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行纪| 北上观展,看见建筑师最理想的样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通关以后,周末北上深圳成为了香港人的新习惯。我不喜欢长距离的通勤,也更加中意香港井然的秩,所以一直没加入这每周一次的迁徙。但自从听说MAD在深圳开展后,我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去深圳看看他们的作品。

展览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览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馆的曲面表皮

展馆的曲面表皮

异形建筑一直是我不能理解的一种类型,这一方面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我看不懂形态背后的数学逻辑;令一方面是见过太多同行利用曲面来虚张声势,空有绚丽的外表而内核空虚。但我一直喜欢MAD的作品,我敬佩他们敢想又敢做的风格——既有think out of the box令人眼前一亮的才华,又有带领技术团队将方案完整落地的能力。“建筑不是抽象的科学技术,而是生活发生的真实场景,建筑是关于感受、氛围和时间的。”用最硬核的技术背景实现最诗意的使用体验,我找不到理由来反对这样的设计逻辑。

展览现场:第一部分-对话

展览现场:第一部分-对话

展览现场:第二部分-进程

展览现场:第二部分-进程

展览分成四个部分——“对话”、进程“、”感觉即真实“、”狂想“,“对话”,共展出了MAD成立近20年来的52个作品。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有关项目的一切——概念手稿、实体模型、分析图、表现图、技术图、建成照片,个别方案还配有大尺度的构造模型。每一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MAD的设计理念,“对话”试图通过展示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项目鼓励观众提出自己对城市与建筑的见解,“进程”则展示其他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成的项目,”感觉即真实“里全部是MAD做过的大地艺术,抛却了传统建筑对于耐久和实用的需求,他们通过这些作品纯粹地研究空间在氛围营造和感官控制上的作用,“狂想”则是马岩松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对城市未来的概念性愿景,因为完全摆脱建成的需求,建筑在这里成为了意识形态或历史进程的具像化体现。这些章节就像七巧板里的组件,观众可以将其自由拼合出自己对MAD的设计风格的理解,并延伸到广义上如何看待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海口云洞图书馆:研究模型

海口云洞图书馆:研究模型

义务大剧院:幕墙构造模型

义务大剧院:幕墙构造模型

得益于之前在事务所的工作经历,我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潜藏在这些模型和图纸背后的心血——无数个焚膏继晷的日夜与堆积如山的废图废模型。做这样的建筑是一门艰苦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地燃烧大量的灵感、才能、体力、时间和自信心,并且在大部分时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是一条需要做出太多牺牲才能行进下去的道路。我没能在这样道路上坚持,但这样的职业模式会一直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建筑师的样子。

这次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12月17日,不管是建筑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建筑爱好者,我都推荐大家去看一看。以下是几个值得细看的方案——

衢州体育公园:在建作品。用景观覆土形成的“消失的体育馆”,打破人们对于体育馆建筑的常规理解。

哈尔滨文化大剧院:建成作品。以灵动而谦卑的姿态蛰伏于地面的剧院建筑,市民可以顺着坡道一路走上屋顶,包揽周围的城市天际线和自然景观。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建成作品。红色的屋顶平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玩乐的场所,”自由与爱——它们让孩子们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

都市蜃楼——巴黎蒙帕纳斯大厦改造:概念方案。外立面的玻璃通过扭转与组合形成凹面镜,映射出埃菲尔铁塔的翻转倒影。

哈尔滨文化大剧院:展示模型

哈尔滨文化大剧院:展示模型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展示模型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展示模型

