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獨處很好,有朋友分享也不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有些人可以像花蝴蝶般穿梭在人群而悠遊自得,而有些人卻是無法忍受嘈雜的聲音而選擇遠離人群,無論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都勢必要適應兩者,因為人是群體的動物,也同時需要獨處的時間蓄積能量。


《獨處很好,有朋友分享也不錯》繪本中的麋鹿先生非常享受獨居的生活,他沈浸於日常的靜謐氛圍,也懂得寵愛自己。


雖然他並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但當他聽到認識的木匠布魯諾先生受傷的消息,馬上發揮惻隱之心帶著許多食物去探望對方,令布魯諾先生非常感動,即便兩人之間沒有太熱絡的言語交談,仍能感受到給予愛的滿足與接受愛的溫暖。


然而,兩人的友誼是否隨著布魯諾先生的傷勢康復而逐漸淡去呢?我想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顧慮,總是擔心當初維繫彼此關係的原因消失的話,是否也代表著緣份盡了呢?


我特別觀察到作者描繪麋鹿先生與木匠布魯諾先生的神情刻意表現淡然,他們望見彼此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喜形於色,反而藉此凸顯內心所感受到的幸福與滿足,我認為作者很細心地為兩位獨居者設定了內向又敏感的性格。


這本書有種特別的神奇魔力,好似會帶領我們深入幽靜的世界,並且能充分體會到獨居生活的美好,以及偶爾有人陪伴在身旁的深切感動。

avatar-img
208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網路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媽媽向網友求助:「我的孩子都不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而亟欲協助這位媽媽找出解方的同時,是否能轉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玩?難道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不行嗎?」 或許你已經看出問題所在,意即我們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每天打開手機,叮叮咚咚各式的訊息蜂擁而至,有的是問候或廣告訊息,有的則是一眼就能辨識出的轉傳訊息,此時,你會毫不猶豫地再分享給其他人嗎?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通常轉傳訊息有絕大部分都是不實訊息,偏偏內容有許多還牽涉到錯誤的健康資訊,藉著社群軟體之便而快速流竄,很容易因為一時不察而輕信,甚至聽到他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在發表講述女性主義的書籍之前,我想針對昨天看到的一則新聞提出我個人的想法。 新聞寫道某位男主持人在新春特別節目中看到韓國女團成員享用台灣小吃地瓜球時,脫口而出說:「好想插她們下面⋯⋯選的那一顆」,結果當場被女主持人出聲提醒,才急忙表示自己沒有那個意思,但也因此引發議論,男主持人事後表示道歉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經驗是突然在某個時刻覺得心情突然陷入谷底,可能是別人的一句話刺傷了我們的內心,抑或是遭逢意外而失去了我們所珍視的事物,那種猶如心被掏空的感覺讓我們茶不思飯不想,也很難在一時之間找到重新振作的方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這種感覺何時會結束,那種看不到盡頭的感覺更是深深地把我們捲入深
網路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媽媽向網友求助:「我的孩子都不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而亟欲協助這位媽媽找出解方的同時,是否能轉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玩?難道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不行嗎?」 或許你已經看出問題所在,意即我們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每天打開手機,叮叮咚咚各式的訊息蜂擁而至,有的是問候或廣告訊息,有的則是一眼就能辨識出的轉傳訊息,此時,你會毫不猶豫地再分享給其他人嗎?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通常轉傳訊息有絕大部分都是不實訊息,偏偏內容有許多還牽涉到錯誤的健康資訊,藉著社群軟體之便而快速流竄,很容易因為一時不察而輕信,甚至聽到他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在發表講述女性主義的書籍之前,我想針對昨天看到的一則新聞提出我個人的想法。 新聞寫道某位男主持人在新春特別節目中看到韓國女團成員享用台灣小吃地瓜球時,脫口而出說:「好想插她們下面⋯⋯選的那一顆」,結果當場被女主持人出聲提醒,才急忙表示自己沒有那個意思,但也因此引發議論,男主持人事後表示道歉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經驗是突然在某個時刻覺得心情突然陷入谷底,可能是別人的一句話刺傷了我們的內心,抑或是遭逢意外而失去了我們所珍視的事物,那種猶如心被掏空的感覺讓我們茶不思飯不想,也很難在一時之間找到重新振作的方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這種感覺何時會結束,那種看不到盡頭的感覺更是深深地把我們捲入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們決定要觀賞一場藝術展覽時,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買票及觀賞,但可曾想過前置作業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及人力呢? 去年帶女兒到奇美博物館觀賞拉斐爾展的時候,女兒便好奇問我這些壯觀的巨作是如何抵達台灣的呢?若是這些畫作在運送的過程中有所損傷,又該怎麼辦呢? 《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不僅為我們
