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碎裂的鏡像說話:阮越清《告白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徹底坦白過去、面對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會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樣貌、對於自己所為與所思更加的瞭然於心?還是相反?

《告白者》同前作《同情者》,由同一個敘事者的肉體與心靈,受到諸多的苦難。當然,我們知道,即使作者在此作中再度讓敘事者肉體遭逢巨大的、逼迫至瀕死的酷刑(施虐者確實是以刑求的形式施予酷刑),真正的地獄卻是發生在他的心靈。

但,對於一個內心分裂者來說,真正的施虐者,是內心的他者。這些他者,不僅僅是實為過去的糾纏鬼魂。最為苛刻、逼迫人發瘋的他者,其實正是「我」。藉由敘事者之口,逆轉了韓波知名的「我是他者(Je est un autre)」。如何逆轉?他直接跳了進去,成為令讀者不安的他者之聲:這位「他者」(越南人、亞裔,或可指所有的少數族群),卻以「我」說話,以英語寫作西方小說,反過頭來映照了西方。

兩本小說分別指向兩種逼迫告白技術,逼迫出敘事者我說出整個故事。《同情者》是政治審查式,以再教育營的形式;《告白者》則是精神病學式,以治療為名,將一個人的回憶與看待回憶的方式視為一種病徵。然而阮越清最大的野心,也許就在讓一個病人,一名瀕臨發狂之人,作為時代種種的病灶最好的診斷者。




《告白者》最好的安排,無非就是讓這法越混血的「我」逃難到法國,成為了少數族裔。無論被當地的法國人或阿拉伯人稱作印度支那人,或是Chinois(中國人),都一併接受。這逆來順受是小說最尖銳的形式。更尖銳在於,到了《告白者》後,我們才知曉敘事者(以及作者),竟如此熟悉這些西方的理論家,如法農、Aimé Césaire、德希達、克里斯蒂娃、阿圖塞等等,這些抽象的理論,在小說裡以充滿戲劇性的方式重新詰問。

如同阿圖賽的「叫喚」所展示的,主體是如何毫無所覺的自動跳入了意識形態。「我是『他者』」,對於越南人來說,並不是浪漫的想像,他們在主流的文化中,不斷地被套上「他者」的形象。無論是同情或是歧視,都是個缺乏聲音的他者。而他們的任何言行與形象,也被迫著以這樣的價值系統來看待自身,並以此「告白」。《告白者》的反思意識的強度,可以與法農《黑皮膚,白面具》比擬。

這位「能夠以兩面來看待事情」的雙心人,在《告白者》的巴黎舞台中,遇上的矛盾衝突更加巨大:殖民者(法國與美國)與被殖民者(越南),南越(反共)與北越(共產黨)。甚至,也讓阿爾及利亞裔的阿拉伯人與越南人兩種因法國殖民的受害者,直接地以暴力相殺。

阮越清的小說總是複雜的,不輕易地落入任何一種姿態,他的小說總是不讓人喘息,不斷有新的情節衝突,也不停讓敘事者感受與思考、懷疑。他徹底拒絕簡化的論述,不輕易讓我們劃分彼此,且將過錯推到另外一方,或將自己輕易自居於正義者或被害者。如果他在《一切未曾逝去》以成熟的理論語言談論了對越南與越戰的思索,那麼在《告白者》,他更徹底運用小說的戲劇衝突安排,在人與人之間逼近你死我活的道德難題,讓我們直視盤根錯節的結構性暴力。

「全心投入的共產主義者就和全新投入的資本主義者一樣,都沒有能力分辨細微差異。」若是如此,阮越清的小說就是讓我們走到細節差異最深處,即使那衝突如此難受,但仍極力的抵抗那種將一切化約且互成敵人的另一種無限暴力。

