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化法則】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法則哪裡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吸引力法則開始為人所知,大部分是因為朗達.拜恩所寫的<秘密>這本書,我當初也不例外地從這本書認識吸引力法則,然後再到後來著手研究顯化法則,這兩個法則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就是要讓執行者可以順利獲得他們所渴望的願望,但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法則理論的源頭相差甚遠,網路上有許多人、各種文章、頻道,教導讀者、聽眾與觀眾如何實現願望,然而,當你認真研讀過這些文章,觀看過各式影片甚至確實實踐過後,你會發現,實現願望這件事一點也不像別人說的那麼容易,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能把我在顯化這條路上遇過的瓶頸或成功的經驗分享出來。

前面提到,這兩種法則的目的一樣源頭卻不同,也就是他們建立在不同的基礎上。首先,最大的差異在於,吸引力法則將實現願望歸功於外在世界,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宇宙",你應該時常聽到吸引力法則實踐者提到,感謝宇宙讓我得到這份工作、我相信宇宙會幫我這個忙、感謝宇宙讓我獲得成功,諸如此類的語句(也可以將宇宙換成任何一種信仰或任何你信奉的神或物品),吸引力法則也會提及”能量”,例如:「當你擁有好的能量,宇宙就會吸引給你更多好事,因為好事也就是正能量!!」;而顯化法則不存在能量之說,他是將實現願望歸功於內在世界,也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思考正向的事,那就會在生活周遭創造出更多正向的事,在顯化法則的觀點裡,這些事並非被"吸引",而是被"創造"。

再來,吸引力法則會教導你,在許願之後要"放下",不再去想你許下的願望,宇宙才能幫你實現,但這會使初學者感到非常矛盾,我就很希望願望達成啊!要怎麼放下?接著匱乏感越來越重,使事情的發展也朝著反方向走;而顯化法則會要你live in the end,也就是活在終點,活在你已經實現願望的狀態中,忽略身邊所發生與願望不相符的事情,相對於吸引力法則要你放下,我認為對初學者而言,活在終點也許較為友善,也較容易做到。

第三,在我研究吸引力法則時,常常看到實踐者說,不可以只有放下願望,也不可以光只有許願,而是要開始"行動",不去行動要如何獲得成功,所以這時候學習者就開始思考要如何行動,思考做什麼事能達成願望,我一直感到很納悶,要如何放下不去想這件事,但同時又要行動;顯化法則卻希望大家"什麼事都不要做",理論是,當你決定顯化這個願望時,外在環境會使你不知不覺地做出反應,外在環境也許會發生一件事,讓你不得不做事,所以你不需要刻意去思考如何行動,當你回過神時,願望可能已經悄悄地來到你面前。吸引力法則是主動實踐,顯化法則是被動實踐。

第四,關於自由意識,大部分吸引力法則實踐者,會要求學習者以不違抗他人自由意識為出發點許願,也就是不要強迫他人做不願意做的是,改變他人的意識,但對於顯化法則而言,沒有所謂的自由意識,因為完成願望的基礎是"改變自身想法",而非借助外在世界(宇宙)改變他人,當我們能夠改變自己時,他人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想法。舉個例子,假如你今天想與前男友復合,但對方並不願意,站在吸引力法的觀點,你許下這個願望,會讓對方做出違背原本想法的事,這就是改變他人的自由意識,但是站在顯化法則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並沒有要改變別人,我們只不過是改變自己對於這個人的想法,把「他一定很討厭我,不想再和我在一起。」改成「他還是很在乎我,只是他知道這個時間點,我們不適合在一起,他其實很想找我講講話。」事情就會朝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前進。

當然,上面簡短舉個例子解釋是希望讀者了解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法則的差異,關於如何做到成功吸引與顯化是另一件事,之中有許多細節需要我們費一點功夫,深入了解我們的潛意識究竟是如何運作,才能有效運用這些法則達成人生的願望及目標。

