰亂的環境,但生活品質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兩個地方的人們都一樣,其實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活著,更好的生活品質,孩子們也有著營養不良的問題,也渴望著上學,父母們也都努力工作,就是求份溫飽、提升生活品質。
泰緬邊境的孩子與柬埔寨村莊的孩子,每餐都是隨便一樣菜,配好多的飯,CSI-TAIWAN告訴我,他們不是吃不飽,是沒有足夠的錢去買其他菜色,在成長的階段沒有取得該有的營養,造成他們營養不良的狀況產生。
我很喜歡CSI-TAIWAN的核心概念,以兒童的人權作為發展的基礎,保護孩子該有的權利。這幾年我也發現一件事,孩子的童年是我很在意的事,即使我是一個不愛唸書的人,我也知道去學校和同學一起上課玩樂,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若父母對教育並沒有什麼共識的話,小孩子很難受到該有的教育,只要有生產能力,都很有可能淪為童工。
在該玩樂的時候就該玩樂,這些都是我們身為孩子該有的基本權利,該哭就哭、該笑就笑,不需擔憂任何無關他們這年紀的事,這才是健康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