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案評估=選股票

收案評估=選股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機構最近結案一個很不適應的住民,他會去醫院待一陣子,出來之後,八成不會回我們康家了。


開始我負責收案評估的同事,對她是有「期待」的,甚至語多同情,但他只住了幾個月就離開了。


類似的狀況從我來這服務之後,就不斷發生,每次都有一些,顯然不適合我們機構的住民要進來,每次我同事也總是在收案評估時,充滿期待,然後長則幾個月,短則幾周,他們就會離開。


顯然我們有某種非把床位塞滿的壓力,所以就算某些個案明顯不適合住這裡,還是得硬著頭皮收,那些正向的評估,只是在合理化這種作法而已。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麻煩」....等實務問題,不談專業、理念。你遲早都要面對現實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面對?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這幾天,加州台灣人槍擊案兇手周文偉的個人經歷,透過媒體曝光後,總覺得似曾相識,在我機構裡就有類似人生經歷的住民。 「周文偉們」總是重覆類似的故事,到海外之後,生活格格不入,子女、伴侶關係逐漸疏離,接著,「周文偉們」或者他們的子女、伴侶,精神或身心狀況都開始出問題。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這幾天,加州台灣人槍擊案兇手周文偉的個人經歷,透過媒體曝光後,總覺得似曾相識,在我機構裡就有類似人生經歷的住民。 「周文偉們」總是重覆類似的故事,到海外之後,生活格格不入,子女、伴侶關係逐漸疏離,接著,「周文偉們」或者他們的子女、伴侶,精神或身心狀況都開始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