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第一卷,啟程。
本篇是三國志-魏書第一卷-武帝紀,以紀1為稱,
是因其子曹丕後篡漢,追封2曹操為魏武帝,稱曹操為太祖。
本章不只考察三國志本志,也往上考察後漢書和漢書,以用於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考察相關人物的傳記,完整曹操的生平事蹟,並依照判斷使用裴松之3的註解。
開始吧。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曹操,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字阿瞞,戶籍在豫州沛國譙縣人。乃是西漢初年時國相曹參的後代。
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在桓帝時期,曹騰乃是中常侍4大長秋5,封為費亭侯。其養子便是曹操的父親曹嵩,曹嵩是被繼承過去的子嗣,官至太尉,因而改姓為曹,也導致無法考察出曹操的身世。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
據吳書《曹瞞傳6》所著,曹嵩本為夏侯氏的孩子,是夏侯惇的叔父,因此曹操和夏侯惇可能是同族兄弟。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少年時便觀察敏銳、反應機敏,而且還擅長玩弄權謀,但是卻因為整天在外面打獵,不注重品行和學業,因此世人皆不以為然,皆認為他成不了大器。
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不過,很快就有伯樂發現了曹操這匹千里馬,橋玄告訴曹操:「天下即將大亂,不是聞名於世的傑出人才無法拯救這樣的亂世,能安天下的人,只有你曹操了!」。
顒見曹操,歎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何顒則在見到曹操時,讚美曹操說:「漢朝即將滅亡,安天下的人必然是這個人啊。」
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將沒,謂子宣等曰:「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與吾善,袁本初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諸子從之,並免於亂世。
另外,李瓚曾見過曹操,發現他的傑出才能,在臨終前,曾對孩子李宣等人說:「天下即將大亂,天下的英雄都不及曹操,張邈和我交好,袁紹是你的親家,儘管這樣你們也別依附他們,一定要歸順曹家」。
少年曹操謀天下之心已然萌芽,接著,讓我們進入漢臣曹操。
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
二十歲那年,曹操舉為孝廉7,被任為北宮門校尉,掌管雒(ㄌㄨㄛˋ)陽8城門十二所。
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迹,莫敢犯者。
同樣是《曹瞞w傳》中提到,曹操剛進入官場,整治洛陽四門,打造了專門處刑的五色棒,每個縣門都有十多餘支,只要是犯法者,不論身份地位,皆以五色棒殺之。幾個月後,靈帝寵信的小黃門9蹇碩10的叔父在半夜時外出,便被曹操所殺。洛陽中每個人都收斂了違法的行為,無人敢犯。
近習寵臣咸疾之,然不能傷,於是共稱薦之,故遷為頓丘令。
承上文,皇帝的寵臣皆憎恨曹操,但因為是合法的事,也不能對曹操怎麼樣,於是大家一起以推薦的名義,讓曹操離開洛陽到頓丘去當縣令。
太祖從妹夫㶏彊侯宋奇被誅,從坐免官。後以能明古學,復徵拜議郎。
後來因為曹操的妹夫㶏(ㄧㄣˇ)疆(ㄑㄧㄤˊ)侯宋奇11被誅殺,曹操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免官,但因為通曉儒家道理和史學,又被徵招回去當議郎12。
太祖上書陳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姦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靈帝不能用。是後詔書勑三府:舉奏州縣政理無效,民為作謠言者免罷之。
後來,曹操上書,當中提到阻止黨錮之禍13對士人繼續迫害的救星,陳蕃、竇武被宦官陷害之事14,曹操認為現在邪惡的人充滿朝政,有德性的人被刻意壓制;曹操的言論過於銳利,漢靈帝沒辦法採用。後來發布詔書警告州縣治理不利,盡快抓到散播謠言者並罷免他。
是歲以災異博問得失,因此復上書切諫,說三公所舉奏專回避貴戚之意。奏上,天子感寤,以示三府責讓之,諸以謠言徵者皆拜議郎。
恰好,當年災害連連,在當時被認為是執政者德不配位,曹操趁機利用該時機繼續上書勸練皇帝,說三公所舉奏的人,皆不是有權有勢的人,而只有弱勢的人。奏上之後,天子突然感悟,於是責罵三府,並將受謠言所害者皆徵拜為議郎。
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但之後政治同樣腐敗,曹操知道再怎麼矯正政府都沒用了,便不再上書。
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
