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巴衝突,突如其來的一點小小感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的國際新聞都是如此的沉重,特別是看到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戰爭,他們彼此之間的仇恨與破壞,以及國際之間因為這場戰爭而開始的角力與選邊站,讓人在看新聞的時候真的必須再三思考,我們所閱讀到的新聞多少是「別人要我們了解的內容」?

在這一次的衝突中,我們台灣的媒體習慣於使用「以巴衝突」或「以巴戰爭」這樣的詞彙,我們也相當習慣將以色列放在巴勒斯坦前面,但是最近一次與一位中國友人的談話中我突然發現到他們更習慣使用的「巴以衝突」,將巴勒斯坦放在以色列的前面,單單從這樣名詞的使用就能發現我們看待這件事情的方式與角度完全不同!

為此我特地上了百度查了一下關於以巴衝突的新聞,發現他們確實在所有的新聞中(我看到的)都使用的「巴以衝突」這個詞,反觀台灣以及香港的新聞使用的都是「以巴衝突」。

(我必須先聲明的是對於這場戰爭的發生,我是沒有辦法斷定誰對誰錯的,畢竟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太多不同的想法、太多不同的情緒參雜在這其中了,作為一個局外人,我能做的其實只有希望自己不要被媒體的聲浪所波動情緒,不要全然相信其中一方所言。)

甚至我們已經習慣使用的「以巴衝突」這個詞彙都不是全然正確的,因為確實以色列是宣戰了,但是他們是向「哈瑪斯」宣戰啊,他們正在攻擊與摧毀的也是以加薩走廊為主的巴基斯坦人聚集地,而面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是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這邊是將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的狀況相比之下得到的結論)。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更應該稱這場衝突為「以哈衝突」(或哈以衝突也可以)。

對我來說這些詞彙的使用真的必須相當的小心,因為我們的意識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語詞所影響,漸漸的被塑造成提供資訊方希望我們認為的樣子,而這樣的狀況是我不樂見的。

特別是在這樣一場本來兩邊關係就剪不斷,理還亂的爭鬥中,對於雙方的看法與看這件事情的角度都必須慎而又慎,畢竟我們並沒有身在其中,也許確實我們會因為看到的資訊而特別的支持或同情某一方,但是並沒有身在其中的我是沒有辦法真的去譴責其中一方的。

久違的發了這一篇文章,其實只是對於最近國際情勢的感嘆,以及對於這些充斥在我們周遭、快速、充滿了主觀意識的資訊所生出的反思吧。

雖然看眼前的情況,這場衝突似乎不太可能馬上有個結果,但是衷心的祈求終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雙方願意互相理解,和平共處的一天!

