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行纪| 北上观展,看见建筑师最理想的样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通关以后,周末北上深圳成为了香港人的新习惯。我不喜欢长距离的通勤,也更加中意香港井然的秩,所以一直没加入这每周一次的迁徙。但自从听说MAD在深圳开展后,我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去深圳看看他们的作品。

展览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览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馆的曲面表皮

展馆的曲面表皮

异形建筑一直是我不能理解的一种类型,这一方面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我看不懂形态背后的数学逻辑;令一方面是见过太多同行利用曲面来虚张声势,空有绚丽的外表而内核空虚。但我一直喜欢MAD的作品,我敬佩他们敢想又敢做的风格——既有think out of the box令人眼前一亮的才华,又有带领技术团队将方案完整落地的能力。“建筑不是抽象的科学技术,而是生活发生的真实场景,建筑是关于感受、氛围和时间的。”用最硬核的技术背景实现最诗意的使用体验,我找不到理由来反对这样的设计逻辑。

展览现场:第一部分-对话

展览现场:第一部分-对话

展览现场:第二部分-进程

展览现场:第二部分-进程

展览分成四个部分——“对话”、进程“、”感觉即真实“、”狂想“,“对话”,共展出了MAD成立近20年来的52个作品。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有关项目的一切——概念手稿、实体模型、分析图、表现图、技术图、建成照片,个别方案还配有大尺度的构造模型。每一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MAD的设计理念,“对话”试图通过展示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项目鼓励观众提出自己对城市与建筑的见解,“进程”则展示其他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成的项目,”感觉即真实“里全部是MAD做过的大地艺术,抛却了传统建筑对于耐久和实用的需求,他们通过这些作品纯粹地研究空间在氛围营造和感官控制上的作用,“狂想”则是马岩松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对城市未来的概念性愿景,因为完全摆脱建成的需求,建筑在这里成为了意识形态或历史进程的具像化体现。这些章节就像七巧板里的组件,观众可以将其自由拼合出自己对MAD的设计风格的理解,并延伸到广义上如何看待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海口云洞图书馆:研究模型

海口云洞图书馆:研究模型

义务大剧院:幕墙构造模型

义务大剧院:幕墙构造模型

得益于之前在事务所的工作经历,我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潜藏在这些模型和图纸背后的心血——无数个焚膏继晷的日夜与堆积如山的废图废模型。做这样的建筑是一门艰苦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地燃烧大量的灵感、才能、体力、时间和自信心,并且在大部分时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是一条需要做出太多牺牲才能行进下去的道路。我没能在这样道路上坚持,但这样的职业模式会一直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建筑师的样子。

这次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12月17日,不管是建筑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建筑爱好者,我都推荐大家去看一看。以下是几个值得细看的方案——

衢州体育公园:在建作品。用景观覆土形成的“消失的体育馆”,打破人们对于体育馆建筑的常规理解。

哈尔滨文化大剧院:建成作品。以灵动而谦卑的姿态蛰伏于地面的剧院建筑,市民可以顺着坡道一路走上屋顶,包揽周围的城市天际线和自然景观。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建成作品。红色的屋顶平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玩乐的场所,”自由与爱——它们让孩子们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

都市蜃楼——巴黎蒙帕纳斯大厦改造:概念方案。外立面的玻璃通过扭转与组合形成凹面镜,映射出埃菲尔铁塔的翻转倒影。

哈尔滨文化大剧院:展示模型

哈尔滨文化大剧院:展示模型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展示模型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展示模型

