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生物累積作用,吃了浮游生物的小魚中毒了!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還記得生物課講了些什麼嗎?

生物累積作用是一種食物鏈中的現象,當食物鏈底層的生物吃了重金屬、化學成份等有毒物質後,因為無法消化也無法代謝這些物質會持續停留在生物體內。當牠被食物鏈更上層的生物吃下肚之後,這些毒素就會進入到上層生物體內。當毒素沒有任何生物可以消化或代謝時,最終整食物鏈的毒素就會全部聚集到頂層的生物體內。

raw-image



倘若浮游生物吃了一公克的食物,其中含有5毫克的戴奧辛,又毒又無法消化因此存在體內。有隻小魚吃了十隻浮游生物填飽肚子,每隻浮游生物體內都有5毫克的戴奧辛,小魚吃飽後體內就累積了50毫克的戴奧辛。小魚被螃蟹吃、螃蟹被中魚吃、中魚又被大魚吃,最後來了個天才小釣手釣起一隻一公尺長的大魚回家當晚餐。每一種生物體內的戴奧辛,都來到了天才小釣手的體內。當身體無法承受這麼多的毒素時,就會出現各種中毒與不良反應。

raw-image


金融市場也有生物累積作用!

2022年FTX破產除了衝擊加密貨幣市場之外,也導致一起提供金融服務的Silvergate Bank面臨擠兌最後破產倒閉。市場緊張的氛圍加上美國公債下殺,SVB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你還不清楚SVB是怎麼破產的,建議先看以下文章前情提要一下:

SVB破產後匯豐銀行用一塊錢英鎊買下它的英國分行,美國境內分行則由官方身份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SVB後將其轉賣給First Citizens Bancshares第一公民銀行。繼FTX、Silvergate、SVB之後,下一個倒下的是Signature Bank。Signature Bank 簽名銀行是一家位於紐約的商業銀行,主要業務地區包含紐約以及附近的康乃狄克和北卡羅來納。遠親不如近鄰,於是簽名銀行倒閉的處理辦法是交給同樣位在紐約的好鄰居: 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 紐約社區銀行。如果你覺得這名子很耳熟,那就對啦! 但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容許我先繼續講完2023銀行連環爆的故事。

倒閉的浪潮從地方型小銀行開始捲向越來越大咖的金融巨鱷,下一位就算沒在關心金融事件也絕對聽過它的大名,Credit Suisse瑞士信貸。沒錯,就是最後由UBS瑞士銀行收購並且減記AT1債券鬧得滿城風雨的經典倒閉案例。在瑞士政府斡旋之下瑞士銀行收購瑞士信貸,收拾了爛攤子。關於瑞士信貸一間兩兆五百億瑞郎規模的公司,如何被兩個英文單字打敗。每個字母狂掃788億瑞郎的精彩故事,請看VCR:

然而說到這裡金融輓歌的故事可還沒結束,瑞士銀行對瑞士信貸的收購都還沒來得及完成,First Republic Bank 第一共和銀行倒閉的消息便再次給市場猛烈的一擊。

第一共和銀行是一家提供各種服務的銀行,但明確將目標瞄準高資產客戶。簡單來說就是一家只服務有錢人,而且什麼樣的業務都能做的銀行。這樣一家自稱只服務高端客戶的銀行倒閉,損失的金額跟衝擊力道自然是非同小可。最後美國金融業的老大哥,總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JP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為2022年底一路延燒到2023年的銀行倒閉危機畫上句點。現在看來,似乎只是個逗點,


毒素累積太多,中毒了!

上述銀行在各自的經營狀況上都有不同的問題,但最終導致破產的結果卻有些許類似的要素。首先是喪失信任度,不論是股東、投資人,又或者是把錢存在銀行裡的客戶(或稱存戶),當他們對銀行失去信心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錢拿回來。於是我們就會看到股東狂賣股票、股價大跌,客戶則會跑ATM甚至大排長龍臨櫃把錢全部領出來。

股東與存戶的兩種行為導致了下一個問題,現金流不足。股東都急著賣股票了,當然不可能再拿錢投資這間岌岌可危的銀行。存戶領錢更是跟趕投胎一樣,深怕存款沒領出來自己的鈔票就跑去投胎了。

raw-image

身為銀行吸收客戶存款後進行放貸或轉投資,再把獲利分給客戶作為存款利息。不論是美國公債或是投資等級的公司債,都是銀行投資的絕佳標的選擇。然而2022年是聯準會瘋狂升息的一年,所有債券價格都是一路崩跌。原本銀行缺錢只要賣掉投資的債券就能取得現金,但瘋狂升息下賣掉債券只會讓公司跌入鉅額虧損的黑洞當中。想複習這個概念的朋友可以往上滑,「矽谷銀行破產始末」的文章內有非常詳細的解釋。

股東狂賣股票跟存戶搶著領錢,是逼迫銀行必須出售投資換現金的原因。無法湊出足夠現金的原因,是因為先前買進的債券投資在聯準會升息下形成嚴重的虧損。投資金額扣除虧損後剩下的金額如果低於公司資產,這間銀行就只能走向破產。

