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約耳續談軟體》 上篇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raw-image
用 Google 找此書的封面,意外找到我還在痞客邦時的舊文章,裡面滿滿的就回憶,主要是研究所到遊戲橘子這段時間的雜記之類,這本書其實讀過很多次,最早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出來看的,後來趁出版社兩本書套裝優惠時就買回來收藏,那時又看了一次,這次為了寫書摘再看了一次,真的是很有趣,最近換出版社重新翻譯出版,有興趣的是可以買回家收藏喔。

Part 1 人員管理

Chapter 1 我的 BILLG 審查初體驗

其實 Bill 並不是真的要審查你的規格,他只是想要確認你能掌握規格。他的標準做法就是愈問愈難,直到你投降承認不知道,然後就可以大罵你準備不足。沒人知道他最難的問題過關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因為史無前例。 p. 8

這裡的 Bill 指的比爾蓋茲。

這似乎並不能解決那 11 層管理層所帶來的難解問題,還有那沒完沒了、永無止境的會議文化,以及不顧一切想創造所有可能產品的頑強固執。而二十年來,草率快速的人員聘用過程,也讓微軟員工的平均腦力一路下降。 p. 9

Chapter 2 尋找優秀的開發人員

優秀的軟體開發者根本不會在人力市場上出現。 p. 11

平均來看,優秀的軟體開發者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可能只應徵過四個工作。 p. 11

哇~ 我已經用掉四次了,之後只能靠別人找我了 XD

可靠而能幹的人。在人力市場裡,這族群的人數比優秀人才更多,但比不稱職的人少,以整體來看,在你那一千份履歷中只算是少數。 p. 13

有些招募經裡很討厭雇用實習生。他們認為實習生不成熟且技術不足,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事實。實習生並不如有經驗的員工那麼熟練 (不,很難說吧?!),你得先對他們多投資一點,得要一些時間才能讓他們跟上節奏。不過,在我們這個裡愈有個好處,就是真正優秀的程式員通常十歲就開始寫程式了。 p. 15

我個人是喜歡實習生的,只是要安排人帶實習生。10 歲... 我應該只會用倚天系統和玩 DOOM 吧!13 歲才開始寫程式... 難怪不夠優秀 XD

也就是說,從事軟體開發這一行與法律或醫學領域不同,這些孩子們在他們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時,就已經是個很不錯的程式員。 p. 16

所以我們為他們安排實際的工作——相當困難的工作。我們的實習生向來都要處理正式上線的程式碼。有時,他們還會處理全公司最酷的新東西,連長期僱員都會有點嫉妒,不過這就是人生啊。 p. 17

平均起薪必須考慮到新人試用失敗的風險。可是我們已經讓這些孩子預演過了,並不會有不夠優秀的風險。我們知道他們的本事。 p.18

我只是想開始和新一代優秀程式員建立關係,雖然這會成為一個為期6年的超長管道。我的眼光可是很遠的。 p. 19

任何神智清醒的程式員都不應簽訂競業條款,不過,大部分人都會簽,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想到真的會強制執行,或是因為他們沒有閱讀合約的習慣 p.21

我也認為這條款不合理,但幾乎所有科技公司都有這一條款

Chapter 3 開發者實戰指南

《Peopleware》是一本偉大的書。書中最重要且最受爭議的主題在於,如果希望程式員有生產力,就必須給他們大而安靜的空間 (可能就是私人辦公室)。 p. 23

我個人雖然不排斥 open space,但真要我選,我還是喜歡獨立的空間,有個白板,可以自由地走動思考... 但實務上大概只有主管才有這種空間

如果其他條件都相同,開發者會選擇一個把自己當明星的組織。 p. 29

經理可以建議,大家也樂意聆聽。不過,他們得格外小心別讓自己的「建議」被解讀為命令,因為對任何特定的技術問題而言,管理階層所知道的都不如現場的工作人員,如果你聘用優秀人才時更是如此。 p. 30

開發者希望是因為自己的技術受雇並被視作專家,並且與許在自己專精領域內做決策。 p. 31

大多數程式員並不是在找一份用來付房租的表演。他們不是要一份單純的工作,而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室有意義的。 p. 34

我以前覺得是,但這幾年我開始問為什麼你想當軟體工程師了... 這題如果回的不太理想,通常也不會是優秀的工程師。

身為招聘人員,你的工作就是找出貴公司的理想面,並確保能讓面試者知道。 p. 34

如果以前從來沒有聽到抱怨薪資,現在卻突然開始有了,這通常是一個跡象,表示人們並不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 p. 35

