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的個人選擇權: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如此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去機構化照護是什麼?

去機構化照護是指在長照需求者的家中或社區中提供長照服務,而不是在傳統養護機構或護理之家。傳統機構式照護可能因為講求效率與方便管理,而無法針對個別個案的需要調整照護方式。去機構化的照護通常包括居家照顧、居家護理、社區照顧,例如日間照顧中心或社區關懷據點等,旨在讓受照護者能夠在他們熟悉和舒適的環境中生活,保有更大的自主權,較能依個人及家庭需求為中心提供照顧。

-重要性-

1. 保持獨立和尊嚴

去機構化照護讓受照顧者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或社區繼續生活,保持熟悉的生活方式,而不必適應新的環境。家中的動線、屬於自己的空間、熟悉的家人以及街坊鄰居,這對於長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這有助於維持他們的心理健康。

2. 能提供個別性照護

去機構化照護提供了更個別性的照護方式。照護計劃可以根據每個受照護者的獨特需求和偏好進行定制,而不是應用一種通用的模式。這意味著受照護者可以獲得更適合他們的照顧和關懷模式。

3.促進家庭和社區參與

去機構化照護有助於長者的家庭和社區參與。家庭成員和社區志工可以更容易參與到照護過程,提供支持和陪伴,使受照護者更感受到關愛,另一方面能讓長者增加社交互動,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減少孤獨感。

-困難與解決方案-

去機構化照護通常是在家庭環境中提供照護,困難可能在於照顧者負擔較大,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學習照護技巧與提供照護,甚至會對個人生活、職業造成影響,缺乏機會參與社交活動,另一方面,長期的照護工作可能會照護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負擔,例如腰酸背痛等。對被照顧者來說,照護者若不具備專業照護知識,則無法提供受照護者所需的高度專業護理,針對以上可能面臨到的困難,我認為有以下的解決或緩解方式。

挑戰1:時間和精力壓力

  • 問題:照護者可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家人,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解決方法:
    • 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照護責任,建立照護團隊,甚至可以排班,輪流照顧。
    • 尋求社區或長照資源,如居家服務、居家護理或社區關懷隊志工,以減輕照護者的工作負擔。
    • 建立明確的日程表和優先事項,熟悉被照顧者的作息,在空檔時間休息。

挑戰2:情感和心理壓力

  • 問題:看到家人的健康狀況惡化或無法自理可能對照護者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 解決方法:
    • 尋找心理支援,如心理諮詢,以幫助應對情感壓力。
    • 定期休息和自我關愛,確保照護者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 學習應對技巧和壓力管理方法,例如冥想和放鬆練習。
    • 持續維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創造生活意義。

挑戰3:身體健康風險

  • 問題:長期照護工作可能對照護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負擔,例如肌肉痠痛。
  • 解決方法:
    • 維護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休息。
    • 使用輔助設備,如升降椅、電動床、移位腰帶、護腰等,並配合正確照顧姿勢,以減少身體負擔。
    •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早發現和處理任何健康問題。

挑戰4:社交隔離

  • 問題:長時間照護工作可能導致照護者感到孤獨和社交隔離。
  • 解決方法:
    • 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並定期參與社交活動。
    • 考慮參加支持團體,與其他照護者分享經驗和情感支持。
    • 鼓勵維持工作,若狀況不允許可考慮在家工作或是彈性工時的工作。

挑戰5:財務壓力

  • 問題:支付醫療和照護費用可能對家庭財務造成壓力。
  • 解決方法:
    • 查看可申請的政府福利和補助金,以幫助支付照護費用,或使用政府補助的長照服務。
    • 做好財務計劃,以管理家庭預算和開支。
    • 向社工人員諮詢,以獲得有關財務援助的建議。

