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寫文章實驗 v3】:"Lack Is Goo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是周五,我們又來玩這個五分鐘實驗了。


天的主題是:"Lack is good"。

中文叫做"缺乏是好的"。


這是在上次寫完後觀察我父親所得到的想法。


我父親最近投資失敗,輸了很多錢,房子不得不賣掉。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我已經自己過了0元生活很久了,對我的身心靈和行動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也知道一個人在多餘的富足裡容易變得腐爛的事實,也自己經歷過,也爬出去過,那種爬出去時的自我啟發是無比滋潤的。


我的父親被自己的富足,物質上的,給限制住很久了。缺乏對人心的觀察、跟人之間的真實對話、自我封閉以及畫地自限。喜歡批評和抱怨,只因自己沒有做有創造力的事。


所以我覺得,他應該體驗缺乏。


缺乏可以逼他走出自己的圈圈,走出舒適並且,通常走出舒適給的都是成長,跨層次的成長。


物質的成長沒有錯,但是心靈的匱乏是毒癮。



這是實驗室,歡迎各位Homeless Cosmopolitans,意指「無家可歸的國際客」。在文字裡無家可歸是很正常的,就如同我自己從不喜歡有家可歸。這是一種人生狀態、這是一種生活模式、這裡只在乎:【不做選擇跟做出選擇有著同等的高尚】。 這裡是我個人創作工作室Studio WKL--走吻學工作室--的一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同昨天,今天是新年的第二天,五分鐘實驗持續進行。所謂的原子習慣。 回到昨天那通電話,我們談到愛情。 我們不是在戀愛,我們都是直男,但我們都很想談愛情。 我提出一件事:感情是選擇還是需要?(出自一部電影) 我們論了很多,他不苟同,並且不曉得這「選擇」的意思。 我想了一下,其實是這樣:
這是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實驗。 在我長達十年多的撰寫經驗裡,幾百萬字的堆疊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實驗。 這篇文章被設定為5分鐘要完成並發表,不後製也不化妝。 那麼時間究竟是我們的誰? 我先問:為什麼我們需要錢?我們從一通電話講起: 今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我跟一位印度朋友通電話,我們是談心
同昨天,今天是新年的第二天,五分鐘實驗持續進行。所謂的原子習慣。 回到昨天那通電話,我們談到愛情。 我們不是在戀愛,我們都是直男,但我們都很想談愛情。 我提出一件事:感情是選擇還是需要?(出自一部電影) 我們論了很多,他不苟同,並且不曉得這「選擇」的意思。 我想了一下,其實是這樣:
這是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實驗。 在我長達十年多的撰寫經驗裡,幾百萬字的堆疊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實驗。 這篇文章被設定為5分鐘要完成並發表,不後製也不化妝。 那麼時間究竟是我們的誰? 我先問:為什麼我們需要錢?我們從一通電話講起: 今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我跟一位印度朋友通電話,我們是談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多重專案和不同作品同時進行的狀態下,我不斷練習處在當下--這是最初也是最終的自我成長技巧。 技巧不外乎一個字:NOW。 無論是禪家還是現代mindfulness技巧,看似都講求「少」以及「慢」。 但事實是,真正的那個字是「滿」以及「簡」。 如果你練習過,你會知道那是一樣的狀態。
Thumbnail
我很討厭嘆氣的人。 嘆氣代表對現狀毫無作為,只用對環境和問題的失望和焦慮嘆嗟問題,完全無濟於事。 嘴巴倒是動了,但屁股永遠黏在沙發上,眼睛盯著螢幕。一臉可憐或憤怒。 這種人最危險,不應該跟這種人接近。 他們的嘆氣看似是對外部的反應,事實是他們只靠嘆氣反應出自己打從內心對自己的毫無作為深深失望
Thumbnail
好久沒回到五分鐘文章,今天來寫一段: 身為不斷用身體擋子彈的人--如果子彈是失敗--我可以保證,失敗讓我身心靈都更堅韌。 你會問,堅韌就代表健康嗎? 我會答,堅韌可以讓我迎接更多失敗。 我不確定是否更健康,但我很確定我可以迎接更多機會。 堅韌也代表我不斷累積經驗、知識、能量。 堅韌的人未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覺得不錯......
Thumbnail
