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源起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在中文裏,描述初始有兩句話可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這兩句話和我要說的ERP沒有關聯,只是想這麼起個頭而己。:-)

我們從四次工業革命說起,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出現,大約1769年時,發生在英國,由於英格蘭中部豐富的媒礦,加上蒸汽機,加速當地紡織業的工業化,蒸汽機的應用讓紡織業由人力密集轉型機械化,而自動化的大量生產降低紡織品的價格,影響所及,政治、經濟情勢為之改變,隨著大航海時代、中英帝國的興起,這股工業革命的浪潮襲捲全世界,對應到東方,也就是清朝時期,忙著玩宮鬥、宮變,老百姓只想守著自己一畝三分田的時候,而西方世界則正值各種變化如火如荼的發展中,農業革命、資本主義興起、共產主義萌芽、鄉鎮都市化等等,都隨著工業革命而興起。

石油提煉技術、燃油機及電燈的發明,以及電力的大量應用,鋼鐵業巨人的興起,引發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做了全面化、集中化,由紡織業擴展到各種製造業,工廠的興起將製造業集中到特定區域,而電力、石油的應用,促進各種新發明的出現,相輔相成的效果,讓第二次工業革命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英國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隨著美國鍍金時代的鋼鐵巨人全面開展,大量生產、科學管理及管理技能快速成長,生產製造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複雜化,也引發教育方面的變革,技職教育體系相應出現、成長。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幾位指標人物,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例如特斯拉(不是電動車,是科學家與工程師)、卡內基、洛克菲勒、愛迪生(創立美國奇異公司)、西奧多.韋爾(建立AT&T,AT&T有個知名的貝爾實驗室,是今天很多科技的發明地,現在歸NOKIA所有)。

20世紀初期,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大量生產T型車,將大量製造推向巔峰,隨著大量生產方式的來臨,為了應付大量生產而衍生的製造管理及原物料的需求,就成了工廠管理階層的頭痛問題。

於是有一門學問「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興起,物料需求計劃最主要是處理因應大量生產而需要的大量物資補給的問題,要完成物料需求計劃,需要以下三個參數:

  1. 主生產排程(Main Production Schedule,MPS),由每日對產品的需求量而排出的日程表,對產品的需求量是由銷售訂單而來的。也因此,MPS也有人改稱銷售計劃或訂單規劃。
  2. 各產品的產品結構,由那些原物料、半成品及其數量屏成的一張清單(Bill Of Materials,BOM)。
  3. 各項原物料及半成品的庫存量。

主生產排程中,每日需要生產的產品數量,乘上BOM表中各產品需要的原物料及半成品數量,加以匯總,得到每日各式原物料及半成品的總數量,再減去倉庫中尚未使用的原物料及半成品數量,就得到每日需要向外採購的原物料及半成品的數量。

理論上,MRP,應該能解決製造業在生產原物料備料上的需要問題,但實務上,MRP反而成了製造業庫存管理災難的起源,主要原因在於複雜化導致的計算趕不上變化,

  1. 主生產排程變化,市場變化導致訂單品項及數量的變動。MRP就要重算以求得比較準確的原物料備料數量。
  2. 因為主生產排程變化導致原物料備料數量變化,庫存備料不足而發出的採購單是否要跟著變化?而採購單變化,意味著供應商也要跟因應改變其主生產排程。連鎖反應下來,大家都別生產了,都不務正業去搞備料計劃。
  3. MRP重算需要時間來完成,每次變動需要多久才能算完,生產活動是否需要調整時程以配合MRP重算需要的時間?雖然計算機(電腦)的出現,解決了MRP計算耗時的問題,但一旦MRP重算太多次,還是會面臨效能瓶頸而拖延MRP計算完成時間。

所以有了閉環式MRP的想法,藉由控制MRP參數來避免因MRP計算導致MRP計劃的脫節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控制變更主生產排程的次數及時間點來達到控制MRP重算的需要,而避免因為重算導致的諸多備料問題。

