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第一次參加 #歐陽Talk書秀 有提到理財相關的書是第三季的《零基礎機智選股生活》,在那之前我是從來沒有碰過股票相關的投資工具。我也是在那一場讀書會瞭解所謂的投資理財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概念,其中有我認知到一個重點就是「必須讓時間來幫我累積所謂的複利」,所以投資永遠不嫌晚,但必須要開始才會有累積!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嘗試了定期定額,雖然沒有成為大富大貴的成功人士,但也看到了存股帶給我的一個不錯的獲利成長,至少有這樣子的實戰經驗讓我不再害怕股票投資,視股票為邪惡。
今年重新回歸talk書秀的節奏,聽到歐陽老師提到小孩子的學費、教育基金什麼的,再次感到: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阿!確實很需要再來複習這些所謂的投資理財。
2024年1月第二本讀書會,我自己記錄了四個重點想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我覺得這個作為第一個重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價值觀其實會隨著我們的年紀,以及經歷過的人生狀況會有所改變。可能在我20歲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花錢開心是最重要的,所以賺錢都是能夠滿足自己的一些物慾,那個時候也不懂太多的投資工具,只覺得錢有存起來,有做儲蓄就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理財方法。
年過30,有了小孩,那價值觀完全不一樣!會覺得自己的健康,以及家庭的支出、小孩的教育基金,比起我自己的興趣更為重要。這樣子的價值觀轉變,其實會影響投資財理財、務規劃比重上面的改變。
所以每年或每隔一段時間,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我認為是財務規劃一個蠻重要的出發點。重新來檢視接下來的財務規劃,是以哪幾個核心價值來做資產配置。
這個小標題其實在我大學練國術的時候,我的國術老師就很常跟我們提到的一個觀念。你要知道你到底是在為誰做這件事情?為何做這件事情?
投資跟理財也一樣適用這樣子的觀念,為誰投資理財?為何投資理財?今天的讀書會在講到三信封理財或是六罐子理財方法,歐陽老師這邊有節錄了一段話就讓我想到了這個觀念。
我覺得投資理財的一個重點,還是必須得回到自己或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小孩,這些金錢的使用,要嘛就是增加自己、自己家庭、自己小孩的財富,或是未來成長的資本、資源。
我覺得這段話的一個意思,比較像是在提醒我,這一筆經費的付出之後,得到了什麼?更像一種提醒自己「理性使用金錢的態度」避免所謂的「衝動消費」。
我自己在醫療行業工作,在還沒有進到這個行業之前,也會認為醫師、醫療人員啊領到的薪水好像還不錯,普遍來算中高以上。然而自己投身在這個產業也有8年了,雖然資歷還沒有封頂,領到的薪水也算普通而已,但根據這樣子的一個算法,其實醫師、醫療人員用生命賺的金錢,跟大家好像也沒差太多啦,高了這麼一點點而已~
還記得以前在學生的時候,有老師跟我們做了一個比喻:每個人每天的資產都會重新計算,而且每個人都一樣富有,都是86400秒!我又想到以前少林足球三師兄造成流行一句話:「我一秒幾十萬上下!」。
既然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是86400秒,那為什麼有的人一秒可以有幾十萬上下,有的人一秒只能值幾毛錢而已?在讀書會這裡就帶到《富爸爸,窮爸爸》的ESBI四象限。
其實我們蠻多人都是所謂的「用時間換取工錢的雇員」。我們如何去改變我們自己生命的價值,我覺得這一張四大象限提供我們好好去思考這件事情的基礎,我也必須說這四大象限的身份沒有誰絕對比較好,它提供的是我們去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能夠更有價值而不被限制住。
還記得以前有學長跟我提過:「節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我認為這句話沒有錯,但是這個社會通貨膨脹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都還要快,節省下來的十塊錢或許沒有十塊錢的價值。
這本書提到讓自己的收入增加,就讓我想到「本多終勝」這句話,這句話在投資理財界應該也是蠻多人認同的一句話。看看那些所謂的大資本家,就是因為他「本」夠多,即使只有賺一點點的趴數,但因為他本金夠大,所以他賺的就是比我們多。
今天在這個讀書會,歐陽老師就分享了三個增加收入的重點,老師也舉了他自身的例子,讓他從一個學校老師變成自由工作者,本身也是一步一步增加很多讓自己有價值的技能。
我認為未來世界的變化,已經是讓我們從專才變成通才的世界,觸類旁通讓自己有些能力斜槓,是在未來生存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能力。畢竟未來的世界透過AI、透過機械科技的力量,可以讓一些高度專業又重複性的東西被取代,但跨領域整合創新,我認為還是只有人類有辦法辦到。
回到投資理財的話題上,也只有讓自己增強專業領域,加以跨領域整合跟斜槓,來增加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增加自己多元收入的能力,有了更多充足的「銀彈」,在做各種投資理財規劃也就更有本錢而不必捉襟見肘。
以上就是我對這場讀書會,筆記下來的四個重點,以及我個人的心得與看法。
投資理財沒有所謂的對錯,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能力、考慮都不盡相同,所以在做投資理財絕對不要盲目的去聽信,而是必須根據自身的狀況,找到自己最合適以及可以負擔的方法,來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