《告白者》作為《同情者》的續作,兩者間的關係,並不是前後的作品。如同敘事者的母親說的:「你不是什麼的一半,而是兩倍。」《告白者》的作用並非是補足,而是倍增,像是無盡的碎裂鏡像,讓人在形象中迷失。讓整個「二戰-越戰-冷戰」在越南所造成的一連串的苦難,在看似置身其外的法國舞台上(眾多細節可見他對於八零年代的巴黎,當時的左派以及少數族群的歷史做足了考證),映照出兼具批判性同時又符合現代小說美感的精彩作品。

再度交出了《告白者》,且預告這故事有第三部的阮越清,勢必會是這幾年國際上最受矚目的作家。

僅以此短文誠心推薦。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伊索寓言》也許是我們聽過最多當中故事,卻又最少直接閱讀的書之一。這些寓言故事可能在我們口中轉述多遍,卻毫無所覺。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與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區與語言的人一樣,以記憶乘載著這些故事,並將之轉述。 我們很難想像成長過程中,當中一兩個故事都沒聽過的人。 試想一下,當初最早跟我們講述這些故
當你閱讀這本書,企圖理解這個故事,了解這個從大歷史的殘骸中試圖打撈起的人物。你會發現,這其中述說的,不僅是這位蘇聯氣象學家的故事本身,更是敘事者怎樣發現這故事,如何說這故事,怎麼感受與處理這段史料的「故事」(是的,這也是某種故事)。作者的聲音克制,卻無所不在,不避諱的向我們展現他的處理姿態。換言之,
如何進入普魯斯特的歡愉時光? 1896年6月,年屆25歲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出版第一本書《歡樂時光》。書名直譯「歡愉與時日」,擬仿了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的詩集《工作與時日》。 若希臘詩人主張工作且貶損休閒,普魯斯特則崇尚每日的歡愉。 雖然,儘管當初這本書有大作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
閱讀韋勒貝克的小說,如同見證著文明的頹廢。早期作品有較激烈的批判,但進入2010後的韋勒貝克,已經悄悄轉變風格,更為消極地去觀察世界。 可憎的是,墮落從未結束。因為頹廢不是個固定狀態,而是個沈淪的動態。才明白墮落像是現在分詞,而不是過去分詞;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而自身並非只是被動,而是推動沈淪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
《伊索寓言》也許是我們聽過最多當中故事,卻又最少直接閱讀的書之一。這些寓言故事可能在我們口中轉述多遍,卻毫無所覺。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與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區與語言的人一樣,以記憶乘載著這些故事,並將之轉述。 我們很難想像成長過程中,當中一兩個故事都沒聽過的人。 試想一下,當初最早跟我們講述這些故
當你閱讀這本書,企圖理解這個故事,了解這個從大歷史的殘骸中試圖打撈起的人物。你會發現,這其中述說的,不僅是這位蘇聯氣象學家的故事本身,更是敘事者怎樣發現這故事,如何說這故事,怎麼感受與處理這段史料的「故事」(是的,這也是某種故事)。作者的聲音克制,卻無所不在,不避諱的向我們展現他的處理姿態。換言之,
如何進入普魯斯特的歡愉時光? 1896年6月,年屆25歲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出版第一本書《歡樂時光》。書名直譯「歡愉與時日」,擬仿了希臘詩人海希奧德的詩集《工作與時日》。 若希臘詩人主張工作且貶損休閒,普魯斯特則崇尚每日的歡愉。 雖然,儘管當初這本書有大作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
閱讀韋勒貝克的小說,如同見證著文明的頹廢。早期作品有較激烈的批判,但進入2010後的韋勒貝克,已經悄悄轉變風格,更為消極地去觀察世界。 可憎的是,墮落從未結束。因為頹廢不是個固定狀態,而是個沈淪的動態。才明白墮落像是現在分詞,而不是過去分詞;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而自身並非只是被動,而是推動沈淪
的確,真正的閱讀是重讀,真正的書寫亦是重寫。必然是複讀與複寫,在無數的「已發生」上行跡,且終會無數次地,被往後的所覆蓋。於是在此,由書中一再出現的關鍵詞語之一,「現代」或「現代性」,召喚起波特萊爾,這位無非對「現代性」最有洞見的靈魂之一:「你的腦袋有無以數計的念頭、影像與情緒,一層層地堆疊其上,溫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昨天看完《袒露的心》, 這幾天的閱讀歷程可說「一讀三嘆」, 哀嘆、感嘆、讚嘆! 一部自傳, 像懸疑小說一樣, 抽絲剝繭, 不,是剔肉削骨, 真相只有一個, 但,不知道的永遠蒙在鼓裡。 最近看的自傳後作力都不小, 《袒露的心》比《絕望者之歌》衝擊更大, 當然文學性更是不可比的。
