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享家的文學與電影(科幻篇)──科學與科幻交織的詩篇:《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詩享家星際點播:Beethoven Virus OST - 22 Last Concert



圖片引用自誠品線上書城

圖片引用自誠品線上書城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切莫溫馴地步入那夜良宵,
長日盡時,即使在暮年之際,仍該燃燒生命盡情喧囂;
怒斥吧,怒斥那生命之光的殆盡!
切莫溫馴地步入那夜良宵,
怒斥吧,怒斥那生命之光的殆盡!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切莫溫馴地步入那夜良宵)‧1947‧﹝英﹞Dylan Thomas(1914-1953)

選書資料

書名: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二版)

作者:基普.索恩 (Kip Thorne)

譯者:蔡承志

書目大意

本書訂名雖以《星際效應》的幕後故事,尤其是攸關物理和天文科學知識,如何具體轉化成為電影語言,為書寫的方向依歸,但其實應該反過來審視,正是因為全書的科學理論系譜架構完整,全片才得以將科普知識領域中,已經實現和正在實踐的所有定論,安放於劇情中,合理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而那些未知的、目前推論難以成立的宇宙觀,也才有機會大膽化為影片中,所有可能和難行的成立。

所以本書應當是「幕前」的,它是《星際效應》中,諾蘭導演欲求想像和現實結合敘事的一切先行根基,而銀幕作品的完成,只是人們乘坐飛行器認識和暢遊宇宙世界的半途旅程,直待做為科學指導的基普.索恩寫作本書後,人類一直以來追求的,理性科學+感性浪漫的文創經典,至此方到達里程碑的境地。

段落摘錄

【每次重新觀賞《星際效應》和回頭翻閱這本書,我都會覺得非常驚奇:這裡面竟然包含了這麼多采多姿的科學,而且它們是如此的豐富和優美

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星際效應》蘊含的樂觀信息讓觀眾相當感動:我們棲身的宇宙服從物理定律的管轄。我們人類可以發現、破解、掌握這些定律,並用來掌控我們自己的命運。……

只不過,要做到這一點,要想掌控我們自己的命運,需要我們當中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能夠認識、賞識科學,而這包括:了解科學如何運作;它教導我們有關宇宙、地球和生命的哪些事;它能夠辦到哪些事;在知識或技術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它有哪些侷限;我們可以怎麼克服這些侷限;我們該怎麼將想像臆測轉變為根據的推測,再轉變為真理;以及,那些促使我們心目中的真理改弦更張的變革,是多麼稀罕難得,卻又是多麼重要。】(P. 275「臨別省思」)

讀書心得

一、比未來走的更遠的著作:選書與「段落摘錄」理由

對於一位在大專院校講授「文學與電影」、「科幻小說」等文創領域課程,兼具文創研究、觀眾與讀者身份者:如本人,實在很難不對本書產生興趣、乃至於喜愛!

本作的中譯初版時間是在《星際效應》上映後的隔年,約2015年8月引進國內;由於書名為《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與戲劇原作產生了連結,因此吸引了人們的關注;然而隨著出版時間的遞進,由於初版多已絕版,但影迷與讀者對本書持續的熱愛,是以作者於2022年進行了二版的重印,封面、書名和內容均延續過往,不同的是加註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寫給大家的天文學通識課】這一副標題。

而再版的另一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作者基普‧索恩在2017年,與另外兩位知名科學家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進一步「加持」了這一本著作的聲譽。

然而,一本著作要能長久立足於文壇,在歷史洪流與資本主義大潮的沖刷之下,仍能以「經典」之姿屹立不搖,一再為世人所提及和傾慕,其所憑藉的決不是前述的「依附他作」或「僅憑名聲」,終究要回歸的,是其著作珍貴的內涵品質。
《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正是如此一部著作。
圖片引用自IMDb 《星際效應》劇照

圖片引用自IMDb 《星際效應》劇照

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本書均超越了「博士論文」等級的專業水平,顯示了作者對「科學」(尤其是物理學)這一本職的嚴謹研究態度;然而更令人佩服的是,著者將難以為一般大眾所理解的科學概念、物理學、天文學等專業術語,盡可能轉換為平舖敘述和簡白詞語,力求將艱澀的理論「日常化」置入常人的「知識盲區」,使讀者可在零基礎的物理學常識中,稍窺知、理解並感受欣賞科普書籍的愉悅經歷。也是本人首選本書與摘錄書中精彩段落的主要理由。

另外引人興致的,則是書名關鍵字「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的大膽實踐,令讀者與影迷深深為之動容──當2019年4月,NASA透過全球的電波望遠鏡相連拍攝,並以「黑洞模擬動圖」,初次進行了黑洞的極大引力扭曲外圍光線的狀態模擬與還原,公布了「史上第一張黑洞照」時,人們無不驚嘆,其圖像與2014 年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效應》,以及於本書章節中稱之為「巨人」的黑洞,有著多麼驚人的相似度!

