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18年的誠品書店信義店,在平安夜畫下了句點。
對於這家旗艦書店的結束,在各種媒體的瘋狂報導下,彷彿伴隨著歲暮,成為此城最令人哀傷的告別之一。
據說營業的最後這個周末,湧進了15萬人來和一個時代告別。有位朋友突然有疑:15萬人來和書店告別,那麼,這個周末誠品有沒有賣出10萬本書呢?
想當然爾,絕對沒有。
那麼,大家又為何來和這家書店告別?既然根本不在這裡買書。
這家書店是我常去的書店,因為面積大,書種多,雖然也還是常常找不到我想找的書,但不時會遇見我沒想過要買而買下的書。
幾年來,我也常在這裡辦活動,參加活動,目睹這家旗艦店「書店」的規模不斷縮減,面貌不斷改變的全過程,感觸萬千。
上週趕在人潮未湧現之前,去了一趟最後巡禮。看見三樓活動空間貼出歷年暢銷榜單,以及信義店18年銷售總量的Top 100名單。
仔細看這份18年總銷售榜單,絕大部分都是出版多年的舊書,其中還有多本早已絕版多年,簡單的推論是,近年書籍銷售量嚴重下滑,導致絕版多年的書籍,銷售量還超過目前仍在市面銷售的書。
其實,看看湧進15萬人潮,賣不了10萬本書的現象,就可以明瞭,書店對於大多數人的意義,或許只在於空間,而不在於這空間之所以存在的目的。
101大樓打出「誠品再見」的字樣,但擁擠的人群,或許並不是來向書店告別,而只是來參加一場可以在IG打卡的熱鬧活動罷了。
我輩愛書人告別的,不是一家書店,而是一個仍有閱讀溫度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