在為了解決MRP計算耗時而引發的備料問題上,也有人引進批次的觀念,主生產排程中建立生產批次,把某個時段的生產集中成一個批次來生產,這樣也可以減少MRP重算的次數與耗時,MRP計算結果會更穩定有效用。

但在實務上,MRP計算並沒有考慮到:

  1. 產能變化問題,工人萬一有問題無法上工或機器出狀況無法運轉生產。
  2. 原物料供貨狀況,原物料供貨週期如果無法配合生產排程,就算MRP計算再快速也是無法解決庫存不足的狀況。尤其是半成品,也是需要供應商生產配合,供應商因某些因素無法正常供應半成品,就連帶影響主生程排程。
  3. BOM表的修訂,有新材料出現,主生產排程要引用新的BOM表,何時開始引用端賴舊式BOM表的原物料何時能消化完畢,MRP計算沒有提供良好的對策,只能靠管理手法來因應。
  4. 如果公司資金不足無法採購需要的原物料,直接導致主生產排程的無法執行。

於是MRP從閉環式MRP再度演進為MRP-II(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 ,MRP-II是在閉環式MRP的基礎上,增加了對產能、庫存、財務、成本等等方面的支援而建構的生產製造管理系統,也由於電腦資訊系統的充分運用,讓MRP-II在大量運算、各項動態資訊整合面的應用得以實踐。MRP-II的理論,綜合了獨立需求、相關需求、毛需求、淨需求、主生產排程、物料需求計劃、生產能力規劃及生產負荷規劃等等,除了物料需求外,增加了對產能規劃的處理,用以評估主生產排程計劃的可行性,以及生產能力負荷的分析。

大量生產還帶來了兩個主要議題,品質保證及庫存容量的問題。

品質保證是在控管大量生產規模下,每項產品的品質能確保一致,這方面有品管圈、TQC、六標準差等學理在支持,而庫存容量問題在當大量生產時,大量的原物料、半成品的備料及儲存保管的問題,這方面有JIT(Just In Time)、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等管理技術來支持。

但是TQC、JIT、VMI等牽涉的不止於製造部門,可是全公司的整體資源都受影響(產銷人發財的五字真言就這麼來的),所以後來MRP-II再納入TQC、六標準差、JIT、VMI等等的管理功能,整合起來就形成今天的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ERP)體系。

在這個企業管理體系演進的過程中,隨著電腦資訊系統不斷更新及發展,強大的運算能力及資料儲存與分析能力,讓ERP系統得以在電腦系統中呈現。簡單來說,ERP系統是依賴電腦資訊科技的發展才得以生成的系統,如果沒有功能強大的電腦系統、及成熟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支持,ERP系統就不會有今天這麼多的軟體公司在支持。

ERP系統的理論基礎大概在1960、70年代就完備了,但能稱得上符合ERP定義的資訊系統,到了1990年代才出現。其中原因在於新發展的硬體設備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功能的配合,才符合ERP系統的要求。

SAP ERP是現今大型企業最常使用的ERP系統,SAP是家德國公司。

SAP ERP是現今大型企業最常使用的ERP系統,SAP是家德國公司。

但在台灣,ERP系統的源起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當世界正在發展著工業革命的時期,台灣並沒有跟著共舞,台灣的工業史、製造史是沒那麼有史詩感的,在日本殖民政策統治下,經歷二次大戰的催殘,台灣的工業、製造業百廢待興,1950年代韓戰爆發,在美國的金援下才開始有了一些些基礎建設,而台灣也沒什麼資源可賴以發展重工業,由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台灣糖業公司,到因應與美國簽訂「肥料供應合約」而成立的台灣肥料公司,代表了台灣工業史早期發展的主力。

