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選擇指南:為臥床病人創造舒適的環境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例如將床升高協助翻身拍背,可以減少照顧者因過度彎腰造成的腰痠背痛,床欄可以避免病人摔落。所以,一張適合的病床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本篇教你如何選出CP值的病床。

電動床的價差非常大,由一萬多元至十萬元的床都有,輔具廠商及商品琳瑯滿目,也有許多銷售人員因為利潤而用話術推銷不適合的床,導致消費者買回家不適用或是壞掉找不到人可以修理,那才是虧大了。

首先,先從電動床的基本配備介紹起:

圖片取自貼心醫療

圖片取自貼心醫療

床頭尾板材質及特色介紹:

【耀宏】居家三馬達電動病床YH322

【耀宏】居家三馬達電動病床YH322


【立明】深色木飾居家三馬達電動床JJ-666

【立明】深色木飾居家三馬達電動床JJ-666

市面上電動床的床頭尾板大多是ABS塑料成型,外觀上看起來會較像醫院的病床,因此也有木飾貼皮的選擇,在家中使用看起來比較有溫度。

  • 優點:耐刮、防潮、密度高、耐用。
  • 缺點:長期曝曬太陽容易變色。


當然,也有實木的選擇,通常會經過防水烤漆處理,價格非常昂貴。選擇床板的重點功能是要能"快拆",有時我們會需要移除床頭或床尾板方便照顧工作,例如要替病患洗頭或是方便移位,如果是鎖死不能拆,那將會非常不方便。



馬達數量差異:

  • 單馬達:

頭部升降、頭腳同時升降

raw-image
  • 雙馬達:

頭部升降、頭腳同時升降、腳部升降

raw-image
  • 三馬達:

頭部升降、頭腳同時升降、腳部升降、床面升降(首推)

raw-image


床底板特色及差異介紹:

1.鋼網底板

通風性佳,但耐重力相對不足,為基本款式,價格相對也較低廉。

raw-image
raw-image

2.鋼條底板

通風性佳,耐重力較鋼網底板佳,但若有使用氣墊床會較不合適,管束在換氣時需要較平整的床面,避免管束掉入鋼條間的縫隙。

raw-image

3.蜂槽式鋼底板

通風性佳、床面平整牢固,提供氣墊床使用的方便性,並增加耐重性,是我最推薦的床板,不僅能滿足一般使用需求,價格也位於中階。

raw-image
raw-image

4.複合材輕量化ABS底板

床板結構平整、牢固,提供氣墊床使用的方便性、方便清潔與消毒,但較不通風。

raw-image

5.強化蜂槽式鋼底板

通風性佳、床面平整牢固,增加補強結構橫桿,氣墊床使用更優化。

raw-image

床板是我認為選購電動床最重要需評估的結構,畢竟是人要長期躺臥,通風性、耐重性、是否需使用氣墊床都需要考慮進去,最好到實體門市選購,參觀時務必要將床墊掀開,看到床底板的設計,並詢問銷售人員床板的材質,若是網路選購,也要看清楚床底板設計,衡量自身的預算,選擇適合的床板。

床欄款式介紹:

1.一般單開式

raw-image

2.多支架單開式

raw-image

3.一般雙開式

raw-image

4.多支架雙開式

raw-image

5.塑鋼材質一體式護欄(價格較昂貴)

raw-image

床欄的功能一般來說是維護病人的安全,避免病人從床上摔落,故在床的兩側使用護欄保護,我會比較推薦雙開式優於單開式,原因是因為可以單獨打開其中一支就可以做照顧工作,例如只是要協助剪腳趾甲,那麼可以只拉下腳側的護欄即可,若病人躁動,也能保護上半身,如果是一般病人可以使用一般雙開式即可,但如果是特別躁動的病人,手、腳會容易伸到床欄間的縫隙,那麼就會需要多支架,甚至一體式護欄(沒有縫隙)來保護。床欄是我觀察許多案家在使用上最常壞的地方,因為每天都會拉上拉下很多次,病人最常抓握、甚至搖動的都是床欄,維修一支我個人認為不便宜,大約落在1000元-1800元左右。