《星際效應》電影海報

《星際效應》電影海報

可以說,本書做為《星際效應》的幕後書籍,由涉及天文觀範疇的前瞻視角出發,相當程度帶有原著電影的磅礡風格,彷若史詩的浩蕩卷帙篇幅與深邃內容,將遙遠的太空,宇宙一切有待探索的奧妙,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比未來走的更遠的著作」,在科學與科幻相結合的路途中,本書以典範姿態,勇於驗證科學理論的嚴謹與務實的精神,引領著人們以無畏而謙卑的態度面對世界,走向全體人類更遠、更美好的無窮未來。

二、迷人的互文性色彩:《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寫作特色與內涵價值

本書在書寫內容、方式、編輯排版等方面,以及與《星際效應》的呼應、和本書章節彼此之間的環環相扣上,共構了相當豐沛的「互文」對話,此點可說是《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最鮮明的特色。

(一)科普專書中的文學性

本書的文學色彩並非著重於修辭,而是以其有意識的主題架構、與圖文結合的編輯排版,隱晦的折射出它的「理性抒情」。

而文學著作中最吸引人的「故事性」、和戲劇作品中最重張力的「戲劇性」,就在本書的外圍與內緣架構中環環相扣,成就其獨有的科學主題敘事。

當然,其中最關鍵的,是行文緊貼《星際效應》的文本,使得本書產生一種迷人影視與文學對話的互文色彩;同時,作者也在恰當的篇幅段落中,適時地將讀者帶進文字與畫面(作者手繪、科學儀器拍攝畫面、電腦模擬畫面、電影片段等)的結合閱覽之中,不致淪為自說自話、枯燥單調的科普知識論說漩渦之中。

不懂科普,也會把書看完;看完後,也許仍對物理天文學一知半解,但那已知和未知、似懂而非懂的內容,總縈繞心頭,在日後的某一個契機點,重新閱讀某個章節時,終究能夠茅塞頓開。

而置於全書開篇的〈序言〉(諾蘭導演執筆)、〈緒論〉(作者基普.索恩執筆)以及〈一個科學家在好萊塢:《星際效應》的孕育〉等三篇文章,更是為全書定下了「軟科幻」+「硬科幻」的基調。

我們看到了一位致力於科學事業的文學作者、影視顧問,他對科學、文學、電影創作、乃至於對生活的「熱情」,這一系列的「過程」,是作者基普.索恩立足於科學,繼而向外延伸與推展至生命的「愛」,一如《星際效應》中所言:唯有愛能亙古流遠,穿越時空,永恆不朽。在本書中,作者將之懇切的化為對人類未來的美好願景與想像,成為一卷浩瀚宇宙中理性與感性兼備的詩歌。

《星際效應》電影海報

《星際效應》電影海報

(二)章節之間的相互呼應

1、在閱讀之前的啟動密碼:P.33的「三個符號」

前述所說,書名的關鍵詞:「科學真實、推測與想像」,不僅是劇組人員和作者本人在創作時堅守服膺的原則宗旨,更是促成本書與電影作品能夠完成的重要因子。

尤其在正式閱讀本書探討科學議題的篇章之前,建議讀者先翻讀第33頁下方,本人將之稱為「閱讀密碼」的三個符號界定:作者提到,他將全書篇章或段落的開頭,分別以T、EG、S三個不同顏色、外圈標示的符號,來做為:「已確認為真理、有根據的推測、仍只是想像臆測」,三種科學理論的歸類。讀者在閱覽本著作過程中,能掌握這三個方向:

raw-image

便像是得到一把「星際鑰匙」,得以更順利、領悟每個章節的科普概論和實踐進程。

有趣的是,屬於已知的T真理,通常是較易理解的篇章,尚待更多驗證的EG推測,閱讀難度稍增強,而完全屬於臆測的S,則是最難倒「科普天兵」的一般讀者(例如本人)。

而諸多章節主題觀點龐雜,下轄內容便一次涵蓋了三者,如「極限物理學」之下的六個章節,可說是專業物理學的路徑,一般讀者會走的很辛苦,此時就可如作者所言:暫時先不用看!開心一點先看別的段落吧!

