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漫慢丨白河:奇怪的體會

單車漫慢丨白河:奇怪的體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4.2.14

連假最後一天,打算走不同的路,去常去的白河。

從縣道168轉中義路(芒果大道),經關帝廟再切到白河。

芒果大道,遮陰不與車爭道

芒果大道,遮陰不與車爭道

原來這條路線比較輕鬆,少了一些高低起伏的山路。

經過關帝廟時,看到用遙控飛機在施肥還是灑農藥的農民。

遙控飛機,有看到嗎

遙控飛機,有看到嗎

現場看蠻大台的,沒料到會看到的場景。

遙控飛機對面

遙控飛機對面

我這一側也蠻美的,舒服的水田和倒影。

到了白河市區沿外環走,找早餐吃,選了麥味登。

豬肉丹麥堡和奶茶

豬肉丹麥堡和奶茶

等等要往哪走呢?沒有規劃,隨意決定,很愜意。

以上在早餐店寫的。

---分隔線---

本來在早餐店打算往東切竹門,再往北回程,但身為路癡的我,錯過了一個轉彎,變成往北邊大德街走,經玉豐,到韶安厝時,又走錯繞一圈韶安到蓮潭社區,再往北到中庄,才看到熟悉的路往東回家。

這些地名都沒聽過。

前面是哪呢

前面是哪呢

去年來過這買蓮藕粉

去年來過這買蓮藕粉

天空藍很美

天空藍很美

沿路有些地方曾經到過,有些地方完全陌生,有些地方似曾相識,大半以往都是導航經過,不如騎單車來得印象深刻。

沒導航亂走的行程,充滿驚喜。

然後想到了一句:「別人熟悉的道路,在我很陌生;我熟悉的道路,在別人可能陌生。」

奇怪的體會。






avatar-img
王導的沙龍
17會員
87內容數
喜歡接觸各種新奇事物,探索後又放擱置一旁。 相信著在某一個時間點,探索的一切會不小心串連起來,組成了自己的生活。 不是導演只想導演自己的人生。 在這裡透過自身的經歷,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與你分享各種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初二,到雲林隨意走走。 先來到北港武德宮,幾年前有一陣子曾經來這吃過幾次早午餐,很棒的一個空間。 結果一到滿滿的人。 門口有一棵大金樹,金光閃閃挺好看的金,不會感覺俗氣的設計。 排隊領錢母的隊伍長長,沒有打算排隊先入內參觀。
還記得小時候回奶奶家過年,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吃到好吃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拜拜燒金紙了。 奶奶準備的金銀元寶總是很多,好幾袋放在那,然後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堂哥一起燒。 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期待,像是一種儀式感,宣告團圓飯即將到來嗎?還是將代表金銀財寶的金紙和元寶,丟進燒金爐裡,看著火焰忽大忽小
連假第一天早起到咖啡店品嚐咖啡,點了杯日曬耶加雪菲。 初步聞起來微酸,不甚討喜,剛沖好入口微苦。 再放一下,酸味消失了一些,微回甘,苦味尚存。 微溫時,酸味再降低,回甘香味沒了,苦味尾韻猶存,味道層次消失,合為一體,回甘的味道像蜜糖直衝鼻腔。
展覽帶入文青風格,會場佈置的很漂亮(很好拍)。 許多展覽內介紹的店家在當地還在經營著,展覽內也有許多訪談報導。 吸引我的是日治時期或民國初年一些報紙報導,有介紹國外對台灣販售雜貨充滿樂觀錢景
一路從水上中庄沿著縣道165到白河,沿路上的風景不算美麗,但充滿春耕氣息,正在翻耕的田地、剛插秧稀稀疏疏稻苗、飽滿翠綠的玉米,還有沿路曳引機留下的土塊。 在鄉間總是田地相間,稀稀落落的聚落,開闊的視野心曠神怡。
16年前,剛從學校畢業,懵懵懂懂,茫茫然然,遇上金融大海嘯,不知未來在哪。 17年前,尊敬的學長,把攝影機交給了我,16年前,我交接給了下一位,不知道在給我之前,流傳了幾代。 跟學弟妹沒有特別的熟,莫名其妙在半夜三更想起了你們,發現連名字都記不得了,唯一還記得的是有加FB的小朱學妹。 16年了
初二,到雲林隨意走走。 先來到北港武德宮,幾年前有一陣子曾經來這吃過幾次早午餐,很棒的一個空間。 結果一到滿滿的人。 門口有一棵大金樹,金光閃閃挺好看的金,不會感覺俗氣的設計。 排隊領錢母的隊伍長長,沒有打算排隊先入內參觀。
還記得小時候回奶奶家過年,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吃到好吃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拜拜燒金紙了。 奶奶準備的金銀元寶總是很多,好幾袋放在那,然後有回來的叔叔伯伯堂哥一起燒。 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期待,像是一種儀式感,宣告團圓飯即將到來嗎?還是將代表金銀財寶的金紙和元寶,丟進燒金爐裡,看著火焰忽大忽小
連假第一天早起到咖啡店品嚐咖啡,點了杯日曬耶加雪菲。 初步聞起來微酸,不甚討喜,剛沖好入口微苦。 再放一下,酸味消失了一些,微回甘,苦味尚存。 微溫時,酸味再降低,回甘香味沒了,苦味尾韻猶存,味道層次消失,合為一體,回甘的味道像蜜糖直衝鼻腔。
展覽帶入文青風格,會場佈置的很漂亮(很好拍)。 許多展覽內介紹的店家在當地還在經營著,展覽內也有許多訪談報導。 吸引我的是日治時期或民國初年一些報紙報導,有介紹國外對台灣販售雜貨充滿樂觀錢景
一路從水上中庄沿著縣道165到白河,沿路上的風景不算美麗,但充滿春耕氣息,正在翻耕的田地、剛插秧稀稀疏疏稻苗、飽滿翠綠的玉米,還有沿路曳引機留下的土塊。 在鄉間總是田地相間,稀稀落落的聚落,開闊的視野心曠神怡。
16年前,剛從學校畢業,懵懵懂懂,茫茫然然,遇上金融大海嘯,不知未來在哪。 17年前,尊敬的學長,把攝影機交給了我,16年前,我交接給了下一位,不知道在給我之前,流傳了幾代。 跟學弟妹沒有特別的熟,莫名其妙在半夜三更想起了你們,發現連名字都記不得了,唯一還記得的是有加FB的小朱學妹。 16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