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識】過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投資路上要知道的個人投資行為偏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一、前言

前半段的文章都是屬於行為偏差中的『認知偏差』(Cognitive Errors),後半段幾篇文章則是屬於『情緒偏差』(Emotional Biases)

一般來說,『認知偏差』(Cognitive Errors)可以依靠學習來逐步改善,但『情緒偏差』(Emotional Biases)相較之下較難改變,不過可以覺察自己已經有這樣的情緒。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其他之前的投資行為偏差文章傳送門在此

二、過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

「過度自信偏差」是一種情緒偏差,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有傾向於高估自己在特定領域的能力、知識和技能。

部分心理學家研究顯示,需要較高專業能力的職業更加有這樣的傾向,例如:醫師、護理師、律師、工程師、投資家、銀行家、投資者和經理...等。

(p.s. 感覺好像對高專業知識分子開地圖砲~~)

「過度自信偏差」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甚至會加劇其他偏差問題,如「後見之明偏誤 (Hindsight Bias)」、「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等等。

這種高估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例如『自覺對於人事物有控制能力』、『不切實際的樂觀想法』或『低估某些情況所面臨的風險』。

(p.s. 許多賺大錢的當沖客常常會有上述這些感覺!)

三、生活與投資案例分享

案例一:加密貨幣的興盛與風險

在2017年期間,有一位J大的投資客,他十分相信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勢,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進場時機。

raw-image

當時,J大決定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一家名為BitConnect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該平台聲稱能夠有特殊交易系統以及借貸系統讓投資者在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高額利潤。

果不其然,比特幣價格快速升破19,000USD,J大對於自己的投資眼光十分自豪。

然而,J大對於平台低風險的高額利潤沒有進行研究(在經濟學上幾乎不可能),過度自信使得J大自覺對於所有加密貨幣的相關事物有控制能力。

BitConnect的故事,相信很多早期有操作加密貨幣的投資者都知道,該平台被證實是一個龐氏騙局,J大幾乎損失所有投入的資金。

J大過度自信的行為讓他忽略了基本面以及市場風險,最終導致他的投資失敗



案例二:百視達Blockbuster與Netflix的故事

這是個很經典的老故事,這邊當作案例簡短介紹給大家。

raw-image

2000年代初期,美國影視出租市場一片榮景,百視達是當時的霸主更伴隨許多人成長。(說起來真的是透漏了年齡!!>"<)

百視達在2004年的巔峰時期,全球擁有近萬家分店,年營收約30億美元;而1997年成立的Netflix,在當時根本名不見經傳。


在2000年時,好不容易獲得30萬訂閱的Netflix,卻遇上了網路泡沫化,無疑是給予尚未獲利的Netflix當頭棒喝。

當時Netflix執行長Reed Hastings,在急需資金挹注找上行業老大哥百視達執行長John Antioco,提議由百視達買下Netflix 49%的股權,並以百視達作為主品牌,將Netflix納入旗下網路事業部。

若這樁聯姻成功,無疑將催生出史無前例、虛實整合的影視娛樂新帝國。

結局我們都知道,百視達因為「過度自信」與「低估數位衝擊」(低估某些情況所面臨的風險),失去這次大好機會,最終的下場就讓百視達於2011年聲請破產黯然走入歷史。

更完整的故事可以在下列瀏覽StockFell股感的專文!

四、結論

  • 「過度自信偏差」是一種認知偏差,會導致個人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進而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
  • 過度自信偏差可能會導致投資者過度交易(當沖者常見)多元化不足(過度集中單一資產)承擔過多風險(借債開槓桿)等陷阱。
  • 行為經濟學家認為,透過尋求客觀結果、考慮反向思考證據和堅持先行計畫交易,可以減少過度自信的偏見。
  • 認識和理解「過度自信偏差」對於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和提高投資回報至關重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按下愛心當作鼓勵💖

