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朋友的邀約而去觀賞了這一部原本可能不會注意到的電影。主要角色和主題很簡單,就是小學四年級生「藤野」和同樣四年級的繭居族「京本」的友誼和熱愛漫畫的心。寫本文之前查了一下網路上的影評,專業的影評家真的很厲害,可以從分鏡、聲優、彩蛋、伏筆等藝術角度切入,都是我在觀賞電影的時候沒有想到的。
這部電影嚴格說起來不到一個小時,但是幾乎已經描述了兩位少女整個成長的過程以及對彼此的影響。藤野小學畢業時因為受老師拜託送畢業證書到京本家中給她,而將京本拉出了她原本的家裡蹲小圈圈,開始一起創作漫畫並且出道一戰成名。
看完這部電影,其實有兩個大問題縈繞在我的心中:
第一個問題,追求夢想到撇下其他的一切,真的是作者所讚許的嗎?
藤野第一次受到京本幾近寫實且成熟的畫風所打擊,決定努力增加自己的繪畫功力那一段時間,她買了許多繪畫相關用書和素描本,一本又一本的不斷地埋頭練習,不和朋友去玩,也不知道有沒有按時去學校,不和家人一起看電視,整個人變得陰暗又沉悶,直到她決定放棄繪畫之後,畫面整個活潑了起來,藤野恢復成正常的學生樣子,會笑會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會去姐姐介紹的跆拳道社團,種種跡象都顯示,她選擇放棄繪畫似乎讓她的生活回歸常軌,變得更好。
只是,當藤野和京本相遇,藤野裝模作樣冷靜的接受了京本對她的讚美和著迷,一路在雨中跳舞的高興著回家決定繼續作畫,甚至,和京本一起創作,還能得獎獲得獎金出道,這些,又該怎麼說呢?用一般的常理來說,普世價值認為「過猶不及」都不好,藤野受到打擊時為了繪畫使出的激烈生活方式,我們只看到一次又一次藤野在書桌前努力練習繪畫的背影,時而皺眉時而扭曲的表情,一點都不享受。朋友和家人的不諒解和擔心,也突顯了藤野那時的極端。我不是作者,無法知道作者想要傳達的真正偏好,但生存在社會上,也許,藤野應該要在繪畫和生活中取得一個平衡才是。
第二個問題,兩個平行時空中,一個走出家門的京本,一個維持不出家門的京本,哪一個比較好呢?
因為知道了京本的身亡,絕望痛苦的藤野又到了京本家中,看到自己惡作劇似的畫的四格漫畫,在「出來」和「不要出來」兩個選擇中,她生氣又傷心地責怪自己,伸手將四格漫畫撕掉,第一格的「不要出來」訊息透過神奇的門縫傳達給小學四年級的京本,讓藤野和京本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並沒有相遇。但是命運還是讓京本去唸了美術大學,同樣遇到了殺人犯,不同的是,藤野成為熱愛運動路過現場的女生,一個飛踢制伏了嫌犯,拯救了京本。直到此時,她們兩人才相遇相認。
就社會觀感來說,能走出家門,和朋友相處,努力工作,好好玩耍,好好生活的樣態,是社會對繭居族的盼望。原本時空中的京本,因為藤野的緣故,走出了家門,勇敢追尋自己想走的路,應該是一件好事才對啊!最後的結局,為什麼是不好的呢?
而,另外一個維持不出門的京本,最後卻得到了拯救?
這是我覺得非常弔詭的地方。
當長大後的藤野因著京本的死又來到京本的房門前的時候,房門後出現的另一個平行時空,京本和藤野延後相遇的劇情和選擇,難道是一場夢嗎?
作者沒有告訴我們,只有藤野成為專業漫畫家後,一直埋頭苦幹的背影,孤寂的在螢幕上,彷彿說著不斷待續中的故事……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