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我家開救濟院的

22公開內容
1私密內容

社會上似乎都認為公益、慈善、非營利組織,用錢能肆無忌憚,只要無條件犧牲奉獻。在通俗的對話語言中,要抗拒他人過份的佔便宜就會說「你當我家開救濟院/孤兒院/慈善團體的啊......」好像公益組織不用為錢傷腦筋。其實慈善、非營利組織錢得來不易,用錢反而比盈利企業更斤斤計較,本專題談談公益團體的「錢途」。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張居隱-avatar-img
2024/06/15
好奇依前輩的想法,會建議民間社福單位、社工個人運用專業,開發哪些收入來源?雖現有台灣官方單位的社工薪資,相對比民間單位的社工高,及前輩建議社福服務全歸官方單位,但對造成不想當公務員的社工來說,職涯規畫較為受限,就像本人的家人曾在現有不穩定的標案、補助制度下,強迫本人當公務員,造成本人長期不快樂。所以本人長期整理專業知識、工作經驗成圖文作品,盡可能投稿民間媒體賺稿費,也開發廣告及聯盟行銷,這種《公務員服務法》原則不允許公務員兼職的項目,開發商業收入來源。畢竟本人最近聽到有社工前輩建議,由官方補助文創業者拍職人劇,提升社工的專業形象,難怪會有部分民眾以為社工=公務員,這部分會另製作作品討論。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收信平安 去年碰到妳本人那次,很欣慰,只是當時日夜作息顛倒,非回家睡覺,所以沒什麼交流,遺憾,希望有機會見面多聊一點。 但初次見面的粗淺印象,我已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在那個社運小團體,尤其是T的底下作事,會那麼痛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這幾年有很多社福團體、NGO會舉辦「貧窮體驗」的活動,一部份是參訪性質,像跟著遊民生活一天;或者類似營隊,設計特定的情境,只給很少的資源,包括金錢、食物,要參與者度過幾天,還會找人扮演貧窮者身邊的各種角色,作出歧視或「見死不救」的行為,總之就是讓大家更認識窮人的生活。 參與者有的是一般人,還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在這種體制下,社工最不需要的是愛心,反而理性、冷酷的人更能生存,最好加上打字快、文字能力強,因為要寫的文件資料越來越多了,沒有一點「紹興師爺刀筆吏」的功夫做不下去。 待收出養的兒童會不會更有保障呢?陳社工才是真的有能力和義務,甚至有熱情去保護兒童的專業工作者,但把她上銬媒體公審30萬交保.....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要您全部承擔這些來自各方面責難,實在強人所難,您也沒必要背負整個社工領域的十字架。如果認罪可以換緩起訴、緩刑或減輕罪刑,誰都會作一樣的決定。讀社工系一年級就會教的基本概念─「案主自決」,最終還是只能由您做最後決定,我始終相信,以您這麼聰明、有智慧,加上堅強的信仰支持,應該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若無其事的活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8
是啊,我最近也感慨,寫社工議題十幾年,但是社會對我們這專業的誤解仍然很深,寫那麼多跟狗吠火車沒差。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中國網紅「Jake」在台灣以母親重病治療為名,向社會募款,引發後續爭議,這幾天在網路炒得很兇。從公益勸募的經驗看,台灣常見的「捐款慣性」,是這次爭議的引爆主因,就是「資源一定要100%到受助者/弱勢者手上」。台灣的愛心是非常驚人的,這種短短幾天之內,就為個案募上百萬.................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現在想起來只覺得荒唐,我待過的機構,無論是主管、負責人、經營者,很多都覺得自己的機構是神聖不可褻瀆的殿堂,能進去作簡直是上輩子修來的福份。但我的經驗,去哪都一樣,總是有大量虛應故事,甚至很多作假敷衍,了不起的「志業」沒那麼多。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報導中沒有提到,當事人原先和機構約定的薪資是多少,實際入帳是多少,有沒有短少或延遲的情形。如果舉證不出短少、延遲付薪,或提出雇主如何「強迫」員工的事實,就要按勞基法裁罰,社福團體不服可以提出訴願和行政訴訟,若被行政法院判勞動部敗訴怎麼辦?社工只得到了空頭承諾,屆時部長早已換人,社會也淡忘了。
Thumbnail
張居隱-avatar-img
2023/03/30