這邊我要幫員工說句話,通常會開始在意薪資,在台灣,很有可能是想買房子或是開始繳房貸了 XD

Chapter 4 三種管理方式 (導論)

如果你想要領到一個團隊、一家公司、一支軍隊,甚至是一個國家,首要問題就是讓大家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這話說得很客氣,意思就是「讓別人做你想要的事」。 p. 37

反向解讀:主管失敗的地方,讓大家做不想做的事 (只有你想做的事)

Chapter 5 指揮與控制管理法

首先是人們並不怎麼喜歡,至少自認聰明的軟體開發者都不愛這套,畢竟他們是真的很聰明。 p. 40

指揮和控制有個更實際的缺點,管理階層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實行這麼細微的枝節管理 (micromange) p. 40

這種打了就跑的枝節管理,問題在於持續的時間太短,無法看到自己決策的結果究竟對還是錯。 p. 40

高科技公司中個別貢獻者的資訊,一定比「領袖」更多,所以這些人才是做決策的最佳人選。 p. 40

很想說些什麼,但很多主管很愛這一套啊~ 還是別說太多吧,只能期許自己別變成這樣的主管。

尤其當軟體開發團隊裡的成員很優秀,在哪裡工作都可以時,扮演士兵只會讓他們非常厭煩,結果團隊裡完全留不住人。 p. 42

Chapter 6 經濟學 101 管理法

這個作法有個大問題,就是內在動機會被外在動機取代。內在動機是你自己想把事情做好的渴望。 p. 44

經濟學 101 管裡的另一個大問題在於,人們習慣找出局部的最大值。他們會找到某種方式,讓你所給予的東西極大化,而不是真正達成你要的結果。 p. 45

當你使用經濟學 101 管理法時,其實是在鼓勵開發者去玩弄系統。 p. 45

開發者可能不擅長找出自己開發的 bug,但很擅長找出別人的問題 (笑~)。

開發人員就是這麼的聰明。無論你嘗試測量什麼,他們都會找到方法最大化測量結果,而你永遠不會完全得到你所要的。 p. 46

KPI 或 OKR,別太認真,開發人員都知道上面在想什麼... (非開發人員其實也...)

Austin 博士的結論是你絕對做不到,這種方法永遠無法奏效。不管如何努力地調整測量指標來反映你認為需要的成果,最後一定會有反效果。 p. 46

Chapter 7 認同管理法

目標是要讓大家認同你想達到的目的,並且利用者種認同進行管理。這比其他方法都棘手得多,而且需要某些強力的人際關係技巧才能達成。 p. 49

你必須使盡所有的社交技巧,讓員工認同組織的目標,讓他們擁有強烈的動機,還要提供足夠的資訊讓他們駛向正確方向。 p. 49

這和 書摘《全員敏捷》裡面提到的很多概念是不謀而合。

Part 2 給未來程式員的建議

Chapter 8 Java 學校帶來的危害

我真正想說的是,Java 這個程式語言整體來說不夠困難,無法用來區分出優秀或平庸的程式員。他或許是個還不錯的語言,不過今天不談這個。我甚至會說 Java 不夠難是個特色而非錯誤,但他的確有這個問題就是了。 p. 55

我想現在約耳對於 JavaScript,或是 Swift 或是更新的語言,他恐怕也是這樣說的。我個人覺得,一個很難的語言適合磨練心智,但不適合開發大多數 Web 與 app 的產品。我最擅長與偏好的語言是 Java,但很感謝北科資工選擇 C++ 與大量作業給我紮實基礎,這樣說可能更適合總結這章的內容。

不懂指標就永遠不能接觸 Linux 核心。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指標,你就無法讀懂任何一行 Linux 核心,事實上,對其他作業系統也是一樣的。 p. 58

真正會接觸到 Linux 核心的工作是不少,但不用接觸到指標的工作更多,就看個人的選擇了。當初研究所在看 Linux 的 TCP/IP 相關實作時,確實需要懂指標。

指標和遞迴需要相當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考,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同時由多個不同的抽象層級來觀察問題。因此,理解指標和遞迴的能力,與成為優秀程式員的能力有直接的關聯。 p. 59

