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的叛逃與自我的書寫:安妮·艾諾《位置》的敘事策略

更新於 2024/01/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將個人存在過的世界梳理,總是一件太遲的事。吊詭在於,如果沒有後見之明的眼光,也無法將事物安頓。安頓不僅是空間的歸位,也是時間的。必須以遲來者的姿態,接收來自於過去投向未來的眼光,才能明白當年眼底所見到的可能風景。這樣的程序,我喜歡以一個平凡的詞彙命名:認識。

認識永遠是重新認識,是真正的認識。總在事過境遷後,而時間無論好壞皆繼續向前延展時,認識的意識誕生。這意味著,讓自己成為一個中繼點,暫時地脫離時光的鏈鎖,過去既不扯著你,未來尚未拉著你的狀態。你成為一個理想的實存,一個純粹的意識,一個理想的敘事者。敘事者「我」的展示,不是只是記憶與情感的內容,還有形式,說話者的聲音、語調、袒露與隱藏,或曰其風格,成為這類的敘事真正重要的內容。



自我的敘事,或說能夠自我虛構化,走入另一真實幽徑的時刻,往往與死亡有關。本書收錄的安妮·艾諾的《位置》與《一個女人》,敘事的開頭,是父親與母親的死亡。

透過死亡,敘事者才能書寫他們的生命史。對於理解艾諾的文學而言,是最好的起點,因為這正是她確立自己文學策略的發動點。這個回溯的過程,並非只是對於父母親與父母所生的世代的回顧,事實上這是一種敘事聲音的系譜學式的追尋。換句話說,透過書寫父母,探勘自身最初的書寫意識從何而來,關於自身的教養與匱乏,是如何讓自身的書寫成為可能。

是以,儘管是自傳性書寫,我們仍然要注意其虛構性。虛構與否的機制不在於事實的真偽,而是在記憶方式中的猶疑,時序的錯位,理解的曖昧。因為「我」並非在現實世界裡說話,而是在書寫中才能言說。不是將所能說的事寫下來,而是書寫沉默,並在書寫所不能及之處,留白之處,讓言語留在應當沉默之處。

我們可以當艾諾的所有的作品,都由一個角色,那個以「我」說話的敘事者貫串。如同她自身心儀的普魯斯特(她在多處表達過對普魯斯特的了解與喜愛)。若普魯斯特有感於時間,艾諾則是敏感於空間。當然,這空間不只是地理的空間,而是她以一連串的作品所勾勒出的「社會空間」。關於這點,若有興趣,可參考引響艾諾甚巨的法國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 Bourdieu)作品。

在本書裡收錄的兩個作品,我們得以見證從外省到巴黎的橫向地理移動,以及縱向的由底層到知識中產階級的縱向移動。艾諾在回憶中展現的,不是隨意躍出的回憶與私人的感悟,而是一種可以指認的軌跡,以及角度與感受方式,描繪起社會空間當中的個體存在狀態。「我」不再是盧梭式的,對世界呈現出內在是一個充盈的、獨特性的靈魂。艾諾將自身出讓給空缺,讓「我」曾所在的位置說話,我即是我的軌跡,形塑我的一切。

位置決定風景,位置決定話語。決定了我喜歡或討厭什麼,想追求與擺脫什麼,甚至包括我怎麼去說,怎麼去思考的方式。

艾諾能寫,是因為她是「階級逃兵」(transfuge de classe),一個雜貨店的女兒(父親還得兼工養家),最後成為一位文學教授與作家。脫離原生階級之人,乍看享有兩種視野與經驗,實際上更多的時候,不是兩者兼備,而是處在一種兩者皆不是的狀態。無法完全融入新的階級,總覺得格格不入,但其思維模式又已回不去原生階級。

這樣的艱難,艾諾在她面對父母的回憶呈現了出來。艾諾的藝術之所以可貴,在於她理解文字的能與不能。

在《位置》中,她說父親的故事「是不可能用小說來呈現的」,更不可能在形式上採取感動讀者的策略,因為「回憶裡,詩意闕如,也沒有歡喜快樂,沒有讓人會心的一抹微笑」。唯有如同寫信給父母的平鋪直敘,才能不僭越他人之生命,即便那是自己的至親。