以本人的工作及面試經驗,也在<社工如何避免被迫回捐薪資?>分享幾種評估方式,希望對學弟妹有幫助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我忘記最後那幾個鐘頭是怎麼過的,反正那天結束之後,我也失業了,那種跨年後就失業,晚上守著再幾個小時就跟我沒瓜葛的機構,感覺很奇妙。來拿東西的團體終於到了,記得是那天晚上八九點,沒多久我也離開,回到家,隔兩三個鐘頭,一年就過去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1.社工有薪水,真的,只是不多。 2.社工跟志工不一樣,大大的不一樣。 3.想當社工不一定要念社工系。 4.考社工師未必要念四年社工系。 5.想當社工未必一定要有社工師證照。 6.社工不一定是公務員。 8.台灣戰後最早的社工1949年就有。 9.社會工作師已經在台灣考了25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基於一個長期關注公益團體財務責信的社工師,我還是想知道大家的錢,到底去了哪裡?是否可以請痞客邦說明一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新聞事件當事人提到他這麼做另外一個動機,是社工勞動權益。但他是把自己扔到自由市場機制,有點任由服務對象出價,雖然他自己有釐訂價格,但很多人沒按這個給他錢。那如果把社工的薪資任自由市場機制去訂價,勞動條件會更好還是更淒慘?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很多轉發的網友可能覺得拜登太冷酷無情,但是他講的卻是對手共和黨的意識型態!自由市場機制,政府不要介入,強調個人責任,這是典型共和黨右翼的核心價值。煤礦場會關閉是因為被其他能源取代,這是市場和科技文明造成的,勞工就自己要「動見觀瞻」,誰叫你不自己去學第二專長?寫程式嫌困難?那去開UBER或送外賣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回捐」實在是社福界或公益非營利組織獨有的陋習,一般營利企業單位最多欠薪、超時工作、沒有特休、不給加班費......就很可惡了,真沒聽說勞工還自己繳錢給資方「作功德」。 法律上的不完備,勞工又漠視自身權利,都讓回捐難以遏止。要斷絕這個陋習,只能悍衛自己的權益,眼睛睜大,不要去回捐的機構服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難怪台灣的社福組織、公益團體、NGO工作者,勞動條件長久以來一直偏低,還會有強迫回捐這種事情,如果整個社會氛圍,一直是覺得國際援助、人群服務、急難救援工作,不應該有好的待遇,拿薪水已經很好了,還希望有什麼表揚或其他服務,就太超過了,也無怪乎經營組織的人,會想剝削基層工作者嘛!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想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過去只要發生重大天災、經濟蕭條、選舉年,就可以看到很多機構在媒體說:「因為天災募款/經濟不景氣/選舉,所以捐款比去年少三成」,但是,就算現在這種非常時期,也別再用這種句型去跟媒體哭窮了,以為這樣就可以募到錢,因為這麼做可能不但無效,還會得不償失。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確實台灣有大量「非營利組織」遭到困難,但要如何協助,值得審慎評估,而非灑錢式的補貼,如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弊端和浪費。 非營利組織紓困,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有多「困」要「紓」?「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就不是以賺錢、盈餘為目的,所以帳面虧損或無盈餘是常有的事,如何確定這是常態現象,還是由於疫情導致?
Thumbnail
張居隱-avatar-img
2020/04/21
確實,連我審核社福補助時,有時很難認定團體性質,加上以前在民間社福團體工作的經驗,而在<是NPO還是NGO?>作品作過類似討論。
若無其事的活著-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4/21
台灣對於NPO、NGO沒有嚴謹的定義,只能憑經驗,或者自己對各團體生態的瞭解。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就我個人立場,絕對支持性別平權和同志權益,也認為同性戀者有婚姻的權利。但我們能因為有的公益團體的立場太保守、似乎不合時宜,就不准許他們申請政府社會福利經費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很多組織也是曾經對外募款的,可是收到捐款之後責任也跟著來了,以前服務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違法、不要傷害到服務對象就好。一旦有人捐款,最大的問題是─「老闆」變多了,捐款人開始有意見、應接不暇,陸續就打電話抱怨:我之前曾經捐給你們多少多少錢,但是你們現在服務xxxx,我很不認同以後不捐了....
Thumbnail
Benjamin Yeh-avatar-img
2019/12/09
有些台灣人我有時候看到也是失笑了,一年捐個千兒八百的還自以為是比爾蓋天了。
若無其事的活著-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5/20
那怕是一年只捐幾百幾千$$,還是要張大眼睛,不要等捐款對象做了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才在那邊森氣氣,那已經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