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泰美術館X感知現場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感知現場」建築X藝術跨界展

▻ 超越語言的感受與察覺 ◅

在展覽裡面,以此句話作為序言:
「感知」,是一種看不見卻真實存在並難以言喻的感受與察覺,
超越慣常的文字語言與知識體系。
由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共同解放「忠泰美術館」這個場域,
讓其從原先承載物件的載體與展覽配角,轉換為另一種觀看可能。

解放觀展路徑,從中試錯與重新感受

在開放的觀展路徑裡,更多的是探索與試錯的感受
提醒:展覽有場次及人數限制,建議先上網預約,以免向隅。
展覽的開始,從脫鞋並走上陡峭且近乎看不見盡頭的樓梯開始。
樓梯一次僅能承載一人,這代表著你需要一個人走完這段路程。
隨著越走越高,離一樓燈光越來越遠,
身為觀者的我面對未知,竟開始有些膽怯。
而迎接著我的,是一個不知出口在哪的大型泡泡(?)之中。
我和ISSAC兩個人兩度走入死巷,看著玻璃窗外的觀者,
我們了解到終有出口,只是需要不斷嘗試與再嘗試。
於此當下,內心情緒也從疑惑、失落、懷疑,而終至發現出口的放心。

感知的是場域、別人還是自己?

身處在忽明若暗的泡泡中,與其他觀者一同感受與體驗
ISSAC:我在感知自己的同時,突然覺得有種release的感覺。
我和ISSAC兩人在這個大型泡泡(?)中躺了很久。
內心情緒也從原先進入看似封閉空間而產生的小緊張,轉為放鬆與安心。
我們兩人靜靜的躺著看白色的布經由張力而產生的皺褶,
聊起近期的壓力與工作種種。
回想起來其實蠻有趣的,這個展真的很能體會作者已死的精神與真諦,
當觀者成為了展品,而觀者2成為了觀察者,於是形塑成許多創作脈絡,
而這些脈絡都不是被刻意形成的,而是由觀者本身的意志與思考共築而成。

回到人生課題上,在名為生命的舞台中,
也許我們很希望成為演員與扮演者,甚至嘗試多種可能與不可能,
但身為自我的個體,很難不去在意「我」這個主體的存在,
於是也很難去實踐「分離」議題。
而這或許就是人生有趣跟迷人的地方吧!

打破名為「觀展」的嚴肅,來一場療癒之旅吧!

「感知現場」建築X藝術跨界展 厲害的人們
在這檔展覽裡,沒有制式的展覽路徑與專業術語,
更多的是用不同視野去感受場域、其他觀眾與自我本身。
而最後走出展場時,會很舒暢的感受到體驗當下的美好。
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去定義這檔展覽,
我想就是ISSAC所說的「Release」吧!
到明年2月,是個闔家觀賞的舒壓展覽呢!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2年10月15日(六)至2023年2月12日(日)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採預約參觀制,開放現場候補,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需事先預約)
avatar-img
11會員
14內容數
「艾 瑪 劇 TALK」涵蓋舞台劇、影集、電影...等,提醒不想被劇透的大家要慎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大田藝術中心」致力於感受、思考際遇的神奇與奧妙,與藝術做出更多元的結合。充滿著眾多夢想與理念的藝廊咖啡廳,黃志東藝術總監期待營造悠閒的藝術場域品咖啡、賞藝術,藝術不光只是欣賞而已,更乘載著眾多創作者的冀盼與內心嚮往,透過大田藝術中心傳遞出去。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大田藝術中心」致力於感受、思考際遇的神奇與奧妙,與藝術做出更多元的結合。充滿著眾多夢想與理念的藝廊咖啡廳,黃志東藝術總監期待營造悠閒的藝術場域品咖啡、賞藝術,藝術不光只是欣賞而已,更乘載著眾多創作者的冀盼與內心嚮往,透過大田藝術中心傳遞出去。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