遙控器:

尋找面板簡單、好操作即可。

若擔心停電不能使用的情況發生(雖然台灣很少停電),可以挑選有停電備用裝置的電動床。會採用外接電池的方式,雖然升降速度會比較緩慢,但還是可以應付緊急狀況。

*提醒:與輔具廠商交貨時,要將遙控器每個按鍵都按到底,確認整個床可以升到最高、降到最低、頭部及腳部可以抬到最高及完全放平,若有問題,可當下與送貨師傅反應,請廠商直接更換新床。建議床到貨時,使用者可以在旁學習,或是將使用方式錄影起來,可提供給其他家屬觀看學習,因為廠商交貨、確認功能正常就會離開,通常不會再來做第二次教學。

床墊:

購買電動床一般會附床墊。

有些廠商可以讓消費者選擇5公分厚度或是10公分厚度的床墊。

常見問題:床單要買什麼尺寸?

一般單人床的尺寸就可以適用,建議床單多買幾條好替換,或是買防水中單也可以,因為若是只有中單弄髒,那麼可以直接更換中單即可,就不用大費周章洗床單了,個人認為是蠻方便的。

輪子:

通常電動床都會有輪子,方便移動,每個輪子上也都有剎車功能,有時照顧者會需移動床來改善動線,此時電動床有輪子就非常方便,將剎車解開就可以滑動,但要注意每次定位後要記得四個輪子都踩剎車,避免病床滑動造成危險。


-如何申請電動床補助及補助費用-

1.申請方式:

可直接向各縣市政府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直接撥打長照專線1966,若已經是長照個案,則向照管專員或是個管師提出申請,之後會由輔具中心的評估老師到府評估是否符合電動床的補助資格,並會出一份輔具評估報告書,最後會核定補助公文給民眾做輔具購置。

2.看懂核定結果通知書(補助公文)

  • EH01居家用照顧床(最高補助額度8000元)
  • EH02居家用照顧床-附加功能A款(床面升降功能)(最高補助額度5000元)
  • EH03居家用照顧床-附加功能B款(電動升降功能)(最高補助額度5000元)

也就是說,如果您是要購買照顧床,附加電動升降功能的話,最高補助就是$8000+$5000+$5000=$18000

補助金額視社會褔利身分而定:

一般戶(70%):$18000*0.7=$12600

中低收入戶(90%):$18000*0.9=$16200

低收入戶(100%):$18000

拿到補助公文之後就可以找廠商購買電動床,售價直接扣掉核定的補助金額,剩下的就是民眾要支付的費用。例如電動床售價$23000,補助$18000,那麼民眾就是要自負$5000元購買輔具,補助款會由廠商向政府做核銷請款。

-其他購買電動床的注意事項-

1.評估空間是否足夠

購買前須先量測好電動床放置位置的長度及寬度,尤其是長度,假設床的長度是200公分,由於床面為Z型升降,故要多預留10公分的空間,床才能正常升降,所以需要210公分的空間。

2.交貨前須先將床放置的空間清空

送貨前先將電動床預計要放置的位置清空,方便送貨師傅可以直接將床就定位,並進行組裝,畢竟床也算是大型家具,若是家裡門或走廊比較窄,要評估床是否能通過或是否能轉彎。

3.事先告知樓層

有些廠商送貨時,若非送到一樓,是二樓或三樓,可能會加收樓層費,這方面在購買時需要問清楚,若是二樓需要爬樓梯,需評估樓梯會不會太窄,樓梯轉角處是否能讓床轉彎,可以與廠商討論如何將床送到定位。

