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因為字數考量,而分成上下兩篇的文章。
上篇,也就是這篇,主要聊聊,雙語政策支持者到底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下篇,會於下週更新,主要聊聊,雙語政策反對者擔心的到底是什麼?
針對雙語教育的爭議,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多位英語系教授們開研討會說明反對的理由,新聞媒體說雙語政策,是「國安危機」,感覺上似乎雙語教育實施下去,台灣就要毀了的感覺。
而政府每每被問到雙語政策,總是說:英文非常重要,雙語教育必須推,又說不管什麼樣的政策,都一定會遇到阻礙的,政府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溝通。對於許多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的人來說,可能會疑惑:
雙語教育到底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政府和支持者這麼堅持的原因是什麼?
雙語政策,也不是現在才提出的政策,只是力度一直都沒有這麼大,畢竟如果是已知會有巨大爭議的政策,政府在推出的時候,會有較多的顧慮,怕被罵!
而雙語政策之所以會被提出,就是因為政府相信目前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台灣人與外國人溝通的障礙,如果可以提升人民的英語能力,就可以增強國家的競爭力與經濟發展。
試想,如果每位台灣人都可以做到「站在華語的基礎上,用英文與世界對談」、「用英文對全世界講述台灣的故事」,那在國際上的溝通就能更順暢,經濟也會更好。如果能做到,那何樂而不為呢?
在台灣,不管是國名、地名或者各種歷史事件的名字,不管是台灣史、中國史還是外國史,全部都用中文,之前有一次,認識一位外國同學,當我問起他是哪裡人的時候,他回答:Kazakhstan。
當時我想了很久,想不到這是哪一個國家? 這位同學看我很疑惑,繼續幫我補充:他的國家中亞,有一部分算歐洲,北邊是俄羅斯,東邊是中國,在這位同學給了無數的資訊之後,我還是一臉疑惑,後來這位同學打開地圖指著他的國家,我才意識到:
Kazakhstan=哈薩克,發音和中文的翻譯,可以說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我一直朝音譯的方向去想。當下對那位同學超不好意思的,因為不是我不知道他的國家,而是因為翻譯,導致我無法認出他國家。
當我們會因為其他國家把台灣和泰國搞混而不開心或者嘲笑別人的時候,如果今天卻因為翻譯,導致我們也犯了相同的錯呢?而這或許就是雙語政策想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在台灣,我在學哈薩克相關地理歷史,如果可以同時接觸到中文和英文的內容,就不會發生如上面那種因為英文翻譯所導致的誤會。
那雙語政策必須要實行嗎?
要問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應該先問:目前雙語政策想要解決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嗎?
如雙語政策所列出的目標:是提升人民的英語能力,增強國家的競爭力與經濟發展。既然是為了「提升」與「增強」,也就是為了那些已經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的人。
以我前面提到的故事來說,接受雙語教育的人,對於Kazakhstan就是哈薩克是直覺反應,那他們就有可能可以直接開始進行相關的話題討論,開啟討論,那之後不管是促成合作機會,或者是激發更多創意,因為有共同語言與知識,也因為有辦法互相溝通,所以能開啟更多的可能。
而有些人可能像我一樣,需要一些提示才能想通,經過提醒之後,雖然我知道Kazakhstan就是哈薩克,可以進行談話,但因為要用英文進行這些討論,也是有點困難的,例如,我知道哈薩克之前是蘇聯的一部份,蘇聯解體後進入獨立國協,但蘇聯的英文是什麼?蘇聯解體怎麼說?獨立國協的英文又是什麼?
但也還有些人一輩子就算不知道Kazakhstan就是哈薩克,也不知道哈薩克曾是蘇聯的一部份,對他的生活也沒有影響,就算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哈薩克人,他不知道Kazakhstan就是哈薩克,也不知道哈薩克的相關歷史背景,或許他會因此錯失了一些機會,但並不會對他的人生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這些問題,都還是建立在我們遇到的那個哈薩克人英文很好,可以用英文討論他的國家的歷史地理背景,試想:明鄭與荷蘭的戰爭、二二八事件、日治時期,甚至是近代的318學運,這些都是台灣人應該很熟悉的歷史事件,但要用英文解釋,別說學生了,有多少台灣人可以做得到?
上篇就先寫到這邊了,下一篇會聊聊反對者到底擔心什麼!
我是Yawen,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
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整理自己的想法,並邀請大家與我討論與交流:
按下【愛心】,表示你喜歡這篇文章。
按下【追蹤】,我會繼續寫類似的文章。
按下【贊助】,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不是方格子會員,也可以到我的instagram留言或與我討論
我的Mail:[email protected]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