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置與贖回:讀連明偉《青蚨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開始閱讀《青蚨子》。首先是古典式的大量短句,悠悠喚起一種古老漢語詩歌情懷的「風格」。然而,以「物質」而言,它是本厚重的小說。短語長書,予人之印象不是經年累月縫接起的、如捲軸的連續性書寫,反倒像是某件物事摔落在地後,無限的裂解到碎屑以如星點般閃現的整體圖景。雖以書寫的實踐而言不可能,但,成就這麼長篇幅書寫的,主要並不是無盡製造與生產的意義,而是意義進入終結階段後,自身的的無盡細瑣化,微細化。

而敘事,也隱然成為微物之神。

也就是這樣「碎裂」的整體,使得符號底下的意義不安起來。因此,符號本身也浮動了。譬如,依附著一切的有餘村本身:「村人談起村莊,會依照語意、場景與對話而更動名稱:有漁村、有愚村、有雨村、有傴村、有腴村、友妤村等等。」到底,因為一切「有餘」,餘下之物,所以什麼都可以是,也什麼都可以不是。名字因其變動抹消了歷史。探問、歸類與認識不歇,而餘數常在——如波赫士舉例:國王權杖每傳一代就切去一半,越到後來就越短,但仍然存在——,反倒成為一個安然而自由的觀念上的曖昧地帶了。有餘村的所有「居民」(包括大量的鬼),在此皆為剩餘之民,在「有餘」的符號之下,意義任由氾濫,在同樣的地方彷彿無邊境的漫遊,卻又不曾出界。

於是,金生在命運的玩笑中得到的骨灰罈,首先是無所不裝的「聚寶盆」(不也是個事物無限分裂的想像?),爾後為「生死簿—龜」 現世的暫時居所,到後來的意外碎裂,是不能忽略的「小事」。如同小說畫面中一閃而現的「小說自我剖露(又隨即隱藏)」的構造,《阿爾諾非尼夫婦》畫作中的小圓凸鏡。但,造成這破裂的是什麼?小說的歸因是金生的摯友羊頭,這意外且造成兩者間的友誼破裂,與後來必然的考驗與贖回。但,或許在此我們「犯規」到過度詮釋的地帶,將骨灰罈的破裂歸咎於「生死簿—龜」的越界(或是牠的肉身實存與金生的精神或夢境鏡像式相互偷渡),原來安置生死秩序的容器超過乘載,生死本是正反或裏外的絕對差異,現在成了無數的碎片,每個碎片的正反,也令生死成為隨時能翻轉的眾生相。

「生死簿」並非失去作用、也未遭損毀,默默的顯示命運卻毫不似決斷者的「牠」,僅僅是失落了、改變位置了。有餘村的「正面」對此毫無所感,而「反面」,陰間的殘酷喜劇世界,雖然中階主管(崔判官、土地公?)的惶恐與高階主管城隍爺的震怒,不過除了陰間本身的微小混亂(譬如大量的鬼被抓去投胎),也感覺不到大難臨頭(似乎是崔判官丟了烏紗帽可以解決之事)。因此,儘管厚重的一本書沒有刻意建構起一個系統的世界觀(並非是作者的旨趣),這個世界仍令人感到溫柔又微微不安:一個缺乏至高權力的無政府世界,命運甚至不是最高主宰(更不用說是要依靠生死簿執行權力的城隍爺了),是機運本身。機運又在每個存在的選擇當中被擾亂而難以預測,但又不會真正改變什麼事(因為整體是個碎裂的圖景)。似乎在這樣的世界觀中,因為生死間的界線如此鬆動與翻轉,又如此耐心描述地獄之景如小鎮日常,好像,世間最暴力的種種,彷彿也溫柔消解了。是或不是(to be or not to be)成為細瑣小事(有餘村的陰陽兩界幾乎沒有大是大非的困惱),生死不是界線分明的禁忌,「如何」珍視、相處、經驗,成為每個存在的價值追尋。

「生死簿」的失蹤,使得原先的讀者(地府的居民)驚慌,一切的規則與宿命,轉到「我們」手裏:書中幾乎佔掉一半篇幅的「生死簿」裡的小人物甚至某個地方風景,呈現在我們(讀者)的目光下。閱讀,即是讓這些存在完成屬於他們的命運。就此,命運只需一瞬光景,在讀者的目光下,小說裏「生死簿裡眾生」的時間凍結了。「有餘村」並非沒有信仰,而是缺乏統攝一切的儀式(因此老是有安那其的狀態),神聖與世俗的差異,在日常的細微舉止中流轉,不在永恆而在時間之中。然而,這裡的時間,乃碎片化的時間,也是晶體化的時間,有餘村內,無中心且機運的,隨處都可發生故事,誰都可以成為短暫主角的嘉年華會。我們「讀者」與有餘村裡,至少「生死簿」上餘數中的人的關係也安然確定了:故事攤在我們眼前,我們閱讀,讓他們靜靜等待命運的完成。

在此背景下,由金生為主要冒險者所構起的、「愛的贖回」的古老套路,相對而言在閱讀間有些窒礙難行之感。不過情感的真摯,卻反而在這堅持之下(同時有賴讀者的耐心),成為綿延的、超過個體(而且只是個孩童)的更長遠的感情了。如「河」(《神隱少女》的白龍?)所言:


「我不曾對這個世界失望過。」


在「生死簿-龜」與「金生-鮫人」的短暫流變的相互位移中,作者創作出一個特殊的時間,容許我們閱讀剩餘之人命運的時間。生死儘管疲勞,故事當中的徒然,留下的、擦痕般的每個渺小存在的獨一無二價值與情感,在此顯現留影,即使「活著,如此之難」。

這些碎片存在相互接近卻尚未縫接成的整體圖景,也許在書本闔上後會向心聚攏,抑或離心消散。不論如何,終得明白一種必然之痛,且繼續走下去:


「被棄的存者以難以言說的憂傷與意志,釋懷了終將不告而別的世界。」


刨盡血肉,化作青蚨。告別,乃是最終的贖回。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莒哈絲最後的情人》的導演重現了 1982 年的那場訪談。以直率、甚至粗糙、不掩飾的方式呈現,包括鏡頭在訪談者與受訪者間游移的晃動、受訪者面對錄音機與受訪的不自在、話語欲言又止的中斷與停頓,還有更多或長或短的,兩個人之間的尷尬沉默。我們透過訪談聽到的,是莒哈絲化的主體。
《莒哈絲最後的情人》的導演重現了 1982 年的那場訪談。以直率、甚至粗糙、不掩飾的方式呈現,包括鏡頭在訪談者與受訪者間游移的晃動、受訪者面對錄音機與受訪的不自在、話語欲言又止的中斷與停頓,還有更多或長或短的,兩個人之間的尷尬沉默。我們透過訪談聽到的,是莒哈絲化的主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自嘲、書寫,幽默雖不能「真正」泯除死亡焦慮、消解哀悼之情。可是,努涅斯會聳聳肩,「反正人家不是說,每個好故事都是懸疑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是愛的故事。」 美國作家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藏於《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與《摯友》小說裡的布置意圖像極草間彌生在卡斯帖蘭尼畫
Thumbnail
《夢魘絕鎮》是一部由約翰·格里芬創作的美國科幻恐怖劇集,講述一個被困在恐怖小鎮中,居民面臨生存考驗的故事。劇中角色在高度緊張的環境下,努力尋找回家的路。該劇共三季,第一季和第二季已完結,第三季目前正在播出。這部劇以懸疑及驚悚元素著稱,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斷思考角色的動機和故事真相。
Thumbnail
想以兩個近期台灣的熱門事件,談談「本質」與「價值」。 上周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Computex 2024,可說是台灣科技界的盛事。眾多科技巨頭齊聚台灣,相關科技股大漲,科技發展成為產業顯學中的顯學。有新聞報導此活動,「整體規模盛況空前,甚至有超越美國 CES消費電子大展的趨勢」。
Thumbnail
在正義與寬恕之間如何取得微妙的平衡?如何處理錯誤行為,如何平衡懲罰與寬恕。透過這個故事,邀請讀者思考在面對挑戰時的道德抉擇和內心掙扎,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寬恕和正義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如何在艱難時刻找到內心的平衡點。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開始閱讀《青蚨子》。首先是古典式的大量短句,悠悠喚起一種古老漢語詩歌情懷的「風格」。然而,以「物質」而言,它是本厚重的小說。短語長書,予人之印象不是經年累月縫接起的、如捲軸的連續性書寫,反倒像是某件物事摔落在地後,無限的裂解到碎屑以如星點般閃現的整體圖景。雖以書寫的實踐而言不可能,但,成就這麼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自嘲、書寫,幽默雖不能「真正」泯除死亡焦慮、消解哀悼之情。可是,努涅斯會聳聳肩,「反正人家不是說,每個好故事都是懸疑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是愛的故事。」 美國作家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藏於《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與《摯友》小說裡的布置意圖像極草間彌生在卡斯帖蘭尼畫
Thumbnail
《夢魘絕鎮》是一部由約翰·格里芬創作的美國科幻恐怖劇集,講述一個被困在恐怖小鎮中,居民面臨生存考驗的故事。劇中角色在高度緊張的環境下,努力尋找回家的路。該劇共三季,第一季和第二季已完結,第三季目前正在播出。這部劇以懸疑及驚悚元素著稱,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斷思考角色的動機和故事真相。
Thumbnail
想以兩個近期台灣的熱門事件,談談「本質」與「價值」。 上周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Computex 2024,可說是台灣科技界的盛事。眾多科技巨頭齊聚台灣,相關科技股大漲,科技發展成為產業顯學中的顯學。有新聞報導此活動,「整體規模盛況空前,甚至有超越美國 CES消費電子大展的趨勢」。
Thumbnail
在正義與寬恕之間如何取得微妙的平衡?如何處理錯誤行為,如何平衡懲罰與寬恕。透過這個故事,邀請讀者思考在面對挑戰時的道德抉擇和內心掙扎,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寬恕和正義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如何在艱難時刻找到內心的平衡點。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開始閱讀《青蚨子》。首先是古典式的大量短句,悠悠喚起一種古老漢語詩歌情懷的「風格」。然而,以「物質」而言,它是本厚重的小說。短語長書,予人之印象不是經年累月縫接起的、如捲軸的連續性書寫,反倒像是某件物事摔落在地後,無限的裂解到碎屑以如星點般閃現的整體圖景。雖以書寫的實踐而言不可能,但,成就這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