個人覺得,工作這麼多年,我覺得能聽懂非技術人員說的話也是重要的能力。別笑,還真的很多人沒這項能力。

Chapter 9 在耶魯大學的演講

你會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程式員重新定義問題,好讓問題有系統地解決。問題在重新定義之後,往往會變成另一個可以解決的小小問題。他們不會去解決原本的問題,因為問題本身非常棘手。 p. 66

西裝客知道修正錯誤的效益是遞減的。只要軟體能到達某種品質等級,能解決某人問題,讓他願意付,自己能從中獲益就可以了。 p. 66

事實上你將會看到,死硬派的技術狂通常會放棄各種有用的品質衡量方法,只留下一件能機械式地證明的事情,也就是程式的行為是否遵循規格。 p. 67

寫出完整規格是不可能的,因為必須像電腦那樣思考,才有辦法針對所有出錯的可能,寫出對應的規格。

這是矽谷式的管理風格。經裡的作用是把擋路的家具移開,讓真正的天才做出亮麗的成果。 p. 73

我注意到在微軟哩,真正好的產品經理都有很好的寫作能力。 p. 77

Chapter 10 給電腦科系學生的建議

假如你喜歡寫電腦程式,恭喜你,你是少數能從事所喜愛的工作的幸運兒。大部分的人都沒這個福氣。 p. 80

平庸程式員和優秀程式員之間的差別,並不在於他們會多少種語言,也不再於他們喜歡 Python 還是 Java。重點是能夠和他人溝通自己的想法。優秀的程式員藉由說服他人而獲得影響力。 p. 81

如果你有能力寫作,不論是在何處工作,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會被要求寫規格文件。這意味著你已經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還讓管理階層注意到你了。 p. 81

寫程式也有無聊的事情。每個工作都有無聊的時候,我才不會請一個只想做好玩事情的人呢! p. 84

Part 3 設計的衝擊

Chapter 11 字型平滑化,去鋸齒與次像素渲染

在大多數與品味相關的問題上,只要調查偏好就會發現,大多數人並不真的知道該如何選擇,於是就會選擇似乎最熟悉的一種。這個原則由銀餐具到字體,甚至圖形設計都適用:除非人們受過訓練知道如何挑選,否則就只會選出最熟悉的。 p. 93

這其實不是件壞事,使用者可以透過熟悉的事物快速學習一個新的應用程式。

Chapter 12 逐吋的競賽

當你解決了越來越多的細節,當你把產品的細微處擦亮,細心修潤病磨出光澤,就會發生某些神奇的事。 p. 98

還記得之前在遊戲橘子的時候,我們的部門每兩周就有一次 polish 的活動,試著找出產品不好的地方然後改進。

Chapter 13 大局觀

這個機制有一個不幸的副作用,它會讓大腦養成壞習慣,以為自己能很有條理地理解試務。它總以為自己認得清大局,其實有時候什麼也沒有。 p. 100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那種養成壞習慣,只要事情不知道該怎麼做,就要開會的團隊。 p. 101

你用隱喻來讓使用者了解你的程式模型。當你讓外觀、感覺,還有行為 (這是最重要的),都像現實世界裡的物品時,使用者就更有機會知道該如何使用,而這個應用程式也就更容易操作了。 p. 103

Chapter 14 選擇=頭痛

你提供愈多的選項,人們就愈難選擇,於是就覺得愈不快樂。 p. 106

事實上,開發者為了確保這些選項的排列組合都沒有錯,更不快樂。

這突鮮了微軟和開源運動共有的一種軟體設計風格,這兩者都希望能達成共識,也都想要讓每個人都快樂,但卻都基於「很多選項讓人快樂」這個需要重新思考的錯誤概念。 p. 108

Chapter 15 不只是可用性

應用程式如果具備某些大家很想要的重大功能,即使很難用,還是會大受歡迎。反之,一個全世界最容易使用的應用程式,如果沒有任何人想要的功能就會失敗。 p. 110

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可用性就變得很重要了。 p. 111

先試著解決「對的問題」,然後用好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不考慮文化和人性,軟體實做出來的社會性介面必然怪異且令人尷尬,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p. 113

事實上,轉移攻擊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他們自以為已經得逞。這相當於讓軟體裝死。 p. 115

Chapter 16 用軟體建設社群

設計決策對於有所發展或翻展失敗的社群型態同樣重要。當你讓某些事物容易,人們就會經常去做、當你讓某些事情困難,做的人就會相對變少。 p. 118

不守規矩的人才不會在乎告示上寫了什麼。因此,告示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誠實的公民覺得自己被指控,卻無法喝止任何反社會分子。 p. 127