4.舊床要載走需事先告知

一般輔具廠商不太會主動提供清運舊床的服務,但若有此需求也可以提出與廠商討論,或是請師傅看是否能幫忙把舊床搬到樓下,再請清潔隊來清運,若舊床是大型雙人床,先前購買時是用吊車吊上來的,無法從樓梯搬下去,民眾若需要清運,師傅可能會當場用工具將舊床破壞,才能協助搬運到樓下,並且可能酌收清運費,這點也是需要注意的。

5.售後服務及維修

電動床長期使用下來當然也會有零件或哪些功能損壞不能使用,而且電動床為五年才能補助一次,除了購買當下要評估未來五年使用的情形,需要維修時能不能找到當初購買的廠商、維修的速度及妥善度非常重要。最常見就是網路購物,雖然價格可能便宜一些,但可能就會沒有售後服務,找別人維修可能速度慢,又會比較貴喔!畢竟不是自己的客戶嘛!

6.貨比三家不吃虧

輔具的定價可能會因為人事成本、門市成本不同而有不同的售價,有時同一個型號的床,在不同地方買,可能會價差非常多,因此,多了解功能及詢問幾家有配合申辦輔具補助的廠商,也能詢問是否有贈送床單、床上桌等等,貨比三家不吃虧。


我個人認為沒有最好的床,只有最適合的床,教你針對床的所有配備功能性去選擇,同時也要考量自身的預算,找到符合預算又合用的床才是最高CP值的床,千萬不要拿著補助公文,隨便購買,甚至連有些銷售人員都不懂床,只是公司說要賣哪款就賣,我實在遇過太多購買完後悔的民眾,不是買貴,就是發現不適合家人使用,因此,好好善用政府給的補助金額,找到真正適用的床,才會讓照顧工作事半功倍喔!。


