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wen

Yawen

34 位追蹤者
主修語言測驗,也任職考試中心多年,升學測驗中心與國際檢定都待過,但我並不是考試體系下的寵兒,誤打誤撞下才踏上留學之路。在我的工作中,常常可以看見很多不同的故事,工作以外,我也到處蒐集故事,寫方格子,是為了紀錄並分享我的想法,不只教育上的,也包含生活上的,邀請大家看完文章後與我討論。
35會員
69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由新到舊
[職場觀察] 畫餅可以,但麵粉呢?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Thumbnail
2024-06-03
3
《雙語教育研討會》系列:EMI課堂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這篇文章是關於雙語教育研討會主題論壇的整理,邀請各位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憶起參與討論。 EMI課程的實施,對於專業科目教師和英文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與需求有哪些? EMI教學環境中學生在EMI課堂中的需求、教師的雙重角色該如何調適? 教師在幫助學生語言學習或專業知識理解時,又需要什麼協助呢?
Thumbnail
2024-04-23
4
《雙語教育研討會》系列:教育在地化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2024-04-16
4
「課外讀物」與「課內讀物」的分別?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2024-04-09
4
教育和學習的平衡:108課綱哪裡錯了嗎?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2024-04-02
2
「用英文思考」,真的合理嗎?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2024-03-26
6
英語檢定怎麼選(二):領思 (Linguaskill) vs 多益 (TOEIC)如何選擇英語檢定是許多準考生可能會有的疑問,在先前的文章中,我比較了雅思與托福,而這一篇文章,則配合即將畢業的學生,主要提供幾個問題,讓準考生們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如何在多益和領思這兩個考試間做選擇。
Thumbnail
2024-03-19
3
除了書面資料,我們還能用什麼來證明自己做過的事情?我們在教育上,總習慣用文字與書面資料來證明我們做過的事情,但我們是否過度依賴文字和書面資料了呢? 我高中時遇到的老師,不按牌理出牌出的作業,和大學時期認認真真的寫出來的畢業報告,到底哪一樣才更能代表我的學習經歷呢? 對於學習歷程檔案,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讓學生證明自己曾經的學習經歷?
Thumbnail
2024-03-12
2
雅思 vs 托福該怎麼選? 用5個問題告訴你,怎麼選對自己最有利選擇雅思還是托福,是準留學生們都想詢問的問題。 如果再有人跟你說,去美國加拿大就考托福,去英國歐洲考雅思,請忽略他! 畢竟想念的學校可能遍佈全世界,別讓考試種類限制你想申請的學校! 這篇文章,我用我過去的經驗,總結出五個問題,幫助準考生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3-05
3
聊聊考試:113學測英文 去年考完英文之後,我寫了一篇《112學測英文:命題團隊想說什麼》,是以我一個學習語言測驗的人是怎麼解讀那一年的學測英文考題的,而今年113學測的五標也剛剛公告了,趁著個時間,我也來聊聊我對今年113學測英文科的題目的想法,也檢視去年命題團隊想說的話,與今年命題團隊想說的話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2024-02-27
5
當不同世代碰上AI科技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Thumbnail
2024-02-21
3
當「我很忙」遇上「我有空」你是否聽過這樣完全相反的兩句話: 「我最近很忙,下次吧!」 「我最近什麼時候有空!」 這篇文章討論了忙碌與空閒的人生態度,兩句話所代表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為什麼我這麼想? 對我自己的反思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02-13
3
英國宿舍生活的文化衝擊:從洗碗文化到餵鴨驚魂記這一篇文章講述了我在英國宿舍生活其間,與來自不同國家室友間發生的事情,包含生活習慣的不同和生活態度的差異。 台灣俗諺說:「髒髒吃,髒髒大。」 英國人不只停留在吃,他們說:「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Thumbnail
2024-02-02
8
PISA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PISA嗎?PISA測試對學生進行全球性調查,但它真的能反映學生是否具備面對未來挑戰嗎? 我們需不需要對PISA測驗提出質疑? 為什麼我們應該對他提出質疑? 又為什麼我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自己的看法和個人經歷。邀請讀者參與討論交流。
Thumbnail
2024-01-02
4
雙語教育的方向,是否需要重新思考?用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來說說我對雙語教育方向的期待。 為什麼這個故事跟雙語教育的方向有關? 雙語教育的方向又有什麼問題? 我期望看到的雙語教育方向,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
Thumbnail
2023-12-26
3
聊聊學校教育(下):不意外,或許就是最大的意外這一篇,是接續上一篇的內容。 上篇聊了我自己所觀察到的學校現況。 這一篇聊聊,繼續聊聊對於這樣的學校教育現場,學生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我覺得這樣的現況很矛盾,以為什麼我們應該在意這件事情?