在某些情況下,告示的作用是讓提供服務的一方在拒絕時,有一個法源上的依據,但不守規矩的人仍然會盧就是了

Part 4 管理大型專案

Chapter 17 火星耳機

Ars Technica 在 Eric Bangeman 寫道:「微軟 IE 團隊必須走在一條細線上,一邊要緊密支援 W3C 標準,另一方面又要確保能正確顯示針對較走版本 IE 所編寫的網站」。這說法不對,那並不是一條細線。那條線的寬度是負值,根本沒有地方可以走。他們做了會很慘,但不做也是一樣慘。 p. 134

每個現役的軟體開發人員,至少都應該要知道「標準」是如何運作,以及應該如何運作,還有我們是怎麼搞成的一團亂。 p. 134

我們熟知的標準很少是大家坐下來談,然後就成了大家都遵守的標準,大多數是市場競爭後留下的勝者,TCP/IP 是市場最大的七層通訊協定的參考實作版本,BlueRay 是打敗 HD-DVD 之後變成影視圈的標準,USB 贏了 IEEE 1394。因此,在勝負未定前押寶,押對了就跟著喝酒吃肉,押錯了就只能喝西北風,LTE 贏了 WiMAX 於是成為 4G 標準,就是這麼回事。

修改新發明的裝置,讓它在遇到舊耳機時,表現像是舊的裝置,不僅容易多了,而且較為合理。 p. 139

因為你想進步,相要增加新特色和功能,所以新裝置也需要用到新的協定。合理的作法是讓兩個裝置在一開始先行溝通,決定雙方是否都能使用最新的協定。 p. 139

注意,這個想法是把多對多測試,換成「多對標準」以及「標準對多」的測試,如此就可以大幅減少測試數量。更別提不再需要針對特定瀏覽器,為你的網頁撰寫特別程式碼,以解決個個瀏覽器的問題。因為在這個柏拉圖的世界裡不會有錯誤。

這是理想。

實際上,這種理想的 Web 有一點點問題,就是沒辦法用「標準」來測試網頁。因為沒有可參考的實作,能夠保證測試通過後,所有瀏覽器都能用。這種東西根本就不存在。 p. 142

「標準」當然是個偉大的目標,不過,在成為標準狂之前,必須明白人類並不完美,所以標準有時候會被誤解,有時不太清楚,甚至模擬兩可。 p. 144

在現實世界中,人是不完美的,一套標準不能只靠一份規格書,你還得有一個超級嚴格的參考實作,每個人都得用這個參考實作來測試。否則你會有 17 個不同的「標準」,其實等於完全沒有標準。 p. 144

IE 8 無法正確顯示大部分的網頁,直到你放棄,並且按下「仿照 IE 7」按鈕。理想主義者不在乎:他們希望有人去修改這些網頁。其中有些網頁是無法改變的,他們可能被燒錄成光碟,也有一部分的作者已經過世。而大部分的網頁創造成,可能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很多人也不知道四年前付錢請設計者做的網頁,為什麼現在不能用了。 p. 149

向下相容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但當你開發的 API 有人在使用了,就真的不要輕易改規格,特別在 B2B 的世界裡,你的甲方不見得願意花錢,再找個開發者去修改他們的 app,只因為你修改了 API 的規格。

Chapter 18 為何 Microsoft Office 檔案格式如此地複雜?(以及一些變通辦法)

它們必須在很舊的電腦跑得很快 p. 152

這些是二進位格式,所以載入一筆紀錄通常就是把一串位元組由磁碟直接複製到記憶體,直接成為可以使用的 C 資料結構。 p. 152

它們在設計上就是要用程式庫 p. 153

它們在設計時並未考慮到交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p. 153

要等到 Internet 讓文件交換首度普及,像 SGML 和 HTML 之類可交換的標準化檔案格式構想,才能真正盛行起來。而這離 Office 二進位格式發明已經有十年了。 p. 153

檔案格式必須反映應用程式所有的複雜性 p. 154

它們必須反映應用程式的歷史 p. 154

最早讀到這一章時,是開源陣營不斷地批評 Microsoft 不願意開放 Microsoft Office 檔案格式,讓它們的 Office 軟體無法正確讀取 Microsoft Office 的檔案,開放後又說裡面夾了一堆垃圾,因為它們的 Office 本來就沒打算 100% 複製所有的功能。

