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爸媽開始老了之後,我的腦袋中也開始浮現出自己「應該」要做的事,但我不確定這些事情是否真是我想做的事,以及哪些事情應該要放在優先?
這次會下定決心要跟父母一起去泰國,簡單來說就是凹不過兩老的情勒吧。
最近幾年我無論是旅行或在生活中,好像都跟泰國這個地方密不可分,也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三番兩次地聊起想找我當導遊兼翻譯,
但他們很常去日本自助旅行,如果要自己出國倒也不難,但為什麼非要堅持我同行呢?
不,其實我是想說,我不想跟你們去耶。
在出發前,我試圖釐清他們希望我要一起跟去的道理,得到的回覆大概是擔心治安不好、怕被割腎(那我跟著去就不會被割腎了嗎?還是要割就會割我的?)
好吧,也許那個更有可能、他們沒說出口的原因是:想跟可愛的女兒(aka.本人)一起出遊吧,而且去她最近喜歡的國家讓她更不好拒絕呢。
要被情勒,終究也是我願意被勒的。
我跟我父母3人,就有3種不同的生活模式。以作息為例,家父平常大概是早上3點起床,家母7點,而我9點。而兩老又常為了健康問題對飲食特別挑剔,
在出發之前,先是幫有高血糖的老爸找一些適合的沖泡飲品做早餐,以及鎖定有廚房、房間數多一點,但價格合理的住宿。
在旅途中會操心得小事更多了,包括提醒他們喝水、小心人行道的斜坡(那算是人行道嗎?)...
在顧慮人身安全以外,我也要對自己的喜好做出妥協,不能好好品嘗當地美食、或是去我更想去的景點,儘管我知道,這一趟出遊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讓自己圖個開心放鬆,但「妥協」仍讓我感覺蠻辛苦的。
我猜測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關於旅行之外的,那是從小累積的不滿。譬如在我小的時候,家母就常常只顧自己興趣,完全不顧家事,家父則是一頭栽進工作裡,在他退休以前,我很少在家裡遇得到他。
若要說起童年的哀怨,那大概就像市場的粽子一樣,一拉一大把,前面一個串著後面一個說也說不完。
情緒的冰山,是個挖不完的遊戲,但人生有限,我寧可在有限的清邁之旅中,去逛7-11買零食。
當時旅行天數只到一半,我就意識到,全天候地跟爸媽相處對我來說負荷過強,所以我就更改了後續行程,減少同行的時間,讓自己有更多自由時間可以放空。
說起來我會出發的動力就是在於,我就是那種吃到好吃的美食,看到漂亮的美景時,我會希望家人此刻與我同在呢。
目前回台一個月了,雖然這次的清邁行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美好的事情,但家母偶爾會主動說起清邁的大象真的很可愛,
照片裡他們兩人也笑得蠻開心的,我擁有的大概就是這種程度的運氣,也不算差吧。
看到父母的健康檢查紅字越來越多、開始要拿慢性處方箋,我自己心裡頭也是有「想跟父母做什麼事,就要把握當下」的急躁,目前還在學習與這份不安與躁動共處。
以後還要不要跟父母自助旅行呢?隨著父母年紀越大,我操心的事情比較有可能只會越來越多。
但我總覺得還是有可能會有下一次旅行,畢竟心的方向,誰又知道呢?