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開始研究投資大約是2023年初,受到朋友的影響開始研究。有段時間會很認真的研究個股、每天聽大家講美股、還試圖學怎麼看財報等等。然後發展到現在已經變成被動投資的信徒,就來講一下我為什麼這樣選擇。
主動投資 v.s 被動投資
主動投資的投資人,會積極研究股市大盤,觀看不同的標的,研究公司財報、營運方向等等,選擇正確的時間投入。被動投資的投資人就是穩穩存錢,每年可能花一兩天買入固定的股票,完成資產配置後就鬆手。主動投資的好處是比較有機會短期之間獲得高報酬,但缺點是風險也比較高。被動投資的部分則是穩定度高,風險比較低,但資產成長的速度就需要時間來換取。而如果透過ETF來做資產配置的話,個股部分不會超過5%。我選擇被動投資的原因
- 比起每天追美股投資影片,我真的很想花時間看其他的Youtube廢片。
- 我的風險承受度不夠高,無法承受高風險的決定。
- 對於研究公司財報、營運方向等等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並且不夠專業。
- 有些數據顯示,有時候主動投資還可能投輸大盤。
- 對純研究投資沒那麼有興趣(最關鍵的點)。
被動投資的作法
- 不需要買個股,也不需要研究個股。
- 如果真的很想買個股,把個股控制在總投資的5%以內。
- 投資集中在大盤的市值型ETF即可,佔比可以達到95%都沒關係。
- 直接買ETF,什麼時間買都可以,重點是要持續把除了緊急預備金之外的資金都投入。
結論
我這邊要再引述一下施昇輝老師說過的話「投資不僅僅是數學模型,而是你的真實人生。」其實投資的目的是在於可以財富自由,可以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認為衡量人生的指標應該是時間,而不是金錢,金錢只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擁有時間。所以如果主動投資必須花費許多時間研究,變成一門事業,就不會是我的首選。所以投資的收入目的是要打造被動收入,因此被動投資就會是我比較傾向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