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龍欽巴尊者談上師功德

慈悲 龍德上師:龍欽巴尊者談上師功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

「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

「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你的心靈、你的靈性的導師,要來攝受、引導你的靈性達到證悟解脫,乃至成就無上佛道的導師,所以非常重要。

在密宗稱為「嚴厲的對境」,在續部有許多教證的依據。全知無垢光尊者在《獅子妙力圓滿續》裡面有講到,其他的罪業通過懺悔有清淨的機會,而上師是一切壇城的主尊,所以如果毀謗了上師,這種罪業無法得以清淨。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3會員
3.0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為什麼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那有很多原因。 第一個原因最多:「假的、虛張聲勢。」 有這一方面問題的法師,喜歡藉用神聖的名說自己是 蓮花生大士再來,文殊菩薩再來, 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身等,連鬼神都有。
「離間語」:是用言語挑撥人與人之間的和睦關係。《勸發勝心經》云:「何處有諍及戲論,遠離百由旬為佳,何處若有諸煩惱,頃刻亦莫留住此。」現今大多數的人都是信口雌黃、搬弄是非,為了一己之私,四處搜集八卦,東家長、西家短,在家人之間、鄰里內,甚至是在寺廟等清淨處...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為什麼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那有很多原因。 第一個原因最多:「假的、虛張聲勢。」 有這一方面問題的法師,喜歡藉用神聖的名說自己是 蓮花生大士再來,文殊菩薩再來, 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身等,連鬼神都有。
「離間語」:是用言語挑撥人與人之間的和睦關係。《勸發勝心經》云:「何處有諍及戲論,遠離百由旬為佳,何處若有諸煩惱,頃刻亦莫留住此。」現今大多數的人都是信口雌黃、搬弄是非,為了一己之私,四處搜集八卦,東家長、西家短,在家人之間、鄰里內,甚至是在寺廟等清淨處...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