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定義與短影音特色分析——映光乍現·短片放映:短片與新媒體的碰撞與潮流(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短片定義是什麼?短片其實是比較短的長片?


首先釐清短片於台灣市場的想像,一般電影獎對會把短片和長片分成四種類型:劇情、動畫、紀錄、實驗片。先不論動畫或實驗片,一般劇情或紀錄短片都至少十分鐘起跳。再聚焦於劇情短片討論,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國外短片可能十五或二十分鐘就可以敘述一個很厲害的故事,但台灣短片很多都是三十分鐘或六十分鐘,而會造成這個現象很大的緣由是因為台灣關於電影獎或補助的時長規定。目前台灣的影視創作者對於短片的想像是比較短的長片,雖然現在的資金或能力只足以拍攝短片,但未來的終極目標仍是拍攝一部九十分鐘的長片。因此,台灣市場的短片具有某種敘事脈絡,雖然對於評論者或學術研究而言,短片可以具有不同樣貌,不過對創作者或大眾而言,觀賞短片或長片都是希望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故事樣貌。


短片在既有認知當中是長片的附庸,這又跟產製方式有關,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兩小時長的電影其實是一種非常經濟的觀看方式,在這種觀看模式與產製習慣下,短片就被市場認為是成本比較小即可以快速看出這位創作者是否具備長片潛力的試金石。在傳統電影教育體系當中,短片更是電影導演的訓練基石,一般的學生製片通常初試啼聲都是拍短片。而目前市場流通的 1.5~2 小時的長片,也多以敘事導向為主,是一種累積非常久的美學形式,甚至在鏡頭排列上也有一定的排列組合。所以短片作為長片的預備,也是個很敘事導向的產物,但這並不代表短片必然會如此。


二、短影音特色是什麼?短影音其實是微電影的過渡?


微電影(micro film)是從愛奇藝的短影音形式產生的概念。法國口袋電影節(Pocket Film Festival)則是介在短片和微電影之間。微電影與短片的差別是微電影使用很多旁白,置入很多音樂元素,鏡頭的尺寸是迎合播放裝置的手機或電腦,微電影早期大部分是在 YouTube 上觀看。後來隨著時間演變,觀看軟體漸漸多元化,TikTok、Instagram 等各類社交媒體上面皆出現各種生成式短影音。


一旦一個定義被提出來,就會有人希望打破此定義,所以在討論短片定義的時候可以以另一個較為不同的切角去思考。短片與短影音的分類也許不是在處理一個知識上分類的問題,而是當短影音出現以後,我們對短片的想像出現什麼知識板塊上的更動?


短影音的出現衝擊了一般大眾對於短片的想像,如上述所言,是個比較短的長片。短影音的放映方式以及觀眾與其的互動方式讓我們試著思考在這種敘事短片以外是有哪些形式是我們還未考慮過的?例如,在電影剛出現、拍攝技術仍未成熟的時候所拍攝的還未能分類成現今長片的短片,又或是實驗短片。


短影音並非設計為讓人坐在電影院坐上兩小時從頭到尾看完的內容,短影音最大的特點更是具有互動、回饋機制。演算法、大數據會蒐集你的喜好,模擬你的喜好,再回過頭餵食你類似喜好的模式。短影音透過互動、傳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具有傳播力的慾望模組。這種模組跟短片重視敘事、重視場面調度、重視在場與不在場之間的辯證是有一點點差別的。短影音另一個特性是模仿性質很強,慾望模組形成後藉由網路傳播,再模仿重製、所有人都可以把自己放入這個慾望模組之中,所以短影音更多是呈現出一個理想的自己。短影音的拍攝者被置入在鏡頭之中,自己也成為演員。


電影的靈光包含很多—攝影、燈光、表演、剪接……電影是多重敘事語法所產生的產物,但短影音更單純強調誇張的表演性、音樂性、可複製性、即時性、互動性。離開電影院後,短影音成為資本化、商業化的結合產物,短影音不專屬於影視產業,而是屬於各個領域成果發表的媒介。


三、坎城影展新增短影音競賽的現象代表什麼?