Thumbnail
如果可以不需要花時間閱讀,只要一杯飲料喝下去,就能得到一本書的知識,你願意購買嗎? 想必很多人一定很心動,因為閱讀時間太花時間了,早就已經沒有太多人有耐心閱讀文字了吧? 《神奇的白色飲料》繪本描述沒有人注意到圖書館早就被拆除了,因為販賣機開始販賣許多形形色色的書籍,甚至在考試前也能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掛名推薦的繪本,透過我們對日常及大自然的觀察與體驗,了解到改變需要時間,而我們最需要的其實是耐心等候。 孩子曾經問過我一座山的形成需要多久的時間?而這本書舉了好多的例子來向讀者展示留意這些變化將能為我們帶來樂趣,也更能體會等待的價值。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講求效率已成為了眾人
Thumbnail
你可曾記得童年最早接觸的一本書?是圖文並茂的認字卡,還有畫滿卡通動物的英文字母書?似乎放諸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時代,孩子身邊總有一本這樣的啟蒙讀物。 今天說的角帖書(Horn books),便可說是字母書的開山鼻祖。
Thumbnail
[一個人] 一個人 只是 看起來孤單一點 想往哪裡 不用等待別人 有自己陪著自己 到哪都不寂寞
Thumbnail
《蝸牛美美想獨處》描述蝸牛美美想找個地方獨處,但走過必留下痕跡,到哪兒都會被發現,被「關心」問候~ 最後他生氣了,亂無目的到處逛,發現新大陸,發現自然的動物陪伴,發現美妙的聲音,發現那久違的自己陪伴自己... 我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山中一角、安靜的咖啡廳、人少少的圖書館角落、漫無目的的單車自由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群籠中鳥,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卻不知不覺中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虛假的自我傾向於留在舒適圈,尋求安全感,就像鳥兒呆在籠子裡,即使門敞開著也不願飛出去。 我們身邊的人,家人、朋友,甚至整個社會文化,都可能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讓我們習慣於循規蹈矩,不敢突破自我。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Thumbnail
日記,是一種紀錄日常生活的書寫形式,由於其私密性質,作者通常假設讀者只有自己,因此不需顧及前後文的完整性,這使得《布魯卡的日記》的閱讀體驗顯得不拘泥於冗長的描述,有時甚至只是簡單地帶過一筆。然而,這些圍繞主角生活的小事情,最終都彙聚成一種深刻的洞見。
Thumbnail
當我們決定要觀賞一場藝術展覽時,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買票及觀賞,但可曾想過前置作業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及人力呢? 去年帶女兒到奇美博物館觀賞拉斐爾展的時候,女兒便好奇問我這些壯觀的巨作是如何抵達台灣的呢?若是這些畫作在運送的過程中有所損傷,又該怎麼辦呢? 《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不僅為我們
Thumbnail
如果可以不需要花時間閱讀,只要一杯飲料喝下去,就能得到一本書的知識,你願意購買嗎? 想必很多人一定很心動,因為閱讀時間太花時間了,早就已經沒有太多人有耐心閱讀文字了吧? 《神奇的白色飲料》繪本描述沒有人注意到圖書館早就被拆除了,因為販賣機開始販賣許多形形色色的書籍,甚至在考試前也能比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掛名推薦的繪本,透過我們對日常及大自然的觀察與體驗,了解到改變需要時間,而我們最需要的其實是耐心等候。 孩子曾經問過我一座山的形成需要多久的時間?而這本書舉了好多的例子來向讀者展示留意這些變化將能為我們帶來樂趣,也更能體會等待的價值。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講求效率已成為了眾人
Thumbnail
你可曾記得童年最早接觸的一本書?是圖文並茂的認字卡,還有畫滿卡通動物的英文字母書?似乎放諸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時代,孩子身邊總有一本這樣的啟蒙讀物。 今天說的角帖書(Horn books),便可說是字母書的開山鼻祖。
Thumbnail
[一個人] 一個人 只是 看起來孤單一點 想往哪裡 不用等待別人 有自己陪著自己 到哪都不寂寞
Thumbnail
《蝸牛美美想獨處》描述蝸牛美美想找個地方獨處,但走過必留下痕跡,到哪兒都會被發現,被「關心」問候~ 最後他生氣了,亂無目的到處逛,發現新大陸,發現自然的動物陪伴,發現美妙的聲音,發現那久違的自己陪伴自己... 我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山中一角、安靜的咖啡廳、人少少的圖書館角落、漫無目的的單車自由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群籠中鳥,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卻不知不覺中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虛假的自我傾向於留在舒適圈,尋求安全感,就像鳥兒呆在籠子裡,即使門敞開著也不願飛出去。 我們身邊的人,家人、朋友,甚至整個社會文化,都可能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讓我們習慣於循規蹈矩,不敢突破自我。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Thumbnail
日記,是一種紀錄日常生活的書寫形式,由於其私密性質,作者通常假設讀者只有自己,因此不需顧及前後文的完整性,這使得《布魯卡的日記》的閱讀體驗顯得不拘泥於冗長的描述,有時甚至只是簡單地帶過一筆。然而,這些圍繞主角生活的小事情,最終都彙聚成一種深刻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