而更有意思的是,最後的「劇情高潮」電影章節呼應主題,幾乎也都是3種符號俱全,這也確實符合了科幻電影和小說的創作準則:以科學事實為根基,以想像為樑柱,往上搭建一座堅固的房子──最終經得起軟硬科幻條件檢視的作品,即為好作品。誠如《星際效應》和本書。

2、章節之間的文本對話

首先,本書在撰寫與編輯上,有一個相當令人折服和喜歡的部分,這一點也建議讀者能留心及嘗試採此閱讀方式。

即在閱讀每一個章節時,同時搭配「附錄一:你可以從哪裡更深入學習?」的參考延伸。作者的宏大格局和細膩書寫,在此盡顯。

「附錄一」不只可做為讀者對每一章節的基礎認識,作者還在其中極其細緻的加上許多配合該章節、有閱讀與參考價值的書籍、論文與網站連結資料。其「用功」致力甚深,這便是前文所說,作者的熱情與愛吧。

至於「附錄二:技術筆記舉隅」則是依照作者認為的章節難易度,進行更專業的觀點補充。這是對具有一定水平的物理、天文學知識的讀者們,滿足其求知慾望的體貼對話。

其次,作者在行文中,也會不嫌其煩的,在涉及其他篇章內容時,以括弧如在第四章的某行段落,加上「(見第五章)」的補充說明,讓讀者得以往前回望、或先行掌握主題脈絡,這些細節構築了本書的「精緻」與專業,按照文學性的浪漫說法,這便是:天使藏在細節處了。

三、科學與科幻交織的詩篇餘蘊:本書的延伸思考與文本對話

最後,本文在開篇的引文,是鍾情於電影《星際效應》的觀眾相當熟悉的著名詩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切莫溫馴地步入那夜良宵)(在好萊塢其他電影中,本詩也被多次引用)。

而在本書封底,亦節錄了這一段詩句。導演和作者,均將詩人原為獻給父親的詩作,成為貫穿影片、全書的情懷象徵,象徵了主角的處境、做為、精神,同時也是諾蘭導演對影片、基普‧索恩對本書的呼喚──唯有愛能穿越宇宙維度,跨越時空軌道,突破科學框架,恆常存在於每個人心之所向的原點。

與此互為隱晦對話的,是《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第28章〈墜入「巨人」〉中,

作者將2013年之後科學界對黑洞內部的新發現,稱之為「溫馴的」奇異點(BKL)
將此前推論的「凡是進入黑洞的事物,全都會被奇異點的拉伸和擠壓力摧毀。」

這一定律,給予了更多「視界」的發現,如同作者所言,就科幻作品來說,這些黑洞內部「溫馴的」奇異點,溫馴得當庫柏墜入其中時,讓他有可能存活下來的設想,是可以尊重的。

這一觀點顯示了作者對科學態度的「溫柔」轉變。

時間回到1997年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的幕後拍攝情景,當時同樣以科學指導顧問身份參與製片的基普‧索恩,堅持女主角艾蓮諾(茱蒂福斯特飾)必須穿越蟲洞前往織女星,而非原著小說(1985年)所設定的,通過黑洞完成星際之旅。

因為當時的科學觀念,堅信黑洞核心的奇異點,會撕裂所有進入的物體,主角絕無生存的機會。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星際效應》的男主角卻獲得了科學團隊的首肯,借助了黑洞的力量,完成了重要的時空穿越故事情節。

據此,有關科學的臆測與想像,均在電影中給予了正面可能性的實現。我想,這或許便是作者以科學家身份,既溫柔又堅定地,帶著對地球和人類的愛,向神秘宇宙探索的偉岸身姿吧。

這樣的延伸思考,同時也不禁讓人聯想到1990年由旅行者1號拍攝的,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背景中的著名照片:《暗淡藍點》。

raw-image
raw-image

跨界科學家、天文學家領域的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因此照得到靈感,撰寫了《Pale Blue Dot》(《預約新宇宙》)一書。

在《Contact》中,卡爾.薩根展現了對宇宙天文學的這一感性共鳴,原著小說的出色文學描繪加上改編後撼動人心的電影場景,當艾蓮諾見到宇宙無垠星辰的壯麗時,忍不住自語:

「這簡直是仙境奇觀,沒有任何語言可以形容!只有詩歌!也許他們應該派一位詩人來到這裡!如此美麗,如此美麗,我無法解釋(形容)……。」

相似的氛圍,在2013年《星際效應》的觀影感受上,烘托手法是如此令人熟悉,原來卡爾.薩根與基普‧索恩,是科學和文創事業的多年知己啊!