《一個女人》亦是,她說:「對我來說,我媽媽沒有故事可講。」她意識到,只要是以文字重現,那麼這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就必然文學(比起用照片、回憶去重現)。但她要抗拒的,是過於美化的文學,讓敘事維持在「文學未滿」的情況。

艾諾的書寫,足以作為我們思考文學的參照,而這本《位置》或許是最適合的起點。

最後,如果我們問,若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真正擺脫階級的影響,即便爬到了上層,依然會面臨種種的宰制與限制。那麼,書寫者的自由是否可能?艾諾也許會說,答案一開始就給了:自由便在這書寫實踐的反思中,努力扭身自省,我們可以有個回身的距離,那是我們可以暢快呼吸的時候。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我找尋當下的情感。」 2020年,出完六冊,近五千頁的《我的奮鬥》後,在一次的專訪中,作者這麼說。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我的奮鬥》,似乎就僅僅展現著書寫這件事,是如此簡單,也如此困難。開篇的第一句:「對心臟而言,生命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它將盡可能長地持續跳動下去,然後停下。」依此,我們當作
    「我曾為了學習而閱讀,我曾為了認識而閱讀,我曾為了累積觀念與事實而閱讀,然後,某天,我重新認識到,文學的意象有屬於它們的生命。我了解到,偉大的書值得雙重閱讀,必須輪流地,帶著一種清晰的精神與一種富有感受性的想像力去讀這些書。」 --巴舍拉《詩與物質元素(La Poésie et les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艾力克·菲耶的目光猶如人造衛星,或是擁有一雙能看見空氣中各種錯綜的、波長各異的、訊息雜亂的信號網之眼。 不以故事開頭,而以敘事直面讀者,同時拉開讀者與敘事者的距離,彷彿敘事者一點也不急。相同的,彷彿也期望讀者報以相同的耐性,在故事一一攤開之前,能隨著敘事的編排,在距離的變化之間,一次看見不同視角所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我找尋當下的情感。」 2020年,出完六冊,近五千頁的《我的奮鬥》後,在一次的專訪中,作者這麼說。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我的奮鬥》,似乎就僅僅展現著書寫這件事,是如此簡單,也如此困難。開篇的第一句:「對心臟而言,生命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它將盡可能長地持續跳動下去,然後停下。」依此,我們當作
    「我曾為了學習而閱讀,我曾為了認識而閱讀,我曾為了累積觀念與事實而閱讀,然後,某天,我重新認識到,文學的意象有屬於它們的生命。我了解到,偉大的書值得雙重閱讀,必須輪流地,帶著一種清晰的精神與一種富有感受性的想像力去讀這些書。」 --巴舍拉《詩與物質元素(La Poésie et les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艾力克·菲耶的目光猶如人造衛星,或是擁有一雙能看見空氣中各種錯綜的、波長各異的、訊息雜亂的信號網之眼。 不以故事開頭,而以敘事直面讀者,同時拉開讀者與敘事者的距離,彷彿敘事者一點也不急。相同的,彷彿也期望讀者報以相同的耐性,在故事一一攤開之前,能隨著敘事的編排,在距離的變化之間,一次看見不同視角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當在現代職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有效的跨階級溝通和溝通技巧是關鍵,不僅能減少誤解和衝突,還能提升工作滿意度、促進資訊流通、建立關係,最終實現共同的目標。(圖片來源:RF123) 文/震旦月刊626期/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根據職場社群平台LinkedIn歸納出2023年最搶手的20項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片名告訴我們或不告訴我們的,比你想得還多。本片台灣譯為<超速性追緝>,或許是「XX追緝令」的刻意誤導,用詞卻精準拿捏了速度之於激情的性幻想,縱然片中完全沒有任何警匪偵緝的橋段,使人腦補若不是法律又會是怎樣的力量「制裁」這樣的禁忌和悖德;中國片名<慾望號快車>,則或許挪用自名片<慾望街車>,強調車子的
    Thumbnail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Thumbnail