Thumbnail
2023-12-12
1
聊聊學校教育(上):學生一屆比一屆差了!這篇文章,來聊聊我眼中的學校教育,也是個寫著寫著,一不小心就寫太長的文章,所以一樣分成上下兩篇: 上篇,也就是這一篇,聊聊我所觀察到的學校或者學校體系的現狀,學校和教師,似乎對於自己學生的程度非常不信任。 下篇,下周會更新,聊聊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合理嗎?學生的態度如何?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
Thumbnail
2023-12-05
3
雙語政策有必要嗎(下)?這一篇文章,是上一篇文章的延續,沒看過上篇的人,建議先看過上一篇再來看這一篇。 上一篇,主要聊到,雙語政策到底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以及雙語政策真的需要實行嗎? 這一篇,主要聊聊:反對者到底擔心的是什麼?
Thumbnail
2023-11-28
5
雙語教育有必要嗎(上)?這一篇文章,因為字數考量,而分成上下兩篇的文章。 上篇,也就是這篇,主要聊聊,雙語政策支持者到底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下篇,會於下週更新,主要聊聊,雙語政策反對者擔心的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2023-11-21
4
台灣缺乏說英語的「環境」嗎?繼上次看《雙語國家狂想》這本明顯是反對雙語政策的書,這次看《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這本支持雙語政策的書籍後,兩本書提出了同一個概念:台灣缺乏英語環境。 但對於這個說法,我有點疑惑,同時帶著這些疑惑,反思現在的雙語教育與108課綱素養教育。
Thumbnail
2023-11-14
5
閱讀筆記《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最近看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 這幾年,書局中的暢銷書,似乎主軸已經從「用最少時間做最多事情」漸漸轉變到「休息室最重要的財富」,這中間的思考轉折點在哪裡?對於生活的反思有在哪裡?
Thumbnail
2023-11-07
6
一趟旅行的反思:兩岸三地四種文化上週因為出了趟遠門旅行,所以週五沒有更新內容,所以來分享一下這一趟旅行中,所體驗到的兩岸三地四種文化,還有這趟旅行所引發的一些故事,並整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2023-10-24
2
英文字首字根的迷思字首字根能幫學習者增加單字量?! 在台灣,誰還沒被過幾本「字首字根聖經」或「自首字根大全」,應該也有不少英文老師強調學會字首字根可以擴充詞彙量,但…… 擴充了單字量,就能夠表示英文能力進步了嗎? 會不會字首字根的概念,根本就不是為了增進單字量而存在的呢?
Thumbnail
2023-10-17
5
學習和考試需要目的嗎?上一篇文章中聊到學習的自我認知,這篇想來聊聊:學習的動機。同時以自己的背景來聊聊:不只是學習,考試的目的也同樣很重要。 常常聽到學習一定要有目的嗎? 我只是覺得學會這個東西很酷,所以去學,難道不可以嗎? 這一篇文章,就針對這個問題,用我自己的背景和工作經驗來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2023-10-13
8
自學成材vs膨風仔家中的長輩A常常自誇擅長使用Photoshop,但有一次,家族打算辦個活動,想要製作一份公開的文宣海報,長輩A做出來的檔案卻無法讓大家滿意,最後請了朋友B來救場,因為這件事,在其他人心中,長輩A是不懂裝懂的「膨風仔」而朋友B則是謙虛又有能力的「作品完成者」......到底差在哪裡呢?
