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真人電影版「心之谷」前我並未看過1995年的動畫版(後來也看了),也沒看過1989年的原作漫畫,看完後覺得除了初中時期有日本少女漫畫的清新浪漫,也有成年後兩人追求夢想與愛情所遇到的困境,從15歲到25歲的故事線讓真人版電影成為一部清新又勵志的劇情片。因此建議沒看過動畫版的人請先看這部真人版再看動畫版或漫畫,如果已看過動畫版的人,那建議暫時先忘記之前動畫版的劇情、插曲和人物影像,請以一部原創電影的角度來看此片會更好入戲。
動畫版取景採用了東京多摩市的桜ヶ丘一帶作為主要場景,電影版因為桜ヶ丘是斜坡地形,在不好架設攝影機下,改成在橫濱市的金澤動物園一帶拍攝,雖然地方不同,但是相似度極高。此外雫到學校借書、與夕子見面、幫杉村撿球、空中的飛船、杉村向雫告白、與貓咪搭電車等場景還原度都極高,當然貓男爵玩偶相似度也是100%,而飾演雫的安原琉那與漫畫、動畫版的神韻也極為神似,整體的場景及人物還原度極高。
漫畫及動畫作品都只描寫主角們初中的故事,真人化電影則是加入了十年後主角們的未來發展,包括雫和聖司分隔兩地、夕子和杉村計畫結婚等,更能引起觀眾對主角們之後發展的好奇心,雖然有些動畫粉絲可能會覺得安插成年後的劇情有點不適應,不過在導演的分鏡安排下,反而增添了回憶和期待感,讓整體故事更為完整。
真人電影版裡的成年後劇情是以雫成為上班族後面臨的壓力,及聖司為了琴藝的精進而失去學音樂的初衷為主題,對應他們在初中時沉浸於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的自在,導演利用了過去與現在的對比場景,再搭配貓男爵和胖貓的劇情線,讓電影保留了少女漫畫世界裡特有的純潔情懷,又可以讓觀眾省思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面臨的壓力及處境。
「心之谷(耳をすませば)」日文本有「側耳傾聽」的意思,在片中女主角雫是一位對未來感到迷茫的人,尤其在遇見像聖司這種有明確目標的人後,對自己的未來更感到不安,還好在雫獲得聖司的信件告白及鼓勵後,最後終於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並決定和聖司一同努力達成夢想,透過電影也間接鼓勵想要追夢的人要多「傾聽自己的心聲」。
「雫」是和製漢字,由「雨」、「下」兩個字所組成,與「滴」的日文唸法都是「しずく」,意思都同樣代表水滴,「雫」在文學詞語應用上很多,如:雨雫(あめしずく)是比喻流淚哭泣的樣子,袖の雫(そでのしずく)則指悲傷只能獨自承受,但由於「雫」漢字的名字要到2004年被漢字系統登錄後才可以使用,所以日文名字以前較少使用此字,心之谷的「月島雫」是最早使用這個字當名字的影劇角色,而真人版中的月島雫在片中遇到傷心及感動時,鏡頭也會有從眼中的淚滴轉到水滴落下的特寫,是一個很有深意及寓意的名字及畫面。
在原作漫畫裡聖司有與哥哥航司飼養一對黑貓,動畫版本來也想將黑貓搬上螢幕,但宮崎駿認為之前的吉卜力動畫「魔女宅急便」已經出現過黑貓了,所以便將黑貓替換成棕色胖貓阿月,而真人電影版則延續阿月的角色,只是顏色被換為黃白色的貓。
天澤聖司在原作漫畫的夢想是成為一位畫家,在動畫版變成是小提琴手及工匠,此設定是來自於導演近藤喜文的兒子在唸初中時,他有著同樣懷抱此夢想的朋友所給的靈感,也剛好搭配雫演唱的歌曲意境;到了真人電影版則變成大提琴家,也剛好合乎劇情人物特質的設定(聖司在真人版的個性較動畫版成熟穩重)及插曲的意境(主題曲不一樣)。
三個版本有部分的情節不太一樣,如:漫畫版中聖司的哥哥航司與雫的姊姊汐相互認識交往中,也是故事的重要人物,而動畫版及真人版則對雙方兄姊的敘述不多;聖司第一次在校園遇到忘記拿書的雫時說話的內容不一樣,真人版是跟漫畫原作一樣,是在討論書中有關於妖精的故事,動畫版則在講〈鄉間路〉的翻譯歌詞;動畫版的雫寫好作品後第一個是拿給爺爺看,電影版則是先拿給聖司看;貓男爵的由來在動畫及真人版敘述略有不同;聖司的夢想三個版本都不一樣;雫與聖司合奏演唱的歌曲不一樣。