Thumbnail
他人無禮,不代表你就應該被冒犯 人生的劇本,並不像時下最流行的復仇劇,可以手撕反派,將之前所受到的凌辱報復回去。 我們的人生,有時候更像是一部紀實電影,我們被迫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痛,卻只能含淚忍下,最後,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裡舔舐傷口。 「就讓過去的過去了吧!你也該放下了!」或是「你也太
Thumbnail
結合自身與旁人經歷的半自傳小說《我能從感情中得到什麼?》上線囉!每周更新章節連結,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Thumbnail
一個未被愛過、未愛過人的自縊、自刎者,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痛苦,努力活著。在這份坦誠的故事中,他描述了遭受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心理創傷的痛苦經歷。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描述和觸動人心的內容,深刻描繪了憂鬱症的折磨和自我傷害的背後動機。
Thumbnail
身體, 就像說書人, 姿勢、疤痕、動作、疾病、體型, 都在訴說你的生命。 〈講創傷/身體〉2021.06.16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手術與麻醉的感受,以及心中的無助與恐懼。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無奈。
Thumbnail
真相總是很傷人之魔鬼藏在細節裏(一) 有時人就是這樣,為了找真相,確定心中的答案,很多事情都是藏在細節裡的。只是看肯不肯面對而已... 小越:沉痛的告白著,我和煒認識6年了!他好無情又絕情的對我,冷暴力的分手,絕情的轉身,讓我至今還是無法抽離出來。 蕾:靜了一會說,或許妳還著他,如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昨天看完《袒露的心》, 這幾天的閱讀歷程可說「一讀三嘆」, 哀嘆、感嘆、讚嘆! 一部自傳, 像懸疑小說一樣, 抽絲剝繭, 不,是剔肉削骨, 真相只有一個, 但,不知道的永遠蒙在鼓裡。 最近看的自傳後作力都不小, 《袒露的心》比《絕望者之歌》衝擊更大, 當然文學性更是不可比的。
Thumbnail
他人無禮,不代表你就應該被冒犯 人生的劇本,並不像時下最流行的復仇劇,可以手撕反派,將之前所受到的凌辱報復回去。 我們的人生,有時候更像是一部紀實電影,我們被迫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痛,卻只能含淚忍下,最後,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裡舔舐傷口。 「就讓過去的過去了吧!你也該放下了!」或是「你也太
Thumbnail
結合自身與旁人經歷的半自傳小說《我能從感情中得到什麼?》上線囉!每周更新章節連結,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Thumbnail
一個未被愛過、未愛過人的自縊、自刎者,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逃避痛苦,努力活著。在這份坦誠的故事中,他描述了遭受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心理創傷的痛苦經歷。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描述和觸動人心的內容,深刻描繪了憂鬱症的折磨和自我傷害的背後動機。
Thumbnail
身體, 就像說書人, 姿勢、疤痕、動作、疾病、體型, 都在訴說你的生命。 〈講創傷/身體〉2021.06.16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手術與麻醉的感受,以及心中的無助與恐懼。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掙扎和無奈。
Thumbnail
真相總是很傷人之魔鬼藏在細節裏(一) 有時人就是這樣,為了找真相,確定心中的答案,很多事情都是藏在細節裡的。只是看肯不肯面對而已... 小越:沉痛的告白著,我和煒認識6年了!他好無情又絕情的對我,冷暴力的分手,絕情的轉身,讓我至今還是無法抽離出來。 蕾:靜了一會說,或許妳還著他,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