    今年五月(5/10)即將上映一部叫作《做工的人》的電視劇,是由《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所推出的第二部大戲。劇本改寫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作品,過程中克服困難重重,深入實地拍攝大型工地,就是希望能透過編導的視角,帶領大家近距離看看這群「做工的人」。
    Thumbnail
    對於投資理財的理解愈深,其實大多數都體現在你對於時間看法的轉變。
    Thumbnail
    台灣今天遇到的困境,世界各國都有,簡單說就是網際網路發達後,各種資訊流通快速,把傳統依照職業、地域、畢業學校等組成階級的方式,上下左右切割的亂七八糟。這很危險,因為人是依附在團體上,也就是階級的行動,好比你是一個醫師,卻完全不鳥任何醫師跟醫院的習慣與默契,人家會容得下你嗎?
    Thumbnail
    台灣似乎很多人習慣用有沒有錢來區分,所以常常出現明明是中產階級卻以為自己是底層,或者中產身分滿腦子上層思維,不然就是上層階級,一天到晚自己為只是小中產,一點特權都沒有。這根本亂七八糟,因為階級的區分並不是一條線劃出來,而是一種……
    Thumbnail
    為何跑戰略實務的,為何非常現實,而且冷血又不想亂發明、亂套理論?這要從人類的知識體系開始談起,直到200年前,即使是歐洲,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與千年前沒有太大區別,科技的進展雖快,仍沒有擴及全體。但思想家已經走在前面,他們知道這些文明的利器,將會……
    Thumbnail
    近來發現一堆人在那方向搞不清,自以為哪派其實鬼扯,所以用簡單非學術性,儘量讓人看得懂的方式,從階級的部分解釋現代社會跟古早的差異。總括的說,要從物質條件著手,去判斷這個社會屬於哪一種狀況,用現在的講法就是,屬於農業還是工業化社會。通常判斷基準有兩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當在現代職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有效的跨階級溝通和溝通技巧是關鍵,不僅能減少誤解和衝突,還能提升工作滿意度、促進資訊流通、建立關係,最終實現共同的目標。(圖片來源:RF123) 文/震旦月刊626期/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根據職場社群平台LinkedIn歸納出2023年最搶手的20項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片名告訴我們或不告訴我們的,比你想得還多。本片台灣譯為<超速性追緝>,或許是「XX追緝令」的刻意誤導,用詞卻精準拿捏了速度之於激情的性幻想,縱然片中完全沒有任何警匪偵緝的橋段,使人腦補若不是法律又會是怎樣的力量「制裁」這樣的禁忌和悖德;中國片名<慾望號快車>,則或許挪用自名片<慾望街車>,強調車子的
    Thumbnail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Thumbnail
    今年五月(5/10)即將上映一部叫作《做工的人》的電視劇,是由《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團隊所推出的第二部大戲。劇本改寫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作品,過程中克服困難重重,深入實地拍攝大型工地,就是希望能透過編導的視角,帶領大家近距離看看這群「做工的人」。
    Thumbnail
    對於投資理財的理解愈深,其實大多數都體現在你對於時間看法的轉變。
    Thumbnail
    台灣今天遇到的困境,世界各國都有,簡單說就是網際網路發達後,各種資訊流通快速,把傳統依照職業、地域、畢業學校等組成階級的方式,上下左右切割的亂七八糟。這很危險,因為人是依附在團體上,也就是階級的行動,好比你是一個醫師,卻完全不鳥任何醫師跟醫院的習慣與默契,人家會容得下你嗎?
    Thumbnail
    台灣似乎很多人習慣用有沒有錢來區分,所以常常出現明明是中產階級卻以為自己是底層,或者中產身分滿腦子上層思維,不然就是上層階級,一天到晚自己為只是小中產,一點特權都沒有。這根本亂七八糟,因為階級的區分並不是一條線劃出來,而是一種……
    Thumbnail
    為何跑戰略實務的,為何非常現實,而且冷血又不想亂發明、亂套理論?這要從人類的知識體系開始談起,直到200年前,即使是歐洲,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與千年前沒有太大區別,科技的進展雖快,仍沒有擴及全體。但思想家已經走在前面,他們知道這些文明的利器,將會……
    Thumbnail
    近來發現一堆人在那方向搞不清,自以為哪派其實鬼扯,所以用簡單非學術性,儘量讓人看得懂的方式,從階級的部分解釋現代社會跟古早的差異。總括的說,要從物質條件著手,去判斷這個社會屬於哪一種狀況,用現在的講法就是,屬於農業還是工業化社會。通常判斷基準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