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魔法空間 4 原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現代人文來說,食、衣、住、行就是能夠讓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基本條件! 為了賺取收入、為了維持自己和家庭生計,即使非要在朝九晚五反覆從家門進、出之中往返與循環。我仍舊必須要在時常令人感到厭煩的這種狀態下不斷工作!

我的意思是假設你身上多的是錢,只是你沒有一個能夠讓你感到安全或是保護你安全之處。即使你滿足這些民生條件,不過你因為無法擁有隔絕外在變數的環境。 那麼你自己延續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降低!

今天。無論各位是以老闆、或是員工的角色而工作?我們每人看似不同的生活方式,其實同樣都是為了週而復始追求生存的目的,而存在著相同的模式裡活著。 就如同反覆從你我自己的家中進、出,或者是從家中前往另一處室內工作、娛樂、用餐或住宿。這一處隔絕外界環境,我們每日往返的起點和終點,就是護佑我們棲息的地方。

raw-image

我們一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光,都是在這個地方中渡過。而你我長此以往却對建築、或者是空間居然如此陌生!?」 

空氣是生命的根本,食物則延續生命繼續呼吸的能力。

遠古人類始終不斷設法尋覓食物來源,避免自己生命因為飢寒而遭到危害。 距今約一千萬年前。人屬物種出現在人類進化史的首頁。他們尋找適合棲身的洞穴,一處足以維護自身安全的屏障!數百萬年後。因為食物的短缺,也因許多人屬物種相互攻擊而陸續滅絕!? 剩下存活的少數人種,雖然幸運逃過一劫。可是從此以後,他們相對也成為了萬物強食目標裡的弱勢族群。

在浩劫後倖存下來的少數人種,在七百萬年不停繁衍轉變成為了直立行走的體態,提升摘採高處果實的能力、面對萬物競食與搏鬥的本能,人類因此得到更加具體的進化。

如此的進化代表了原始人類對活著的認知上,食物對自己生存具有絕對重要性;為了獲得更多食物,直立人類走出了自己的洞穴、結伴同行走向更遠的地方。他們為了食物付諸了更積極的行動力,也展現堅定求生的意志力!而我們每天為工作從家門早出晚歸。 事實上就如同在洞穴和食物來源中往返的遠古人類一樣!

raw-image


從能人、直行人、匠人由行動所累積的認知與經驗,轉變為另一種群體的居住模式。集成了先人各種生存本能之後。 原始人開啟了人類由穴居、遷徙的生活模式……變成了追隨食物的游牧生活!然而。在之後的游牧時期, 他們慢慢對安定的居住產生另一種期待!?收集穀物讓他們開始學習農業、儲存糧食, 這也使當時游牧的人類嚮往起定居的舒適生活,居住形式也因此跟著發生明顯的改變。

公元七千多年前。因為農業具體發展,人類適應了定居所賦予的安定生活!而延續安定的生活, 才有今日文明世界的存在!定居徹底改變人類行為和生活方式。

所以,在穩定之中居住與生活非但沒有使原始人類的思想變得封閉;他們製作壁畫紀錄祖先的智慧,甚至開始創新技術與工具並傳承給後代;至於在後代人類進化史繼續保留「探險」、「找尋答案」的本能。 則是來自遠古游牧人類熱愛探索未知、嚮往馳騁原野上的自由天性。這種天性就像空氣流入我們的血液中,默默成為人性中永遠不變的基因。

