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被情緒所苦嗎?這篇文章可能可以幫到你

2024/02/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是的話,我想先告訴你

「我們永遠是大於我們的情緒的」

情緒會出現勢必有觸發它的條件,但是我們永遠是大於情緒的,這裡指的概念就像有名的那句——「要做情緒的主人」,情緒不是我們,是我們的情緒,而通常經由外界觸發的情緒可能蘊含著過去的創傷、保護機制。面對情緒我們不是要去消滅它,而是看見它、理解它、願意與它共處、做出需要的改變,情緒更像是一個訊號,去讓我們看見我們忽視的一部分。


看見情緒去做這些行動以後,還是可能會有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時候,那時候就看作是,漣漪是為了看見哪裡在波動(在小紅書看到的,找不到是哪個博主,句子也不是原來的,大概意思),沒有情緒的話,我們還是人嗎?


「到底要如何面對情緒?」

第一步先看見有哪些情緒,去理解觸發點,看見自己怎麼回應,一個一個梳理,對這部分希望了解更多的,很推薦去看內在家庭這本書,這裡提到的概念也是這本書講述的。

有些情緒的出現其實是保護機制,因為過去的自己還不夠強大,但現在的你已經足夠強大了,可以去面對,讓過去真的過去。


怎麼理解觸發點呢?

1. 從情緒是什麼?切入

可以先理解各式各樣的情緒存在是為了什麼?沒有一種情緒是想跟我們做對的,每一個其實都是想幫助我們的,當情緒來了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當下的這個情緒,從中我有甚麼受益?

可以告訴自己像是,「謝謝擔憂,但現在的我已經不需要你了,現在我很安全」


情緒其實是一種困在過去的能量

提醒自己忽略的部分,看見當時那個小小的自己

可能一樣的情形會需要面對不只一次,但沒有關係的,就當作是去學著對自己溫柔點、耐心點。


看見自己的回應是確切指甚麼?

2. 焦點從情緒移到觸發情緒的情境

這裡我會直接舉例說明,方便理解。

當今天別人對我說「你以後要做甚麼?現在給我一個答案,我才有辦法安心」時,我明確地感受到他話語裡傳遞出的擔憂,我感受到自己被他的情緒影響,我有答案但我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所以我沒告訴他。結束對話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真的能做嗎?同時也默默覺得擔憂


這裡出現的點是

1. 被別人情緒影響

2. 被他人不相信的時候,我質疑了自己


額外的點

1. 回答有帶情緒嗎?


仔細思考後發現

1. 情緒邊界感不夠明確(下面會說明這部分)

2. 我其實也不夠相信我自己,所以他人的不相信才能讓我懷疑我自己(關於相信這件事其實要講可以很簡單,但也可以講再多都不夠,我個人是推薦問自己一個問題,「有不能相信的理由嗎?」)


從第二點不相信,其實也有從小常常被質疑、不被看好,所以後來總是比較沒有自信的可能

「每個下一秒,你都可以選擇不一樣」,無論過去如何,放手了,不再活在過去的陰影,過去就真的過去了,不再困住你。


所謂的情緒邊界感(其實不確定有沒有這個詞,但覺得這個詞很適合)其實就是邊界感這個概念延伸到情緒,邊界感顧名思義,就是A跟B之間的界線,你的事是你的事與別人無關,反之亦然,不過這不代表我們不能去關心、幫助他人,但所謂的關心、幫助,並不是去介入他人的事,逼別人按自己說的做,或貶低別人的選擇、做法。


主要可以以下三點來去帶入生活

1. 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情緒

2. 別人能處理好他們的情緒

3. 你不用對別人的情緒有回應(不過你可以說些話、做些事讓他們感覺好點

這裡先特別提一下第3點,其實說的就是「你不用接別人的情緒」,你可以針對事情做出回應,你也可以嘗試讓他們感覺好點,或是做點甚麼轉換他們心情,但真正能夠處理他們情緒的,只有他們自己


感謝閱讀,這篇文章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分享,如果你覺得不適用你、不認同,那也不用強行代入,滑走不看即可!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