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新海誠:《秒速5公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心血來潮看了動畫《秒速五厘米》,因為好喜歡這故事,所以再買小說版回味。(雖然台灣譯作五公分,但我還是堅持港譯的五厘米)

故事分為三部分:第一話「櫻花抄」講述主角貴樹與明里兩小無猜的故事;第二章「太空人」就跳到少女早苗暗戀已是高中生的貴樹;第三話「秒速五厘米」寫貴樹步入社會後的人生與反思,以及交代明里的心情。三段章節都好苦澀呀😭

最痛的當然是那句「究竟要以什麼樣的速度活下去,才能再度見到你?」。不論貴樹與明里的心多麼靠近,兩人總是存有時差。而貴樹的心就一直停留在十一歲那條跨不過電車路前,導致他心裡從此築起堅固的保護網。唉,年少時遭時間如此殘酷玩弄,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這麼一個人怎能安然無恙的再愛?他那句「到頭來,沒有誰能夠和誰一輩子在一起。人就是這樣,必須習慣失去。」多麼心酸。(所以說不要太頻繁搬家,這樣會對小孩會做成很大陰影!)

其實無數作品已寫過同樣的感嘆,不過這故事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寫得好細膩到位,例如貴樹內心反問「我所需要的只有那一句話而已,但為什麼誰都不對我說呢?」,這份寂寥令人心傷。

新海誠用畫面說故事的能力一流,作畫美不勝收。那小說方面?其實小說版和動畫的劇情有八成相同,只是第三話相異頗大。因為小說可以詳細交代成年人貴樹的心路歷程,加上微調結局的安排,小說版令我和貴樹最終真的可以釋懷了。

