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廸旗

含有「袁廸旗」共 6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於實現會社舉行電影《愛與希望之街》的放映會,雖然在大島渚眾多作品中,《愛與希望之街》受關注程度遠不及《感官世界》、《日本之夜與霧》等具爭議之作,但在現今香港背景下回顧這齣電影,卻有另下番味道。 大島渚成長的年代,社會出現重大變化,這群生長
Thumbnail
早前看了泰國電影《第151個朋友》,電影中主角有一位離世的同學;觀影時,我不斷想起七年前因病去世的H同學⋯⋯  H同學去世時,Z同學吩咐大家可寫下對H同學的思念。我忘記自己寫了甚麼,只記得Z同學較感性,寫下不少內容;詳細內容我也忘記了,只記得提及拍攝等相處的事。Z同學的掉念,讓我覺得自己寫的內容不
Thumbnail
趁DSE放榜,講吓當年我的故事,當時仲係A Level年代: 讀中四五左右,我已經打算第日大學讀電影,亦聽聞讀電影還是拍電影,文學修養好重要,於是升預科嗰陣,我做咗個大膽決定,就係選修會考冇讀過的中國文學科。 唔知係我會考成績好,定係老師好人,學校畀我選修中國文學科。不過後來的班主任同同學以
Thumbnail
最近「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獲藝發局資助一事,讓「鮮浪潮」成為話題,特別是大家回顧近十年香港新晉導演中,曾參與「鮮浪潮」的短片拍攝資助及其競賽比例之高,讓大家重新肯定「鮮浪潮」對提拔新晉導演的成效。可是,不少評論人及傳媒人,或許對電影工業不認識,或只看到「鮮浪潮」表面的成效,當他們評論「鮮浪潮」時,都
Thumbnail
九年前,筆者成立「筆記電影會」(以下簡稱電影會);不經不覺,「筆記電影會」已踏入九周年。這九年來,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亦深感體會在香港經營一個小型藝術組織之困難。筆者趁這九周年,略談當中的挑戰。 無論是「筆記電影會」還是其他組織,網絡宣傳特別是社交媒體宣傳,成為了最重要的活動宣傳渠道;不過這種宣傳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上兩回分析了胡金銓早晚期電影中,女性形象之異同。胡金銓電影之所以出現如此獨特的女性形象,必有當時環境以至他個人的因素;所以,今回將談討胡金銓電影出現獨特女性形象之原因。 一、電檢 胡金銓電影出現這女性形象,電檢或許是一個誘因。六、七十年代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今次談及胡金銓早晚期電影中女角色相同之處。相比不同之處,胡有更多的女角色設定一直貫穿其早晚期的電影,形成其獨特的女性形象。 一.性暗示 性暗示是胡金銓早晚期電影的共同之處,除了早前提及有關性的處理外,其他電影都涉及性,例如《迎春閣之風波》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及《關鍵評論網》刊登) 胡金銓在武俠片之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以《俠女》獲得國際肯定和後人爭相模仿。不過,胡的武俠片水準高且具個人風格,非一般導演能達到,特別是其影片女性角色形象,與一般武俠片男性英雄主義的大為不同。 無論是與胡金銓同期的張徹電影,或是現
Thumbnail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當代德國電影成績,有目共睹。當代德國電影工作者,無論在社會議題上,包括移民、原東德人民的處境,還是對歷史的反思,例如反納粹、東西德問題、甚至對以往的德國電影,都有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令當代德國電影大放異彩,成績斐然。 首先簡介一下當代德國的背景。1982年法
Thumbnail
(原文於2014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為時一星期、由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第十三屆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於十月二十六日完滿結束,來世界各國八十三部學生短片,並分為國際組及國內組(包括港澳台的短片),分別競逐多個獎項,而得獎名單如下: 金獎《應用保衛戰》美國電影學院 銀獎《遺留之殤》南加州大學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