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的特權(上)│書摘分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摘分享

當一國短期內經歷物價持續上漲,貨幣也大規模貶值,我們會稱這個經濟體已陷入「惡性通貨膨脹」。

衡量一國的通貨膨脹有多嚴重時,除了物價上漲率,我們還可以觀察該國貨幣兌換美元的匯率變化。


▪ 當經濟景況開始下滑時,人們因為擔心未來賺的錢不夠花用,會減少消費,而廠商由於商品賣不出去,只好降價求售。物價開始下跌後,人們可能會繼續期待商品價格再往下跌,而延後購物,如此惡性循環。

商品價格愈來愈低,廠商也因為貨品賣不出去而裁員,造成經濟進一步惡化,這種現象稱為「通貨緊縮」。


在美國,央行是透過公開市場買賣美國政府債券來影響利率,當聯準會想降低利率時,便會在市場買入國庫券,而這些資金進入銀行體系後,銀行資金充裕,便會降低銀行間借貸利率,進而影響一般人的存款、借款利率。相對地,當央行想提升利率,則會賣掉手上的國庫券、從市場上回收資金,造成利率上升。

在臺灣,當央行希望利率下調或上調時,通常是藉由公股行庫帶頭調整銀行的各項利率,而非藉由公開市場操作。


至於國內資金的寬鬆或緊縮程度,除了受到利率高低影響外,也會受到央行在外匯市場的干預程度所影響。

央行通常希望維持匯率的穩定,因為突然升高的匯率,會導致出口商的貨品競爭力下降;突然暴跌的匯率,則會使購買外國貨品變得昂貴,影響國內的物價競爭。

央行若想干預匯率,會在外匯市場買入外幣、釋放新臺幣(這些買進的外匯,會進到央行的外匯存底內,國際上在推算央行有沒有操縱匯率時,通常是觀察該國的外匯存底是否有變化);想讓新台幣升值時,則是在外匯市場拋售外幣,買入新臺幣。


對大多數的執政者來說,會比較希望央行能常常降低利率水準,因為他們認為降低利率有助於刺激經濟。

當利率降低,在銀行存款能得到的利息變少了,而借錢買車、買房時,需要繳交給銀行的利息也變少了。存錢所得到的報酬變少、借錢需要付出的代價變低。


-

〔 此次純粹分享書中知識內容,建議將上、中、下三篇接續觀看,若對摘要內容有興趣,推薦閱讀完整書籍,內容是以一般大眾皆可理解方式說明,可幫助提升總體經濟宏觀視野。 〕


-

致富的特權

作者│陳虹宇、吳聰敏、李怡庭、陳旭昇

出版│春山

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Instagram:ᴘᴀɴɢ-ᴘᴀɴɢ • 閱讀筆記☁

♫音樂歌單頻道:Pang Pang Read




“了解得愈多,愈不易迷惘” 思想上的學習 VS. 內在裡的成長 文字帶來平靜;思考;成長☁ 這裡盡量週更,期待在這裡能為你帶來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