前言 各位讀者好呀,又隔了一周沒跟大家見面,主要還是全家人接連輪班發燒感冒,使得所有家務活要一個人當兩人使,實在分身乏術,等靜下心來就大半夜了,也寫不出甚麼好文章與讀者們分享。 想起由於上個月寫了大長篇<中國為什麼總是產能過剩>上下集,所以就沒有空檔寫一下我在六月份錢雜誌上的專欄心得,轉眼七
Thumbnail
HI大家好我是宥爸 不知道大家覺得做好一件事情 最需要甚麼東西?? 宥爸覺得要能夠持續做好一件事情 最需要的是快樂跟成就感!!! 這件事可以帶給我們幸福感 我們就可以輕易地持續下去 就拿宥爸小時候讀數學 LOG 微積分 因為不知道學這個要做甚麼 覺得日常生活又用不到 所以當時
Thumbnail
這三個月的日子沒有什麼特別的,股票都解套了,早就都賣出放在數位帳戶裡賺吃飯利息,2萬點以上過去買的股票應該也都解套了吧?會這樣說肯定就是否定的答案,我老爸就是之一,他會抱著就是套牢的,所以也不用再問他了,我早已抱ETF,目前已無套牢問題,但換個角度想想,父親已老,活潑的個股才能刺激他去學習,牛皮的E
Thumbnail
中文翻來就是: 始終如一地維持變化。 這是身為藝術/創作家最反直覺的內在衝突。 什麼意思呢? 一般來講,所有的人類都有追求穩定和安全的內在傾向, 所有的人類也都有探求和冒險的精神。 不過,每個人的這兩個天平的兩端,也都會有個人的傾向和角度。 通常來說,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是傾向探求和冒
Thumbnail
歡迎來到更多的實驗: 我將稍早發布的5分鐘文章,以實況的方式重新以30min計時重寫。 人與文字都完全沒濾鏡!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1t7ID6hDu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多重專案和不同作品同時進行的狀態下,我不斷練習處在當下--這是最初也是最終的自我成長技巧。 技巧不外乎一個字:NOW。 無論是禪家還是現代mindfulness技巧,看似都講求「少」以及「慢」。 但事實是,真正的那個字是「滿」以及「簡」。 如果你練習過,你會知道那是一樣的狀態。
Thumbnail
我很討厭嘆氣的人。 嘆氣代表對現狀毫無作為,只用對環境和問題的失望和焦慮嘆嗟問題,完全無濟於事。 嘴巴倒是動了,但屁股永遠黏在沙發上,眼睛盯著螢幕。一臉可憐或憤怒。 這種人最危險,不應該跟這種人接近。 他們的嘆氣看似是對外部的反應,事實是他們只靠嘆氣反應出自己打從內心對自己的毫無作為深深失望
Thumbnail
好久沒回到五分鐘文章,今天來寫一段: 身為不斷用身體擋子彈的人--如果子彈是失敗--我可以保證,失敗讓我身心靈都更堅韌。 你會問,堅韌就代表健康嗎? 我會答,堅韌可以讓我迎接更多失敗。 我不確定是否更健康,但我很確定我可以迎接更多機會。 堅韌也代表我不斷累積經驗、知識、能量。 堅韌的人未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覺得不錯......
Thumbnail
前言 各位讀者好呀,又隔了一周沒跟大家見面,主要還是全家人接連輪班發燒感冒,使得所有家務活要一個人當兩人使,實在分身乏術,等靜下心來就大半夜了,也寫不出甚麼好文章與讀者們分享。 想起由於上個月寫了大長篇<中國為什麼總是產能過剩>上下集,所以就沒有空檔寫一下我在六月份錢雜誌上的專欄心得,轉眼七
Thumbnail
HI大家好我是宥爸 不知道大家覺得做好一件事情 最需要甚麼東西?? 宥爸覺得要能夠持續做好一件事情 最需要的是快樂跟成就感!!! 這件事可以帶給我們幸福感 我們就可以輕易地持續下去 就拿宥爸小時候讀數學 LOG 微積分 因為不知道學這個要做甚麼 覺得日常生活又用不到 所以當時
Thumbnail
這三個月的日子沒有什麼特別的,股票都解套了,早就都賣出放在數位帳戶裡賺吃飯利息,2萬點以上過去買的股票應該也都解套了吧?會這樣說肯定就是否定的答案,我老爸就是之一,他會抱著就是套牢的,所以也不用再問他了,我早已抱ETF,目前已無套牢問題,但換個角度想想,父親已老,活潑的個股才能刺激他去學習,牛皮的E
Thumbnail
中文翻來就是: 始終如一地維持變化。 這是身為藝術/創作家最反直覺的內在衝突。 什麼意思呢? 一般來講,所有的人類都有追求穩定和安全的內在傾向, 所有的人類也都有探求和冒險的精神。 不過,每個人的這兩個天平的兩端,也都會有個人的傾向和角度。 通常來說,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是傾向探求和冒
Thumbnail
歡迎來到更多的實驗: 我將稍早發布的5分鐘文章,以實況的方式重新以30min計時重寫。 人與文字都完全沒濾鏡!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1t7ID6hDu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