衢州体育公园:展示模型

衢州体育公园:展示模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我总是在周五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这样做的效果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我感觉周末一下子延长了许多。
叫上朋友相约来到一家专做蛋包饭的日式西餐厅——咖喱猪肉、滑蛋和茄汁牛肉从左至右依次摆放,鲜黄色的滑蛋在深色的咖喱与牛肉之间,远看起来就像猫咪的瞳孔——猫之眼的店名大概源于此。
在香港,察觉季节的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最近我总是在周五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这样做的效果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我感觉周末一下子延长了许多。
叫上朋友相约来到一家专做蛋包饭的日式西餐厅——咖喱猪肉、滑蛋和茄汁牛肉从左至右依次摆放,鲜黄色的滑蛋在深色的咖喱与牛肉之间,远看起来就像猫咪的瞳孔——猫之眼的店名大概源于此。
在香港,察觉季节的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海園區 嗯是台北建中對面的南海園區裡面的一個建築,台灣藝術教育館,也是宮殿式的建築,史博,工藝館都是這樣子,感覺上就像是想要重現北京的那個感覺,其實不喜歡這一帶,因為在威權的象徵與代表。其實根本不需要有這樣的建築。這只是政治人物告訴妳我在這裡的一棟建築。並不是帶給人民使用的。雖然不喜歡它,但我還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透過旅行來尋找真正渴望的東西。在首爾博物館的感悟和旅行的體驗中,作者分享了對旅行的回憶、突破和觀察。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作者思考了臺灣的全球化和文化定位問題。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今來聊聊建築設計師的內在旅程;一位認識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友人,昨天突然聊到他工作上的心路歷程,他語重心長的說:「之前熟識的朋友總會說我真是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錢拿,非常羨慕我,通常聽到這個,都只能給予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從事設計的朋友一定很能感同身受,往往都是在
Thumbnail
  筆者近日至台中參觀《實構築》展,此展為去年於宜蘭蘭陽博物管展出(2022.12.15~2023.5.1,共收入24件作品),上個月移師台中(2023.8.15~10.14,共收入15件作品)。《實構築》展每兩年辦一次,目前已來到第八屆。然而,不知是台中展場太小而有所簡化,還是本次展覽主題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即便不進城,日常生活也能照樣輪轉康健安好,但城裡總有很多新鮮事——這次想起前陣子台灣朋友來墨爾本玩時推薦NGV(位於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的三年展。這種什麼都有、樣樣精彩的展覽形式,確實讓我這種藝術資質平庸的參觀者很享受,不抱任何期待前往NGV,像是充滿巧遇的buffet(然後還免費入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海園區 嗯是台北建中對面的南海園區裡面的一個建築,台灣藝術教育館,也是宮殿式的建築,史博,工藝館都是這樣子,感覺上就像是想要重現北京的那個感覺,其實不喜歡這一帶,因為在威權的象徵與代表。其實根本不需要有這樣的建築。這只是政治人物告訴妳我在這裡的一棟建築。並不是帶給人民使用的。雖然不喜歡它,但我還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透過旅行來尋找真正渴望的東西。在首爾博物館的感悟和旅行的體驗中,作者分享了對旅行的回憶、突破和觀察。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俗,作者思考了臺灣的全球化和文化定位問題。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今來聊聊建築設計師的內在旅程;一位認識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友人,昨天突然聊到他工作上的心路歷程,他語重心長的說:「之前熟識的朋友總會說我真是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錢拿,非常羨慕我,通常聽到這個,都只能給予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從事設計的朋友一定很能感同身受,往往都是在
Thumbnail
  筆者近日至台中參觀《實構築》展,此展為去年於宜蘭蘭陽博物管展出(2022.12.15~2023.5.1,共收入24件作品),上個月移師台中(2023.8.15~10.14,共收入15件作品)。《實構築》展每兩年辦一次,目前已來到第八屆。然而,不知是台中展場太小而有所簡化,還是本次展覽主題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即便不進城,日常生活也能照樣輪轉康健安好,但城裡總有很多新鮮事——這次想起前陣子台灣朋友來墨爾本玩時推薦NGV(位於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的三年展。這種什麼都有、樣樣精彩的展覽形式,確實讓我這種藝術資質平庸的參觀者很享受,不抱任何期待前往NGV,像是充滿巧遇的buffet(然後還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