avatar-img
24會員
64內容數
埃及真是個奇妙的國家! 在那邊生活的短短半年內就發生了超級多事,這邊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在埃及發生過的奇妙事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em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在關於埃及交通的文章中有提過,我住在開羅的期間最喜歡搭乘的交通工具其實就是他們的捷運了!因為捷運不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誤點問題,我們搭乘的時候有不需要去跟人爭論要去的地方或是價格,並且開羅的捷運還有女性專用車廂,實在是讓人安心了不少!
我很喜歡寄與收明信片,只要出門旅行或是抵達一個新的地方,那就一定會給家裡人寄上一張明信片,不過我待在埃及的這半年時間裡,我想要寄明信片的心願卻從來沒有達成過,不是我不想要寄或是我忘記寄了,而是沒有辦法寄。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埃及時為了寄明信片而付出的努力吧!
關於博物館們 我很愛逛博物館,因為博物館可以讓人更加的認識一個地方,文化、歷史、思考模式,是想要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絕對不能錯過的必去之地(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沒錯啦!)。 無論旅行到什麼地方,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機會我一定會去逛那個地方的博物館,在埃及的期間我也努力地去了很多博物館。
古埃及人因為天氣炎熱與衛生問題,所以無論男女基本上都會將頭髮剃掉(除了頭髮之外他們也會替除身上其他的體毛喔!),平時以假髮取而代之,而這些假髮使用的材質五花八門,一般都是使用真人的頭髮製作而成,有可能是自己的頭髮也有可能跟其他人購買的頭髮。
幾年文物歸還議題的發展趨勢有了新的改變,漸漸地從物質性的層次提升到文化的層次 當我們在課堂上討論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大部分的埃及同學們覺得歐美各國都應該要歸還在過去的幾百年內從埃及掠奪走的文物。 一說到埃及著名流落在外的文物就有好幾個,分別是現在位於英國的羅塞塔石碑、在德國的娜芙蒂蒂
從17、18世紀開始,埃及就是許多歐洲人瘋狂熱愛的地方,就連拿破崙都是為它瘋狂著迷,而直到現在埃及這片土地都一直就是許多歐美人士相當愛去的度假勝地。
之前在關於埃及交通的文章中有提過,我住在開羅的期間最喜歡搭乘的交通工具其實就是他們的捷運了!因為捷運不會出現莫名其妙的誤點問題,我們搭乘的時候有不需要去跟人爭論要去的地方或是價格,並且開羅的捷運還有女性專用車廂,實在是讓人安心了不少!
我很喜歡寄與收明信片,只要出門旅行或是抵達一個新的地方,那就一定會給家裡人寄上一張明信片,不過我待在埃及的這半年時間裡,我想要寄明信片的心願卻從來沒有達成過,不是我不想要寄或是我忘記寄了,而是沒有辦法寄。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埃及時為了寄明信片而付出的努力吧!
關於博物館們 我很愛逛博物館,因為博物館可以讓人更加的認識一個地方,文化、歷史、思考模式,是想要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絕對不能錯過的必去之地(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沒錯啦!)。 無論旅行到什麼地方,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機會我一定會去逛那個地方的博物館,在埃及的期間我也努力地去了很多博物館。
古埃及人因為天氣炎熱與衛生問題,所以無論男女基本上都會將頭髮剃掉(除了頭髮之外他們也會替除身上其他的體毛喔!),平時以假髮取而代之,而這些假髮使用的材質五花八門,一般都是使用真人的頭髮製作而成,有可能是自己的頭髮也有可能跟其他人購買的頭髮。
幾年文物歸還議題的發展趨勢有了新的改變,漸漸地從物質性的層次提升到文化的層次 當我們在課堂上討論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大部分的埃及同學們覺得歐美各國都應該要歸還在過去的幾百年內從埃及掠奪走的文物。 一說到埃及著名流落在外的文物就有好幾個,分別是現在位於英國的羅塞塔石碑、在德國的娜芙蒂蒂
從17、18世紀開始,埃及就是許多歐洲人瘋狂熱愛的地方,就連拿破崙都是為它瘋狂著迷,而直到現在埃及這片土地都一直就是許多歐美人士相當愛去的度假勝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巴衝突不只源於複雜的歷史與政治因素,近期雙方的對峙更於去(2023)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後有增無減。此外,美國同時勸和與提供武器的做法,以及即將到來的11月總統大選,又為局勢增添變數。這篇文章將簡要說明以巴衝突之歷史,接著探討現任以色列總理的強硬立場與美國大選,如何左右中東局勢。
Thumbnail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從去年10月哈馬斯閃擊到今年4月伊以交火,這輪以巴衝突不僅烈度超乎想像,也嚴重衝擊以色列的國際形象。
Thumbnail
自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開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每隔幾年便會發生一次戰爭衝突。不過隨著美國國際地位的崛起以及週邊阿拉伯國家被分化,戰爭的規模大大減小,不過局部衝突變得愈發頻繁。每次衝突最終以停火結束,這些市場早已習慣。
Thumbnail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在迦薩地帶發動代號「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向以色列發射超過5,000枚火箭彈,並派遣武裝人員進入以色列南部領土。
Thumbnail
自去年10月27日起,巴以衝突已經持續了近100天。哈馬斯和以色列一直在進行地道戰,巴勒斯坦民眾積極支持哈馬斯,世界各國對以色列施壓。這場戰爭預計將持續6個月到一年,哈馬斯力量將不斷增強,以色列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將變得更弱。哈馬斯的目標是削弱以色列的國際影響力,以色列希望得到除美國之外的國際支持。
Thumbnail
  朋友们好,好久没有谈过巴以冲突了。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哈斯在袭击以色列前,难道没有想过将会可能面临的后果吗?以色列拥有着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力量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这是为什么?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躲在中东富国卡塔尔背后的哈马斯领导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巴衝突不只源於複雜的歷史與政治因素,近期雙方的對峙更於去(2023)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後有增無減。此外,美國同時勸和與提供武器的做法,以及即將到來的11月總統大選,又為局勢增添變數。這篇文章將簡要說明以巴衝突之歷史,接著探討現任以色列總理的強硬立場與美國大選,如何左右中東局勢。
Thumbnail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從去年10月哈馬斯閃擊到今年4月伊以交火,這輪以巴衝突不僅烈度超乎想像,也嚴重衝擊以色列的國際形象。
Thumbnail
自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開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每隔幾年便會發生一次戰爭衝突。不過隨著美國國際地位的崛起以及週邊阿拉伯國家被分化,戰爭的規模大大減小,不過局部衝突變得愈發頻繁。每次衝突最終以停火結束,這些市場早已習慣。
Thumbnail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在迦薩地帶發動代號「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向以色列發射超過5,000枚火箭彈,並派遣武裝人員進入以色列南部領土。
Thumbnail
自去年10月27日起,巴以衝突已經持續了近100天。哈馬斯和以色列一直在進行地道戰,巴勒斯坦民眾積極支持哈馬斯,世界各國對以色列施壓。這場戰爭預計將持續6個月到一年,哈馬斯力量將不斷增強,以色列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將變得更弱。哈馬斯的目標是削弱以色列的國際影響力,以色列希望得到除美國之外的國際支持。
Thumbnail
  朋友们好,好久没有谈过巴以冲突了。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哈斯在袭击以色列前,难道没有想过将会可能面临的后果吗?以色列拥有着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力量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这是为什么?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躲在中东富国卡塔尔背后的哈马斯领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