結語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並沒有什麼照護方式就是最適合的方式,去機構化照護提供了一個更多樣化和個人化的選擇,有助於確保每個受照護者都能夠以一種最適合他們的方式獲得護理和支持,不僅增強了個人的尊嚴,還促進了家庭和社區的參與,使長照護過程更為溫馨和有意義。雖然照顧者可能會面臨到一些挑戰,不過目前居家長照的服務已經非常多元,有居家服務、到宅沐浴車服務、居家復能(復健師)、營養師、居家護理師、居家醫師等,體系非常完善,透過跨專業的合作,可以提供非常多面向的幫助,所以我還是非常傾向去機構化照護的方式,讓長照需求者可以在家庭或社區受到照顧,若家庭真的無法負擔照顧責任,才會考慮送到機構安置,希望本篇可以給長照家庭一些選擇上的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護理眉角的事的沙龍
9會員
5內容數
我的工作是到宅沐浴車,是長照2.0居家服務項目之一,專門服務臥床或行動不便之長者或身心障礙者,相對失能等級較高者可能需要這項服務,由護理師及照服員組成團隊,帶著浴缸及專業的沐浴設備,到家中協助長者進行沐浴,請別小看單純的沐浴工作,當你今天臥床無法動彈,唯一的希望就是乾淨整潔舒適以及有尊嚴的活著,對吧!
2023/11/18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因此,本篇會教你如何選出高CP值的電動床。
Thumbnail
2023/11/18
臥床的病人每天24小時,大概除了洗澡、外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躺臥在病床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在床上使用床上桌用餐,甚至照顧者也需要一些電動床提供的功能輔助照顧行為,因此,本篇會教你如何選出高CP值的電動床。
Thumbnail
2023/10/31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衛福部的推估,若再加上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目前失能人口約80多萬,其中有5成失能依賴家人照顧,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可能經歷到「臥床」,當你臥床無法動彈,最大的願望除了吃飽以外,是否就是乾淨舒適,有尊嚴的活著?
Thumbnail
2023/10/31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是老人,根據衛福部的推估,若再加上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目前失能人口約80多萬,其中有5成失能依賴家人照顧,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可能經歷到「臥床」,當你臥床無法動彈,最大的願望除了吃飽以外,是否就是乾淨舒適,有尊嚴的活著?
Thumbnail
2023/10/31
臺灣傳統社會觀念中,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不管家人是因為老化或創傷而臥床,照顧者就像一張白紙,那一刻,獨自面對所有照護問題,甚至連街坊鄰居關心時都因為害怕被議論而不願談論。
Thumbnail
2023/10/31
臺灣傳統社會觀念中,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不管家人是因為老化或創傷而臥床,照顧者就像一張白紙,那一刻,獨自面對所有照護問題,甚至連街坊鄰居關心時都因為害怕被議論而不願談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Thumbnail
在長照需求開始,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過去,傳統的機構化照護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機構化照護,以滿足獨特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個別性"照護。為什麼去機構化照護在長照的選擇中如此重要?好處和挑戰有哪些?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高齡照護思維系列文章來到最後一篇,文末也點出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是理想的老後居所嗎? 如果我們都期待推動在地安老,有什麼事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打造的呢? Key Takeaways: - 照顧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援,而是關於滿足長輩的多樣化需求。 - 在大多數個案中,失能者通常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高齡照護思維系列文章來到最後一篇,文末也點出一個問題:你現在所在的城市是理想的老後居所嗎? 如果我們都期待推動在地安老,有什麼事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打造的呢? Key Takeaways: - 照顧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援,而是關於滿足長輩的多樣化需求。 - 在大多數個案中,失能者通常
Thumbnail
這系列文章為大家找出一些「以人為本」照護模式的範本,幫助大家去思考:如果你老了,會期待什麼樣的「照護模式」。本文也點出高齡者的心理變化與幾個降低不安全感的方法。 Takeaways 「長者快速失能的成因不是被虐待,反而是因為被照顧的太好了。」 「照顧者是否真正看見被照顧者...
Thumbnail
這系列文章為大家找出一些「以人為本」照護模式的範本,幫助大家去思考:如果你老了,會期待什麼樣的「照護模式」。本文也點出高齡者的心理變化與幾個降低不安全感的方法。 Takeaways 「長者快速失能的成因不是被虐待,反而是因為被照顧的太好了。」 「照顧者是否真正看見被照顧者...
Thumbnail
「照顧」這件事情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提早討論規劃,預做準備。讓家屬可以更安心的完成照顧這件事情。
Thumbnail
「照顧」這件事情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提早討論規劃,預做準備。讓家屬可以更安心的完成照顧這件事情。
Thumbnail
10多年前,麗娟為了照顧失智父親辭掉了工作,當初只是因為「單身」,在兄弟姐妹的協商後擔下了這個責任。但多年累積下來,她已經身心俱疲,更擔心因失去收入,自己下半輩子毫無著落,她屢次跟家人商量,卻得不到一個讓她放心的答案。
Thumbnail
10多年前,麗娟為了照顧失智父親辭掉了工作,當初只是因為「單身」,在兄弟姐妹的協商後擔下了這個責任。但多年累積下來,她已經身心俱疲,更擔心因失去收入,自己下半輩子毫無著落,她屢次跟家人商量,卻得不到一個讓她放心的答案。
Thumbnail
《新孝道》是一個應對現代高齡者照顧問題的新觀念,強調亞健康或衰弱狀態的長輩,不需要七天24小時專人照顧,減少家庭成員照顧壓力,讓高齡者保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也讓家庭成員保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時提升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兩代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新孝道》是一個應對現代高齡者照顧問題的新觀念,強調亞健康或衰弱狀態的長輩,不需要七天24小時專人照顧,減少家庭成員照顧壓力,讓高齡者保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也讓家庭成員保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時提升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兩代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新孝道」的目的,並非排除自己來盡孝,而是衡量自身狀況,妥善利用外部的協助,共同承擔照顧工作,尤其以短期專業照顧,來配合工作或原有的家庭生活形態,最能展現這個觀念的精神。
Thumbnail
「新孝道」的目的,並非排除自己來盡孝,而是衡量自身狀況,妥善利用外部的協助,共同承擔照顧工作,尤其以短期專業照顧,來配合工作或原有的家庭生活形態,最能展現這個觀念的精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