首先,坎城影展新增短影音競賽可能是為了社群行銷。由於影展無法在疫情期間舉辦實體活動,所以希望可以在線上也能創作出實體影展的光輝與神聖性。而短影音在社群的傳播方式是擴散式、裂變式、去中心化的。雖然影展舉辦主要是推廣電影,但為推廣影展,影展主辦方也利用各種形式的影像、圖文宣傳。所以坎城影展加入短影音競賽類別,可能也是因為宣傳行銷。


第二,坎城影展新增短影音競賽是希望納入一種新的影像形式,更加容納百川,也順應潮流。不過,坎城影展的評審還是用看長片的眼光去挑選短影音得獎作品,所以也能看出坎城影展的評審目前仍將短影音視為長片的附屬。


第三,以資本面來看市場的後續發展,短影音是社群的原生東西,短影音創作者的創作動機很大一部份是希望變有名,成為人氣網紅,進而接業配賺錢,所以創作短影音很多其實是希望藉由短影音建立自己的人設,而不是創作出一個具敘事概念的故事內容,這是否就跟坎城影展預期的短影音內容類型產生出入?


第四,坎城影展有一年的主視覺採用《楚門的世界》,這是否意味著,坎城影展意識到一種即時監控的美學方式,已經透過短影音、社群媒體成為我們觀看、感受這世界的主要方式?原本類比格式的電影,是由 24 幀照片逐格建立起來的動態影像,因為照片具有指認真實世界的效果,所以電影原本被稱為 「24 幀的真相」。然而,隨著從類比形式轉到數位格式的轉變,電影的真實性便開始遭受到質疑──人們可以透過後製、修圖更動照片。這些經過後製的短影音和照片卻諷刺地形塑我們對於世界的想像。《楚門的世界》是一場即時監控的真人實境秀,觀眾觀賞電影時位於全知視角,處於一個安全的位置,但是現實世界中我們無法得知我們是以哪一種方式被觀看、被監控,我們似乎已經存活在比楚門的世界更實境秀的世界。


