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工作上常常被人說:"你是不是太樂觀了?"
起初聽到這句話時,總有種被冒犯,被人貶低的感受,樂觀這個詞,在我耳裡就好似單純、天真,也就是傻的可愛。
但慢慢的,我發現有些人抱著好奇的心理,他們不懂為何我會有這樣樂觀的想法?
與之深聊後,我了解到了他們為何無法感到有與我相似的想法。
或許,我的言論在他們耳裡聽起來很樂觀、正面,但於我而言,卻只是一種期待的言論,因為我很清楚這個事件、這項決議,其背後的代價,因此我可以認知到最差的結果將是什麼,同時心底就已有預期心理,接受失敗,接受此巨大的損失,並以此為根本盡可能地避免失敗,另一方面也為失敗時做準備,也就是做好後路。
就如同最近科技業最常發生的事情"裁員",通常而言第一批都是裁考績墊底的同仁,若在考績不如意,心情遭受衝擊之餘,心底自然也清楚,績效獎金肯定是非常慘淡,甚至自己還可能被列入裁員名單,盡管心底有百般的不滿,但我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履歷,並將近期的經歷更新,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這是為後路做準備,更重要的是如此避免下一次這樣的事件發生,以及如何補救。
得知考績後,約主管面談,了解考績差的原因,並確認對方到底想要看到的是什麼?他預期我應該達到哪些目標?若他所提出的目標與預期不合理時,便要充分地告知對方難處,以及自己能做到哪種程度,在雙方達成共識後,便能很大機率的降低下次得到較差考績的情況。
上述狀況或許在許多人眼裡看起來太過理想,你們心底肯定也不禁認為"怎麼敢跟主管談?"、"主管怎麼會跟你談?"、"根本是主管針對我!",若你們的主管與你是無法溝通的,那麼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待在這樣的環境工作,因為這將造成自我矮化,認為自己與主管是有所謂的階級差異,若有這樣的心理問題,很自然地就會不敢與高自己一等的存在好好溝通,綁手綁腳、處處謹慎,最後的下場就是"自認為的委屈"、"自認為的壓榨"、"自認為的社畜"。
與主管溝通雖然重要,但在此之前,整理履歷、思考對策等等,都需要很大程度的自我認知,必須知道現階段的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而這一點往往是透過"過負荷"的工作習慣才能發覺。
相信有不少人在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時,都會發現時間消逝的速度很快,明明才剛喊完早安沒多久,怎麼就要吃午餐了?明明才剛午睡起來,怎麼已經有人在背包包離開了?
若能有上述的感受,那麼便已準備好進入"過負荷"工作習慣,通常工作時間消逝如此飛快,可以想見的便是工作真的超忙,為了讓工作別這麼忙,因此就需要計畫改善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此過程便是我所謂的"過負荷"。
全心全意的工作是 100 % 的輸出,透過計畫改善的"過負荷"便是 120 % 的輸出,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你很快便會認知到自己目前的能力在哪,又有哪些部份不是靠一己之力可達到的,需要旁人或是設備的協助。
不過若是有這樣的工作習慣,通常考績都差不到哪去,因此我還沒有真的遇過考績差的時候,但盡管如此,我還是領過差強人意的績效獎金,所以盡管考績不差,獎金大不大包還是看公司。
言歸正傳,在職場感到樂觀,只不過是透過溝通與自我了解所達成的,規劃自己職能的成長曲線,不僅可以讓自己對於工作有所期待和熱情外,也能讓主管更好的理解你的能力,如此一來,或許就能達到正向的循環,脫離躺平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