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工看電影
那些關於「瘋狂」的事
考上社工師之路
我家開救濟院的
社工談「亡國感」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 Premium
方案
關於
社工看電影
28
免費公開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4/06/30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反西方價值」的指桑罵槐─《不丹沒有槍》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2/5
不丹沒有槍
#
不丹沒有槍
#
不丹
#
圖博
12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4/02/13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排華辱華反華電影─《富都青年》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4/5
富都青年
#
馬來西亞
#
華人
#
馬來西亞電影
12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3/11/22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拍交待的─《車頂上的玄天上帝》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
車頂上的玄天上帝
#
林依晨
#
周渝民
12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3/09/15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YA喜劇+內政部少子化因應宣導片─《成功補習班》
《成功補習班》的宣傳、行銷強調「致敬」與懷念導演恩師,已故同志紀錄片導演陳俊志,電影的核心精神似乎有「嚴肅」的企圖。只是看《成功補習班》,它就是一部水準一般的YA喜劇,賣弄BL元素又不太成功的類型化青春愛情片。
#
成功補習班
#
陳俊志
#
同性戀
12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3/02/26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卅年前看《悲情城市》的一點回憶
我對《悲情城市》沒什麼電影美學或意識型態的特別想法,這類評論,過去卅多年來都很多了,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創見。 倒是這部電影重映,讓我想到30幾年前跟父親去戲院看的回憶。 這部電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起跟父親去戲院看的電影,是早已歇業多年的「寶宮戲院」。
#
悲情城市
#
228事件
#
二二八
12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3/02/25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毀家廢婚」觀點的同婚─《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以「同婚」當宣傳號召,但仔細看電影,裡面隱含對於同志走入婚姻的荒謬,尤其是類似傳統異性戀婚姻的荒謬,同婚也一應俱全,有別於過去幾年同運團體,把同婚用浪漫、進步、正面的手段宣傳。 這場婚姻的起點就是非常封建傳統的「冥婚」,這種習俗完全來自古代的性別觀點,卻嫁接到現代「進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
同婚
#
程偉豪
8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2/10/30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族群文化衝突的SM之愛 ─《你在我心上》(可能有雷,不喜勿入)
看完電影之後,馬上想到納粹剝削片─《The Night Porter》(中文片名有《午夜守門人》、《狂愛》....等),電影講的是戰後歐洲,一個集中營揮官,和被囚禁的女關押者,發生SM式的畸戀。戰爭結束後,兩人無意間重逢,又回到戰時SM畸戀狀態。
#
你在我心上
#
蔡智恆
#
痞子蔡
8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2/03/29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會為了伴侶動手打人的,一定很愛另一半嗎?
要證明愛的方法很多,暴力─不管是對任何人的,絕對是最糟糕的手段。
#
willsmith
#
chrisrock
#
奧斯卡
8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2/02/04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莫名其妙的愛與恨─《GUCCI:豪門謀殺案》
這樣一部劇情乏味、角色空洞的電影,居然還演了兩個半小時。據說身為當事人的Patrizia,對電影與導演Ridley Scott都很不滿意。如果我是已故的Gucci家族成員,無論天堂或地獄,我也會氣得寧可再死一次:「我們家的故事,比電影還精彩幾百萬倍,才沒那麼無聊!Ridley Scott拍壞了...
#
GUCCI
#
Gucci豪門謀殺案
#
LadyGaga
5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1/11/07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110分鐘精神病反污名宣導+10分鐘野外水上安全教育─《瀑布》
要從我專業角度去看《瀑布》,就傷感情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成就,或者演員的表現也許沒什麼可多批評的地方,但電影處理或者詮釋思覺失調症病人的地方,就有值得商榷之處。電影結束,最大的感受就如同標題,好像看了120分鐘的精神病反污名,外加水上安全教育宣導片...........
#
思覺失調症
#
精神障礙
#
精神疾病
16
2
copli
2021/11/11
喜歡
我應該會不會想花錢去看宣導長片!如果都這麼有病識感,應該就世界和平的那一天了!
喜歡
若無其事的活著
發文者
2021/11/21
喜歡
其實要不是這陣子台北市看台灣片折價100$,我也不會去看。
喜歡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1/05/09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好人的袖手旁觀─《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雖然電影觸動人心,但導演從頭到尾都用冷靜、旁觀的調性,處理這麼殘酷而血腥的故事,雖然主題是大屠殺,但是沒有多少煽情的手法去演繹,真正集體殺戮的畫面,要到最後才出現,而且是用很冷冽的手法呈現。過去這類電影不是用一大堆假血搞到倒胃,或者過度二分地強調屠殺者的邪惡,把責任都推給「壞人」..........