第五,關於短影音新的各種可能性。《時代革命》透過很多的影像與直播組成,這部電影就是種行為徵召,讓觀眾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不像是僅僅坐在電影院看電影。另外,由於滑短影音的觀看模式優先於人體思考反應,所以平時我們滑短影音其實並沒有選擇權,必須吞嚥下短影音餵養的所有內容。而短影音是否得以透過不同類型的影像重新編排,創作出新的感受路徑,而不是接受既有平台餵養給我們的產物,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的方式,一種新的慾望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大電影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論你是熱愛鑽研電影的專家級影迷,還是想透過電影放鬆日常心情的普通觀眾,亦或是初次接觸電影節的新朋友,相信目前仍有不少人仍對於所謂的「短片」電影感到陌生 現在就讓臺大電影節帶大家一層層解鎖關於短片未知的知識領域吧!🚀
「我不要溫柔的故事,我要真實的改革」──蔡崇隆導演 臺大電影節邀請蔡崇隆導演與于昌民教授進行映後座談,替觀眾解答電影中的巧思與分享心路歷程,並邀請觀眾向講者提問,讓各位更深層認識移工議題與《九槍》。
不論你是熱愛鑽研電影的專家級影迷,還是想透過電影放鬆日常心情的普通觀眾,亦或是初次接觸電影節的新朋友,相信目前仍有不少人仍對於所謂的「短片」電影感到陌生 現在就讓臺大電影節帶大家一層層解鎖關於短片未知的知識領域吧!🚀
「我不要溫柔的故事,我要真實的改革」──蔡崇隆導演 臺大電影節邀請蔡崇隆導演與于昌民教授進行映後座談,替觀眾解答電影中的巧思與分享心路歷程,並邀請觀眾向講者提問,讓各位更深層認識移工議題與《九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才華與藝術是賦予生命力的跳動色彩,同時也是眾人極力想掙脫的束縛。再怎麼熱愛的事物,倘若燃燒到極致也會成灰,但萬象的脈動也許能讓我們再次感官這個世界,或讓創作者感覺到自己被溫柔地擁抱,即使只是一顆松鼠遺落的橡樹果。
Thumbnail
臉書(Facebook) 跳出好幾年前收藏的影片~《回憶積木小屋》,再次點開看了一遍,仍舊還是很有感觸。 《回憶積木小屋》(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是一部日本短篇動畫電影,導演為加藤久仁生,該部電影獲得200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篇電影獎。這是一部以回溯法的拍攝方式,
Thumbnail
關於一個少年轉生異世界以後,才發現自己變成異世界魔王的茶杯的故事。
Thumbnail
所謂的「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或又稱作「令人不安的藝術」(disturbing art),是一種中世紀時期的想像集大成。譬如Francisco Goya的繪畫,整體基調灰暗,刻意將人與其他動物的肢體結合,畫面卻又相當寫實,像在挑釁觀者,呈現出令人不適且毛骨悚然、虛實相交的氛圍。
Thumbnail
短影音的優點包括以下幾點: 1. **吸引注意力**:短影音的時長通常在15秒至1分鐘之間,能夠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保持其興趣。 2. **易於分享**:由於短影音文件較小,更容易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增加了內容的傳播範圍。 3. **製作成本低**:相比長篇視頻,短影音的製作時間和成本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短影片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工具。本文從確定目標受眾,明確目的與內容類型,設計關鍵流量策略,創造沉浸式體驗,到持續輸出和品牌建立,有效的行動呼籲以及分析與調整,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南。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手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FB、YouTube上的短劇成為眾人瀏覽的主要力量,逐漸成為了影視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儘管許多人批評短劇內容俗套、品質低下,認為中國就只會拍這種爛片,但不可否認的是,短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吸引大量觀眾。為什麼這些短劇會如此流行?這背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Thumbnail
短影音的流量在線上影音平台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迅速崛起,透過簡短的影音內容吸引用戶,為廣告主提供了全新的推廣管道和商機,也吸引行銷人紛紛增加預算投入戰場,短短15到60秒的直式影片,儼然成為品牌搶攻用戶短短注意力的關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市場對短片的想像以及短影音對短片的影響,以及坎城影展新增短影音競賽的現象所代表的意義。短片定義、短影音特色和坎城影展競賽現象都可能成為短片和短影音相關關鍵字的素材。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才華與藝術是賦予生命力的跳動色彩,同時也是眾人極力想掙脫的束縛。再怎麼熱愛的事物,倘若燃燒到極致也會成灰,但萬象的脈動也許能讓我們再次感官這個世界,或讓創作者感覺到自己被溫柔地擁抱,即使只是一顆松鼠遺落的橡樹果。
Thumbnail
臉書(Facebook) 跳出好幾年前收藏的影片~《回憶積木小屋》,再次點開看了一遍,仍舊還是很有感觸。 《回憶積木小屋》(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是一部日本短篇動畫電影,導演為加藤久仁生,該部電影獲得200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篇電影獎。這是一部以回溯法的拍攝方式,
Thumbnail
關於一個少年轉生異世界以後,才發現自己變成異世界魔王的茶杯的故事。
Thumbnail
所謂的「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或又稱作「令人不安的藝術」(disturbing art),是一種中世紀時期的想像集大成。譬如Francisco Goya的繪畫,整體基調灰暗,刻意將人與其他動物的肢體結合,畫面卻又相當寫實,像在挑釁觀者,呈現出令人不適且毛骨悚然、虛實相交的氛圍。
Thumbnail
短影音的優點包括以下幾點: 1. **吸引注意力**:短影音的時長通常在15秒至1分鐘之間,能夠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保持其興趣。 2. **易於分享**:由於短影音文件較小,更容易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增加了內容的傳播範圍。 3. **製作成本低**:相比長篇視頻,短影音的製作時間和成本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短影片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工具。本文從確定目標受眾,明確目的與內容類型,設計關鍵流量策略,創造沉浸式體驗,到持續輸出和品牌建立,有效的行動呼籲以及分析與調整,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南。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手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FB、YouTube上的短劇成為眾人瀏覽的主要力量,逐漸成為了影視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儘管許多人批評短劇內容俗套、品質低下,認為中國就只會拍這種爛片,但不可否認的是,短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吸引大量觀眾。為什麼這些短劇會如此流行?這背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Thumbnail
短影音的流量在線上影音平台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迅速崛起,透過簡短的影音內容吸引用戶,為廣告主提供了全新的推廣管道和商機,也吸引行銷人紛紛增加預算投入戰場,短短15到60秒的直式影片,儼然成為品牌搶攻用戶短短注意力的關鍵。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市場對短片的想像以及短影音對短片的影響,以及坎城影展新增短影音競賽的現象所代表的意義。短片定義、短影音特色和坎城影展競賽現象都可能成為短片和短影音相關關鍵字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