在漫畫原作的結尾裡,聖司對雫說了「我喜歡妳」;在動畫版裡,宮崎駿認為只講「我喜歡妳」感覺不夠堅定,並且覺得聖司與雫一同面向帶著薄霧的黎明場景中,應該要說出更下定決心的對白,而改成「以後跟我結婚吧」;而在真人版裡,初中時期的聖司則是與雫互相告白「我喜歡妳」,並且約定未來十年要互相加油打氣,努力達成自己的夢想,也為成年後的劇情做鋪成。
動畫版雫演唱的歌曲是〈鄉村路(カントリー・ロード)〉,原版英文歌詞是在描述「回去心中懷念的故鄉」,日文版本則改成「離開後再也沒辦法回去故鄉」的情境,當時導演近藤喜文曾表示,他自己過去年輕時就是頭也不回地離開故鄉新潟來到東京尋求成為動畫師的機會,因此對此日文歌詞非常感動,也很契合動畫版中的聖司要離開日本前往義大利追尋夢想的意境。
真人版雫演唱的歌曲是翻唱70年代日文歌曲〈翼をください(給我一雙翅膀)〉,歌詞「乘著風的雙翼,向前飛翔...」則表現出追尋夢想的勇氣與決心,也與電影裡成年後的劇情非常搭配。
真人版電影裡的初中和成年後的轉場鏡頭及劇情的剪輯非常令人有記憶點,導演除了用心還原了動畫版的人、事、物,呈現出動畫版裡的經典情節及場景,另外也增加了所有人物十年後的發展現狀,完美的把片中人物這十年的故事做了連結,是一部不是複製貼上且用心安排的真人版電影。
在動畫版及真人版電影裡,初中時期的雫唱歌、聖司伴奏的經典劇情讓人記憶深刻,而真人版裡更是把成年與初中的聖司與雫一起唱歌伴奏的場景重疊呈現,除了連結了他們10歲跟25歲的畫面,也讓人感受到四位男女主角從最初的赤子之心到成年後夢想的重新起飛,尤其搭配兩位聖司、兩把大提琴的伴奏及兩位雫的純真歌聲,非常令人有感。
電影最後聖司從義大利回日本,並在凌晨去找雫看日出的最後一幕,也是重新回歸動畫版初中時期聖司告白的最後一幕,成為連結10年約定的一個完美Happy Ending。
漫畫裡並沒有特別提到汐子與杉村之後的發展,動畫版因近藤喜文希望這兩名角色往後能有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在影片結尾時出現汐子等待杉村一同回家的場景,而真人電影版則直接進化到兩人決定結婚,也讓交往十年的兩位男女配角感情有了歸宿。
「心之谷」上映後吉卜力工作室曾接受一間遊樂園委託製作一部以貓咪為主題、片長約20分鐘的動畫,當時宮崎駿則請柊葵構想一部以貓男爵與胖貓阿月擔任主角的漫畫,來做為給動畫改編用的題材,但該遊樂園的委託之後沒有下文,柊葵所構想的漫畫內容則由吉卜力的森田宏幸改編為2002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貓的報恩」。
宮崎駿在1997年接受「シネ・フロント」雜誌採訪,提及「心之谷」與「魔法公主(日語:もののけ姫)」的主題是屬於同一條線上,因「心之谷」的最後是男女主角即將開始面對自己的人生,而繼續會發生的劇情及問題,便藉由「魔法公主」的故事表現出來。
近藤喜文執導完「心之谷」後不久於1998年逝世,此部影片成為他生平裡首次也是最後執導的電影動畫,動畫裡的主題曲〈鄉村路(カントリー・ロード)〉也成為葬禮上的告別曲。而真人版電影除了完美還原動畫版的人物及場景外,在一開始重新演出動畫版男女主角在日出告白的一幕後,鏡頭一轉變成10年後的1998年,也是與近藤喜文的過世時間做一連結,並有向他致敬之意。
吉卜力公園座落於愛知縣的愛·地球博紀念公園,第一、二階段已於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1日開園,第三階段預計在2024年3月16日開園,其中於第一階段開園的「青春之丘園區」中就包括了「心之谷」中的經典場景及道具,也讓看完動畫及真人版的影迷們後續可以直接體會電影中的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