Thumbnail
2023-10-10
5
AI與數位教學下的教師角色上一篇文章分享了我對兩則有關AI融入教學新聞的反思,這一篇想來聊聊,我理想中在語言教學產業,AI、數位教學和真人教師之間的互動應該是怎樣的呢? 這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自己和我身邊人的故事,希望能提供一些數位X真人的教育方式,也說明:數位與AI不是來取代真人教師的!
Thumbnail
2023-10-06
3
新聞反思:AI融入教學,台灣準備好了嗎?從兩篇AI融入教學相關的新聞來看台灣與國外對於AI科技融入教育的準備都做得如何了。 根據新聞,美國AI主題的高中,招生進入第二年,台灣也說要用AI科技,持續推動雙語教育,先不論雙語教育的爭議,但想聊聊........如果真要將AI融入教學,台灣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2023-10-03
7
英語產業的發展:語言學習的input和output政府提出「雙語教育」對英語學習產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語言學習可以分成Input與Output,教學上普遍認為:沒有input何來output,但為什麼市場上有各種不同的Input的語言學習軟體,但較少注重「output」的產品呢?這樣又會有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2023-09-29
3
在高中開課,是人文學科缺額的解方嗎?這一篇文章,應該算是上一篇文章「新聞反思:外語等人文社會學群缺額率高」的延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想要念人文學科的學生非常少,大學人文社會學科的缺額也非常的多,針對這個情況,教育部長說會在高中開立更多的人文社會學科課程。這一篇文章,想聊聊:開課是人文社會學科缺額的解方嗎?
Thumbnail
2023-09-15
1
新聞反思:外語等人文社會學群缺額率高最近看到一篇新聞的報導中提到,近年外語群等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學群缺額率高,教育部統計,攻讀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的人最多,約45%,其次為社會類科,約35%,人文類科包含教育與藝術,僅有19%,在今年分科測驗的分發中,人文類科的科系,缺額也是最高的。 到底人文社會學科怎麼了呢? 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2023-09-12
6
語言學習:先聽說後讀寫?從文法翻譯到素養的演變 「先聽說後讀寫」這大概是目前最腫瘤的語言學習方法,在語言教學產業內工作,就算是我自己,也常常會提到這樣的說法,但.......真的嗎? 如果真的是先聽說後讀寫,又為什麼我們還是「菜英文」? 是理論錯了?還是我們做錯了?
Thumbnail
2023-09-08
4
生活反思:兩代人的消費觀這一篇是對於金錢觀的「代溝」的反思。 故事發生在我送一台平板給爸媽後......爸媽開始碎唸,連旁觀的阿姨都訓我幾句。 所以寫了這篇文章,除了反思自己和爸媽的消費觀念的差異,以及可能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在討論面對這些「代溝」的不同反應。
Thumbnail
2023-09-05
7
文摘:台灣缺的不是語言能力這篇,聊聊《雙語國家狂想》這一本書中看到的一句話: 『台灣缺的不是語言能力,缺的是理性和價值。』 但我選擇只保留前面一句,因為我只能確定前面一句話,卻無法確定後面那句話!同時我自己也對後面那一句的有所猶豫,所以這一篇內容,只會針對前半句的『台灣缺的不是語言能力。』
Thumbnail
2023-09-01
4
我和我的菜市場名這篇文章,聊聊我的名字Yawen,這其實就是我的中文名字直接音譯過來,我的中文名,算是公認的菜市場名之一,大家認識多少個叫做一ㄚˇ ㄨㄣˊ的人呢? 來聊聊,為什麼我明明有英文名字,為什麼我明明知道我的名字就是菜市場名,我還是更喜歡這個名字呢?