啊!這篇我竟然寫了兩天!因為我一直未完全沉澱,有許多感受都寫不出來。其實我仍在細想故事,不過我若再想下去只會拖稿。


avatar-img
2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有人與我一樣,寫讀書報告為求刺激腦袋?(唔,非常具偽文青感覺,已有孤單揮手的準備。) 老實說,我對村上春樹的小說無感,倒是喜歡他的散文,而這兩本《地下鐵事件》和《約束的場所》卻是圍繞著1995年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的紀實文學。前者訪問了近六十位受害者,後者則訪問了八位真理教信徒。
說來慚愧,來到奔三的年紀才讀這本經典青少年文學。同時我又很感激此刻能遇到此書,因為它的主題正是我需要的心靈慰藉。 起初想看這書就是衝著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來幫助你完成。」看來誇張虛幻,但隨著生活上種種經歷,你有時不得不相信世上有天命。
這本書感覺相當沉重,有好幾次都要中斷閱讀去緩和悲傷。同時我又好像吃了好多次悶棍,因為這書揭示了我一些不想直視的自私念頭。 故事講述父親押川基於絕望,於是親手殺死病重的妻子和擁有唐氏症的兒子,奈何自己事後自殺不逐,所以希望透過死刑得到解脫。 對此宗悲劇,大家總會同情父親。然而隨著律師的搜據,我
可有人與我一樣,寫讀書報告為求刺激腦袋?(唔,非常具偽文青感覺,已有孤單揮手的準備。) 老實說,我對村上春樹的小說無感,倒是喜歡他的散文,而這兩本《地下鐵事件》和《約束的場所》卻是圍繞著1995年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的紀實文學。前者訪問了近六十位受害者,後者則訪問了八位真理教信徒。
說來慚愧,來到奔三的年紀才讀這本經典青少年文學。同時我又很感激此刻能遇到此書,因為它的主題正是我需要的心靈慰藉。 起初想看這書就是衝著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來幫助你完成。」看來誇張虛幻,但隨著生活上種種經歷,你有時不得不相信世上有天命。
這本書感覺相當沉重,有好幾次都要中斷閱讀去緩和悲傷。同時我又好像吃了好多次悶棍,因為這書揭示了我一些不想直視的自私念頭。 故事講述父親押川基於絕望,於是親手殺死病重的妻子和擁有唐氏症的兒子,奈何自己事後自殺不逐,所以希望透過死刑得到解脫。 對此宗悲劇,大家總會同情父親。然而隨著律師的搜據,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吁,這本書擱了至少6年,如今終於讀完了,可喜可賀🎊 當初買這書是因爲主題很有趣。人類的情感複雜多變,猶如雲絮,而這書的作者就介了世界各地156個表達情感的詞語。 我讀到這書才真正明白到個人情感並非全然由心而發,也可能是深受地區氣候、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 例如:「撒嬌」就是亞洲
Thumbnail
有見電視劇掀開話題,我也來湊個熱鬧,從書櫃搬出來閲讀。(這書實在厚重,當真要用個「搬」字。) 其實我當初購買這書與劇集無關,倒是因爲之前閲讀胡晴舫的散文集,引用到其中一句讓我對這書產生興趣。 結果一翻開就嚇一大跳,因為這書的文句與用字都讓我非常陌生。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書名:一九八四,作者:GeorgeOrwell,類別:翻譯小説。 #一九八四 #翻譯小説 #反烏托邦小説 #GeorgeOrwell #喬治歐威爾 #書評 #好書推薦 #讀書報告 #閱讀報告 #讀後感 #導讀 #説書
Thumbnail
對,我也很想問為什麼有(中)!?面對這個沒完沒了、越挖越深的坑,讓我很想掐死過去那個不即時整理閱讀筆記的自己。 不過不得不說,讀墨的另一個好處是比起降低書籍購買價格的「勸買」機制,他們更會舉辦各種活動來「勸讀」。每個月不同主題的閱讀馬拉松活動,讓我在去年接觸了許多不常閱讀的類型的書。
Thumbnail
工作後的最初幾年有點不習慣沒有「回家作業」填滿工餘時間,被分割的生活偶爾會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除了前幾年準備建築師考試做題目、練手感,到最近2年佛系的等術科過關外,空餘的時間居然默默養成了閱讀習慣。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吁,這本書擱了至少6年,如今終於讀完了,可喜可賀🎊 當初買這書是因爲主題很有趣。人類的情感複雜多變,猶如雲絮,而這書的作者就介了世界各地156個表達情感的詞語。 我讀到這書才真正明白到個人情感並非全然由心而發,也可能是深受地區氣候、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 例如:「撒嬌」就是亞洲
Thumbnail
有見電視劇掀開話題,我也來湊個熱鬧,從書櫃搬出來閲讀。(這書實在厚重,當真要用個「搬」字。) 其實我當初購買這書與劇集無關,倒是因爲之前閲讀胡晴舫的散文集,引用到其中一句讓我對這書產生興趣。 結果一翻開就嚇一大跳,因為這書的文句與用字都讓我非常陌生。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書名:一九八四,作者:GeorgeOrwell,類別:翻譯小説。 #一九八四 #翻譯小説 #反烏托邦小説 #GeorgeOrwell #喬治歐威爾 #書評 #好書推薦 #讀書報告 #閱讀報告 #讀後感 #導讀 #説書
Thumbnail
對,我也很想問為什麼有(中)!?面對這個沒完沒了、越挖越深的坑,讓我很想掐死過去那個不即時整理閱讀筆記的自己。 不過不得不說,讀墨的另一個好處是比起降低書籍購買價格的「勸買」機制,他們更會舉辦各種活動來「勸讀」。每個月不同主題的閱讀馬拉松活動,讓我在去年接觸了許多不常閱讀的類型的書。
Thumbnail
工作後的最初幾年有點不習慣沒有「回家作業」填滿工餘時間,被分割的生活偶爾會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除了前幾年準備建築師考試做題目、練手感,到最近2年佛系的等術科過關外,空餘的時間居然默默養成了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