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誠品信義店也要關了?

什麼!誠品信義店也要關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情提要:在我的第一篇文章書店,講述敦南誠品的殞落,也在最新更中,補充了信義店也要關了,但那時候官方還未釋出哪家店會接續24hr的經營模式。如今,已知道是交棒給松菸店(也就是我的本命店)。

信義店

誠品信義店開幕於2006年1月1日,位於信義計畫區菁華區位,連通市政府捷運站,具有絕佳立地條件,每年超過1200萬人次進出。全店以「國際、薈萃」為定位,經營內容和空間規劃由「生活與晝夜閱讀的博物館」和「台灣面向世界的文化視窗」出發,希望帶給消費者與世界同步的美好生活。

2020年6月1日,信義24小時書店正式開幕,期待賦予夜書店新定義! 24小時營運的誠品信義店3樓,逾17萬種書籍選物是誠品敦南店的1.8倍,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館內還有全台最大誠品音樂館、誠品知味市集提供24小時「書菜配」生鮮超市、夜晚還有eslite café的營業。

信義店坐落在繁華的信義區,附近處處五光十色,我去了幾次的感想是太多的人群,來來去去,大多都只是段暫翻閱,沒多久就離開書店。他們多數是呼朋引伴的參訪,並且書店只是剛好路過,接著就會到附近其他點。

信義店帶給我的感受是本體是百貨,書只是給百貨點綴,24hr只不過是噱頭。我理解書店很難賺,需要靠附加價值來回本,但氣氛的拿捏很考驗經營者的技巧,一不小心會改變大家對誠品的第一印象。

但話又說回來,傳統書店形式早就不行了,眾人勢必得找到出路才行,而百貨化不失一個方式。看到近幾年誠品開店的據點,都附著在百貨公司裡,不自證明這是條出路。

松菸店

根據官網,松菸店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在室內閱讀,抬頭就看見天光雲影;漫步到戶外,被四季與暖陽的溫柔所包圍
  2. 藏書超過10萬種、規模與敦南書店相當且音樂館同步日夜營業;仍保留系列講座、現場料理、音樂人演出、深夜講堂、FORUM活動空間
  3. 結合生態、古蹟、廣場、運動、展演、國際級畫廊;更為民眾全新規劃讀者俱樂部、藝術策展、科普實驗、職人專業導覽
  4. 結合誠品咖啡窗景,享有早中晚餐與宵夜
  5. 出版社夥伴可預定免費活動空間
  6. 看完午夜場電影,能直接拾級而上聆聽黑膠和DJ播放體驗
  7. 比鄰誠品行旅來沉澱身心靈

組織是個有機體,沒辦法一陳不變,身為讀者和消費者,只能藉由新台幣來支持認同的生活。

你,願意到松菸店消費嗎?

avatar-img
紅檜蘋果的沙龍
11會員
40內容數
Dare to know. 在這個專欄,主題包括書籍、podcast的評價,生活小技巧,旅遊指南,個人抒情。 但不只上述這些,視情況增加類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紅檜蘋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距離我第一篇文章發布(2020/4)也有一陣子了,但是都沒有寫為何開始寫文章,以及我是誰,趁現在還記得,就來打打字吧~開始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中秋節,又稱為月圓節,是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慶祝,這天的月亮最圓滿、最明亮。中秋節慶祝活動包括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台灣則多了一個約定成俗的烤肉(這一、二十年才開始),以及傳承已久的故事和傳說。
魔咒 在大一下學期,一次和高中朋友聚餐時,我們談到了聖誕節魔咒。起初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經由他們的說明才知道,有這個傳說。傳說當你在大學二年級的聖誕節後沒有交到男女朋友,你接下來兩年半的大學生涯也就不會再交到男女朋友了。乍聽之下荒誕怪奇,怎麼可能會這樣呢。但仔細想想,卻很有道理
家在何方? 有感情的地方便是家!
硬體所給予的,軟體所侵蝕之。每年新出的手機容量日益倍增,從16、32、64、128、256、512..後續想必繼續發展下去。猶記當初買64g的XR時,認為容量很足夠我用,然而,現在看看儲存空間,已滿60g!天哪>.< 我到底存了什麼在我的小盒子裡呢?
距離我第一篇文章發布(2020/4)也有一陣子了,但是都沒有寫為何開始寫文章,以及我是誰,趁現在還記得,就來打打字吧~開始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中秋節,又稱為月圓節,是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慶祝,這天的月亮最圓滿、最明亮。中秋節慶祝活動包括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台灣則多了一個約定成俗的烤肉(這一、二十年才開始),以及傳承已久的故事和傳說。
魔咒 在大一下學期,一次和高中朋友聚餐時,我們談到了聖誕節魔咒。起初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經由他們的說明才知道,有這個傳說。傳說當你在大學二年級的聖誕節後沒有交到男女朋友,你接下來兩年半的大學生涯也就不會再交到男女朋友了。乍聽之下荒誕怪奇,怎麼可能會這樣呢。但仔細想想,卻很有道理
家在何方? 有感情的地方便是家!
硬體所給予的,軟體所侵蝕之。每年新出的手機容量日益倍增,從16、32、64、128、256、512..後續想必繼續發展下去。猶記當初買64g的XR時,認為容量很足夠我用,然而,現在看看儲存空間,已滿60g!天哪>.< 我到底存了什麼在我的小盒子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