Thumbnail
2023-08-29
6
文摘: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第一篇文摘,字數比預期的還多了一點。 摘錄來自方格子作者Jonny Lo的作品:「5個改變人生的重新思考的練習」中提到的一句話『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而是漠不關心。』 看到這一句話,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自己工作上的經驗,所以,分享了自己工作上的兩個故事,然後再來討論自己對這句話的反思與想法。
Thumbnail
2023-08-25
3
分科測驗不考國英,「一試兩用」不公平?分科測驗實施以來,因為不考國英,導致多所校系回頭採計國英兩科,也造成「一試兩用」的批評。 但這樣真的不行嗎? 為什麼大考中心會說分科測驗重新納入國英兩科會有困難呢? 大考中心是不是就是想偷懶,不想命題才這麼說的呢?
Thumbnail
2023-08-22
4
《雙語教育狂想》筆記:編織語言的網以下內容,取自《雙語教育狂想》,討論書中所看到的一句話: 『語言的學習效果決定了思考的能力和知識吸收的能力。而語言就向像是漁網,越密的漁網,能捕捉到的魚就越多,只有周密的思考,可以認知到足夠精密的內容。』 問:那要如何編織更細密的漁網呢? 這篇文章,就是我的解答
Thumbnail
2023-08-15
11
從盧森堡的情況看台灣的雙語政策最近看到某個介紹盧森堡的影片,好奇研究了這個國家,發現這是個面積不大,但來頭不小的國家,在研究了這個國家之後,覺得有些點可以拿出來跟和現在台灣語言政策做比較與討論。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跟我討論。
Thumbnail
2023-07-20
6
書|好奇心:生命不在於找答案,在於問問題好久沒寫看書的紀錄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可以對得起自己po出來的文章。 這次來聊的書《好奇心:生命不在於找答案,在於問問題》 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好奇心的觀察和思考。我也藉者作者的反思,反觀台灣的社會並分享自己的想法。我想除了保有好奇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將好奇心寫下來,成為故事力的關鍵。
Thumbnail
2023-07-14
6
EMI真的不適合台灣嗎?這一篇文章是針對「台灣的雙語教育:該用EMI或CLIL」這一篇文章的延伸。 雖然在那一篇文章中,我選擇了CLIL,但EMI和CLIL並非二分對立,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發揮雙語教育的特點。
Thumbnail
2023-07-07
5
如果雙語政策是一個線上遊戲這是個腦洞!! 但如同我其他的腦洞一樣,我總是很認真的填自己的腦洞! 因為雙語政策一直以來的注意力都被放在教育上,但其實雙語政策也包含了產業,但對於雙語政策相關的產業方面的議題卻似乎沒有這麼熱絡,突然覺得,這就好像遊戲一樣。 為什麼我會這麼類比呢?
Thumbnail
2023-07-03
6
給畢業生們:請勇敢的不務正業!身為一位畢業多年的過來人,對即將畢業的學生的三句話。 1. 別管正業不正業,你想做的就是你的正業! 2. 長輩們只在乎你能不能養活自己 3. 就算長輩在乎,也別理他
Thumbnail
2023-06-30
6
英語學習軟體百百種,到底要怎麼選?英語學習軟體的百家爭鳴 各種線上語言學習的課程或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學英文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幾乎每個語言學習軟體都標榜,用了他們家產品,就能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 但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Thumbnail
2023-06-29
4
所謂不務正業....但正業是什麼?這又是一篇徵文的文章,聊聊所謂的不務正業。 我在上一篇文章「文科生的職涯路」中,聊到文科生在學校中所學到的專業,並不單單是知識,也包括了技能,雖然那一篇文章中有包含這個題目的部分內容,但這一篇文章中,我想更進一步的聊聊,我自己對於所謂的「不務正業」的想法。
Thumbnail
2023-06-26
12