Chapter 19 想賺錢就別怕髒

問題是市場上付錢要的,正是解決難題而非容易的問題。 p. 160

良好的設計似乎是最容易複製的東西,不過,看看微軟試圖複製 iPod 的結果,證明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偉大的設計是一個難題,而且真的能提供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 p. 161


後記

在找到自己的舊部落格後,發現裡面其實有些有趣的題目,當時寫的比較簡單,似乎可以整理整理重新寫成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53會員
104內容數
這是從 Medium 開始的一個專題,主要是想用輕鬆閒談的方式,分享這幾年軟體開發的心得,原本比較侷限於軟體架構,但這幾年的文章不僅限於架構,也聊不少流程相關的心得,所以趁換平台,順勢換成閒談軟體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piri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意外的是這本書中提到蠻多首席設計師或是架構師的重要性,他確保系統的概念整體性,定義規格但對實作持開放讓開發者能夠發揮創意,自己的工作經驗中,第一份工作有和一位頗厲害的架構師合作過,第二份工作後來自己也當上架構師,甚至在另一家公司還曾經有過首席架構師的頭銜,但說實話,自己仍在摸索怎麼當一個好的架構師?
這本書裡很多的內容是寫於千禧年世代,現在回頭看很多內容的發展方向已經大不相同,像是訂閱制慢慢開始興起,App 在手機上崛起,Web 大鳴大放,但讀起來還是很有滋味,很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以小說形式,把建構管理、看板方法、限制理論、三步工作法及 DevOps 以活靈活現的例子串在一起,十分有趣。很推薦給所有從事 IT 相關產業的工程師。
這本書和《約耳續談軟體》,以及 Teddy 學長的《例外處理設計的逆襲》,應該算是我開始想寫技術部落格的原點吧,這幾本書都是原先的網路文章,最後收集成書。中文翻譯本原本應該是絕版書了,最近看到另一個出版社重新取得授權出版 (譯者也換人了),於是又把這兩本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拍拍灰塵 (笑~)
Both, R&D and agile tackle the uncertainties in a nontraditional manner influenced by the trial-and-error process.
這本書其實是參加 Agile Taipei 2018 時買的,還跟作者簽名合照,回到家後很『不』快地看完,大概是因為自己喜歡待在新創公司,有點難體會『大』企業的轉型困難點,現在回頭看一下當年畫的筆記,多了不少感受。
意外的是這本書中提到蠻多首席設計師或是架構師的重要性,他確保系統的概念整體性,定義規格但對實作持開放讓開發者能夠發揮創意,自己的工作經驗中,第一份工作有和一位頗厲害的架構師合作過,第二份工作後來自己也當上架構師,甚至在另一家公司還曾經有過首席架構師的頭銜,但說實話,自己仍在摸索怎麼當一個好的架構師?
這本書裡很多的內容是寫於千禧年世代,現在回頭看很多內容的發展方向已經大不相同,像是訂閱制慢慢開始興起,App 在手機上崛起,Web 大鳴大放,但讀起來還是很有滋味,很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以小說形式,把建構管理、看板方法、限制理論、三步工作法及 DevOps 以活靈活現的例子串在一起,十分有趣。很推薦給所有從事 IT 相關產業的工程師。
這本書和《約耳續談軟體》,以及 Teddy 學長的《例外處理設計的逆襲》,應該算是我開始想寫技術部落格的原點吧,這幾本書都是原先的網路文章,最後收集成書。中文翻譯本原本應該是絕版書了,最近看到另一個出版社重新取得授權出版 (譯者也換人了),於是又把這兩本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拍拍灰塵 (笑~)
Both, R&D and agile tackle the uncertainties in a nontraditional manner influenced by the trial-and-error process.
這本書其實是參加 Agile Taipei 2018 時買的,還跟作者簽名合照,回到家後很『不』快地看完,大概是因為自己喜歡待在新創公司,有點難體會『大』企業的轉型困難點,現在回頭看一下當年畫的筆記,多了不少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本書闡述,投資ETF,而不要投資基金。 柏格的經典書籍之一。
Thumbnail
長期投入並持有,從這些企業未來所創造的獲利中,保證分得自己合理的那一份;了解這些事實後,你將發現所有這一切不過是個常識。 長期而言,股票市場年度報酬平均為9.5%,幾乎完全是由"企業活動"所創造,只有0.5%受到投機行為影響;經濟因素主宰了長期股票報酬,而情緒的影響幾乎不存在,頂多只會造成短期
Thumbnail
