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的文章都是屬於行為偏差中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Errors),後半段幾篇文章則是屬於『情緒偏差』(Emotional Biases)。
一般來說,『認知偏差』(Cognitive Errors)可以依靠學習來逐步改善,但『情緒偏差』(Emotional Biases)相較之下較難改變,不過可以覺察自己已經有這樣的情緒。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過度自信偏差」是一種情緒偏差,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有傾向於高估自己在特定領域的能力、知識和技能。
部分心理學家研究顯示,需要較高專業能力的職業更加有這樣的傾向,例如:醫師、護理師、律師、工程師、投資家、銀行家、投資者和經理...等。
(p.s. 感覺好像對高專業知識分子開地圖砲~~)
「過度自信偏差」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甚至會加劇其他偏差問題,如「後見之明偏誤 (Hindsight Bias)」、「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等等。
這種高估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例如『自覺對於人事物有控制能力』、『不切實際的樂觀想法』或『低估某些情況所面臨的風險』。
(p.s. 許多賺大錢的當沖客常常會有上述這些感覺!)
案例一:加密貨幣的興盛與風險
在2017年期間,有一位J大的投資客,他十分相信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勢,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進場時機。
當時,J大決定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一家名為BitConnect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該平台聲稱能夠有特殊交易系統以及借貸系統讓投資者在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高額利潤。
果不其然,比特幣價格快速升破19,000USD,J大對於自己的投資眼光十分自豪。
然而,J大對於平台低風險的高額利潤沒有進行研究(在經濟學上幾乎不可能),過度自信使得J大自覺對於所有加密貨幣的相關事物有控制能力。
BitConnect的故事,相信很多早期有操作加密貨幣的投資者都知道,該平台被證實是一個龐氏騙局,J大幾乎損失所有投入的資金。
J大過度自信的行為讓他忽略了基本面以及市場風險,最終導致他的投資失敗。
案例二:百視達Blockbuster與Netflix的故事
這是個很經典的老故事,這邊當作案例簡短介紹給大家。
2000年代初期,美國影視出租市場一片榮景,百視達是當時的霸主更伴隨許多人成長。(說起來真的是透漏了年齡!!>"<)
百視達在2004年的巔峰時期,全球擁有近萬家分店,年營收約30億美元;而1997年成立的Netflix,在當時根本名不見經傳。
在2000年時,好不容易獲得30萬訂閱的Netflix,卻遇上了網路泡沫化,無疑是給予尚未獲利的Netflix當頭棒喝。
當時Netflix執行長Reed Hastings,在急需資金挹注找上行業老大哥百視達執行長John Antioco,提議由百視達買下Netflix 49%的股權,並以百視達作為主品牌,將Netflix納入旗下網路事業部。
若這樁聯姻成功,無疑將催生出史無前例、虛實整合的影視娛樂新帝國。
結局我們都知道,百視達因為「過度自信」與「低估數位衝擊」(低估某些情況所面臨的風險),失去這次大好機會,最終的下場就讓百視達於2011年聲請破產黯然走入歷史。
更完整的故事可以在下列瀏覽StockFell股感的專文!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按下愛心當作鼓勵💖
💵想要持續獲得金融財務知識,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