我的工作是到宅沐浴車,是長照2.0居家服務項目之一,專門服務臥床或行動不便之長者或身心障礙者,相對失能等級較高者可能需要這項服務,由護理師及照服員組成團隊,帶著浴缸及專業的沐浴設備,到家中協助長者進行沐浴,請別小看單純的沐浴工作,當你今天臥床無法動彈,唯一的希望就是乾淨整潔舒適以及有尊嚴的活著,對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衛福部的推估,若再加上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目前失能人口約80多萬,其中有5成失能依賴家人照顧,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可能經歷到「臥床」,當你臥床無法動彈,最大的願望除了吃飽以外,是否就是乾淨舒適,有尊嚴的活著?
臺灣傳統社會觀念中,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不管家人是因為老化或創傷而臥床,照顧者就像一張白紙,那一刻,獨自面對所有照護問題,甚至連街坊鄰居關心時都因為害怕被議論而不願談論。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衛福部的推估,若再加上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目前失能人口約80多萬,其中有5成失能依賴家人照顧,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可能經歷到「臥床」,當你臥床無法動彈,最大的願望除了吃飽以外,是否就是乾淨舒適,有尊嚴的活著?
臺灣傳統社會觀念中,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不管家人是因為老化或創傷而臥床,照顧者就像一張白紙,那一刻,獨自面對所有照護問題,甚至連街坊鄰居關心時都因為害怕被議論而不願談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阿公的床,靠窗。看出去,是大屯山系。即將立夏,每日的風和日麗,使得山稜已漸層翠綠。阿公食慾頗佳,每到用餐時刻,吸麵扒飯的聲音,宛如夏日暴雨後造成山溝裡的泥流滾動聲,像是一股不顧一切吞噬一切的大地力量。阿公有一位貼身照護者,猶如影子,亦步亦趨。說起母語來,像軟溜的涼粉,也像絲綢滑過皮膚。
Thumbnail
世界好像總是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一些真的能改變什麼嗎?不會只是白費力氣嗎?你也有這樣的疑惑嗎?蒲公英為今天的你說一則故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中旬,父親就開始抱怨筋骨酸痛,我們請他趕快退休,但老人家固執,不聽孩子們的勸說,還是堅持每天開店做勞力活。後來他去醫院看門診的頻率愈來愈高,感覺是愈來愈不對勁。
23號病床(歌詞改小說 自從失去記憶後,不知為何一直做著一個夢,我來到一個熟悉的地方,又無數的屍體躺在地上,我手上握這槍,理智告訴我這個人是無辜的,但我卻在猶豫要不要開槍 「殺了他、殺了他妳就自由了」 腦海迴盪著這句話,但是我最後還是沒有開槍。 畫面轉換,看到一個老婦人,跪在烈士碑的石雕前祈禱,
Thumbnail
撰文/王昱登 攝影/董昱 本篇特別感謝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接受採訪 每個醫院除了醫師之外,護理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論日夜,24小時病人都可能需要護理人員。除非自己或家人有住院經驗,常人不太會認識到深夜工作的護理師們。本次由護理師品佑帶路,讓我們一窺護理師們令人敬佩的日常!
Thumbnail
這是一本當下台灣最需要的一本書,不管是對每個民眾,乃至於整個社會國家,包括了長期照護臨終醫療與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不在病床上說再見」所提到的課題是我們最好的參考書。
19床病人住進產房的時候,婦產科特別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 原來這是醫院配合醫科大學傳染病系的一個研究項目: 愛滋病母親分娩無感染嬰兒。 愛滋病人入住進產房的消息頓時讓婦產科炸了鍋,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真的看了很多類似的書,雖然不是醫學專業,但老病死真的是人生必然,家人逐漸老化,各種退化、疾病上身,自己的體力也和年輕時顯然有所落差。醫生當然是更有執業經驗,不見得看見整個老的過程,但病死幾乎是日常。這位年輕的香港醫師,也留下了他執業前期,對於生命、人性和專業的紀錄。 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臺
阿公的床,靠窗。看出去,是大屯山系。即將立夏,每日的風和日麗,使得山稜已漸層翠綠。阿公食慾頗佳,每到用餐時刻,吸麵扒飯的聲音,宛如夏日暴雨後造成山溝裡的泥流滾動聲,像是一股不顧一切吞噬一切的大地力量。阿公有一位貼身照護者,猶如影子,亦步亦趨。說起母語來,像軟溜的涼粉,也像絲綢滑過皮膚。
Thumbnail
世界好像總是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一些真的能改變什麼嗎?不會只是白費力氣嗎?你也有這樣的疑惑嗎?蒲公英為今天的你說一則故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中旬,父親就開始抱怨筋骨酸痛,我們請他趕快退休,但老人家固執,不聽孩子們的勸說,還是堅持每天開店做勞力活。後來他去醫院看門診的頻率愈來愈高,感覺是愈來愈不對勁。
23號病床(歌詞改小說 自從失去記憶後,不知為何一直做著一個夢,我來到一個熟悉的地方,又無數的屍體躺在地上,我手上握這槍,理智告訴我這個人是無辜的,但我卻在猶豫要不要開槍 「殺了他、殺了他妳就自由了」 腦海迴盪著這句話,但是我最後還是沒有開槍。 畫面轉換,看到一個老婦人,跪在烈士碑的石雕前祈禱,
Thumbnail
撰文/王昱登 攝影/董昱 本篇特別感謝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接受採訪 每個醫院除了醫師之外,護理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論日夜,24小時病人都可能需要護理人員。除非自己或家人有住院經驗,常人不太會認識到深夜工作的護理師們。本次由護理師品佑帶路,讓我們一窺護理師們令人敬佩的日常!
Thumbnail
這是一本當下台灣最需要的一本書,不管是對每個民眾,乃至於整個社會國家,包括了長期照護臨終醫療與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不在病床上說再見」所提到的課題是我們最好的參考書。
19床病人住進產房的時候,婦產科特別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 原來這是醫院配合醫科大學傳染病系的一個研究項目: 愛滋病母親分娩無感染嬰兒。 愛滋病人入住進產房的消息頓時讓婦產科炸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