文科生的職涯路除了是為了參與方格子的徵文之外,也單純為了我一個文科生一路走來的想法,能不能幫助大家成為全職創作者我不知道,因為在寫文章的路上,我也才剛剛開始,離全職創作者還非常遙遠,這也與我寫方格子的文章不一樣,所以這篇,僅僅是作為一個純文科生,在這個看似對文科生沒有那麼友善的社會,分享我的想法,提供一點指引。
Thumbnail
2023-06-19
13
從印度到荷蘭:各國雙語教育政策比一比這真的是我在方格子寫過最長的一篇了..... 在討論台灣雙語教育政策的時候,時不時就會聽到有人說:「你看看哪個國家怎麼樣,有些人說人家就是這樣成功的。」有些人卻說:「這哪裡是成功了,明明失敗了!台灣不能往這樣的方向去!」 因著這些討論,所以產生了這篇文章,到底這些案例做了什麼?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Thumbnail
2023-06-17
8
台灣的雙語教育:該用EMI還是CLIL?說到雙語教育,最常被提到的就是EMI和CLIL。 在討論雙語教育的時候,甚至有人喊出了高教以下用CLIL,大學開始用EMI。 但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台灣到底適合哪一種雙語教學? 參加完一本有關雙語教育的新書的發表會後的一點點想法。
Thumbnail
2023-06-14
12
112年統測 四技共同科目英文科 學生作答反應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Thumbnail
2023-06-12
4
當「素養」遇上「托福」與「雅思」前情提要:這就是個腦洞的產物 但這是很認真的腦洞!內容包括:但到底素養是什麼? 素養導向命題又是什麼? 如果拿素養的標準來看托福雅思的題目,結果會是如何? 這樣比到底合理嗎? 又為什麼沒有人這麼比呢?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探討這個腦洞!
Thumbnail
2023-06-02
4
被罵翻的雙語教學(下): 雙語政策的另一種解法?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被罵翻的雙語教學,點出了現行雙語教學政策的目標、教師們的反應、以及教師們的反應所點出的政策問題點。這一篇文章中,我將延續上篇提到的問題,試著提出我的建議與想法,內容包括: (1) 關於雙語政策的另一種解方? (2) 困難點? (3) 為何更適合?
Thumbnail
2023-05-21
4
被罵翻的雙語教學(上):教育政策與教學現場的落差日前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訴求廢止雙語政策,短短兩天就超過5000人附議。 到底雙語政策是什麼?打算怎麼實施?為什麼教師們這麼不滿?教師們的擔心在哪裡? 這一篇文章會提到的內容包括: (1)雙語國家政策的目標是什麼? (2) 教師們反對的是什麼? (3) 教師們的反對合理嗎?
Thumbnail
2023-05-21
0
車站故事|阿里山林鐵 (平地段)嘉義人的第一次阿里山觀光行程! 但這篇文章不說山上的景點與車站,神木、櫻花、日出、雲海都不是這篇的重點,這篇來聊聊平地段的林鐵車站吧!阿里山林鐵不但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算是平地段的車站附近也有許多可以吃吃逛逛買買的地方喔!
Thumbnail
2023-04-16
9
112學測英文科:命題團隊想說什麼?學測考完了,成績也公布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學生們忙著準備入學備審資料,老師們投入下一次的學測倒數,但命題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打磨修出來的題目傳達了什麼,是否有人關心過呢? 做為一個測驗主修的人,想就自己的觀點分享:在我看來,命題團隊藉著這份題目,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
Thumbnail
2023-03-10
4
聊聊:學生用Chat GPT寫學習歷程檔案的新聞看到一份報導:學生用Chat GPT寫學習歷程報告,教育部將找各校討論因應辦法。 除了這個報導,Chat GPT在教育上的運用一直都是各方討論的焦點,從2022年末到現在,熱度依然不減,甚至有越來越熱烈的趨勢。 我做為教育相關產業的一員,就拿這個例子來說說我對Chat GPT 的想法吧!
Thumbnail
2023-02-19
7
112學測英文作文 vs Chat GPT 學生使用Chat GPT就是偷懶嗎? 這篇文章不但要求Chat GPT挑戰112年學測英文作文,同時要求他評分、批改、改寫、教學,甚至寫範文,評價自己寫的範文,這些挑戰他都能做到嗎? 當AI的能力已經可以取代人類的智力,該做的是利用他,還是禁止他?
