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疼痛共處的方法──《學會和疼痛共處,你可以變得更強大》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因為近幾年常常經歷一些身體的疼痛,某天突然動念想找跟疼痛有關的書,看看有沒有什麼除了藥物以外的緩解建議,於是留意到《學會和疼痛共處,你可以變得更強大》這本著作。我喜歡它的原文書名:The pain companion。它揭示當疼痛造訪我們的生命時,它與我們的關係其實是更親密、更值得探索的,不僅僅是把它移除那麼簡單。

在閱讀過程中我很驚訝的發現,其實「疼痛」兩字也可以代換成生病,或其他可能阻礙人在社會標準下正常運作的因素,在這本書裡都可以找到一些面對之道。


疼痛者所面臨的處境

作者莎拉・安妮・夏可莉因為工作傷害而得到胸擴出口症候群,使得鎖骨至第一肋骨間的空間塌陷,並擠壓到周遭大動脈、血管和神經引起疼痛。每天她都需要與這種疼痛對抗,包括為了減緩疼痛而避免某些動作,或因為疼痛導致的虛弱與精疲力竭。在書的第一部分,她以自身經驗,非常具體而滿懷同理的描繪出疼痛者所面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處境:疼痛讓人變得孤立而憂鬱,因為別人無法體會,甚至同一種病症,每個人的感覺都不見得一樣,說給一般人聽擔心對方操心,又或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疼痛也使正常的生活被迫按下停止鍵,當我們因此而逐漸與社會脫節時,更容易感到自己是失敗的......這種種經驗可能為疼痛者帶來哀傷、難過、失落、羞愧、怨恨、失敗、孤立、寂寞,和無力感,到頭來生活徹底被這些感受所包圍,完全遺忘了原本無痛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彷彿深陷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痛苦泡泡中。

「我們經歷到因應疼痛而做出的情境反應,它們會隨著時間逐漸成形和固化。我把它們稱為『情緒狀態』。它們有情緒的成分,但在實際感受上,更像一種狀態。它們包括受害者心態、無力感、孤立、寂寞和隱形。」


情緒面的觀察與照護

進入書的第二部分時,她一一探討疼痛者可能經歷的各種情緒或情緒狀態,然後提供應對建議。其中我特別喜歡「釋放困難情緒的技巧」,即使不是疼痛時刻,我也把它拿來在有負面情緒時練習,因為我懷疑某些不明原因的身體疼痛,很可能也跟情緒有關,說不定這會是一個提前觀察情緒與身體關聯性的好方法:

釋放困難情緒的技巧:
步驟一、察覺你的情緒或情緒狀態
步驟二、感受它
步驟三、從這情緒的內在深呼吸
步驟四、察覺這寬闊感
步驟五、決定一下你是否已準備好要用不同方式去感受
步驟六、察覺這轉變

進行過程中無須批判,只要允許情緒出現並觀察、感受它如何變化,以及疼痛是否跟著產生變化。並且帶入深呼吸,想像呼吸越來越寬闊、與情緒並存,甚至注入情緒之中,並繼續保持覺察。進入步驟五時,並不是要解決任何事或回答任何疑問,僅僅是去決定是否要用不同方式去感受疼痛、感受這個處境,和此刻的自己?可以的話深吸一口氣,然後徹底呼氣,讓情緒自行釋放、消散,或擴張。
重複這個過程,並觀察這對情緒和疼痛是否產生影響。

我喜歡的另一則是「針對罪惡感和羞愧的解方」,它比較不是步驟式的,而是幾則提醒,這些提醒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受用。

針對罪惡感和羞愧的解方:
◆ 認清你深陷疼痛並不是一種過錯
◆ 疼痛自有它的進度表
◆ 不因為需要幫忙而心生罪惡感
◆ 列出所有你能尋求支援的人
◆ 清楚而坦誠地尋求協助
◆ 從容接受經濟援助
◆ 別老想要照顧別人的感受
◆ 要知道你現階段的工作就是復元

對於突然被病痛打斷的生活,一般人往往會急於讓自己恢復到正常軌道,而不願面對復原其實需要時間。願意撥出時間讓自己好好休息、專心康復,能培養出對自己和別人更深的慈悲心,也更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感恩。
請求他人的幫助也是過程中不免會發生的,如果會對此心生罪惡感,可以抱持著未來將以某種方式回報或貢獻給有需要者的心態。而且有時候,讓人們有機會提供協助,其實也使他們對自己更有認同感。
更重要的是,身陷病痛已經非常辛苦了,如果還要認為這是自己的錯,甚至是一種罪、貼上負面的標籤,只是讓身體的痛又再增加了心理層面的苦,簡直就像韓劇《地獄公使》中無端被超自然力量宣判死刑又蒙受世人唾棄的人一樣備受煎熬。

「覺得與疼痛為伍的人生看似毫無意義的時候,我會提醒自己,我人生的意義是由我自己選擇的。
我可以認定自己是虛度了或失去了疼痛纏身的那段歲月,或我也可以選擇視那些年為具有某種不同意義的歲月。」


在外在生理和內在自我間探索疼痛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供了11個靜思小練習,用來緩解和釋放疼痛,甚至與疼痛建立療癒性的關係。這讓她從起初的恐懼、憤怒、焦慮、視疼痛如洪水猛獸,漸漸轉為用照顧、傾聽、理解的方式重新和疼痛共處,試著把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而非急欲擺脫的外來入侵者,也試著去明白疼痛想要告訴她什麼。