在亞洲地區,大部分的人是以實踐吸引力法則為主,這兩種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只要他能讓你成功實現願望,兩種方法都可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我的實踐過程一開始是以吸引力法則為主,後來轉向顯化法則,之所以改變實踐的法則,是因為我發現自己比較願意去相信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導者,我不想把我的願望寄託在外在世界,顯化法則也確實讓我實現願望的效果大幅提升,同時讓我減輕不少心理壓力。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人們之所以相信外在世界的真實性,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凝聚力量來穿透現實的薄殼。但如果你知道,你在夢中的意識才是唯一的現實,那麼你就會忠於自己的想像,並且由維持這樣的心態來認可你未來的現實禮物,也證明你有力量賦予這些可望成為具體可見的事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iu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講到我每天帶著”我已經和理想伴侶在一起”的狀態生活,只要想到這件事,我就會立即告訴自己”我的另一半使我感到幸福快樂”,當我走路上學時,也想像他走在我身邊陪著我有說有笑而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經過幾個星期的假設,我幾乎已經達到了相信在我的生活中真真實實存在這個人的境界,不再懷疑自己。
我告訴自己遇到理想伴侶時,我希望在一個很特別的情況下相遇,這樣我會有心理準備我遇到他了! 請不要擔心願望不會實現,當種下種子後,就不要去管它了,給它一點時間,生長出一顆飽滿的果實....
上一篇講到我每天帶著”我已經和理想伴侶在一起”的狀態生活,只要想到這件事,我就會立即告訴自己”我的另一半使我感到幸福快樂”,當我走路上學時,也想像他走在我身邊陪著我有說有笑而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經過幾個星期的假設,我幾乎已經達到了相信在我的生活中真真實實存在這個人的境界,不再懷疑自己。
我告訴自己遇到理想伴侶時,我希望在一個很特別的情況下相遇,這樣我會有心理準備我遇到他了! 請不要擔心願望不會實現,當種下種子後,就不要去管它了,給它一點時間,生長出一顆飽滿的果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嗨~我是Shiuan,今天想來探討顯化失敗的原因,大家在實踐顯化法則的過程中一定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的想像畫面已經非常真實了,也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的願望還是沒有實現?」作為顯化實踐者五年,我總結了四大原因: 限制性觀念 沒有好好控制內在對話 缺少行動 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誰
Thumbnail
這陣子我接觸到了一些宇宙法則,其中包括吸引力法則、顯化法則和假設法則。這些法則提供了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來強化信念,進而創造出自己所嚮往的生活。 以下將探討這三個法則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將它們巧妙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你有想過生活碰到很多的爛事爛人、不喜歡不想要的情境,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去顯化出來的嗎?我們觀察到所有的現象,是由我們的信念也就是覺察,來解釋才會成立,碰到後產生情緒,如此不斷循環。 所以當我們碰到一件認為很衰的事,代表現象已經被我們的信念解釋完,來被我們接觸,此時又因為我們把意識放在上面
Thumbnail
本文探討顯化的概念,結合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其背後的運作原理,包括自證預言、鏡像神經元及量子能量等理論。我們也討論了為何顯化可能失敗的原因,如限制性信念與習得無助,並提供提升顯化成功率的實用建議,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有效實現自己的願望。
其實吸引力法則是源於國外的一本叫秘密的書, 我有看過, 他是說你的想法是好的, 吸引的東西就會是好的, 可是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沒有用, 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現在已經得了沒有藥可以醫的轉化症的解離式的失憶症, 難道這些都是我自己
Thumbnail
還記得當年《秘密》一書出版後,吸引力法則一詞瞬間爆紅。但那個時候,我擅自認定吸引力法則八成又是某種心靈雞湯,絲毫沒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意思。 直到多年後,當時的我陷入一種對未來茫然的狀態。不知怎麼地忽然想起這本書,想說既然是本厲害的暢銷書,也許可以為我的生活帶來些新的刺激。於是我終於有機會翻開《秘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之前我分享了使用吸引力法則讓自己離理想生活越來越近的經驗。最近我學會了顯化法則,並開始寫顯化日記,顯化了許多事情,分享我六月顯化成功的事情: 1. 業績收入是我預期的三倍。 2. IG粉絲追蹤在一週內增加到預期數量的三倍,當月有四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對於吸引力法則還是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和好奇,到底吸引力法則是科學還是玄學呢?今天想用我自己的經驗跟大家來聊聊這個既玄但又很靈的「人生哲學」。
Thumbnail
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法則是相互關聯的。這兩種法則都強調了思想的力量,並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思想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法則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吸引力法則是『對外的吸引』,而顯化法則是『對內的改變』。歡迎持續追蹤禾心的菜園,感謝大家的支持。大家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嗨~我是Shiuan,今天想來探討顯化失敗的原因,大家在實踐顯化法則的過程中一定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的想像畫面已經非常真實了,也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的願望還是沒有實現?」作為顯化實踐者五年,我總結了四大原因: 限制性觀念 沒有好好控制內在對話 缺少行動 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誰
Thumbnail
這陣子我接觸到了一些宇宙法則,其中包括吸引力法則、顯化法則和假設法則。這些法則提供了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來強化信念,進而創造出自己所嚮往的生活。 以下將探討這三個法則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將它們巧妙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你有想過生活碰到很多的爛事爛人、不喜歡不想要的情境,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去顯化出來的嗎?我們觀察到所有的現象,是由我們的信念也就是覺察,來解釋才會成立,碰到後產生情緒,如此不斷循環。 所以當我們碰到一件認為很衰的事,代表現象已經被我們的信念解釋完,來被我們接觸,此時又因為我們把意識放在上面
Thumbnail
本文探討顯化的概念,結合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其背後的運作原理,包括自證預言、鏡像神經元及量子能量等理論。我們也討論了為何顯化可能失敗的原因,如限制性信念與習得無助,並提供提升顯化成功率的實用建議,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有效實現自己的願望。
其實吸引力法則是源於國外的一本叫秘密的書, 我有看過, 他是說你的想法是好的, 吸引的東西就會是好的, 可是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沒有用, 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現在已經得了沒有藥可以醫的轉化症的解離式的失憶症, 難道這些都是我自己
Thumbnail
還記得當年《秘密》一書出版後,吸引力法則一詞瞬間爆紅。但那個時候,我擅自認定吸引力法則八成又是某種心靈雞湯,絲毫沒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意思。 直到多年後,當時的我陷入一種對未來茫然的狀態。不知怎麼地忽然想起這本書,想說既然是本厲害的暢銷書,也許可以為我的生活帶來些新的刺激。於是我終於有機會翻開《秘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之前我分享了使用吸引力法則讓自己離理想生活越來越近的經驗。最近我學會了顯化法則,並開始寫顯化日記,顯化了許多事情,分享我六月顯化成功的事情: 1. 業績收入是我預期的三倍。 2. IG粉絲追蹤在一週內增加到預期數量的三倍,當月有四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對於吸引力法則還是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和好奇,到底吸引力法則是科學還是玄學呢?今天想用我自己的經驗跟大家來聊聊這個既玄但又很靈的「人生哲學」。
Thumbnail
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法則是相互關聯的。這兩種法則都強調了思想的力量,並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思想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吸引力法則和顯化法則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吸引力法則是『對外的吸引』,而顯化法則是『對內的改變』。歡迎持續追蹤禾心的菜園,感謝大家的支持。大家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