💵想要持續獲得金融財務知識,歡迎追蹤💖

💵普及正確系統性的金融知識是我的志向,如果看官也認同歡迎贊助💖

正在前往特許金融分析師的試煉路上前行,本業的收入已經足以讓我個人衣食無虞及相當程度的生活水準,但是為了實現年輕的時候對於金融財務操盤手的夢,在工作、家庭閒暇之餘,努力進修特許金融分析師(目前為CFA Level I passed),自我學習的路上也希望分享正確的投資觀念跟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章探討情緒偏差中的損失厭惡偏差(Loss Aversion Bias),透過心理學觀點及教科書內容,分享此偏差在投資中的影響和行為模式。作者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投資案例,並指出了損失厭惡可能導致的行為反應。結尾給出結論並提出投資建議,鼓勵投資者採取策略性、系統性的資產配置,以及保持冷靜和避免情緒左右。
一、前言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
文章探討情緒偏差中的損失厭惡偏差(Loss Aversion Bias),透過心理學觀點及教科書內容,分享此偏差在投資中的影響和行為模式。作者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投資案例,並指出了損失厭惡可能導致的行為反應。結尾給出結論並提出投資建議,鼓勵投資者採取策略性、系統性的資產配置,以及保持冷靜和避免情緒左右。
一、前言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過度自信與一錯再錯〉2023-08-01   我們往往過度自信。這體現在兩個方面:我們會過度相信自己的對訊息的掌握與判斷能力、也會高估自己成功的機率。如霍布斯注意到的,我們往往會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尤其在一些困難問題上,恰恰因為我們理解到這是困難的、是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對其沒有認識的,我們更容易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虧損心理的文章,介紹了控制虧損的心理學因素,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和觀點。
Thumbnail
股市裡最常見的投資行為,通常都在投資人的能力之外。散戶玩股當沖時,不知道那其實是賭博;追逐熱門股時,不知道那其實是投機;每天到處詢問何時可以買股票,不知道擇時其實不重要;最糟的是,以為能靠技術線圖、財報或產業趨勢來選股,卻不知其實做不到。如果你說你都做得到,那肯定是沒有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在大多頭市場持續上漲的環境下,對於交易策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在任何回跌的低點下買進,都可能解套甚至獲利出場。然而,投資者應該謹慎進行,不要過度膨脹自信心,不可以用極高的獲利率去推算資產目標。該如履薄冰般地去考慮隨時會虧40~50%,謹慎地安排交易策略。
Thumbnail
長期持有指數型ETF或大多數正常的股票,一定會是贏家;短期間,失敗則是正常的,甚至都會失敗,特別是剛開始投資時,暫時被套是一定的,因此初期必須有承受失敗的堅強心智。經驗不足的投資人一定會自我懷疑,很快就不願意忍受心理的煎熬,放棄投資並離開股市,或是假「停損」之名謀求心理的慰藉,造成資金永久的損失。
Thumbnail
交易策略中總是會面對獲利與虧損,而投資者的態度與思考方式會對交易產生深遠影響。本文探討了潛意識對於虧損的影響,提出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在交易中調整和堅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大家身邊多少會有喜歡投資的朋友,有些會討論,或者是參加群組切磋激勵。但常常一群朋友裡面,有些人成長快,有些人成長慢,這是為什麼? 因為投資是認知決策品質的總體戰,投資人的進境取決於整體決策品質最弱的環節有沒有儘快補上。個人覺得可以既有的知識存量、歷練後的分析架構、擴大新知識的可能以及情緒控管能力這四個面向,來看個人在投資社群中能夠著力的地方。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本書剖析投資者內心的焦慮、金錢觀扭曲、他人期望、個性使然、認知偏誤及負面情緒等隱憂,直指這些因素往往使人在追求財富之時迷失自我。作者勸勉投資人透過自我覺察、正念等方式改善心理狀態;設定適當目標、控制壓力;遵循個人特質選擇商品策略;尋求專業交易教練的協助,方能在市場中贏得勝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過度自信與一錯再錯〉2023-08-01   我們往往過度自信。這體現在兩個方面:我們會過度相信自己的對訊息的掌握與判斷能力、也會高估自己成功的機率。如霍布斯注意到的,我們往往會相信自己是聰明的。尤其在一些困難問題上,恰恰因為我們理解到這是困難的、是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對其沒有認識的,我們更容易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虧損心理的文章,介紹了控制虧損的心理學因素,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和觀點。
Thumbnail
股市裡最常見的投資行為,通常都在投資人的能力之外。散戶玩股當沖時,不知道那其實是賭博;追逐熱門股時,不知道那其實是投機;每天到處詢問何時可以買股票,不知道擇時其實不重要;最糟的是,以為能靠技術線圖、財報或產業趨勢來選股,卻不知其實做不到。如果你說你都做得到,那肯定是沒有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在大多頭市場持續上漲的環境下,對於交易策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在任何回跌的低點下買進,都可能解套甚至獲利出場。然而,投資者應該謹慎進行,不要過度膨脹自信心,不可以用極高的獲利率去推算資產目標。該如履薄冰般地去考慮隨時會虧40~50%,謹慎地安排交易策略。
Thumbnail
長期持有指數型ETF或大多數正常的股票,一定會是贏家;短期間,失敗則是正常的,甚至都會失敗,特別是剛開始投資時,暫時被套是一定的,因此初期必須有承受失敗的堅強心智。經驗不足的投資人一定會自我懷疑,很快就不願意忍受心理的煎熬,放棄投資並離開股市,或是假「停損」之名謀求心理的慰藉,造成資金永久的損失。
Thumbnail
交易策略中總是會面對獲利與虧損,而投資者的態度與思考方式會對交易產生深遠影響。本文探討了潛意識對於虧損的影響,提出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在交易中調整和堅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大家身邊多少會有喜歡投資的朋友,有些會討論,或者是參加群組切磋激勵。但常常一群朋友裡面,有些人成長快,有些人成長慢,這是為什麼? 因為投資是認知決策品質的總體戰,投資人的進境取決於整體決策品質最弱的環節有沒有儘快補上。個人覺得可以既有的知識存量、歷練後的分析架構、擴大新知識的可能以及情緒控管能力這四個面向,來看個人在投資社群中能夠著力的地方。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本書剖析投資者內心的焦慮、金錢觀扭曲、他人期望、個性使然、認知偏誤及負面情緒等隱憂,直指這些因素往往使人在追求財富之時迷失自我。作者勸勉投資人透過自我覺察、正念等方式改善心理狀態;設定適當目標、控制壓力;遵循個人特質選擇商品策略;尋求專業交易教練的協助,方能在市場中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