其中我想介紹的兩個小練習分別是「想像疼痛的形態」和「把疼痛想要的東西給它」。它們讓我想起藝術治療跟敘事治療,是一種運用各種方法重新訴說自己和疼痛間的故事的過程。

「想像疼痛的形態」是一個結合繪畫的小練習:

1.讓你的心靈和身體平靜下來
2.回顧你和疼痛的種種過往
3.以你疼痛的內部作為表達的出發點

我很喜歡「以你疼痛的內部作為表達的出發點」這句話,它不僅表達了疼痛有話要說這個特點,也呈現了疼痛與它的主人密切而飽含意義的關係。運用畫筆探索這部分時,她給了一些建議,例如(以下部分列舉):
◆ 假想你把筆刷交給疼痛。疼痛會畫出什麼樣的圖畫來呢?
◆ 畫出你認為疼痛眼中的你是什麼模樣。
◆ 畫出你認為你無法對任何人啟齒的關於你疼痛的真相(它的深度、它的意義、你對它的怨恨等等)。

「把疼痛想要的東西給它」有點像是一個冥想練習:

1.把疼痛想像成你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2.想像疼痛到底渴望什麼
3.把疼痛想要的東西給它

這個練習的重點在於,把疼痛視為一個一直以來渴望被傾聽、看見、關注、尊重、榮耀或承認的存在,彷彿你的某個部分正以此作為僅有的發聲管道。然後搭配呼吸問它究竟渴望什麼,並隨著念頭勾勒的畫面做探索。隨後想像疼痛已得到它想要的東西,並任它飄走,或它要以任何戲劇性的方式結束都沒關係;但務必要給疼痛它真正想要的東西。

倘若我們堅信自己的疼痛純屬生理性質,而不進一步探索檢視,我相信我們不只是錯失了一次更深層療癒的機會,恐怕也致使了疼痛更原地不動。


療癒的本質

在最後一部分中,作者分享了自己以疼痛為師所領悟到的一些道理。大部分人面對疼痛的第一反應都是「抗拒」,只想要它趕快離開我們的生命,但是當它一再出現,或是暫時還無法遠離時,作者提起的應對方式是「慈悲心」:允許自己去感受因身陷疼痛而引起的深刻情緒,繼而接受並允許自己放下,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因為這是一個關於放鬆和接納,以及疼愛自己的練習。

在經歷一連串為了疼痛而有的調整之後,她的生命因此轉變了,變得對自己和他人都更寬容,從一個原本強求事情發生的人,變成一個不再事事掌控的人,她學會了說不,也學會珍惜。回顧自己的轉變,她認為這些都是疼痛帶來的「禮物」,為了讓她迎向更適合她的生活。

慢性疼痛要求我們檢視什麼是我們需要放下的,或覺知的,或擁抱的,以便踏進一個很不一樣的人生境界和內在心境。簡單來說,疼痛之所以還不走,是因為它仍有事情要告訴我們。


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這本書前面的部分,一來覺得被深刻的同理,而且有一些具體的練習和音檔可以搭配,觀念的部分雖會讓我想起其他類型的療癒書籍,不過我確實嘗試過「聽聽疼痛在說什麼」或是安撫它(針對疼痛發生的身體位置),我覺得有時候是有效的,只是還沒有更進一步探索過更深層的原因,所以遇到這本書剛好也成為了一個契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誰說黑色不吉利
2會員
6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壓抑自己與身體疼痛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了三個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故事。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姿勢、接受自身特質,作者鼓勵讀者發掘內在力量,療癒自己的心靈。這些故事觸及了許多人的成長與身體健康議題,讓人深感共鳴與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壓抑自己與身體疼痛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了三個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故事。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姿勢、接受自身特質,作者鼓勵讀者發掘內在力量,療癒自己的心靈。這些故事觸及了許多人的成長與身體健康議題,讓人深感共鳴與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經歷過痛苦和傷害後的成長與感悟,並表達了感恩和堅強的心態。文章內容充滿了正能量和勵志,適合各種年齡層的讀者。
Thumbnail
上一篇簡單介紹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的概念,今天分享《自我疼惜的51個練習》這本書除了介紹自我疼惜的概念、自我疼惜的優缺點之外,還包含了許多的練習與非正式練習,甚至在每個練習之後都有許多的問題引發自己反思,透過這些練習及反思可以幫助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上一篇簡單介紹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的概念,今天分享《自我疼惜的51個練習》這本書除了介紹自我疼惜的概念、自我疼惜的優缺點之外,還包含了許多的練習與非正式練習,甚至在每個練習之後都有許多的問題引發自己反思,透過這些練習及反思可以幫助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需求。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如何在心靈上承受痛苦,並努力克服這種痛苦的過程。內心的傷口還在淌血,但人們仍然在努力讓痛苦變小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強。文章中提到了親愛的曉一直努力的過程,以及這條路的長與辛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如何在心靈上承受痛苦,並努力克服這種痛苦的過程。內心的傷口還在淌血,但人們仍然在努力讓痛苦變小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強。文章中提到了親愛的曉一直努力的過程,以及這條路的長與辛苦。
Thumbnail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適合對象: 想要提升團體凝聚力的團體 (工作團隊、學生社群...) 在人際關係中受過傷的個人 想要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個人
Thumbnail
過去的傷痛不應該綁住你前行的腳步。 「我要為不斷告訴自己要堅強的你,鼓鼓掌,辛苦你了。」
Thumbnail
過去的傷痛不應該綁住你前行的腳步。 「我要為不斷告訴自己要堅強的你,鼓鼓掌,辛苦你了。」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