衢州体育公园:展示模型

衢州体育公园:展示模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存在主義的El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2024/02/12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Thumbnail
2024/02/12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Thumbnail
2024/01/16
从2012年注册豆瓣以来,我已经有1037部“看过”标记了。2023年我一共看了70部影视作品,我从中挑选出了最喜欢的五部推荐给大家,这些电影横跨不同的题材与类型,希望可以为大家的观影spectrum增光添彩。
Thumbnail
2024/01/16
从2012年注册豆瓣以来,我已经有1037部“看过”标记了。2023年我一共看了70部影视作品,我从中挑选出了最喜欢的五部推荐给大家,这些电影横跨不同的题材与类型,希望可以为大家的观影spectrum增光添彩。
Thumbnail
2023/12/15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Thumbnail
2023/12/15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23年末推出的特别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横跨了400多年的西方艺术历史。 展览旨在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段漫长而多元的艺术历程。展览按照绘画主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做这样的建筑是一门艰苦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地燃烧大量的灵感、才能、体力、时间和自信心,并且在大部分时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是一条需要做出太多牺牲才能行进下去的道路。
Thumbnail
做这样的建筑是一门艰苦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地燃烧大量的灵感、才能、体力、时间和自信心,并且在大部分时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是一条需要做出太多牺牲才能行进下去的道路。
Thumbnail
打開倉庫,窺探平時看不到的藝術作品—WHAT MUSEUM
Thumbnail
打開倉庫,窺探平時看不到的藝術作品—WHAT MUSEUM
Thumbnail
JCCAC素來是藝術科畢業生的展出場地,今次由嶺大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學生呈獻的三個展覽正在JCCAC裏空間最大的L1藝廊舉行。畢業生分成三組策展,風格和展出手法都大不相同,有詩意地佈置的行走空間,或明確清晰的定調等。
Thumbnail
JCCAC素來是藝術科畢業生的展出場地,今次由嶺大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學生呈獻的三個展覽正在JCCAC裏空間最大的L1藝廊舉行。畢業生分成三組策展,風格和展出手法都大不相同,有詩意地佈置的行走空間,或明確清晰的定調等。
Thumbnail
此次台北市室內裝修公會邀請OMA的林家如建築師做導覽 BTW 建築師本人好可愛 哈~ 之前也幸運報名Rem Koolhaas在北藝中心的演講,對於坐落在士林夜市的特殊建築有稍微的了解其背後的設計概念。但說實在的,在還沒參加這兩次的導覽及理解前,我稍微還是有點帶點個人的偏見,為什麼台灣的建築師
Thumbnail
此次台北市室內裝修公會邀請OMA的林家如建築師做導覽 BTW 建築師本人好可愛 哈~ 之前也幸運報名Rem Koolhaas在北藝中心的演講,對於坐落在士林夜市的特殊建築有稍微的了解其背後的設計概念。但說實在的,在還沒參加這兩次的導覽及理解前,我稍微還是有點帶點個人的偏見,為什麼台灣的建築師
Thumbnail
▻ 超越語言的感受與察覺 ◅ 在展覽裡面,以此句話作為序言: 由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共同解放「忠泰美術館」這個場域, 讓其從原先承載物件的載體與展覽配角,轉換為另一種觀看可能。 ▻ 解放觀展路徑,從中試錯與重新感受 ◅ 展覽的開始,從脫鞋並走上陡峭且近乎看不見盡頭的樓梯開始。 樓梯一次僅能承載
Thumbnail
▻ 超越語言的感受與察覺 ◅ 在展覽裡面,以此句話作為序言: 由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共同解放「忠泰美術館」這個場域, 讓其從原先承載物件的載體與展覽配角,轉換為另一種觀看可能。 ▻ 解放觀展路徑,從中試錯與重新感受 ◅ 展覽的開始,從脫鞋並走上陡峭且近乎看不見盡頭的樓梯開始。 樓梯一次僅能承載
Thumbnail
北美館內部的空間設計兼具了採光、上下左右的透視感及自然共生的景觀,光是漫步其間就覺得心曠神怡。
Thumbnail
北美館內部的空間設計兼具了採光、上下左右的透視感及自然共生的景觀,光是漫步其間就覺得心曠神怡。
Thumbnail
為了不負「做生意的文青」之名,作為香港市民,那日很少去博物館的我,善用市民身份,登記免費參觀M+。 令我這個偽文青趁墟的,除了特別展覽「香港:此地彼方」,還有傳說中躺在板車上的兩隻中槍企鵝。本來是下午兩點半的門票,兩點抵達,面前是三大個鮮色的安心出行QR-Code,但保安只要求出示門票的QR-Cod
Thumbnail
為了不負「做生意的文青」之名,作為香港市民,那日很少去博物館的我,善用市民身份,登記免費參觀M+。 令我這個偽文青趁墟的,除了特別展覽「香港:此地彼方」,還有傳說中躺在板車上的兩隻中槍企鵝。本來是下午兩點半的門票,兩點抵達,面前是三大個鮮色的安心出行QR-Code,但保安只要求出示門票的QR-Cod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