簡報已經變成職場必學求生術。我過去雖然曾經有到過教育部、社會局、法院做簡報的經驗,但是說到真正的「做簡報」這檔事卻是從進到企業開始學起。曾經有一次在企業簡報的經驗讓我自己意識到不同的場域對於簡報的重要性。在剛轉職到業界時,我高興的拿我製作好的簡報給Mentor確認。沒想到我的Mentor卻說..
Thumbnail
在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不只是蛋糕上那層附帶的糖霜而已。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蛋糕本身。 Good relationships are more than just the icing on the cake in life. They are the cake.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前言   前陣子又迎來新一輪的"心理低潮",開啟了自我否定及頹喪的模式。這種輪迴模式持續多久了呢? 似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出了社會,直到現在快35歲了,模式仍然持續著。每次只要一但開啟這個模式,迎面而來的就是不可自控的焦慮、惶恐、絕望、失落、無望,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讓感覺變成指引。 結語
Thumbnail
近日小樂收到寰宇出版的贈書:約翰涅夫談投資中文新譯版,距離最初2000年的版本也已經過21個年頭,但是好的投資哲學總是能歷久彌新,即使本書出版許久,但再次細讀,還是能從中有不少新的體會。
Thumbnail
你可以思考這句話:人生沒有什麼問題......或許你想要的東西阻擋你看到別的可能性
Thumbnail
邁入情緒經濟學 「如果光看交易所裡的價值升降,而不考慮其心理作用,不考慮大眾因企望和沮喪而生的情緒反應,以及引發投機客狂熱的好壞消息如何傳播,那麼這些數字一點意義都沒有。」──塔德 早在行為經濟學盛行前的十九世紀末,社會學家塔德已觀察到許多經濟行為的背後並非理性的算計,而是充滿了許多激情。
Thumbnail
將顧客轉換為訂戶(subscriber),以創造經常性收入。稱為「訂閱經濟」(Subsrciption Economy)。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本書闡述,投資ETF,而不要投資基金。 柏格的經典書籍之一。
Thumbnail
長期投入並持有,從這些企業未來所創造的獲利中,保證分得自己合理的那一份;了解這些事實後,你將發現所有這一切不過是個常識。 長期而言,股票市場年度報酬平均為9.5%,幾乎完全是由"企業活動"所創造,只有0.5%受到投機行為影響;經濟因素主宰了長期股票報酬,而情緒的影響幾乎不存在,頂多只會造成短期
Thumbnail
簡報已經變成職場必學求生術。我過去雖然曾經有到過教育部、社會局、法院做簡報的經驗,但是說到真正的「做簡報」這檔事卻是從進到企業開始學起。曾經有一次在企業簡報的經驗讓我自己意識到不同的場域對於簡報的重要性。在剛轉職到業界時,我高興的拿我製作好的簡報給Mentor確認。沒想到我的Mentor卻說..
Thumbnail
在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不只是蛋糕上那層附帶的糖霜而已。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蛋糕本身。 Good relationships are more than just the icing on the cake in life. They are the cake.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前言   前陣子又迎來新一輪的"心理低潮",開啟了自我否定及頹喪的模式。這種輪迴模式持續多久了呢? 似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出了社會,直到現在快35歲了,模式仍然持續著。每次只要一但開啟這個模式,迎面而來的就是不可自控的焦慮、惶恐、絕望、失落、無望,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讓感覺變成指引。 結語
Thumbnail
近日小樂收到寰宇出版的贈書:約翰涅夫談投資中文新譯版,距離最初2000年的版本也已經過21個年頭,但是好的投資哲學總是能歷久彌新,即使本書出版許久,但再次細讀,還是能從中有不少新的體會。
Thumbnail
你可以思考這句話:人生沒有什麼問題......或許你想要的東西阻擋你看到別的可能性
Thumbnail
邁入情緒經濟學 「如果光看交易所裡的價值升降,而不考慮其心理作用,不考慮大眾因企望和沮喪而生的情緒反應,以及引發投機客狂熱的好壞消息如何傳播,那麼這些數字一點意義都沒有。」──塔德 早在行為經濟學盛行前的十九世紀末,社會學家塔德已觀察到許多經濟行為的背後並非理性的算計,而是充滿了許多激情。
Thumbnail
將顧客轉換為訂戶(subscriber),以創造經常性收入。稱為「訂閱經濟」(Subsrciption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