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住的旅館鄰近商店街「大街道」,附近即有往今治的快速巴士(松山-今治-大三島)。路線是翻過道後溫泉的山區往北,松山站到道後溫泉沿路都有站牌。由松山到今治站車資為1200円,較JR特急便宜,可做為不買JR pass的替代方案。
今日最主要的行程是騎單車遊今治和島波海道。這是一條起自廣島縣尾道,連結瀨戶內海各小島,直至愛媛縣今治市的自行車道。與台灣日月潭自行車道締結為姊妹自行車道。
我們於出發前已在島波海道的官網(https://shimanami-cycle.or.jp)上預訂了腳踏車:選定租車、還車站點和時間後,填妥表單上的個人資訊並標註身高,收到系統回覆的郵件即預約成功。
抵達選定的今治站前租車店,在櫃檯確認資料並繳交3000円/車的費用,就可在隔壁的大倉庫取車。技師會協助調校車子,並隨車附上島波海道自行車道圖、安全帽、單車密碼鎖。我們並未特別指定車型,拿到的車是平把運動通勤車(Giant Escape或同等級的車)。
騎上島波海道前,先來探訪今治市內的景點,第一站是四國遍路的第55番靈場南光坊。南光坊原為大山祇神社的別宮,而後獨立成寺,是唯一一座以「坊」為名的靈場,後來也成為今治藩主藤堂高虎及後繼者的祈禱所。二戰末期的空襲導致多處建築與佛像等付之一炬,現今所見的山門、藥師堂等都是戰後重建而成。
到納經所請得朱印後,繼續騎到今治城。此城亦名「吹揚城」,屬難得一見的海城。建城者為築城名將藤堂高虎,也是今治藩的藩主。他設計了引進海水的三重護城河,除了防守上的考量,還兼有船運之便,可惜城內建築因明治時期的廢城令多被拆毀,僅保留內溝與少許石垣。
廢城後改將今治市內的四間神社搬遷於此合祀,命名為「吹揚神社」,除祭祀神道教諸神外,也祭祀藤堂高虎。
昭和55年以降,陸續重建了今治城的五層天守、箭樓等,不過建築內部採現代工法並規劃成展示廳及博物館,已無法得見原初的樣貌,只能藉由天守閣中陳列的甲冑與文書略思古之幽情。
登上天守閣六樓的展望台可俯瞰今治城庭院、吹揚神社,以及稍遠的今治港。今治城內的庭院腹地不大,栽種著松樹、楓樹及銀杏。豎立於天守前的藤堂高虎騎馬像,彷彿笑看今治的今昔轉變。
由於已過中午,考量到六點前需還車,我們決定搭乘高速船,連同單車一起載到大島的友浦港,再往回騎到今治還車。航程20分鐘,單車視為貨物計價。下船後沿著「大島環狀線」騎,越過一個小山丘,即抵達村上海賊博物館。我們先到對面的水軍食堂填飽肚子再入館參觀。
村上海賊博物館為三層樓的建築,一樓除售票處和紀念品店外,還有一個小圖書館,收藏許多村上海賊的相關書籍、檔案、期刊等文本資料,現場也有研究者正在查閱資料。大廳邊邊放著兩款村上海賊的彩繪人孔蓋,分別是能島海賊船以及Q版的能島海賊領袖—村上武吉;此兩款人孔蓋在大島的道路也隨處可見。
二樓分作多個主題的展區,介紹能島的地理位置、瀨戶內海各島海賊的歷史、島上挖掘出的考古遺跡,以及村上家與各大名的來往文書、甲冑、陣羽織等。村上海賊分為三家,各以能島、因島和來島為根據地。在村上武吉當家的時代,能島海賊被傳教士稱為日本最大的海賊。博物館展板除日文,也有一些簡略的英文解說,外國遊客亦可大致瞭解能島海賊在瀨戶內海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樓做為展望台之用,地板上也貼了島波海道的地圖並標註景點,參觀者可想像自己漫步在島波海道之上。
離開博物館後,我們繼續上路。沿著編號317的道路騎行,騎上此行最高點宮窪山嶺,接下來就是愉快的下滑。騎上來島海峽大橋前還有個小緩坡,越過緩坡後,全長4105公尺的來島大橋即在眼前。
來島大橋為世界最長的三連吊橋,橋中間為收費的西瀨戶自動車道,兩旁規劃了行人與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引道相當平緩,沿著連續的彎道一路緩上,景色也越發開闊。
騎到橋面上回望大島,沿岸的白沙與粼粼波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位於島上高處的白色燈塔也清晰可見。
由於來島海峽大橋是三座懸索橋串連而成,橋身略有弧度,在上面騎乘也能感受到坡度,不過慢慢騎欣賞風景倒也不覺得累。
下橋回到今治,我們到沿岸小坡上的來島海峽展望館眺望大橋,第三和第二大橋盡收眼底。館內介紹大橋的建造歷史、工法及結構,館外的小賣店販賣紀念品、當地名產,還有咖啡和輕食。我們點了店員力推的愛媛產檸檬霜淇淋,濃厚的果香味與微酸的口感,與冰淇淋的奶味融合得相當完美,的確值得一試。
約莫五點半回到今治站前的租車處,結束此趟短短的單車之旅。晚上散步到市區用餐,順路參觀了建築師丹下健三設計的今治市政廳與公會堂。市政廳外展示了大型船隻螺旋槳,昭示今治造船工業的龍頭地位。除造船業外,今治也以品質優良的毛巾聞名;毛巾觀光工廠也是多數旅客會造訪的地方,不過我們此行並未安排參觀行程。
今晚入住JRクレメントイン今治 (JR Clement Inn Imabari),價錢稍高,但晚餐後大廳開放自助式調酒吧,提供紅酒、白酒、威士忌、各式雞尾酒的基酒、氣泡水及軟性飲料,入住旅客可自由調配喝到飽。雖然我酒量不佳,還是淺嚐一番,是個不錯的體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