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老娘還沒死 Not Dead Yet」觀後心得

2023/12/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完富都青年後,可能是主題太晦暗,也可能入戲太深,隔天還沈浸在為社會底層抱屈的無力情緒中,決定在串流媒體上選部喜劇,來過渡低落心情 。

選片時我很少看劇情介紹,怕被劇透也怕先入為主,最常採用的方式是以「貌」取人,劇照就是我的靈感指引。

突然一個熟悉的臉孔映入眼簾,這位女主角不就是演過「爆笑超市」超市員工的吉娜羅德里奎嗎?而且飾演超市中的跋扈女同事的蘿倫艾許,也在本片參一咖,釋演了目中無人又討人厭的女上司兼老闆萊克希。

片子的開頭吉娜剛結束和男友長達十年的感情,在閨蜜(漢娜席夢飾)的協助下,重新回到報社任職,已經37歲的她,只得到一間儲藏室改裝的狹小辦公室,負責無關緊要的訃文專欄撰寫工作。

在職場上不斷受到同事的揶揄、上司的刁難,連同租公寓的租客都處處找她麻煩,所幸同樣任職報社的閨密不時給予支援與打氣,這份雞肋般的工作是奈兒重啟人生的開始。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奈兒只要接到新的案子,訃文死者的靈魂就會出現在奈兒的身邊,「陰魂不散」地纏著她,透過兩人不斷地溝通與對話,直到奈兒協助死者完成未竟之事,也成功撰寫訃文並發表,死者才會安心地離去 。

這些死者的身分五花八門,有知名廣告歌曲作曲者、心理諮商師、曾經是高中同學的女網紅、學者等等,甚至還有一次是警犬,充斥著不同年齡、姓別、個性和職業,內容五花八門,不得不讚嘆編劇多元的取材角度。

在奈兒協助他人的過程,她必須抽絲剝繭了解死者的生平,甚至挖掘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撰寫訃文的過程困難重重,但協助死者的同時,也重新檢試了自己的人生,進而悟出不同的生活哲學。

受限於報紙的欄位與篇幅,必須在固定字數中,將死者漫長的人生經歷,簡化成有特殊含義的濃縮文句,一句一句必須有引有劇,文字還能感動後輩子孫及親友,是高難度的寫作文體,相對於中式訃聞大都只是制式文句,西式Obituary的文字有溫度多了。


劇照

劇照

基於好奇,我上網查了New York Times的訃文欄位,如附圖,想像著奈兒在電腦前,苦思如何將死者一生,幻化成動人文章的模樣。

NYT上的訃文

NYT上的訃文



同時也順道查了某大報社的訃文欄位格式與收費,比想像中還要來的昂貴。


訃文欄位

訃文欄位

收費標準

收費標準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