光和末年,也就是靈帝快駕崩之時,黃巾起義。曹操被封為騎都尉15,被奉命去援助皇甫嵩(ㄙㄨㄥ)16,大破黃巾軍。被任為濟南相17。
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
濟南國有十餘個縣,底下的長吏18大多阿諛奉承,讒媚權貴,因此貪污風氣嚴重,於是曹操罷免了八成的長吏,並且廢除了多餘的寺廟,禁斷祭祀,惡人都逃往其他地方,郡界肅然。
乆之,徵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
一段時間後,被徵招回去當東郡太守,但曹操不去,稱病回老家了。
頃之,兾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靈帝欲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因此作難,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求得起兵。會北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勑芬罷兵,俄而徵之。芬懼,自殺。
這時,冀州刺史19王芬、南陽人許攸、沛國(與曹操同國)周旌(ㄐㄧㄥ)等人,密謀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在告訴曹操後,曹操拒絕了。不久後王芬等人事敗。
《九州春秋20》提到,王芬以討伐黑山賊為名義,欲圖獲得兵權。但靈帝卻命令王芬停止出兵,並招王芬到首都(洛陽),王芬因為害怕事敗而自殺。
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衆十餘萬,天下騷動。
西邊的金城邊章、韓遂是殺了刺史與太守叛亂,共有十多萬人,全國恐慌。
徵太祖為典軍校尉。
是時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校尉,淳于瓊為佐軍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隷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朝廷徵招曹操被為典軍校尉。
《後漢書》提到,典軍校尉是西園八校尉的一職,還有中軍校尉袁紹、佐軍校尉淳于瓊、下軍校尉鮑鴻、助軍校尉趙融等人同等,並皆屬於上軍校尉蹇碩統領,蹇碩的職權是由皇帝親封的,只有大將軍才也獲此待遇,勢力的增長可見一班。
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
正好靈帝駕崩,太子少帝即位,太后主政。
大將軍何進密謀誅殺宦官,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亂鬥即將開始,也為群雄割據的亂世拉開序幕...。
註記:
1:為人物立傳記時,會將皇帝的傳記稱為「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等稱為「傳」。
2:加封過世者地位、稱號
3:南宋史學家,宋文帝認為《三國志》過於簡略,令裴松之為三國志做註釋,為當中引注了《魏書》、《傅子》等其餘史料,增加史料的豐富性。
4:中常侍,宦官之職。漢朝剛創立時,繼承秦朝的制度,負責舉用士人。隨著漢朝越到後期,人數逐漸增多。
5:大長秋,本名將行,景帝時期改為大長秋,同中常侍職權。
6:曹瞞傳,由三國時期吳國人所著的書,全文以失傳,內容多為記載曹操的生平傳聞等事。
7:孝廉,漢代提拔人才的制度,以舉薦為主。
8:雒(ㄌㄨㄛˋ)陽,本名洛陽,漢時期稱為雒陽,後又改回洛陽
9:小黃門,掌管皇后以下,也就是妻妾的眾事務
10:蹇碩,後因孔武有力,被漢靈帝親封為西園八校尉的元帥,統領袁紹、曹操等人。
11:同年,宦官合謀誣陷靈帝的妻子宋皇后,令其入獄,宋皇后的父親、兄弟也受牽連而被誅殺。因此也有人認為宋奇是因此而死。
12:議郎,領六百石,負責作為專業顧問,平日無固定事項
13:司隸校尉(負責監督朝廷官員和貴族)李膺,因為處死了違法的宦官,加上其他士人對於宦官的彈劾,導致宦官誘使漢桓帝(漢靈帝的叔叔)大怒,下令抓捕士人,並對其嚴刑拷問,李膺故意供出其他宦官是同黨,導致宦官只能變相說服皇帝將他們釋放。
14:竇武、陳蕃兩人在黨錮之禍後,意圖發動政變誅殺宦官,重新任用受到黨錮之禍影響的人才,因卻因太后猶豫不決而事敗被殺。
15:最早於漢武帝時期,統領羽林軍,不過漢末時期已不明。秩(薪水)接近兩千石。
16:皇甫嵩,左中郎將,持假節(皇帝臨時賦予將軍的最高軍事權)。
17:王國相,職權同郡守(太守),負責治理該國。秩兩千石。
18:長吏,秩六百石。上有丞、尉,再到縣長,縣令,最後到郡守(太守)。
19:刺史,負責監督諸縣,秩六百石。東漢十三州,除首都以外(首都由司隸校尉監督)的十二州,皆置一刺史。
20:九州春秋,由西晉司馬彪所著,專記漢末歷史
21:山陽公,曹丕取代漢朝後,原本的皇帝漢獻帝被逼迫禪讓
資料來源:
三國志:武帝紀
三國志注:曹瞞傳、山陽公21載記
漢書:百官公卿上、下
後漢書:竇何列傳、皇甫嵩朱儁列傳、黨錮列傳、宦者列傳、百官志一/二/三/四/五、郡國一/二/三/四/五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