科學界流傳著這麼一段話:「科學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那麼神學的盡頭呢?應當又回歸到了「人學」吧,因為所有神的形象,都存在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想像,當人類失去精神歸路時,都希望盡頭處能有一道信仰,支撐著世間虛無心靈,勇敢繼續前行。《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正是飽含著如此內蘊的科普與文學作品。

人類對科學的無盡探求,欲求追問的是: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價值是什麼?
如同電影《一代宗師》所言,所謂的宗師之路,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將自身的志向堅定發揚,並且以謙遜姿態面對天地,最終將畢生所學,竭力還給眾生,一代宗師得以成就。基普‧索恩在《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一書中,直面了人類的這個終極命題,並且竭力在這本希望之書中,給了我們無數種可能的答案。

引用文獻

1. 《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二版), 基普.索恩 (Kip Thorne)著,蔡承志譯,漫遊者文化,2022。

2.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時間機器如何推動科學進展,影響21世紀的人類生活》(《Time Travel:A History》),詹姆斯.葛雷易克(James Gleick)著,林琳譯,時報出版,2018。

3.《電影符號 :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鄭錠堅著,新銳文創,2015。

4. 《透視掌鏡者的心理:解讀世界經典電影語言與符號》(《The Language of Film》),   Robert Edgar-Hunt、Steven Rawle、 John Marland著,徐芷婷譯,佳魁文化,2014。

  1. 《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陳瑞麟著,三民書局,2006。

6. 《科學比科幻更讓人驚奇─《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和想像》,張硯拓,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302,瀏覽日期:2023年9月12日。