#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
南斯拉夫內戰
#
波士尼亞電影
2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1/02/25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搞笑之餘不忘深沉反思─《蠢蛋告別式》
找出養孩子的絕症婦女+年紀太大被政府裁員的資訊工程師+因為警察誤傷失明的檔案管理員,這樣雜牌軍式荒謬的組合,很像「四傻大鬧天下」之類典型的法式鬧劇,但本身卻潛藏對社會、政治體制的批判與冷嘲熱諷。
#
法國電影
#
AlbertDupontel
#
亞伯杜龐帝
3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1/02/06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反正你就是瘋了─《囧媽的極地任務》
凱特·布蘭琪飾演的女主角,許多家庭生活的困擾,無論是情緒上或人際互動,根源都來自被迫離開職場的遺憾,加上過去設計的建築物被惡搞又拆毀,這樣的憤怒、不滿讓她變得有點憤世嫉俗。這是許多人都常見的問題,早期的遺憾、虧欠放不下,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問題。但丈夫、女兒想的卻是,母親瘋掉了,不去治療不行.....
#
李察林克雷特
#
凱特布蘭琪
#
精神疾病
4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0/10/28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助人專業的極限─《蘿莉破壞王》
電影看完不禁會想,Benni未來會怎樣呢?是像我現在工作天天看到的服務對象,頻繁進出各類精神醫療機構,然後在那終老?或者變成暴力犯罪分子,最後不是被警察格斃,就是坐牢關到死?當然,以許這一切只是眾多孩子都有的童年,調皮搗蛋、打打鬧鬧、偏差行為不聽話,等到長大「社會化」就正常了............
#
特殊教育
#
德國電影
#
身心障礙
5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0/10/07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亞斯伯格讓人「聞出」美好世界 ─《寂寞調香師》(有劇情)
看這片不到20分鐘,發現女主角Anne是個非常明顯的亞斯柏格特質者,電影裡面輕易就隨手捻來的有:1.有自己極為專注、熱愛的特殊領域或事物。2.能察覺極細微的事物變化。3.不擅與人群往來也很難融入群體。4.沒辦法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態度。5.不擅表達情緒。6.不怎麼同理和體貼。7.凡事理性思考不「浪漫」。
#
亞斯
#
亞斯柏格特質
#
法國電影
4
1
巧爾
2023/02/17
喜歡
要是說,有宣傳到的話,自閉症群體就有得到重視。
喜歡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0/09/09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與其罵台灣人沒有政治意識,不如提昇台灣人鑑別電影水準的能力─抵制《花木蘭》的雜感
1.台灣人其實本來就不愛進戲院看電影,看了統計數據,這幾年台灣人進戲院的數字是上昇了,但是在全世界,就是前段班後面、後段班前面。整體來說台灣電影的發行、放映產業是不振的,抵制某部電影,其實很像抵制買書,本來就沒什麼人看書了,再抵制,也很難證明抵制有沒有效。 2.大部份的台灣人去戲院都是純娛樂,
#
花木蘭
#
好萊塢
#
台灣電影
4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0/05/25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青春叛逆的外表,老舊沉重的靈魂─《靠北少女》(有劇情)
貫串全片的「潛台詞」是什麼呢─成年人亂搞一通,把家庭和事業都弄砸了,還要靠年輕人出來收拾,但是等真的救起來了,年輕人還是會向成年人投降,服從所有規則,砸鍋的成年人既不用反省,也不必檢討,更不用讓步妥協,世界也就這麼繼續運作下去了。 從頭到尾的賣點似乎都在年輕人的青春叛逆,可是背後的價值觀卻是老舊的。
#
日本電影
#
靠北少女
#
浜崎慎治
1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0/01/03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未預期死亡+黑幫暴力+無能爸爸=鍾孟宏─《陽光普照》
先說結論,我沒有很喜歡《陽光普照》。 這片集結我不喜歡的幾種電影元素:(1)國片,(2)對白塞滿全片,(3)畫面太亮、畫質太高太美到不自然(台灣片偏偏常常這樣子),(4)支線故事太多,導致全片結構鬆散、交待不清。
#
陽光普照
#
鍾孟宏
#
陳以文
3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19/12/26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解離的創痛─《裂愛》
《裂愛》的另外一個歷史背景,則是在二戰時期,普遍存在蘇聯紅軍中的性暴力,除了廣泛對敵國或軍事佔領地人民施暴,蘇聯男性軍人施暴的對象,居然包括自己的同袍戰友。當時紅軍內有大批的女兵,負責包括從前線戰鬥,到後勤作業等各式各樣軍事任務,卻成為男性軍人洩慾的對象......
#
金馬影展
#
俄羅斯電影
#
2019金馬影展
1
留言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19/12/22
發佈於
社工看電影
來自保守主義的嘲諷─《小丑》
《小丑》背後的意識形態,是對於現代西方兩三百年來,推翻了封建王朝之後,建立以議會選舉和官僚統治機器為主的政治運作體制的嘲諷,而且很明顯這樣的攻擊,不是來自更基進的後現代主義或社會主義,而是來自古典的傳統保守主義。
#
小丑
#
保守主義
#
電影
3
留言
本週 TOP 5
1
助人專業的極限─《蘿莉破壞王》
2
芭樂片還是宣傳片─《粉墨登場》
3
好人的袖手旁觀─《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4
110分鐘精神病反污名宣導+10分鐘野外水上安全教育─《瀑布》
5
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排華辱華反華電影─《富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