讓我們回顧一下銀行破產後的處理辦法。Silvergate Bank身為第一個倒下的銀行自行進入清算流程結束營業。第二個破產的SVB交由第一公民銀行收購,下一位簽名銀行給了紐約社區銀行,超大的瑞士信貸由瑞士銀行笑納,最後第一共和銀行交給老大哥摩根大通納入麾下。換言之,除了Silvergate Bank自行關門之外,其他的銀行都是透過被收購解決問題的。

raw-image

出面收購破產銀行的金融機構自己具備足夠的規模,口袋現金也足以解決破產銀行擠兌的問題。然而回歸問題的本質,時間來到2024年的3月聯準會仍然還沒降息,從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看(殖利率越高代表債券價格越低),債券的價格雖然沒有再度破底,但也只能在很低的位階弱勢盤整。

換言之SVB、簽名銀行、瑞士信貸和第一共和銀行,他們在升息之前買的債券擺到今天,依然是賠錢的! 之所以被收購可以解決問題,只因為收購他們的銀行當下拿的出現金支應開銷免於倒債。倘若收購之後遭遇經營問題與現金擠兌,這些銀行還是會面臨虧損出售投資部位的老問題。而且可別忘了一個可怕的問題,這些銀行手上賠錢的債券可不只有透過收購併入的投資部位,還有自己原先購買的部分!也許銀行扛的住自己的債券虧損,不致於破產倒閉,但若加上了別人的虧損也許就岌岌可危了。

簽名銀行由紐約社區銀行收購的消息一出,市場股市還一度上漲出現慶祝行情。但追根究柢,債券虧損的毒素並沒有因為破產銀行被收購而消化與代謝。虧損的毒素只會跟生物累積作用一樣,往上傳遞進入出資收購的銀行當中並永遠存在,直到它不幸被更大的銀行收購,又或是直到聯準會打下降息血清的那一天。


複製貼上

這幾天紐約社區銀行新聞頻傳,先是爆出虧損將迫使銀行把今年的股利砍半,後續又傳出不動產相關項目虧損的消息。最後連財務報表都有問題,不動產貸款相關的項目因為內控問題導致財報數字無法貼切的反應銀行實際的投資狀況,再加上商譽究竟價值多少錢也被認為認定出現偏頗。虧損、減少股利、財報出問題,這些事情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沒錯,Silvergate Bank、SVB、簽名銀行、瑞士信貸與第一共和銀行,他們都經歷了非常相似的破產SOP。瑞士信貸幾乎可以說是完全吻合的劇本,詳細還是請看「瑞士信貸破產始末」。你會發現瑞士信貸走向死亡的絕路,跟現在紐約社區銀行的步調,根本是複製貼上完全一樣,只差紐約社區銀行還沒走到最後一步而已。


下個毒發身亡的是誰?

紐約社區銀行會不會真的破產倒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債券虧損的毒素確實累積下來而且已經出現中毒反應。除了債券的虧損之外不動產相關的投資也是大部分銀行面臨的一大問題之一,當然這又是另一篇文章才能說的清楚的事了。即便投資的標的不同,但虧損毒素累積的效果是一樣的,如今紐約社區銀行率先發病,下一個會是第一公民銀行、瑞士銀行還是老大哥摩根大通? 這個問題我同樣沒有答案,但我可以確定的是,下一個發病的人只會更嚴重。浮游生物只吃了5毫克的戴奧辛,大魚被吃到天才小釣手嘴裡很可能是5公克! 5毫克跟5公克的毒素,哪個發作起來會比較嚴重呢? 正因為生物累積作用會將毒素越積越多,上層的生物發病時也只會越難救活。 換言之當第一公民銀行發病時很可能只有瑞士銀行或匯豐這樣的大咖能收購續命,當然這也代表繼續累積毒素。倘若今天發病的是老大哥摩根大通、高盛、美國銀行這三大金融界頂梁柱,那還有誰會有能力前來救援?


次貸風暴被罵到現在!

美國政府一直被人詬病的就是當年次貸風暴時,政府用人民的納稅錢救助命危的金融機構。相關的論點在「瑞士信貸破產始末」一文中詳述過。時至今日這依然是美國政府與財政部門不敢觸碰的底線,即便推出各種緊急貨幣政策與特殊金融操作管道,但不論是疫情爆發或是2023銀行破產事件,都未曾再使用過這樣了方法。就算紐約社區銀行或其他銀行倒下,我認為美國政府還是會維持底線,不直接塞錢而是透過特殊方式協助金融業度過危機。畢竟今年可是美國選舉年,現在得罪選民拜登就要準備收行李回家去了。


降息血清什麼時候打?

還是一樣,藍白拖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但我認為故事最有可能演出的劇本是,只要大家都覺得聯準會快要幫大家打血清了,就算毒素再多也不會出大事。雖然虧損的投資部位是問題的根本核心,但之所以會爆發是因為股東與存戶的信心消失,進而引發現金不足的問題。只要大家都還有信心,屍毒攻心也是一尾活龍! 當全市場都預期聯準會要降息了,自然會跟著預期債券即將上漲,投資虧損很快就會消失。這樣的預期存在每個人的心理,再多的虧損毒素又能掀起任何波瀾嗎? 當聯準會真的打下血清的那一天,也許是市場已經人心惶惶甚至血流成河的時候了。當然,希望這只是我的烏鴉嘴而已。


120會員
195內容數
我是藍白拖主力,一位法人操盤手,這裡分享我對市場的看法,以及適合新手閱讀的投資知識,歡迎追蹤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