1960年代初期,在高雄成立加工出口區,而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成立,在精密金屬加工業形成產業聚落,產業鏈,到了1960年代後期,在當時台灣省政府推動「客廳即工廠」政策,台灣的工業發展逐漸形成以手工業、輕工業、代工業為主;1970年代,北部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及電子業興起,迎來電腦零組件產業的大紅大紫的時代。隨著幾家代工業者進化成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供應鏈,台灣一度成為世界工廠,供應全世界知名電腦成品,至今,3C產品的組裝生產,台灣還是佔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台灣的石化工業在日治日時就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過二戰催殘,石化工業生產、製造主體被打爛得差不多了,但60年代手工業、輕工業的時代裏,需要大量的乙烯石化原料來生產塑膠製品,於是石油輕油裂解成了當時中國石油公司的主力生產線,在高雄先後成立一輕、二輕工廠,後來形成石油化學工業區,在這個過程中,有家公司異軍突起--台灣塑膠工業公司,王永慶創辦的公司,生產PVC產品,隨著台灣輕工業發展,後來電子業及電腦零組件業而茁莊為台灣最大的一家民營企業,雖然現在有郭氏兄弟主導的富士康鴻海集團,鴻海一開始是在做精密加工,後來專心在製作個人電腦連接器,隨著3C產品代工而成為世界級的公司。

談到這裏,台塑公司的資訊系統曾是台灣企業界電腦化的標竿,很多企業電腦化顧問都會標榜著台塑資訊系統工作的經歷。而鴻海企業在代工業的龍頭地位,其企業資訊化系統的流程及做法,也曾經是台灣中小企業效法的對象,當時,幾乎只要對中小企業主說顧問是台塑或鴻海資訊部門出身,有負責台塑或鴻海資訊系統的資歷,幾乎沒有合約簽不下來的。另外一家公司是在高雄楠梓加工區的飛利浦建元電子,挾著歐洲飛利浦的光環,由建元電子出身的企業電腦化顧問,也曾是台灣企業電腦化推手之一。

也就是說,在台灣的ERP系統的觀念,其實不像是歐美的企業歷經工業革命洗禮而形成的整體系統,比較像是配合企業主的想法而發展出來的資訊系統。

早期台灣企業主的想法也很簡單,我想用電腦幫我來管理公司的問題,那麼對以加工、代工為主的台灣中小企業,什麼問題最麻煩?庫存,庫存的積壓,帶來資金積壓的問題,這還得了?資金積壓對當時以跑三點半輒票的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於是,進銷存系統成了當時企業電腦化並經的頭號系統,另一個系統是人事薪資系統,老闆希望薪資計算能電腦化的原因有二:節省人力、保密。每到發薪時期,人事就很頭痛,怕算錯薪資,怕搞錯發薪程序,會計也跟著頭痛。每個人發多少薪資,老闆不希望有太多人知道,事實上,只要你知、我知,天底下就沒有秘密了,改用電腦計算薪資,至少可以降低薪資外洩的機率。

但有些企業主比較關心資金運用及稅務方面的處理,就會從財務會計方面的系統著手,也因此,早期台灣中小企業電腦化的開始,都是從進銷存、人事薪資和財務會計三個系統開始,這和一般都是從生產管理系統開始有些不一樣,例如,執台灣本土ERP系統牛耳的鼎捷資訊(鼎新資訊)是從MRP-II系統的銷售起家,然而,在實務上,鼎新資訊一開始是以進銷存系統為基礎,配上了BOM、MPS、MRP等功能,後來才整合財務會計的功能。

進銷存和BOM、MPS、MRP有什麼關係?這部份,我們以後再談,就根本目的而言,都是為了降低庫存,活化庫存流動率,減少庫存資金積壓的目的。

談到這裏,ERP系統的源起也就介紹的差不多了,之後我會開始談談有那些ERP系統、有什麼功能,還請各位看倌捧場。


    0會員
    37內容數
    場論是物理學名詞,統一場論、量子場論、古典場論,意思是在一個物理場範圍內影響物質運動的方式。ERP系統探討的是企業資管理的議題,我們可以把企業看做是一個力場範圍,ERP系統的導入會對企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及將企業的發展帶到什麼樣的方向上去,是我在這系列想探討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