有詩,有文,有影,還有一個你,人間至味是清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詩享家課堂點播:Adele -《 Someone Like You》 「凡語言符合科學常理,就是日常實用的語言; 如果語言不符合科學常理,卻還要說, 就可能是詩的語言了。」 ──許子東‧《許子東現代文學課》‧頁181
詩享家深夜點播:馬杰雪 - 太陽 https://youtu.be/tpAqecRjw_4
詩享家煙花點播:《無人島的DIVA》-朴恩斌-박은빈-Someday 有一天 https://youtu.be/Hq4xm6p-mjQ?si=EVwYUJ2ljDSf4eui 白日的煙花華麗而無人知曉 錯放在不合時宜的舞台 卻依然相信和但願 在地面上有誰 能在淡漠的世界裡 堅定而溫柔地看見
詩享家〈時光〉 歲月清澈如河 倒影了所有的星光 卻沒能將一絲璀璨 輕捧上岸
詩享家初雲點播:不能說的秘密- 路小雨 (Piano Solo) - Michael Tai 遠處的一小撮雲朵 走了好一段時間 仍維持著同樣的形狀 風和陽光 說好要一路陪伴 去到有你的城市 做你窗前的風景裡 那唯一真實的雲朵
詩享家迷途點播:毛不易 .《像我這樣的人》 夜空中的星辰 都知道固守自己的方位 陪伴月亮一生的愛戀 唯獨佇立十字街頭的我 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不知道誰願意接住
詩享家課堂點播:Adele -《 Someone Like You》 「凡語言符合科學常理,就是日常實用的語言; 如果語言不符合科學常理,卻還要說, 就可能是詩的語言了。」 ──許子東‧《許子東現代文學課》‧頁181
詩享家深夜點播:馬杰雪 - 太陽 https://youtu.be/tpAqecRjw_4
詩享家煙花點播:《無人島的DIVA》-朴恩斌-박은빈-Someday 有一天 https://youtu.be/Hq4xm6p-mjQ?si=EVwYUJ2ljDSf4eui 白日的煙花華麗而無人知曉 錯放在不合時宜的舞台 卻依然相信和但願 在地面上有誰 能在淡漠的世界裡 堅定而溫柔地看見
詩享家〈時光〉 歲月清澈如河 倒影了所有的星光 卻沒能將一絲璀璨 輕捧上岸
詩享家初雲點播:不能說的秘密- 路小雨 (Piano Solo) - Michael Tai 遠處的一小撮雲朵 走了好一段時間 仍維持著同樣的形狀 風和陽光 說好要一路陪伴 去到有你的城市 做你窗前的風景裡 那唯一真實的雲朵
詩享家迷途點播:毛不易 .《像我這樣的人》 夜空中的星辰 都知道固守自己的方位 陪伴月亮一生的愛戀 唯獨佇立十字街頭的我 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不知道誰願意接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筆談論電影情節與隱藏寓意,以細膩的觀點探討生命中的平凡與永恆,讓讀者感受科幻電影背後的人性溫度與哲理啟發。《星際效應》提醒我們,在命運的良夜裡,不應溫馴地屈服,而要以勇氣與愛,掙扎著向未知前行。夜未央,去探索,去燃燒,去燃盡每個平凡的時刻,讓人性的光輝匯聚成燦燦星河......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照亮你的頭頂,擴散到全身,這道光很溫暖,你感到自己被宇宙愛著。 曾幾何時,我不再感受宇宙,我刻意與宇宙分離。談宇宙就是談天文科學,只有無知的小孩會相信自己可以了解宇宙。宇宙是浩瀚、神秘、超乎邏輯理解範圍的,我必須掌控生活,控制我的能力以及在職場的表現,我強烈抵抗任何不符合
Thumbnail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狄蘭.湯瑪斯巫寧坤譯〈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節錄 ​
Thumbnail
這是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書籍,作者認為科學和美感可以相輔相成,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科學對世界的理解和詩意的關聯性,以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這本書的某個重要觀念:「地球」曾是宇宙的「度假勝地」,許多靈魂來此體驗地球獨有的情緒與物質,然而後來卻受困於此;現在,身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憶起自己真正的身分——內在的神性身分、憶起萬物都是一體,以及記得永遠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有機會仰望斑斕星河時,我不禁向這相較於人無限倍大的自然問:在蒼穹之上俯瞰人們的星啊,人是自由的嗎?星光太浩渺,我們知道它的光芒來自走了幾生幾世也到達不了的遙遠之處,歲月之長使人類像粒湮沒海岸的細沙,更是一抹乍現又乍滅的泡沫。我們跟神秘而深奧的宇宙相比微不足道,但我不願浪費經百萬年演化而成的大腦,
Thumbnail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筆談論電影情節與隱藏寓意,以細膩的觀點探討生命中的平凡與永恆,讓讀者感受科幻電影背後的人性溫度與哲理啟發。《星際效應》提醒我們,在命運的良夜裡,不應溫馴地屈服,而要以勇氣與愛,掙扎著向未知前行。夜未央,去探索,去燃燒,去燃盡每個平凡的時刻,讓人性的光輝匯聚成燦燦星河......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照亮你的頭頂,擴散到全身,這道光很溫暖,你感到自己被宇宙愛著。 曾幾何時,我不再感受宇宙,我刻意與宇宙分離。談宇宙就是談天文科學,只有無知的小孩會相信自己可以了解宇宙。宇宙是浩瀚、神秘、超乎邏輯理解範圍的,我必須掌控生活,控制我的能力以及在職場的表現,我強烈抵抗任何不符合
Thumbnail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狄蘭.湯瑪斯巫寧坤譯〈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節錄 ​
Thumbnail
這是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書籍,作者認為科學和美感可以相輔相成,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科學對世界的理解和詩意的關聯性,以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這本書的某個重要觀念:「地球」曾是宇宙的「度假勝地」,許多靈魂來此體驗地球獨有的情緒與物質,然而後來卻受困於此;現在,身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憶起自己真正的身分——內在的神性身分、憶起萬物都是一體,以及記得永遠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有機會仰望斑斕星河時,我不禁向這相較於人無限倍大的自然問:在蒼穹之上俯瞰人們的星啊,人是自由的嗎?星光太浩渺,我們知道它的光芒來自走了幾生幾世也到達不了的遙遠之處,歲月之長使人類像粒湮沒海岸的細沙,更是一抹乍現又乍滅的泡沫。我們跟神秘而深奧的宇宙相比微不足道,但我不願浪費經百萬年演化而成的大腦,
Thumbnail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