Thumbnail
2023-02-11
7
開工第一天,聊聊新年新希望吧!開工第一天來聊新年新希望? 為什麼是開工第一天聊新年新希望? 我的新年新希望打算怎麼計畫?
Thumbnail
2023-01-30
5
一幀照片:今日相聚,僅為結緣!偶然聚在一起的人們,因在特別的日子住在同一間民宿中而結緣。 照片中的人來自幾個不同的國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說日文,也不是所有人的英文都很好,聊天的時候,好幾種語言同時並行,有時候還需要好幾手的翻譯,但那又如何呢?
Thumbnail
2022-12-11
10
車站故事|不只是國境之南的秘境車站。枋山站最南端的車站:枋山車站 枋山站作為南迴三小站之一,和「內獅」與「加祿」站一樣,停靠的車次都不多,但就我個人覺得,枋山車站是個觀光潛力最被低估的車站。
Thumbnail
2022-12-10
5
書|《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在有紅綠燈與斑馬線的十字路口,仍然走上天橋的理由《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這本書把選擇職涯比喻成過十字路口,在一個有紅綠燈與斑馬線的超大十字路口,走斑馬線是最直接的方式,那在這種情況為什麼還有人選擇走上天橋呢?
Thumbnail
2022-12-04
9
車站故事|最少人進出的車站.內獅站南迴三小站之一.內獅車站 南迴三小站,由南往北依序是:枋山、內獅與加祿。至於為什麼不先寫最南端的車站,而先寫了倒數第二南端的內獅車站?這站又為什麼使用人數這麼少呢?這個站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2022-11-30
6
車站故事|曾經繁榮的山城.雙溪站雙溪車站是個繁榮過後被時間遺忘的寧靜山城。 曾經是往來台北宜蘭的必經之地,曾經繁榮的景象如今都還存在,但如今只是個繁榮之後被時間一樣的寧靜山城。
Thumbnail
2022-11-26
4
生活觀察|選舉之於嘉義市民:沒有市長選舉之後先說明:無意開啟政治話題! 有關嘉義市市長選舉改期後,我個人的觀察與想法!
Thumbnail
2022-11-23
7
鐵道故事|消失的「六堵」.百福車站前有五堵,後有七堵,那「六堵」呢? 「六堵」為什麼消失了呢? 「五堵」之前的「堵」們又去哪裡了呢?
Thumbnail
2022-11-22
6
鐵道故事|從哪裡開始?為何開始?我不是鐵道迷,吸引我的是車站和他所處的地方、環境,還有屬於他的故事。 我想流傳車站和屬於車站的故事,這一篇是解釋這一切是從何而起,收集車站故事的WHY and HOW。
Thumbnail
2022-11-20
9
生活 ◆ 要怎麼介紹自己?「我叫作某某某......」 自我介紹通常是這麼開頭的,那這句話之後,不知道大家都會怎麼介紹自己呢?
Thumbnail
2022-11-18
7
書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為什麼學校裡學的跟社會上學到的都不一樣?《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 作者:洪雪珍 出版社:時報文化(2017出版) 本書總結:工作上難免受到委屈,但該如何回應工作上遇到的這些委屈,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涯發展。
Thumbnail
2022-11-17
7
語言測驗 ◆ 自我介紹:主修語言測驗?那到底在幹嘛啊?我是語言教學專業,主修語言測驗與評量。 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其他人聽到我說我主修語言測驗,常常都是滿頭的問號,那是什麼?
Thumbnail
2022-11-15
9
書 ◆《不便利的便利店》:或許家裡那本難念的經,其實沒那麼難念《不便利的便利店》 作者:金浩然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2022年出版) 一樣先用一段話總結這一本小說吧: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當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與相處之道上緩緩往前走的時候,腳下所走的路,其實就是幸福本身。
Thumbnail
2022-11-09
4
書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
Thumbnail
2022-11-05
5
書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Thumbnail
2022-11-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