raw-image

人類生存及智慧的進化, 始於不斷追求知識與累積經驗、去蕪存菁之後的結果。

現代人類早已經不必像史前人類刻苦探訪未知了!更不需要學會建造自己的石屋;就算我們現在專業分工建造居住的住宅, 是為了滿足生活需求;但是我們對於住家空間的求知慾, 卻遠遠不及對於美味的飲食、流行服飾及豪華的房車來得感趣!?為什麼會這樣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漢清-avatar-img
2024/02/06
嗨,午安!關於最後寫問為什麼;猜想許是衣物等及食物最快也易得到滿足慾望,偶也可炫耀吧!房子除非是特殊,大家都一般少去比較!
avatar-img
射 手 🏹 箭 矢
50會員
297內容數
生命似夢,而生活恰似夢裡唱的不同的歌;歲月在建築低語的話,將會在時空繪出感動。
射 手 🏹 箭 矢的其他內容
2024/08/13
不只1000秒,又如何!......如果還有妳陪,下 一秒就是一輩子。
Thumbnail
2024/08/13
不只1000秒,又如何!......如果還有妳陪,下 一秒就是一輩子。
Thumbnail
2024/08/13
我還沒準備好。 你呢?
Thumbnail
2024/08/13
我還沒準備好。 你呢?
Thumbnail
2024/07/31
  你覺得他專業嗎? 你心裡有數...... See you.
Thumbnail
2024/07/31
  你覺得他專業嗎? 你心裡有數...... See you.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打工一族,在這個高昂房價和生活成本的城市裡,單憑微薄的薪資水平,要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和夢想生活,著實不易。 然而,我們絕不應對此感到絕望。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只要有決心和毅力,便能掌控自己的財富和命運。 我們必須主動學習投資理財技能,合理規劃未來,為自己創造新的成長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打工一族,在這個高昂房價和生活成本的城市裡,單憑微薄的薪資水平,要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和夢想生活,著實不易。 然而,我們絕不應對此感到絕望。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只要有決心和毅力,便能掌控自己的財富和命運。 我們必須主動學習投資理財技能,合理規劃未來,為自己創造新的成長
Thumbnail
金錢與生活態度息息相關,財務思維不一定能夠複製貼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本次閱讀的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從古代人類史開始探討我們的祖先如何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求生存,以及這些生存的本能在現代中如何影響我們的金錢行為。透過這些歷史和心理
Thumbnail
金錢與生活態度息息相關,財務思維不一定能夠複製貼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本次閱讀的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從古代人類史開始探討我們的祖先如何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求生存,以及這些生存的本能在現代中如何影響我們的金錢行為。透過這些歷史和心理
Thumbnail
每個人「先天」及「後天」環境皆不同,因此每個人對於「財富自主」也有不同的定義或期待值。對於身處寸土寸金房價不斐的都會居民而言,若能將過去三年及未來三年當做一個「單位」來思考,就是努力邁向財富自由路途中。   回顧過去的自己與現實的自己差異處,可以幫助自己深思在過
Thumbnail
每個人「先天」及「後天」環境皆不同,因此每個人對於「財富自主」也有不同的定義或期待值。對於身處寸土寸金房價不斐的都會居民而言,若能將過去三年及未來三年當做一個「單位」來思考,就是努力邁向財富自由路途中。   回顧過去的自己與現實的自己差異處,可以幫助自己深思在過
Thumbnail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會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工作,辛勞賣力,忍耐疲憊,所求當然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和改善生活水平。然而,當這些用辛苦作為代價所換來的金錢被花費在即時享樂,以達到暫時放鬆的目的時,相對也會影響到財富累積的速度,甚至是造成停滯或減縮。
Thumbnail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會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工作,辛勞賣力,忍耐疲憊,所求當然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和改善生活水平。然而,當這些用辛苦作為代價所換來的金錢被花費在即時享樂,以達到暫時放鬆的目的時,相對也會影響到財富累積的速度,甚至是造成停滯或減縮。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大多數人都只為求生存而天天追趕金錢, 難道生存就只能為錢嗎? 新一代認為努力沒回報, 那不如活在當下? 總是被負評的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現時各國物價高企,大事小事都需要錢的世界下,很多人的收入僅僅只能應付生活所需,扣除基本的生存成本,如住屋,交通,水電煤等支
Thumbnail
生存究竟為了什麼? 大多數人都只為求生存而天天追趕金錢, 難道生存就只能為錢嗎? 新一代認為努力沒回報, 那不如活在當下? 總是被負評的高慾望和低慾望生活有錯嗎? 現時各國物價高企,大事小事都需要錢的世界下,很多人的收入僅僅只能應付生活所需,扣除基本的生存成本,如住屋,交通,水電煤等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